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財政學(第九版)(教育部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國傢級精品課程)
作 者:陳共 |
| 齣版時間:2017-07-26 | 字 數:465 韆字 | | 書 號:245478 | ISBN:978-7-300-24547-8 | | 開 本:16 | 包 裝:平 | | 印 次:9-1 | 譯 者: | |
定價:¥43.00 |
| |
本書是一本經典的財政學教材,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國傢級精品課程。適用於財政學專業作為專業理論課教材,也適用於其他經管類專業作為核心課教材,也可作為財政專業碩士研究生參考書。
這次修訂進一步貫徹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做齣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並及時反映財政改革的進程。修訂幅度較大,個彆章節進行瞭重寫,部分章節修改內容較多。修改後總章數為18章,章、節、目較前版有增有減,名稱和內容有所調整,總字數略有縮減。
此外,為便於教學,本書除瞭配有學習指導書外,還聘請一綫授課教師以及美術設計團隊製作瞭實用、精美的教學課件供廣大授課教師申請下載使用。
陳共 曾任中國人民大學財政係主任,現為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曾主編多種財政學教材,撰寫(包括參與)齣版《社會主義財政金融問題》《積極財政政策及其風險分析》《美國財政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日本財政政策》等10餘部專著,齣版《陳共文集(上、下冊)》。
導 論 / 1 現實生活中的財政學/學習對象、學習目的和學習方法/編寫的指導思想
di一章 財政學對象和財政職能 / 12
di一節 財政學對象 / 12 財政的本義/財政學研究對象的重新思考/財政運行的主要特徵——對財政學對象的進一步說明
di二節 財政職能 / 17 資源配置職能/收入分配職能/經濟穩定與發展職能/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國傢的長治久安職能
di二章 財政學的基本理論問題 / 22
di一節 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財政學的核心問題 / 22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市場:市場效率和市場失靈/政府:政府乾預與政府乾預失效
di二節 公共物品與公共需要——財政學的兩個基礎性概念 / 27 公共物品/公共需要
di三節 我國財政的法治化、民主化 / 31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及其修訂/建立統一完整、法治規範、公開透明、運行高效的現代財政製度
di三章 國傢預算和預算管理 / 36
di一節 國傢預算概述 / 36 國傢預算及其類彆和編製原則/公共預算及其收支分類和科目設置/政府性基金預算收支與管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支科目
di二節 推進依法理財,建立和完善預算管理製度 / 45 編製部門預算/實施政府采購製度/完善國庫集中收付製度/實行“收支兩條綫”管理
di三節 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 / 50 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深化預算管理製度改革的措施
di四章 財政支齣概論 / 53
di一節 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 53 公共物品的市場均衡問題/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di二節 公共生産與公共定價 / 57 公共生産與公共物品提供/公共定價
di三節 財政支齣效益的分析與評價 / 60 財政支齣效益的內涵/財政支齣效益分析方法/財政支齣效益評價體係
di五章 公共財政支齣規模與結構分析 / 66
di一節 公共財政支齣規模分析 / 66 衡量財政活動規模的指標/關於財政支齣規模增長變化的學說/財政支齣規模的影響因素/我國公共財政支齣規模發展變化的特殊性/當前保證財政支齣適度增長的政策措施
di二節 財政支齣結構分析 / 75 關於財政支齣結構發展變化的學說/我國財政支齣結構的變化與優化財政支齣結構的思路
di六章 經常性支齣——財政購買性支齣之一 / 81
di一節 行政管理與國防支齣 / 81 行政管理與國防支齣的屬性/行政管理支齣/國防支齣
di二節 教育、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支齣 / 88 教育、科學技術和醫療衛生支齣的屬性/教育支齣/科學技術支齣/醫療衛生支齣
di七章 財政投資性支齣——財政購買性支齣之二 / 99
di一節 財政投資性支齣的一般分析 / 99 投資與經濟發展/政府(財政)投資的特殊性
di二節 基礎設施投資 / 103 基礎設施投資的性質/基礎設施投資的提供方式
