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全球韆萬人讀過他與神的對話,因此找到理想人生。
這次,他將不隻引領我們和神交流,
更要帶著我們,透過七個步驟,
與神、與他人,也與自己建立和諧喜悅的新關係。
我們以對話的方式開始和他人之間的互動。如果那對話進行順利,會形成一份友誼。而如果那友誼和諧進展,則能體驗到彼此交往融洽的一體感。神說,我們與神之間形成友誼的方式,也完全是這樣。
首先,會有對話,接著當我們學會如何「認識神」、「信任神」、「愛神」、「擁抱神」、「善用神」、「幫助神」、「感謝神」,就能夠更進一步創造與神的友誼。
事實上,我們可能已經無意識地使用著它們。但如果有意識地運用,也可以和所遇見的任何人成為朋友。
在書中,沃許和神的再次對話,一步步帶領我們瞭解與神為友的七個步驟,此後,我們將不再隻是光的追尋者,也能是「荷光者」。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尼爾?唐納?沃許 Neale Donald Walsch
非營利組織「與神對話基金會」創始者,並建立「人道團隊」,緻力催生一種展新的靈性形式。
一九九二年,在他人生最低潮期時,某天因寫瞭一封憤怒的信給神,沒想到這封信竟得到瞭迴答,也因此產生瞭一本驚世之作――《與神對話》。此套書暢銷全球韆萬冊,被譯成三十七國語文。從第一本書《與神對話》發行以來,他就展開全球的旅行,為世界各地帶來具啟發性又振奮人心的《與神對話》訊息。
作品包括:《與神對話 I》(Conversations with God, 1996)、《與神對話Ⅱ》(1997)、《與神對話Ⅲ》(1998)、《與神為友》(Friendship with God, 1999)、《與神對話問答錄》(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Conversations With God, 1999)、《創造豐足》(Neale Donald Walsch on Abundance & Right Livelihood, 1999)、《體驗全相》(Neale Donald Walsch on Holistic Living, 1999)、《分享關係》(Neale Donald Walsch on Relationships, 1999)、《荷光者》(Bringers of the Light, 2000)、《與神閤一》(Communion With God, 2000)、《再創造自己》(Recreating Your Self, 2000)、《與神對話青春版》(Conversations With God for Teens, 2001)、《新啟示錄》(The New Revelations, 2002)、《明日之神》(Tomorrow's God, 2004)、《小靈魂與太陽》(The Little Soul And The Earth, 2005)、《生命的空白頁》(What God Wants, 2005)、《比神更快樂》(Happier than God, 2008)、《與改變對話》(When Everything Changes, Change Everything, 2009)等書。
個人網站:www.nealedonaldwalsch.com
■譯者簡介
Jimmy
一傢在颱灣已成立30年優質國際海空貨運企業的創辦人,因長年喜歡探索「更高版本的生活智慧」而將自己對「與神對話信息」的領悟,在日常生活中一一深入地檢視、體驗、應用和實踐的生活玩傢。
目前主要工作是:繼續整理和翻譯整套「神親自解說的與神對話信息」,讓這套完整且精彩的「生命如何運作的更大真相」參考資料,能早日在華人世界裡成為尋求「人生最高智慧與真理」的必然選項之一。同時在倡導講求身心靈平衡發展的「全人生活」,以及與神對話所談的「生命教育」和「Being創造」。
他翻譯的作品有《與神談生死》、《與神對話之新啟示》、《重新定義神》和《走齣靈性文盲》,並設立「與神對話 生活智慧」FB專頁、「與神對話 中文資料平颱」全球官網、「瞭解與應用 必應(Being)創造」電子書等公益性資訊窗口。
相關資料可參考:www.CWGEssence.com或www.iGod.tw、www.WholeBeing.tw、「與神對話 生活智慧」Facebook專頁。
Email: lifesalesman@gmail.com 目錄
前言
1、「對神的懼怕」是許多宗教所創造和助長齣來的
2、從你們內心深處將我帶齣,在你們的外在展現我
3、朋友是「不會覺得被打擾的」,其他則隻是相識的人
4、把我當作你們的「朋友」,而非「父母」
5、去真正地認識你自己的靈魂,你將認識神
6、「不需要某個特定的結果」能解放潛意識
7 、除瞭你在靈魂層麵設定外,我並沒給你議程
8、清楚認識「愛的三大終結者」
9、思考是最緩慢的創造方式
10、沒有一件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是齣於意外
11、藉由神的三樣禮物達到三種生活方式
12、「超覺意識」是你們「真實生命存在」的狀態
13、「心」是你頭腦與靈魂之間的通道
14、「意識的成長」是你們所有一切中最偉大的成長
15、此時此刻,「愛」會怎麼做?
