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L9620 9787121319600 9787121254994
1章 消費金融風險 /001
1節 消費金融風險成因 /003
第二節 消費金融風險分類 /009
第二章 消費金融風險管理基礎――信用循環 /017
1節 産品規劃 /019
第二節 授信 /023
第三節 賬戶維護 /029
第四節 催收與核銷 /033
第五節 管理信息報錶(MIS) /039
第三章 MIS分類與架構 /043
1節 運營型MIS /045
第二節 管理型MIS /049
第三節 決策型MIS /053
第四節 分析架構 /057
第四章 MIS三大支柱 /061
1節 基礎建設與發展――信息管理 /063
第二節 延伸應用與建議――分析研究 /069
第三節 實務整閤與導入――項目管理 /075
第五章 常用指標與分析手法 /081
1節 常用指標 /083
第二節 分析手法及應用 /101
第三節 預測方法 /113
第六章 信用評分設置 /121
1節 信用評分卡簡介 /123
第二節 評分卡設置與驗證 /129
第七章 信用評分的應用 /147
1節 如何認識信用評分的應用 /149
第二節 信用評分在信貸管理生命周期的應用策略概述 /151
第三節 申請評分審批策略的開發 /159
第四節 信用評分在大數據、互聯網金融應用中的發展 /173
第八章 各類報錶介紹 /175
1節 産品規劃 /177
第二節 授信 /189
第三節 賬戶維護 /207
第四節 催收與轉呆賬 /219
第九章 分析與解讀 /231
1節 分析目的與重點 /233
第二節 數字解讀 /239
第三節 衍生性分析及推論 /247
讀完這兩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尤其是在當前信息爆炸、技術迭代飛快的時代,很多關於風險管理的理論往往滯後於實際需求。但這本書,尤其是關於風控大數據應用的章節,讓我看到瞭“活”的風險管理。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是什麼”,更是告訴你“怎麼做”,而且是用真實世界的案例來佐證。比如,書中分析瞭不同行業在信貸風險管理中的具體應用,包括電商、P2P、小貸公司等,這些都是我日常工作中會接觸到的場景。它沒有迴避大數據風控在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例如數據隱私、算法偏見、監管閤規等,並且提齣瞭不少具有建設性的解決思路。這讓我意識到,風控並非一味地收緊審批,而是如何在利用大數據優勢的同時,確保公平、閤規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關於消費信貸評分模型的講解,也讓我看到瞭金融科技的魅力。如何利用大數據洞察用戶行為,構建更精準的信用畫像,從而為更多有閤理信貸需求的人提供便利,同時又將風險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這纔是技術應用的真正價值所在。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是及時雨!我之前一直在琢磨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風控,特彆是看到身邊的朋友因為信貸問題吃瞭不少苦頭,心裏就更著急瞭。這兩本書閤在一起,簡直把我一直在找尋的答案清晰地呈現在眼前。風控這個詞聽起來就很高大上,但實際上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大大提高瞭,同時也帶來瞭新的風險。書中關於大數據如何應用於信貸風險管理的部分,讓我對“數據說話”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而是結閤瞭大量的實踐案例,從數據采集、清洗、分析到模型建立,邏輯清晰,可操作性極強。我特彆喜歡裏麵關於“概率模型”和“機器學習算法”的介紹,雖然我不是技術專傢,但書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瞭這些復雜概念,讓我這個非科班齣身的讀者也能get到精髓。而且,它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實際應用中的痛點和解決方案,比如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如何應對數據孤島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實際難題。這本書讓我對大數據在風控領域的潛力有瞭全新的認識,也為我今後的工作提供瞭寶貴的思路和方法。
評分我一直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充滿好奇,尤其是消費信貸的飛速發展,簡直是爆炸式的增長。但與此同時,我也意識到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這套書恰好滿足瞭我對消費信貸評分建模與應用的深度探索需求。它不僅講解瞭評分模型的基本原理,還詳細闡述瞭如何根據不同的消費場景和用戶畫像來構建定製化的評分體係。書中對於特徵工程、模型選擇(比如邏輯迴歸、決策樹、集成學習等)的講解,都非常到位,而且還提供瞭大量的代碼示例和數據分析工具的建議,這對於我這種希望動手實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更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深入探討瞭模型上綫後的監控、評估和迭代優化機製,這部分內容在很多同類書籍中都鮮有涉及。從模型的設計到落地,再到持續的優化,形成瞭一個完整的閉環,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實踐指導。這本書讓我明白,消費信貸的評分建模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不斷調整和完善的動態過程。我從中學習到瞭如何更有效地識彆和管理消費信貸風險,為我未來的投資和創業提供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包郵”這兩個字有瞭全新的理解,當然,這裏的“包郵”更多的是一種比喻,象徵著信息傳遞的便捷和知識的普惠。在信貸風險管理領域,尤其是在大數據時代,信息的不對稱性一直是風險産生的根源之一。而這本書,則像一座橋梁,將復雜的風控理論和前沿的實踐經驗,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傳遞給瞭讀者。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大數據在風控中的角色定位,它不是簡單地將大數據視為一種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思維方式和決策依據。從宏觀的行業趨勢分析,到微觀的個體信用評估,大數據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書中關於信用評分模型的構建和應用,也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再是單一維度的評估,而是多維度、動態化的模型,能夠更全麵、更準確地反映藉款人的信用狀況。這對於互聯網金融時代的消費信貸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金融機構在快速擴張的同時,有效控製不良貸款率,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評分我本身就從事金融行業,對於信貸風險管理和互聯網金融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實踐經驗。這兩本書的組閤,可以說是一份非常寶貴的“乾貨”禮包。在風控大數據應用的方麵,書中深入剖析瞭大數據技術如何賦能信貸風控的全流程,從貸前審批、貸中監控到貸後催收,都有詳細的案例和方法論。我尤其關注的是關於反欺詐的章節,因為在實踐中,欺詐風險始終是金融機構需要重點防範的。書中介紹的利用大數據識彆異常行為模式的方法,給我帶來瞭很多啓發。而在消費信貸評分建模與應用方麵,書中對模型構建的細節講解非常到位,包括如何選擇閤適的算法、如何進行特徵工程、如何評估模型效果等等。這讓我對如何在復雜的互聯網金融環境中,構建穩定、精準的信用評分模型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書中的內容不僅提供瞭理論指導,更重要的是提供瞭實踐可行的操作指南,幫助我能夠更好地應對當前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