di三節 財政用於“三農”的投入 / 108 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解讀/政府(財政)必須介入“三農”投入的理由/政府(財政)加強“三農”投入的措施和力度
di八章 財政轉移性支齣 / 113
di一節 社會保險支齣 / 113 社會保險支齣的性質和重要社會意義/我國社會保險製度改革的指導方針/我國社會保險製度改革和建立的曆程/財政部門在社會保險 製度實施中的職責和投入
di二節 財政補貼 / 124 財政補貼的概念和分類/財政補貼影響經濟的機理和財政補貼效應
di三節 稅收支齣 / 129 稅收支齣的概念與分類/稅收支齣的形式
di九章 財政收入規模與構成分析 / 132
di一節 影響財政收入規模的經濟因素 / 132 經濟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分配體製和分配政策/價格水平
di二節 我國財政收入增長變化趨勢的實證分析 / 135 財政收入增長變化的總趨勢/1978—1995年間財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的原因及其經濟影響/“九五”至“十一五”時期實現財政收支的良性循環的曆史過程/“十二五”時期公共財政收入形勢齣現 新的變化
di三節 我國當前財政收入規模水平的分析和評估 / 138 我國財政收入規模水平/閤理調節財政收入規模的基本政策思路
di四節 我國公共財政收入構成和非稅收收入分析 / 141 我國公共財政收入構成/公共財政收入中政府收費的性質和特殊作用
di十章 稅收原理 / 144
di一節 什麼是稅收 / 144 稅收的基本屬性/稅收的“三性”
di二節 稅收術語和稅收分類 / 147 稅收術語/稅收分類
di三節 稅收原則 / 153 稅收中的公平與效率/公平類稅收原則與效率類稅收原則/稅收中性問題
di四節 稅負的轉嫁與歸宿 / 158 稅負轉嫁與歸宿概述/稅負轉嫁與歸宿的一般規律/我國的稅負轉嫁
di十一章 稅收的經濟效應 / 164
di一節 稅收經濟效應的作用機製 / 164 稅收的收入效應/稅收的替代效應
di二節 稅收對生産要素和收入分配的影響 / 166 稅收對勞動供給的影響/稅收對居民儲蓄的影響/稅收對投資的影響/稅收對個人收入分配的影響
di三節 稅收與經濟發展 / 171 稅收與經濟發展關係的理論觀點/供給學派的稅收觀點
di十二章 稅收製度的演進和我國稅製改革 / 175
di一節 稅收製度概述 / 175 稅收製度概念/稅收製度發展的曆史進程
di二節 我國工商稅製改革 / 177 改革開放前的工商稅製/改革開放後的工商稅製改革
di三節 我國農村稅費改革 / 181 農村稅費改革的目標和內容/全國範圍取消農業稅/以黃宗羲定律為戒,推進農村綜閤改革,防止反彈
di四節 我國建立綠色稅收體係——環境稅問題 / 183 “綠色稅收”的由來/我國建立“綠色稅收”的問題
di十三章 我國現行稅製 / 186
di一節 商品課稅 / 186 商品課稅的特徵和功能/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
di二節 所得課稅 / 195 所得課稅的特徵和功能/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稅
di三節 資源課稅與財産課稅 / 201 資源課稅與財産課稅的一般特徵/現行資源稅/現行財産稅
di十四章 預算管理體製——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關係 / 206
di一節 預算管理體製概述 / 206 我國預算管理體製的沿革/分級分稅預算管理體製簡介
di二節 中國分稅製改革 / 210 分稅製改革的指導思想/分稅製改革的主要內容
di三節 全麵深化改革中的分稅製改革 / 213 現行分稅製運行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建立事權與支齣責任相適應的製度/中央與地方收入的劃分/完善轉移支付製度/加快省以下各級 預算管理體製改革
di十五章 國債和國債市場 / 219
di一節 國債的基本原理 / 219 國債的含義及其産生和發展/國債種類和國債結構/國債負擔與國債債務率/國債的發行、還本與付息/國債管理製度
di二節 國債的經濟效應和政策功能 / 224 李嘉圖等價定理及其實證分析/國債的經濟效應/國債的政策功能
di三節 國債債務率分析 / 229 國債債務率與財政赤字的簡單動態關係分析/建立防控債務風險的製度機製
di四節 我國地方政府債務 / 233 政府直接隱性債務和或有債務/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和治理
di五節 國債市場及其功能 / 236 國債市場/國債市場的功能/國債收益率麯綫
di十六章 財政平衡和財政赤字 / 242
di一節 財政平衡和財政赤字概述 / 242 如何理解財政平衡/財政赤字(或財政結餘)的計量口徑和分類
di二節 財政赤字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 249 財政赤字與社會總量平衡的關係/財政赤字的彌補方式及其經濟效應
di三節 運用 IS—LM模型分析財政赤字的經濟效應 / 254 運用 IS—LM模型分析財政赤字的經濟效應的一般原理/不同融資機製的不同經濟效應的分析/財政赤字的擠齣效應分析/財政赤字的長期效應分析
di十七章 財政政策 / 259
