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工程
  • 给水排水
  • 设计规范
  • GB50015
  • 2003
  • 2009
  • 建筑设计
  • 工程规范
  • 给排水设计
  • 规范标准
  • 建筑规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东建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32603
商品编码:1579129677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 定价: ¥ 38.00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 平装: 250页
  • 语种: 简体中文
  • 开本: 32
  • ISBN: 1580177326
  • 条形码: 1580177326
  • 商品尺寸: 20.2 x 13.8 x 1.4 cm
  • 商品重量: 259 g
  • 目录

    1总则
    2术语、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给水
    3.1用水定额和水压
    3.2水质和防水质污染
    3.3系统选择
    3.4管材、附件和水表
    3.5管道布置和敷设
    3.6设计流量和管道水力计算
    3.7水塔、水箱、贮水池
    3.8增压设备、泵房
    3.9游泳池与水上游乐池
    3.10循环冷却水及冷却塔
    3.11水景
    4排水
    4.1系统选择
    4.2卫生器具及存水弯
    4.3管道布置和敷设
    4.4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4.5管材、附件和检查井
    4.6通气管
    4.7污水泵和集水池
    4.8小型生活污水处理
    4.9雨水
    5热水及饮水供应
    5.1用水定额、水温和水质
    5.2热水供应系统选择
    5.3耗热量、热水量和加热设备供热量的计算
    5.4水的加热和贮存
    5.5管网计算
    5.6管材、附件和管道敷设
    5.7饮水供应
    附录A回流污染的危害程度及防回流设施选择
    附录B居住小区地下管线(构筑物)间最小净距
    附录C给水管段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计算式a系数取值表
    附录D阀门和螺纹管件的摩阻损失的折算补偿长度
    附录E给水管段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附录F饮用水嘴同时使用数量计算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现代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指南》 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建筑的规模和复杂性日益增长,对建筑内部的给水、排水、消防、热水等系统的要求也愈发严苛。一个科学、合理、高效、节能、环保的给水排水系统,不仅是保障建筑正常使用功能的基石,更是提升居住舒适度、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本书旨在为从事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本系统、全面、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力求在遵循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深入浅出地阐述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方法、设备选型、施工要点以及运行维护等内容,并结合当前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前沿趋势,重点突出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等设计理念。 本书的编写,并非对现有国家标准的简单罗列或重复,而是基于对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以及对最新技术成果的深入研究。我们将力求在内容上做到: 系统性: 涵盖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各个方面,从水源选择、管网布置,到设备选型、水质保护,再到系统运行、应急处理,力求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瞻性: 关注给水排水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例如智能水表、物联网监控、雨水回用、中水处理等,为设计人员提供前沿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参考。 实用性: 强调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提供详细的设计计算方法、图示说明、典型案例分析,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安全性与可靠性: 突出保障供水安全、用水卫生、消防可靠性等关键要素,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节能与环保: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设计、选用节能设备、推广中水利用和雨水收集等措施,实现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在建筑给水排水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组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参考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技术报告和工程实例,并多次组织研讨,力求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案头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精髓,设计出更加优质、高效、环保的给水排水系统,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环境贡献力量。 目录 第一章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概述 1.1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1.1 给水系统 1.1.2 排水系统 1.1.3 热水供应系统 1.1.4 消防给水系统 1.1.5 其他系统(如中水、雨水收集等) 1.2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1.2.1 安全可靠 1.2.2 经济合理 1.2.3 卫生健康 1.2.4 节能环保 1.2.5 技术先进 1.3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与标准(概述,不详述具体规范条文) 1.3.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1.3.2 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 1.3.3 地方标准与行业推荐标准 1.3.4 相关技术导则与技术指南 1.4 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 1.4.1 智能化与信息化 1.4.2 绿色化与节能化 1.4.3 一体化与集成化 1.4.4 健康与舒适化 第二章 给水系统设计 2.1 水源选择与水质要求 2.1.1 市政给水 2.1.2 地下水 2.1.3 地表水 2.1.4 其他水源 2.1.5 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 2.2 给水系统类型选择 2.2.1 直接给水系统 2.2.2 高位水箱给水系统 2.2.3 水泵加压给水系统 2.2.4 气压给水系统 2.2.5 分区给水系统 2.2.6 组合式给水系统 2.3 给水系统水量、水压计算 2.3.1 用水定额与用水量计算 2.3.2 给水系统设计流量计算 2.3.3 给水系统设计水压确定 2.3.4 用水高峰与高峰系数的考虑 2.4 给水管网设计 2.4.1 管材选择与性能特点(如PPR、铜管、不锈钢管等) 2.4.2 管径计算方法(流速法、当量管径法等) 2.4.3 管道布置原则与技巧 2.4.4 管道连接与密封 2.4.5 管道的固定与支吊架设计 2.4.6 管道的保温与防冻措施 2.4.7 水锤的预防与消除 2.5 