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GIMP十九講》特色
■按圖索驥,簡單實用。
■作者毫不藏私分享學習時曾遇到的障礙與心得,務使讀者避免重蹈覆轍。
■書寫方式不同於坊間書籍,好用好記!
內容簡介
GIMP是一款跨平颱、免費的影像處理軟體,本書詳實介紹GIMP重要的功能與特色。藉由本書,讀者可按圖索驥,從範例開始學習基礎操作,進而掌握這套好用的軟體,提升影像處理的工作技能。
本書共有十九章,故名《GIMP十九講》。書中編排乃藉由數字來記憶各章的內容重點。
◎1-6章:工具與麵版的基本操作。
◎7-11章:色彩、明暗、變色相關的功能與應用。
◎12-15章:GIF動畫、Script-Fu、濾鏡。
◎16-19章:GIMP自身的特色、簡單有趣的應用。
◎各章編列綱要、引用詩詞古文,增加讀者閱讀樂趣,提高學習效率。
◎除瞭實用基礎技能,本書亦著重原理解說,說明影像處理的根本原理與介麵操作的運用邏輯。
作者簡介
李旬政
作者與GIMP結緣是在1998年底。最初引起作者興趣的是Script-Fu,驚訝於短短幾行的程式碼,就可以完成繁雜的影像處理工作,生成有趣的視覺效果。
在2001年,GIMP 1.2版時,開始撰寫GIMP的教學文章。
在2001年8月至2003年1月,於雜誌 Linuxer《零客情報》,發錶「活用GIMP」係列的文章。
在2009年,又將大量的GIMP教學文章改寫,以符閤GIMP 2.6版的介麵。
作者應是目前網路上貢獻最多GIMP中文教學文章的人。讀者可以上網閱讀這些文章,從這兒開始,認識GIMP,認識作者對於GIMP的用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1章 GIMP簡介
1.1 新版、新知與細巡查
1.2 選取、選擇與短名詞
1.3 語風、語感與好斷句
1.4 中文、英文與未翻譯
1.5 嗶嘰、背景與真麻煩
1.6 阿法、透明與難捉摸
1.7 提示再提示
1.8 安裝再安裝
1.9 叮嚀再叮嚀
1.10 啟動再啟動
1.11 點選再點選
1.12 載入單張影像,熟悉獨立視窗
1.13 擴展單純技法,研究現成功能
1.14 啟用單一濾鏡,製作特殊效果
1.15 受瞭挫摺之後,他一個人難解它的好
1.16 編瞭順序之後,我一個人思念我們拾
1.17 有瞭麵版之後,他一個人培養新習慣
1.18 開瞭視窗之後,我一個人思索舊階級
1.19 裝瞭軟體之後,每一個人玩齣好影像
第2章 基本工具的使用與陰影效果的製作
2.1 欄與列
2.1.1 選取工具類
2.1.2 變換工具類
2.1.3 繪畫工具類
2.1.4 未分類
2.2 圖與色
2.3 設選項
2.4 疊圖層
2.5 疊陰影
2.6 斜陰影
2.7 長陰影
2.8 水中影
2.9 空中影
2.9.1 後傾的文字
2.9.2 投影的文字
2.9.3 投影的光線
2.9.4 星空的背景
第3章 圖層、色版、路徑麵版與影像閤成
3.1 圖層的基本概念
3.2 色版的基本概念
3.2.1 三色色版
3.2.2 普通色版
3.2.3 色版功能
3.3 路徑的基本概念
3.3.1 路徑麵版的功能介紹
3.3.2 路徑工具的操作方法
3.3.3 路徑工具的去背應用
3.4 閤併規則的選區
3.4.1 選取區域疊加
3.4.2 選取區域相減
3.4.3 鍵盤按鍵速記
3.5 閤併暫存的選區
3.5.1 製作遮罩的快方法
3.5.2 製作遮罩的慢方法
3.5.3 貼入遮罩的老方法
第4章 選取工具的使用
4.1 選取工具之地位
4.2 選取工具之練習
4.2.1 矩形選取工具
4.2.2 橢圓選取工具
4.2.3 自由選取工具
4.2.4 模糊選取工具
4.2.5 路徑工具
4.2.6 智慧型剪刀工具
4.2.7 工具的共同選項
4.3 浮動選擇區域
4.4 浮動後,自鑿陷阱
4.5 移動後,人心浮動
4.6 選取後,再做調整
4.7 選取後,再做編輯
4.8 模糊選取之速效
4.9 快速遮罩之速效
4.9.1 速效操作
4.9.2 速效原理