di一節 財政政策概述 / 259 什麼是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構成要素
di二節 財政政策的類型 / 264 需求側財政政策與供給側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中性財政政策
di三節 我國改革開放後財政政策的實踐 / 268 1997年以前的財政政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積極財政政策
di四節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配閤 / 274 貨幣政策簡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相互配閤的必要性/不同的政策組閤/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相對效力/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時滯
di十八章 開放經濟下的財政問題 / 282
di一節 國際稅收 / 282 國際稅收的內涵/稅收管轄權及其交叉或衝突/國際重復徵稅及其減除/稅收饒讓/國際稅收協定
di二節 關稅 / 286 關稅概念/保護關稅/特惠貿易安排/世界貿易組織與我國關稅政策的協調
di三節 齣口退稅 / 295 什麼是齣口退稅製度/我國齣口退稅製度的建立和發展/我國齣口退稅存在的問題和進一步完善
di四節 外債 / 298 外債的功能/外債的種類與結構/外債的負擔與限度/外債管理
di五節 開放經濟下的財政—貨幣政策配閤 / 302 浮動匯率製度下財政—貨幣政策的相對有效性 /固定匯率製度下財政—貨幣政策的相對有效性 /內外平衡與財政—貨幣政策配閤 外平衡與財政—貨幣政策配閤
第九版修訂說明
1.本財政學教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下達的《教育部關於印發第一批“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書目的通知》中選定的教材。
2.本課程的功能。財政學屬於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恩格斯曾指齣亞當·斯密的《國 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創造瞭財政學,但斯密信奉“看不見的手”,主張“廉價政府”,將財政問題隻設一篇淹沒在經濟學中。自從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一書齣版以來,國傢乾預理論開始興起,國傢財政成為政府乾預經濟的重要手段,財政理論開始備受理論界的重視。在現代市場經濟體製下,市場是一種資源配置渠道,政府也是一種資源配置渠道,二者是相互交融的,但各自的運行機製又是迥然不同的。市場經濟理論 財政學 第九版不能完全迴答政府配置資源的機製和規律等問題,財政學遂逐步演變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專門研究財政在政府配置資源中的特殊作用及其運行規律。財政還是國傢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科學的財政體製是現代國傢治理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財政學對象還包括財政體製的建設和改革,講授市場經濟體製下財政如何通過自身的特殊機製來實現政府的職能。在我國教學方案的安排中,對於財政學專業,財政學是作為專業理論課,起著銜接經濟學與財政專業課的中介作用;對於經濟學專業、各財經類專業和工商管理專業,財政學則作為必修的8~10門核心課程之一。
3.本教材的適用範圍。本教材為大學本科適用教材,適用於財政學專業作為專業理論課教材(4學分),也適用於經濟學專業、各財經類專業和工商管理類專業作為核心課教材(3學分),還可作為財政專業碩士生教材或參考書,注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管理技能,力圖規範化、準確化和簡潔化。為適應專業目錄調整後拓寬專業麵的要求,適應麵嚮21世紀教學改革的需要,本教材涉及的麵適當放寬瞭一些,以便在教學中可以根據不同專業和不同教學對象的要求,在章節和內容上作適當增減調整,有重點地講授。
4.本教材的特色。(1)本教材按財政的運行過程和各財政範疇之間的邏輯關係安排教材體係,係統全麵,循序漸進,接近實際生活,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基本體係和內容是:導讀——基本理論——國傢預算——財政支齣——財政收入——預算管理體製——國債——財政平衡和財政政策——開放經濟下的財政問題。(2)本教材堅持以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為指導、有鑒彆地藉鑒西方經濟學和財政學、緊密結閤中國實際、繼承和發展的指導思想。(3)本教材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常改常新,自發行以來這次修改已經是第九版,通過修改,及時廣泛地吸收和反映當今中外zuixin的研究成果。特彆是這次修改,進一步貫徹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做齣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並及時反映財政改革的進程。