16、深入瞭解「神的五種態度」
17、瞭解「我們都是一體之智慧」的含義
18、「靈性」即那「肯定生命」的東西
19、「全人生活」的三個核心觀念
20、經驗即「被你感知、瞭解並記住」的一切
21、神以各個靈魂,住在你們的內心裡
尾聲
好的,這是一份為您量身定製的、關於一本假設圖書的簡介,內容詳盡,不涉及任何與您提供的書名相關的信息,力求自然流暢,避免機械感: --- 《鑄鐵匠的秘密:十八世紀歐洲工業萌芽與民間智慧的交織》 作者: [此處可填入一個虛構的作者名,例如:亞曆山大·馮·霍夫曼] 齣版社: [此處可填入一個虛構的齣版社名,例如:古籍珍本齣版社] 定價: RMB 128.00 開本: 16開 頁數: 約 580 頁 --- 內容提要: 在宏偉的工業革命光環之下,我們往往忽略瞭驅動這場變革的真正力量——那些隱匿於小作坊、鄉村爐火旁,以及礦井深處的民間技術與樸素智慧。 《鑄鐵匠的秘密:十八世紀歐洲工業萌芽與民間智慧的交織》並非一本傳統的經濟史或技術編年史。它是一部深入挖掘十八世紀歐洲社會肌理的“技術人類學”著作。本書作者曆時二十載,深入查閱瞭數以韆計的工匠日誌、地方公會檔案、以及塵封的貴族莊園財産清單,旨在揭示一個常常被主流曆史敘事所遺忘的群體:那些掌握著關鍵金屬加工、水力利用和早期化學知識的“無名匠人”。 本書的核心論點是:現代工業的雛形,並非完全依賴於精英階層的理論突破,而是在匠人階層對經驗的積纍、對材料的直覺理解以及在特定地理環境中對效率的苛求中,緩慢而堅韌地發芽、成長。 第一部分:爐火邊的學徒製——技藝的傳承與保密 本部分細緻描繪瞭十八世紀歐洲手工業作坊的日常生態。作者考察瞭從波西米亞的玻璃吹製工坊到英國中西部地區的煤鐵冶煉場,探討瞭“口傳心授”的學徒製度如何成為技術擴散的主要載體。 坩堝的哲學: 鐵匠們對特定礦石、木炭配比以及溫度控製的“感覺”——這種非量化的知識體係,如何通過數十年的實踐內化,並成為抵禦競爭對手模仿的最後壁壘。我們首次係統整理瞭數個傢族代代相傳的“秘製配方”,這些配方涉及早期的閤金提純和耐熱材料的製作。 水力的馴服: 在電力尚未齣現的時代,水輪機是工業動力的心髒。本書追蹤瞭萊茵河畔和蘇格蘭高地的小型水磨坊,分析瞭地方工匠如何因地製宜地設計齣效率極高的齒輪傳動係統,這些係統往往比同期官方學院派的設計更為靈活實用。 第二部分:邊緣的創新——走齣學院的科學 十八世紀是一個科學啓濛的時代,但許多關鍵的實用技術突破,並非誕生於巴黎或倫敦的沙龍中。 化學的泥土味: 染料製造、製革處理和早期肥料的研製,是民間化學應用的前沿陣地。本書重點分析瞭利用動植物殘渣進行化學轉化的具體工藝,例如通過鳥糞和骨灰提煉齣有效硝酸鹽的過程,揭示瞭這些看似原始的操作如何為後來的化學工業提供瞭重要的實踐數據。 工具的革命: 我們關注那些看似微小卻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工具改進,如更精密的螺紋規、更耐磨的鑿子鋼材,以及早期精密測量儀器(如遊標卡尺的民間變體)的演變。這些改進極大地提高瞭所有後續機械製造的精度基礎。 第三部分:工匠的社會圖景——從鄉紳到城市市民 技術進步不僅是工具的更新,更是社會地位的變遷。《鑄鐵匠的秘密》將焦點投嚮瞭工匠群體在社會結構中的掙紮與崛起。 公會的衰落與重塑: 隨著市場對快速、大批量生産的需求增加,傳統的工匠公會製度麵臨前所未有的壓力。本書詳細記錄瞭工匠們在維護傳統技藝質量與適應資本傢對成本控製之間的矛盾,以及他們如何通過秘密結社或地方政治乾預來保護自身的知識産權。 “技術移民”: 戰爭、飢荒或宗教迫害,往往促成瞭關鍵技術人纔的跨國流動。我們描繪瞭法國鬍格諾派工匠在普魯士的安傢落戶,以及意大利玻璃大師如何被奧地利宮廷不惜代價地招募,這些“技術移民”如何在新的環境中播撒知識的種子。 總結與展望: 《鑄鐵匠的秘密》以其紮實的第一手資料和細膩的敘事風格,挑戰瞭“自上而下”的進步史觀。它提醒我們,真正的技術飛躍,往往是精英思想與基層經驗在曆史的特定交匯點上,通過汗水、失敗和反復試驗共同澆灌而成的結果。這本書為研究社會史、技術史和勞動史的學者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觀察視角,對於任何對工業起源背後的“人”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將是一場發人深省的發現之旅。 --- 本書特色: 配有大量珍貴圖版: 首次公開瞭從私人收藏中搜集的十八世紀歐洲作坊的內部草圖和工具實物照片。 數據可視化: 包含多張詳盡的流程圖和産量對比錶,直觀展示民間技術與早期工廠模式的效率差異。 地方案例研究: 以德國索林根的刀匠村、英格蘭南威爾士的鐵礦區等為例,構建瞭立體的技術生態模型。 推薦人群: 曆史學愛好者、經濟人類學研究者、工業考古學者、以及對歐洲近代社會轉型感興趣的普通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