4.9.3 速效選取
4.10 以民為主之選務
第5章 精確的選取
5.1 功能簡介,範例練習
5.2 利用遮罩,去除背景
5.2.1 在遮罩上塗鴉
5.2.2 在遮罩上細畫
5.3 色彩模型,灰度資訊
5.3.1 加成投色
5.3.2 顏料混色
5.3.3 直觀感受
5.3.4 階數減縮
5.4 瞭然於胸,一步到位
5.5 利用色相,去除背景
5.5.1 花解色離,花灰片片
5.5.2 花留背離,花紅瓣瓣
第6章 筆刷、圖樣、漸層
6.1 筆刷一款生動 119
6.1.1 筆刷間隔與特殊筆刷
6.1.2 筆刷參數與橢圓筆刷
6.1.3 筆刷組與子筆刷
6.2 沙灘一條足跡
6.2.1 製作腳印筆刷組
6.2.2 使用腳印筆刷組
6.3 圖樣一堆紋理 125
6.3.1 拼成襯底的背景
6.3.2 填成文字的紋理
6.3.3 閤成畫布的紋理
6.4 漸層一抹奇顏
6.5 自訂一抹奇顏
6.5.1 漸層字體的製作
6.5.2 編製麵版的功能
6.5.3 漸層編輯的選單
6.5.4 製作自己的漸層
6.6 地麵一團火紅
6.6.1 黑色背景的火焰效果
6.6.2 缺少黑色的紅黃漸層
6.6.3 透明背景的火焰效果
6.7 天空一道彩虹
6.7.1 製成漸層七彩
6.7.2 彎成圓弧彩虹
6.7.3 閤成天空彩虹
第7章 亮度、顏色校正相關指令
7.1 既是選單項目,也是工具按鈕
7.2 既是選單項目,也是麵版視窗
7.3 麯線指令與控製單點
7.4 色階指令與增亮影像
7.5 輸入色階調整,鼎足而立
7.6 輸齣色階調整,適可而止
7.7 自動色階調整,順勢而為
7.8 色階反轉指令
7.9 色相及彩度指令
7.10 色調分離指令
7.11 界限值指令
第8章 照片亮度校正
8.1 界限值弄分明解構影像
8.2 快捷鍵配閤宜選定區域
8.3 色階對話盒的操作方式
8.4 麯線對話盒的操作方法
8.5 色階與麯線的實例練習
8.6 亮度及對比的實例練習
8.7 高低理不清的對比功能
8.8 中基調分明的對比功能
第9章 使用圖層遮罩校正影像亮度
9.1 負片遮罩消陰影
9.2 陰影消除顯亮顏
9.3 正片遮罩消過曝
9.4 曝光降低鮮色澤
9.5 神仙難救晦難明
第10章 風雲變色
10.1 歷史與原理
10.2 雲圖與圈圈
10.3 潤色與奇彩
10.4 漸層與換色
10.5 色版與互置
第11章 色偏校正
11.1 色平衡三步
11.2 史萊姆字體
11.3 土褐色色偏
第12章 GIF動畫
12.1 建層名稱之檢視
12.2 檢視兩層之動畫
12.3 動畫吸睛之體認
12.4 體認跑馬之競速
12.5 競速動畫之起伏
12.6 起伏浪位之分解
12.7 分解畫格之組閤
12.8 組閤扭變之初探
12.9 初探形變之笑果
12.10 效果多變之漸層
第13章 Script-Fu
13.1 好擴展的設計
13.2 巢鳥飛的語法
13.3 巢狀化的架構
13.4 裝飾少的鳥巢
13.5 陰影字的流程
第14章 濾鏡
14.1 單一濾鏡的特效(Effect 101)
14.2 運用濾鏡的通則(Filter 101)
14.3 棋盤濾鏡(Checkerboard)
14.4 打格子濾鏡(Pixelize)
14.5 波浪濾鏡(Waves)
14.6 漣漪濾鏡(Ripple)
14.7 鏇轉與內縮濾鏡(Whirl and Pinch)
14.8 凹凸貼圖濾鏡(Bump Map)
14.9 扭麯濾鏡(Warp)
14.10 移位濾鏡(Displace)
第15章 影像增強濾鏡
15.1 反銳化遮罩濾鏡(Unsharp Mask Filter)
15.2 減去模式下的交界(Detected Edge)
15.3 減去模式下的圖像(Enhanced Edge)
15.4 反銳化遮罩命令稿(Unsharp Mask Script-Fu)
15.5 去斑紋濾鏡(Despeckle)
15.6 去條紋濾鏡(Deinterlace)
15.7 銳利化濾鏡(Sharpen)
第16章 碎形製造機
16.1 變換公式與演算細節
16.2 科學軟體與描繪碎形
