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检测技术规范 | ||
| 定价 | 30.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1 | |
| 出版时间 | 2014年02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179 | |
| 字数 | 158000 | |
| ISBN编码 | 1511223806 | |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
我对《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初步印象是,它非常注重实操性。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联想到自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例如,书中关于盾构施工过程中隧道沉降的监测,就详细列举了多种可能导致沉降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控制措施。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直接面对盾构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总结。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监测要求,例如软土、粉土以及断层破碎带等,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了阐述。这对于我们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工程建设,无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书中的一些章节,例如关于车站主体结构变形监测的部分,让我对传统的监测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测量位移,更重要的是对位移的趋势和变化速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结构的安全性。书中还提到了不少先进的监测技术,例如利用光纤传感器进行分布式监测,以及利用无人机进行高精度测量等。这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推动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水平的提升,而这本书也恰恰反映了这种发展趋势。它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指导实际工作。
评分这本书,即《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我看来,是一本集理论、实践和前瞻性于一体的优秀技术指南。它不仅仅是一本静态的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库,不断地引导我们去思考和探索。 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地下工程,例如盾构隧道、明挖车站、地下连续墙等,都给出了详细的监测要求和技术指导。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在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中进行监测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帮助我们快速地掌握不同工程的监测特点和关键点。
评分作为一名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充满热情的技术工作者,《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宝贵平台。书中对于监测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书中对BIM技术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工程监测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监测数据可视化处理的强调。通过各种图表和模型,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监测数据所反映的工程状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也能更好地向管理层和公众汇报工程的进展和安全情况。
评分《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我不再是零散地获取关于工程监测的信息,而是能够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理解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和重要性。 书中对于监测人员的资质要求,以及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也给予了充分的强调。这确保了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工程的整体安全提供了保障。可以说,这本书是每一位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人员的必备参考。
评分我深切地感受到《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在细节上的追求。这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对每一个监测环节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例如,在关于监测数据的采集和传输方面,书中就详细列举了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书中对于监测报告的编写要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强调了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这对于我们进行技术决策和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一本好的监测报告,能够清晰地反映工程的实际状况,并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评分作为一名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技术规范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本书,也就是《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我拿到手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说实话,初次翻阅时,我感觉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宝典,里面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经验。我一直对地下工程的变形控制和安全评估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提供了详尽的指导。我记得在参与某个大型地铁项目时,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条件,对围护结构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担忧。当时,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最终还是在这本规范中找到了最直接、最权威的解决思路。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条条框框,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不同工况下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监测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 书中对于监测仪器的选择和布设,以及监测频率的确定,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预警指标”的设定,这为我们主动预防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问题发生后才去补救,而这本书强调的是“防患于未然”。通过精确的监测数据,我们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从而避免重大的安全事故发生。这不仅能保障工程的安全,也能为建设单位节约大量的成本。此外,书中还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的数据分析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各种图表和公式的运用,使得原本枯燥的数据变得清晰易懂,也为我们进行技术决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在阅读《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过程中,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对风险控制的重视。这本书并非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潜在风险是什么”。它详细地阐述了在不同工程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了相应的监测和预防措施。 例如,在隧道掘进过程中,书中就详细分析了可能出现的塌方、涌水等风险,并给出了相应的监测指标和应急预案。这对于我们这些直接参与一线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是非常实用的指导。它让我们能够提前识别潜在的危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规避风险。这种“风险导向”的思维方式,是我在其他很多技术资料中很少看到的。它不仅仅是关注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更重要的是将安全放在了首位。
评分当我深入研究《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时,我深刻体会到它在规范化和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巨大努力。作为一本国家级技术规范,它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全面,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几乎涵盖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各种监测参数的定义和量化,这为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的技术交流和数据对比奠定了基础。 书中对于变形监测的精度要求,以及如何根据监测结果来判断工程的安全性,都给出了明确的标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依据规范进行技术判定的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避免了主观臆断,让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客观。我记得在一次项目评审会上,我们团队就曾经因为对监测数据的解读存在分歧而陷入僵局。如果当时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参考这本书中的相关章节,或许就能更顺利地达成一致。这本书的存在,为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系。
评分在翻阅《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过程中,我对其对工程安全性的高度关注印象深刻。这本书将工程安全视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在监测技术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体现。 书中对于监测数据的分析,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工程的变形情况,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估工程的安全性。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体系,帮助我们判断工程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这种对安全的极致追求,是我们进行工程建设必须遵循的准则。
评分当我翻阅《GB 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时,我首先被其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结构所吸引。这本书仿佛是一份详细的“作战地图”,为我们提供了在复杂工程环境中进行监测的清晰指引。它将监测工作分解为不同的阶段和任务,并为每个阶段都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 书中的许多章节,例如关于车站基坑监测的内容,就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基坑的监测要点,以及如何根据监测数据来判断基坑的稳定性。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进行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参考。它帮助我们理解不同工况下可能出现的变形规律,并据此制定最有效的监测方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