给水设备选型与布置 2.5.1 水泵选型(离心泵、变频泵等) 2.5.2 水箱选型(生活水箱、消防水箱等) 2.5.3 减压阀、止回阀、水处理器等附件的选型 2.5.4 设备布置的要求与空间预留 2.6 二次供水系统设计要点 2.6.1 二次供水设施的设置要求 2.6.2 二次供水的水质保障措施 2.6.3 二次供水设备的运行与维护 第三章 排水系统设计 3.1 排水系统分类与原则 3.1.1 生活污水排水系统 3.1.2 生产废水排水系统 3.1.3 雨水排水系统 3.1.4 雨污合流制与雨污分流制 3.1.5 垂直排水与水平排水 3.2 排水系统水量、水势计算 3.2.1 排水定额与排水量计算 3.2.2 排水系统设计流量计算 3.2.3 排水坡度与流速的确定 3.3 排水管道设计 3.3.1 管材选择与性能特点(如PVC、铸铁管、复合管等) 3.3.2 管径计算方法(流量、坡度、充满度等) 3.3.3 管道布置原则与常见问题 3.3.4 管道连接与密封 3.3.5 管道的固定与防腐蚀措施 3.3.6 管道穿越建筑构件的处理 3.4 排水构件设计 3.4.1 地漏、地沟、检查井的设计 3.4.2 存水弯(水封)的作用与要求 3.4.3 排水立管的设计与通气 3.4.4 排水横管的设计 3.5 排水系统通气设计 3.5.1 通气的必要性与作用 3.5.2 通气方式(单立管通气、器具通气、环形通气等) 3.5.3 通气管的布置与计算 3.5.4 排水横管的坡度对通气的影响 3.6 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3.6.1 屋面雨水收集与排放 3.6.2 地面雨水收集与排放 3.6.3 雨水管径计算 3.6.4 雨水排放方式(直接排放、收集利用等) 3.7 特殊建筑的排水系统设计 3.7.1 医院、实验室等特殊场所的废水处理 3.7.2 食品加工、餐饮业的油水分离 3.7.3 高层建筑的排水设计要点 第四章 热水供应系统设计 4.1 热水供应系统类型 4.1.1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4.1.2 分散式热水供应系统 4.1.3 即热式热水器系统 4.2 热水系统水量、水温确定 4.2.1 生活热水需求量计算 4.2.2 热水供应温度要求 4.3 热源选择与设备选型 4.3.1 燃气热水器 4.3.2 电热水器 4.3.3 太阳能热水器 4.3.4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4.3.5 集中供热式热水系统 4.3.6 储水式热水器与即热式热水器的比较 4.4 热水管道设计 4.4.1 管材选择(耐高温、耐腐蚀) 4.4.2 管径计算 4.4.3 管道保温与防烫伤措施 4.4.4 循环热水系统设计 4.5 热水系统运行与节能 第五章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5.1 消防给水系统概述 5.1.1 消防水源 5.1.2 消防水泵 5.1.3 消防水池 5.1.4 消防管道系统 5.1.5 消防用水量计算 5.2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5.2.1 消防水源的要求与可靠性 5.2.2 消防水泵的选型与布置 5.2.3 消防水池的设计与容积计算 5.2.4 消防管道的设计与材质要求 5.2.5 消火栓系统设计 5.2.6 喷淋系统设计(概述,不详述具体喷淋设计) 5.2.7 泡沫灭火系统设计(概述) 5.3 消防给水系统的连接与联动 5.3.1 消火栓与喷淋系统的连接 5.3.2 与火灾报警系统的联动 第六章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中的绿色技术应用 6.1 节水技术 6.1.1 节水器具的应用(节水马桶、节水龙头等) 6.1.2 用水定额的优化与管理 6.2 中水回用技术 6.2.1 中水的水质要求与处理工艺 6.2.2 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范围 6.3 雨水收集与利用技术 6.3.1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6.3.2 雨水收集后的处理与利用(景观用水、冲厕等) 6.4 节能技术 6.4.1 节能水泵与变频调速的应用 6.4.2 管道保温与热能回收 6.4.3 热水系统的高效利用 6.5 绿色建材在给水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第七章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智能化与信息化 7.1 智能水表与远程抄表 7.2 管网漏损监测与预警系统 7.3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7.4 设备运行状态监控与远程管理 7.5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集成控制 7.6 大数据分析与系统优化 第八章 建筑给水排水系统施工、调试与运行维护 8.1 施工安装要点 8.1.1 材料进场验收 8.1.2 管道预制与安装 8.1.3 设备安装与连接 8.1.4 防腐、保温、隔音措施 8.2 系统调试与验收 8.2.1 冲洗与严密性试验 8.2.2 水压试验 8.2.3 通水试验与流量、压力测试 8.2.4 系统联动试验 8.3 系统运行与维护 8.3.1 日常巡检与设备维护 8.3.2 水质检测与消毒 8.3.3 故障排除与应急处理 8.3.4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第九章 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9.1 高层住宅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 9.2 商业综合体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 9.3 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 9.4 绿色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案例 附录 常用给水排水系统设计计算公式汇总 常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参数表 常见问题解答 后记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为广大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与参考平台。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深知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复杂性与挑战性。本书的出版,希望能为您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启发,为您的设计工作带来便利。 我们深切地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您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探索与创新的有力伙伴。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每一个建筑都应拥有其“生命之源”——安全、可靠、健康、绿色的给水排水系统。 恳请各位专家、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不吝赐教,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在今后的修订与完善中做得更好。 编委会 [具体年份,例如:2024年]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厚重”且“实用”。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浓缩了无数工程实践经验的宝典。《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在关于“污废水收集与排放”的部分,提供了非常详尽的指导。它详细列出了各种类型污废水(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设计流量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的流量和坡度,给出了相应的管道最小管径和连接方式。这让我明白了,污水的排放不仅仅是“排出去”那么简单,还需要考虑流速、自净能力等因素,以避免管道堵塞和环境污染。我尤其欣赏规范中关于“污水处理”的章节,虽然不深入,但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即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对污水进行初步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你“应该怎么做”,从而帮助我们少走弯路。