16.3 濾鏡參數與作圖區域
16.4 鏇轉平移與密密麻麻
16.5 鏇轉平移與扯扯拉拉
16.6 基本操作與規則碎形
16.7 參數設定與規則蕨葉
16.8 混沌遊戲與影印遊戲
第17章 圖層遮罩、色版與選取區域
17.1 圖層概念
17.2 三色蓋覆
17.3 色版蓋貌
17.4 選區概要
17.5 選區交疊
17.6 選區隱晦
17.7 抗抗鋸齒
17.8 坑坑圓洞
第18章 Perl-Fu
18.1 好擴展的設計
18.2 駝負行的語法
18.3 模組化的架構
18.4 輕裝行的駱駝
18.5 斑點邊的流程
第19章 生活中的好幫手
19.1 快照畫麵
19.2 裁切畫麵
19.3 除髒亂雜
19.4 究情理法
19.5 紅眼消除
19.6 日期消除
19.7 比對對比
19.8 麵對對麵
19.9 上馬賽剋
19.10 下馬賽剋
19.11 批次縮圖
19.12 批次拼貼
精彩書摘
1.3 語風,語感與好斷句
電腦書籍與其它書籍不同之處,在於著重流程與步驟的描述,這讓電腦
書籍的語風與語感不同於其它書藉。過長的專業術語則影響瞭句子的語氣,還會影響句讀的判斷。
ColorPicker譯成「顏色選擇程序」,並沒有不妥。但「選擇」一詞因「選擇工具」而齣現頻繫。因此需要一段時間,讀者纔能發現r顏色選擇程序J六字並列的涸義,將它與「選擇工具」區隔。
類似的譯詞還有,選擇區域編輯視窗麵版、漸層編輯程序麵版、顯示導覽視窗麵版。
如果ColorPicker譯成探色棒,文句反而簡潔。造個例句:探邑棒除瞭可探知紅、綠、藍各顏色分量,還可用來設定前景色。
因此,譯詞是否在心中烙下印象,也會影響到閱讀時的判斷。
在描述操作流程時,本書句法的特色有兩項:1.逗點很多。2.盡量用動詞當句子的開頭,也就是,逗點後麵多是動詞。
有些動詞齣現次數太頻繁,對此下瞭四句評語。
顯現一詞經常顯現,產生一詞緻力生產。
使用一詞過度使用,生成一詞替代製作。
去掉「一詞」,讓評語有點繞口。
顯現經常顯現,產生緻力生產。
使用過度使用,生成替代製作。
顯現、產生、使用、製作、生成,其同義詞雖多,我也替換瞭一些,但沒有全麵替換。固定的用詞還是有優點的,閱讀時,能加快理解範例裡的各個步驟。
本書在描述選單操作時,通常會以執行兩字開頭。
「執行〔影像〕/……」錶示點選圖片所屬的視窗,按滑鼠右鍵,齣現一列功能錶的選單,而後,選擇欲執行的功能。
「執行〔影像〕/圖片/……」錶示在「圖片」選單內執行某功能。描述對話盒的設定時,參數名稱與參數設定值盡量配成對。
在13章、18章、19章,會讀到「執行〔GIMP)/……」。這錶示在舊版工具箱的選單內,執行特定的功能。西版的工具箱視睏有三列選單,其視睏標題為GOMP。
2.6版的工具箱視窗沒有選單,其視窗標題為王具箱。
……
前言/序言
《光影流轉:現代攝影的視覺敘事》 一、導論:重塑我們觀看世界的方式 本書深入探討瞭現代攝影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視覺記錄方式的演變曆程及其核心理念。《光影流轉》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廣闊的視角,去理解從膠片時代到數字浪潮中,攝影師如何利用光綫、構圖和時間,來構建和傳達復雜的敘事。我們不滿足於僅僅介紹技術參數,而是著重分析視覺元素如何與文化、社會背景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瞭當代人對“真實”與“美學”的認知。 本書的開篇將追溯攝影術誕生之初的社會需求——記錄、科學觀察與藝術模仿,並迅速過渡到20世紀初,在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等思潮影響下,攝影如何掙脫瞭繪畫的束縛,發展齣其獨特的抽象與象徵能力。我們將詳細分析布列鬆的“決定性瞬間”理論,探討其在街頭攝影實踐中對時間捕捉的哲學意義,並將其置於二戰後社會重建與個體焦慮的時代背景下進行解讀。 二、光學的魔力:超越感光材料的物理學 雖然本書的核心是視覺敘事,但對光綫本質的理解是構建一切圖像的基礎。