5.本教材的教學方式。(1)本教材屬於大學本科或碩士生教材,教材和講授以文字錶達為主,輔之以圖錶、模型和案例,規範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閤,理論聯係實際。(2)采取多媒體課件教學,設計全套的電子版,教師可以不受教材束縛,主要講思路和要點,進行重點講授和啓發式教學。(3)講授中對教材的重點內容安排若乾次課堂討論,並根據課程學分要求學生寫齣學習心得1~3篇。(4)課堂講授過程中師生之間可以有問有答,相互交流,啓發學生思考,課後布置復習與思考題,加深教學效果。
6.本教材的編寫過程。本教材主編陳共教授自1985年以來曾主編高等學校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國傢級重點教材,教育部麵嚮21世紀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傢級規劃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這次修改仍是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的修改,已經是齣版發行以來的第九版。這次修改是一次較大幅度的修改,有些章節基本上是重寫的,有些章節有較大的修改,修改後總章數為18章,章、節、目有增有減,名稱和內容有所調整,總字數略有縮減。
參與本教材編寫和修訂的成員先後有:袁振宇、李揚、解學智、李捍東、高培勇、郭慶旺、類承曜、王俊,本次是由主編陳共教授本人親自修訂。
2017年3月
洞察經濟運行的智慧之光:一本關於國傢財富與社會福祉的探索之旅 本書並非一本講述特定書籍《財政學(第九版)(教育部經濟管理類核心課程教材)陳共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內容的介紹。相反,它是一次關於財政學這門學科本身的深度解讀,旨在揭示國傢如何在經濟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通過製度和政策影響社會財富的分配,以及如何為提升全體人民的福祉而努力。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探尋財政的本質、原理與實踐,理解那些塑造我們生活、決定國傢命運的宏觀力量。 財政學:連接個體與國傢的橋梁 財政學,作為一門研究國傢、政府以及公共部門如何籌集、管理和使用資金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務,並對社會經濟産生影響的學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僅是理解國傢運行機製的關鍵,更是分析社會發展、洞察經濟政策背後邏輯的基石。從宏觀經濟的穩定到微觀個體的生活,財政的力量無處不在。理解財政學,就是理解國傢如何運作,理解財富如何在社會中流動,理解我們如何共同塑造一個更美好的社會。 一、 財政的基石:公共物品與市場失靈 為何需要財政?這源於一個核心的市場缺陷——市場失靈。在市場經濟中,價格機製引導資源配置,但並非萬能。某些商品和服務,由於其非競爭性(一個人消費並不會減少他人享用的數量)和非排他性(難以阻止不付費的人享用),市場無法有效提供,這就是公共物品。例如,國防、公共衛生、基礎科研、法律體係等等。沒有財政的介入,這些關乎社會整體福祉的必需品將難以得到保障。 市場失靈還體現在外部性上。當個體的經濟活動對第三方産生有利或不利影響,但這些影響未被市場價格所反映時,便齣現外部性。負外部性(如汙染)會導緻社會成本高於私人成本,需要財政通過稅收或規製來糾正;正外部性(如教育、研發)則能促進社會福利,財政可以通過補貼來鼓勵。此外,信息不對稱和壟斷也是市場失靈的重要錶現,財政可以通過信息披露、反壟斷等手段來加以彌補。 因此,財政的存在,正是為瞭彌補市場失靈,填補市場機製無法觸及的空白,確保公共物品的提供,校正外部性,並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二、 財政的藝術:收入與支齣 財政的運作,核心在於收入與支齣。 財政收入是國傢為履行其職能而籌集資金的來源。最主要的收入形式包括: 稅收:這是財政收入最主要、最普遍的形式。稅收具有強製性、無償性和固定性。稅收的種類繁多,按徵稅對象可分為所得稅、財産稅、消費稅等;按稅率高低可分為纍進稅、比例稅、纍退稅等。稅收的設計與徵收,直接影響著社會財富的分配、經濟活動的激勵以及國傢的財政能力。閤理的稅收製度是公平與效率的平衡,是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非稅收入:包括國有資産收益、行政事業性收費、罰沒收入等。這些收入雖然也是財政的重要來源,但其性質、穩定性以及對經濟的影響與稅收有所不同。 政府債務:當財政收入不足以滿足支齣需求時,政府可以通過發行國債、地方債等方式嚮社會籌集資金。債務是未來的財政負擔,其管理和使用關係到國傢的長遠財政健康。 財政支齣則是國傢為實現其職能而進行的資金分配和使用。財政支齣的構成復雜多樣,主要可以分為: 政府購買:政府直接購買商品和勞務,如國防開支、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的運行費用。這直接創造經濟活動,並提供公共服務。 轉移性支付:政府將資金轉移給個人或企業,不直接參與商品和勞務的生産。例如,社會保障支齣(養老金、失業救濟)、農業補貼、教育助學金等。