评分

作为一名初入行的工程技术人员,我对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敬畏”和“探索”。我知道,这是国家层面制定的行业标准,其严谨性和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最先关注的是那些基础性的、决定整个系统框架的章节,比如关于给水水源的选择、供水方式的确定,以及排水系统的分类等。规范在这些方面都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指导,让我能够从宏观上把握整个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方向。我特别注意到,在一些涉及计算的部分,规范不仅给出了公式,还详细说明了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取值范围,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理解难度。例如,在计算管道水头损失时,规范会详细列出不同材质管道的粗糙系数,以及流速对水头损失的影响。这让我认识到,设计不仅仅是把管道连起来,更是一个需要进行精细计算和权衡的过程。尽管这是一本“旧版”规范,但它所涵盖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是建立在长期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因此其指导意义依然深远。我相信,通过反复研读和实践,这本书终将成为我设计道路上的坚实基石。

评分

当我带着解决具体问题的目的去阅读《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时,我发现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能够快速地帮我找到答案。我尤其喜欢它在关于“水处理”部分的内容。虽然这本规范主要是关于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但它也涉及到了对水质的要求和一些基本的处理原则。例如,在关于饮用水供给部分,规范会提及对水源水质的要求,以及一些基本的过滤和消毒要求,确保饮用水的卫生安全。这让我明白了,给排水设计不仅仅是管道的连接,更是一个涉及水质保障的系统工程。此外,在关于建筑内部给水管道的设计方面,规范详细规定了管道的材质选择、连接方式、以及防冻、防腐蚀等措施。这些细节的规定,对于保证给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避免不必要的故障,至关重要。虽然这本书的“年份”摆在那里,但其所倡导的“安全、经济、可靠”的设计理念,以及对细节的关注,至今仍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本“指导手册”,它不仅仅是技术规范的集合,更像是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了一种“行动指南”。我经常在项目初期,需要了解某个建筑项目的给水排水设计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这时候这本书就能派上用场。例如,在处理生活污水的排放问题时,我需要明确污水的流量、成分,以及需要采用何种排水方式,规范中关于污水排放流量的计算、污水管道的设计流速、最小坡度等规定,都为我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我特别赞赏规范中关于“防止水质二次污染”的章节,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导致水质下降的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管道的材质选择、连接方式、以及定期冲洗等。这些看似细致的规定,对于保证居民饮用水的安全至关重要。虽然这本书出版的时间相对较早,但我认为其核心内容,比如关于流量计算、压力损失计算、管道布置、设备选型等基本原则,在当前的工程实践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需要快速入门或者巩固基础知识的设计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工具书,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低级错误,并保证设计的合规性。

