| 自然野趣DIY | ||
| 定價 | 68.00 |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 版次 | 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8月 | |
| 開本 | 32開 | |
| 作者 | 黃一峰 | |
| 裝幀 | 軟精裝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9787559606112 | |
| 重量 | 398 | |
係列推薦序/ 我很高興能再次為他寫序
推薦序 大自然赤子心
作者的話 用自然物寫日記
前言 尋找被遺忘的自然之愛
Chapter 1.拼貼大自然
point 1.拾荒整理大學問
Point 2.撿撿貼貼留住自然美
Point 3.自然風的小禮物
Point 4.巧思的立體組閤
Point 5.拼貼一張自然的臉
ChaPter 2.拓印大自然
Point 1.樹葉拓印自然美
Point 2.敲齣原汁味——植物敲拓印
Point 3.動物腳印拓印——留下大自然的足跡
Point 4.手做葉脈化石紀念物
ChaPter 3.手繪大自然
Point 1.筆畫間的記憶——速寫大自然
Point 2.手繪自然1.2.3.
Point 3.畫齣可愛風——Q版的自然描繪
Point 4.石在有意思——石頭彩繪
ChaPter 4.收藏大自然
Point 1.整理自然的寶物
Point 2.打造自然百寶箱
Point 3.野人獻曝——欣賞大自然的寶藏
Point 4.另類寶物——動物白骨不可怕
ChaPter 5.生活裏的野趣
Point 1.充滿自然野趣的生活空間
Point 2.“石”在的自然生活
Point 3.垃圾變身自然風
ChaPter 6.大自然尋寶趣
Point 1.山區郊野藏珍寶
Point 2.海岸尋寶
Point 3.溪邊遍地都是寶
Point 4.校園藏寶庫
Point 5.公園與行道樹下的寶物
Point 6.居傢尋寶貝
Point 7.垃圾堆都是寶
鳴謝
這本書拿到手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種厚實的紙張質感,仿佛能觸摸到大自然的粗糲和生命力。我本來是想找一本給孩子講基礎生物知識的書,結果發現這本的切入點非常新穎,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圖鑒式介紹,而是更側重於“動手實踐”和“親身體驗”。我特彆欣賞它裏麵提到的一些小實驗,比如如何在傢製作簡易的生態瓶,或者觀察螞蟻的社會結構。書裏對一些常見植物的生長習性描述得極其細緻,比如一粒種子是如何剋服重力、破土而齣的過程,那種畫麵感非常強,讓人忍不住想立刻帶孩子去後院翻翻土。而且,它似乎還兼顧瞭環保教育,裏麵有好幾頁專門講如何無痕露營和保護脆弱的生態係統,這比單純的知識灌輸要深刻得多,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讓孩子從心底裏産生對自然的熱愛和敬畏。封麵設計得也很貼閤主題,色彩雖然樸素,但透著一股野外的氣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一本普通的課堂教材。
評分我給孩子買瞭不少自然相關的書籍,但很多都是“一次性閱讀”的讀物,看完圖畫就束之高閣瞭。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工具書”屬性和“指導手冊”的結閤。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這是什麼”,更多的是告訴你“你可以怎麼做”。比如,它詳細介紹瞭如何辨識不同季節的鳥類叫聲,還附帶瞭在綫資源的指引,雖然書本身無法播放聲音,但這種引導性讓我感到非常實用。我試著按照書裏的指示,在陽颱上布置瞭一個小小的“昆蟲旅館”,雖然隻吸引瞭幾隻瓢蟲,但孩子為此興奮瞭好幾天,那種成就感是任何電子屏幕都無法替代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很有趣,它不是那種整齊劃一的文字方塊,而是穿插著手繪的草圖和實驗記錄的模闆,讓人感覺自己像個真正的博物學傢在整理筆記,代入感極強。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充滿瞭一種返璞歸真的美學。它沒有采用那種高飽和度的塑料感色彩,而是大量運用瞭米白、墨綠和棕褐色,營造齣一種老式探險日誌的感覺。書頁之間那種微妙的紋理變化,讓人每次翻閱都像是在進行一場小小的“考古發掘”。我特彆欣賞它對“野趣”的詮釋,它沒有美化自然界中的殘酷性,比如捕食和競爭,而是坦然地展示瞭生命的循環和適者生存的法則,這對培養孩子客觀、科學的世界觀非常有益。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百科全書,不如說是一份“自然生存指南”的啓濛讀物。它鼓勵我們走齣舒適區,去觸摸、去感受、去傾聽那些在城市喧囂中被我們遺忘的聲音和生命跡象,是一本真正能點燃探索欲的佳作。
評分坦白講,我原本對“包郵”這個詞在書名裏有點警惕,擔心內容會因此顯得廉價或不夠深入。然而,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刻闆印象。它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特彆是關於地質學和氣候變遷對野生動植物影響的探討,用瞭很多非常貼近生活的例子,比如解釋為什麼某些山區的植物群落會突然發生變化。對於青少年讀者來說,這種將宏大的科學議題與身邊的具體現象聯係起來的能力至關重要。我發現,當我嚮孩子解釋這些概念時,參照書裏的插圖和案例,比我用平時的語言解釋要清晰有效得多。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下瞭不少功夫,他們沒有迴避復雜性,而是用一種邀請對話的語氣,引導讀者去探索更深層次的科學原理。
評分說實話,我一個成年人翻開這本書的時候,也感到瞭一種久違的悸動。很多自然科普書的語言都過於學術化,要麼就是為瞭迎閤低齡兒童而變得過於卡通化,而這本的語言風格把握得恰到उ度,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文學的優美和親切感。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物種間相互依存”的章節,它沒有直接羅列食物鏈,而是用講故事的方式,描述瞭蜜蜂與某種特定花朵之間“不離不棄”的共生關係,讀起來津津有味,像是在聽一齣微型的生態戲劇。更難能可貴的是,它鼓勵讀者去“觀察”而非“擁有”。書裏反復強調,最好的工具不是昂貴的顯微鏡,而是你自己的眼睛和耐心。這種理念對於現在習慣瞭即時滿足的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及時的教育,教會他們如何慢下來,去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自然細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