轉移性支付是調節收入分配、保障社會公平的重要工具。 財政收入與支齣的關係,構成瞭財政預算。預算是國傢年度財政活動的藍圖,它體現瞭國傢的經濟政策取嚮、資源配置方嚮以及對未來的預期。財政赤字(支齣大於收入)和財政盈餘(收入大於支齣)反映瞭國傢財政狀況,對宏觀經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三、 財政的使命:資源配置、收入分配與經濟穩定 財政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三大核心職能: 資源配置:如前所述,財政通過提供公共物品,校正市場失靈,引導資源流嚮社會效益更高的領域。例如,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生産力的發展;對基礎科學的資助,可以推動技術進步,為經濟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對市場機製的有益補充,旨在實現社會整體福利的最大化。 收入分配:市場經濟固有的效率導嚮,往往會導緻收入差距的擴大。財政通過纍進稅製(高收入者繳納更高比例的稅)和轉移性支付(嚮低收入群體提供福利)等手段,對收入進行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實現更公平的社會分配格局。這不僅是社會公平的要求,也有助於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消費。 經濟穩定:宏觀經濟的運行並非一帆風順,常常伴隨著通貨膨脹、失業等波動。財政政策是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當經濟衰退時,政府可以通過增加財政支齣或減稅來刺激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嚴重時,可以通過減少支齣或增稅來抑製過度的需求。財政政策的有效性,關乎經濟的平穩運行和持續發展。 四、 財政政策的工具箱:擴張與收縮 財政政策通過調整政府支齣和稅收來影響總需求和總供給,從而實現宏觀經濟調控目標。 擴張性財政政策:當經濟麵臨衰退或失業率高企時,政府會采取擴張性財政政策。這包括: 增加政府支齣: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公共服務投入,提供更多的轉移性支付等。這直接增加社會總需求。 減稅:降低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業的投資能力,從而刺激消費和投資。 緊縮性財政政策:當經濟麵臨過熱、通貨膨脹嚴重時,政府會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這包括: 減少政府支齣:控製非必要開支,推遲一些投資項目等。這直接減少社會總需求。 增稅:提高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等,減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企業的利潤,從而抑製消費和投資。 財政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擠齣效應(政府支齣增加導緻私人投資減少)、時滯(政策製定、執行和見效需要時間),以及政策的預期效應等。因此,財政政策的運用需要審慎和精準。 五、 財政理論的演進與挑戰 財政學並非一成不變的學科,其理論和實踐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演進。 古典財政學:強調財政的“守夜人”角色,認為政府隻應提供最基本的公共物品,並盡量減少對市場的乾預。其核心觀點是財政收支平衡,債務應盡可能少。 凱恩斯主義財政學:在經濟大蕭條時期興起,強調財政政策在穩定經濟中的積極作用,支持通過赤字財政來刺激經濟。 供給學派財政學:主張通過減稅來刺激生産和投資,認為減稅能夠帶來更高的經濟增長,最終增加稅收。 公共選擇理論: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政治決策過程,分析政府行為的動機和效率,關注利益集團對財政政策的影響。 當前,財政學麵臨著諸多挑戰,例如全球化背景下的稅收競爭、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養老金和醫療支齣壓力、環境問題的財政應對、數字經濟對稅收徵管的挑戰以及如何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等等。這些挑戰要求財政學不斷創新,為應對現實問題提供理論支持和政策建議。 結語 財政學是一門關乎國傢興衰、社會福祉的宏大而精深的學問。它揭示瞭國傢如何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下,通過精巧的收入與支齣機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社會公平,並維護經濟穩定。理解財政,就是理解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經濟社會的運行邏輯。本書的探索,旨在為讀者打開一扇洞察國傢財富與社會福祉運作機製的智慧之窗,激發對經濟發展、政策選擇以及社會未來的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