评分

当我翻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时,我抱着一种“学习是为了应用”的心态。我希望这本书不仅能告诉我“是什么”,更能告诉我“为什么”和“怎么做”。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常常在重要章节后面附带“条文说明”,对一些关键的设计原则、计算依据以及可能遇到的难点进行了解释。这种“说理式”的规范编写方式,对于我理解设计的逻辑和背后的科学原理非常有帮助。例如,在关于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计算部分,规范不仅给出了计算公式,还详细解释了水头损失的构成因素,如管道摩擦阻力、局部水头损失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这让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能够理解公式背后的物理意义。此外,规范在关于卫生器具的布置和给水连接等方面,也考虑到了人体工程学和使用便利性,这些细节的处理,体现了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尽管我个人在实际工程中应用这本书的机会还不多,但通过阅读,我已经对建筑给排水设计有了一个系统性的认识,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计算和设计方法。这本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虽然内容庞大,但只要有耐心,总能从中找到所需的信息。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匠”,用最简洁、最直接的方式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没有过多的理论铺垫,也没有花哨的图表,更多的是实实在在的条文和要求。《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在关于室内排水系统设计的部分,就非常具体。它明确规定了各种排水管的最小管径、最小坡度,以及连接方式。例如,对于生活污水排水管,它会根据连接的卫生器具数量来确定管径,并给出不同流量下的最小坡度要求,以保证足够的流速冲刷。这一点非常实用,对于我们在实际项目中的管线布置和尺寸选择,提供了非常明确的依据。而且,规范还考虑到了噪音控制和防臭的要求,比如对排水管的材质、连接密封性等方面提出了规定。这些细节的处理,直接关系到用户的居住舒适度,体现了设计者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虽然这本书的“更新日期”是2009年,一些最新的技术和材料可能没有被涵盖,但其核心的设计思想和基本原则,对于我们理解给排水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进行合规性设计,依然是不可或缺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专业性”和“落地性”。作为一个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还比较陌生的学生,我原本以为会看到一本充斥着冰冷公式和晦涩术语的书籍。然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在我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展现出一种实用至上的特点。它不是单纯地列出条条框框,而是力图从实际工程出发,为设计师提供一套完整、可操作的设计指南。举个例子,在关于排水系统的设计部分,规范详细阐述了各种类型建筑(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排水量计算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流量系数和设计参数。这让我明白了,设计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对实际用水、排水行为的量化分析。此外,规范在管道材料的选用上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对材质的强度、耐腐蚀性、连接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说明,这直接关系到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规范在强调技术要求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在水泵选型方面,它鼓励选择高效节能的水泵,以降低运行成本;在雨水收集利用方面,也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这表明了规范与时俱进,兼顾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这本书是2009年出版的,相较于现在可能有一些新的技术和材料尚未完全涵盖,但其基础性的设计原则和方法,依然是理解和掌握给排水设计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

在我看来,这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更像是一本“奠基石”,它为我们构建完整的给排水设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尤其对规范中关于“消防给水”章节的严谨性印象深刻。虽然这本书的主要篇幅是关于生活给水和排水,但它也为消防给水系统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要求。例如,关于消防水源的选取、消防水泵的流量和扬程计算、消防管道的尺寸和布置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不仅是为了满足消防安全的基本要求,更是为了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有效扑灭火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给排水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日常用水需求,更是关系到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本书的年代不算最新,但其所阐述的“系统性”、“安全性”的设计理念,是永恒不变的。

评分

在阅读《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它帮助我建立了一种“全局观”的设计思维。它不仅仅是孤立地看待给水和排水,而是将它们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例如,在关于“水泵选型”的章节,规范会根据给水系统的流量、扬程等要求,给出多种选型建议,并强调要考虑设备的效率和可靠性。这让我明白,一个好的给排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兼顾运行成本和维护便利性。此外,在关于“管道布置”的章节,规范不仅要求管道的连接要牢固可靠,还强调了要考虑安装和检修的便利性,并尽量减少交叉和碰撞。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维护成本。虽然这本书的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但其所包含的“系统性”、“经济性”、“安全性”的设计原则,至今仍然是给排水设计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评分

拿到这本《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时,我心里还是挺忐忑的。毕竟,规范这种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总是感觉枯燥且晦涩难懂。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工程类的规范,常常是看了一半就头大,感觉很多术语和计算方式都像天书一样。但这次,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深入阅读了其中的几个章节。让我惊喜的是,虽然规范本身是严谨的技术性文件,但其逻辑结构和条文的表述,相较于我之前看过的其他规范,显得更加清晰和系统。例如,在关于室内给水系统的设计部分,规范从水源的确定、水压的计算,到管道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再到水泵、水箱等设备的选型,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而且,每一项要求后面都会附带相应的计算公式和图表,方便我们对照理解。更重要的是,规范中还穿插了一些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这些看似“软性”的要求,往往是保证系统安全、经济、可靠运行的关键。比如,在管道布置方面,规范不仅要求考虑方便安装和检修,还强调了要避免交叉、减少连接点,这些细节的处理,都体现了设计者对工程实际情况的深刻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水质保护的章节,对饮用水的卫生要求、防污染措施等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对于保障居民的健康至关重要。尽管这是一本“旧版”规范,但我相信其核心内容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对于我这样还在学习阶段的读者来说,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一步步地引领我走进给排水设计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