本章將側重於光綫的物理特性如何被攝影師策略性地利用。我們將避免冗長晦澀的公式推導,轉而關注光質(如硬光與柔光)、光的方嚮(如側光、順光、逆光)對主體形態、紋理和情緒的影響。 我們會詳細分析微調光綫在肖像攝影中的應用,如何通過精密的布光(如倫勃朗光、蝴蝶光)來塑造人物的性格深度,而非僅僅記錄麵部特徵。對於風景攝影,我們將探討自然光綫在不同時間(黃金時段、藍色時段)對空間感和氛圍的決定性作用。此外,本書還將闢齣專門章節討論高動態範圍(HDR)技術的藝術化處理,這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而是如何利用數字工具來模擬人眼對極端光差的感知,從而創造齣超乎尋常的視覺體驗。 三、構圖的語法:視覺空間的組織與引導 構圖是攝影的骨架,它決定瞭觀眾的視綫如何在畫麵中流動。《光影流轉》將傳統構圖法則(如三分法、黃金分割、引導綫)視為一種起點,而非終點。我們會深入剖析這些法則在不同文化語境下的適應性與變異。 本章的重點在於動態構圖和負空間的運用。動態構圖強調主體與環境之間的能量流動,如何通過斜綫、形狀的對角排列來製造緊張感或運動感。而負空間(留白)的藝術則被視為一種極簡主義的錶達策略,它關乎“不顯示”的力量,如何通過剋製的元素來凸顯核心主題,營造呼吸感和沉思的氛圍。我們特彆邀請瞭研究東方美學的學者,討論日本“間”(Ma)的概念如何完美融入現代攝影的構圖哲學之中。 四、紀實與主觀的張力:攝影的倫理邊界 紀實攝影是人類曆史的重要見證者,但其“客觀性”一直受到深刻的質疑。《光影流轉》將集中探討紀實攝影的倫理睏境,尤其是在衝突地帶和敏感社會事件中的拍攝原則。 我們會分析多位標誌性紀實攝影大師的作品,例如卡帕在戰爭中的臨場感、蘭格在“大蕭條”時期對個體尊嚴的保護性記錄。更重要的是,本書關注主觀介入的必要性——攝影師的選擇、裁剪、取景本身就是一種闡釋。我們將探討“目擊者”身份如何轉化為“參與者”視角,以及在後真相時代,如何通過嚴謹的影像注釋和對過程的透明化,來維護報道的嚴肅性。 五、後圖像時代:數字工作流與審美重塑 進入21世紀,數字技術徹底顛覆瞭圖像的生産和傳播方式。本章將分析數字後期處理對攝影美學觀的深遠影響。我們強調,數字暗房並非“作弊”,而是延伸瞭傳統暗房的化學操作,成為一種全新的創作媒介。 我們將審視“超現實主義的真實”——即那些通過精細閤成和色彩分級創造齣的,比現實更具衝擊力的圖像。本書將深入剖析色彩理論在數字調色中的應用,例如如何通過分離色調(Split Toning)來統一畫麵的情緒基調,以及如何運用局部對比度來增強畫麵的三維感。此外,我們還將討論社交媒體平颱對圖像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即時性”對攝影藝術長期價值構成的挑戰。 六、主題的深度挖掘:類型學的演變與創新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通過聚焦幾個核心攝影類型,展示攝影語言的延展性: 1. 環境肖像(Environmental Portraiture): 如何將人物放置於其工作或生活環境中,用環境元素講述其身份故事,而非僅僅聚焦麵部錶情。 2. 慢門與動態模糊: 探索時間作為第四維度的錶現,如何通過長曝光來模糊日常,捕捉能量流或水的動態詩意。 3. 建築攝影的抽象化: 如何從功能性的記錄,轉嚮捕捉建築綫條、幾何形狀與光影投射之間的純粹美學關係。 4. 觀念攝影的文本嵌入: 分析那些需要觀眾理解其背後的文字或概念纔能完全領會的圖像,探討圖像與理論文字的共生關係。 《光影流轉》是一本為所有對視覺錶達有深刻興趣的讀者準備的指南,它緻力於激發你不僅僅是“拍攝”,而是有意識地“構建”和“思考”你的每一次快門。通過對曆史、技術和哲學的交叉審視,讀者將能掌握一套強大的工具,去創造齣既有個人印記又能在更廣闊的藝術對話中産生共鳴的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