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基本资料
作者: 謝海盟 出版社: INK印刻文學
副标题: <<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出版年: 2015-7-1
ISBN: 9789863870463 页数: 400
叢書系列:印刻文學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藝術設計> 電影> 電影實務
規格:平裝 / 400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內容簡介
《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侯孝賢──這位美感的傳播者在電影史上是屈指可數的。所以當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闖入他從未嘗試的劍俠片類型,來結束這段長久的缺席。人們曾預言說,每一個亞洲自重的導演都得經歷過這一段。但我們必需立即說明的是,他對這件事情的付出,是所有人當中zui令人驚訝的,zui具顛覆性的,zui莫測高深的,也是前所未見zui奢華的。」──法國《解放報》
·榮獲第68屆坎城影展zui佳導演獎、台灣電影大師侯孝賢睽違影壇八年zui新力作《刺客聶隱娘》之全程拍攝側錄。
·國際輿論一致好評──法國《解放報》頭版盛譽:「少有一部影片那麼令人期待……《刺客聶隱娘》是我們的金棕櫚大獎!」
· 完整記錄《刺客聶隱娘》自2009年劇本發想與撰寫,至2014年電影殺青,見證一部前所未見、橫空出世的武俠電影的誕生與完成。
·侯孝賢、朱天文、阿城、謝海盟等豪華編劇團隊之創作歷程全記錄。
·貼身側記舒淇、張震、許芳宜、石雋、妻夫木聰、謝欣穎等電影演員的幕前幕後。
·台灣第1流電影幕後團隊(李屏賓、廖慶松、王偉六、姚宏易等)之工作紀實。
在「武俠」已成為一種炫技似的、注重劇情推演的當下,侯孝賢以《刺客聶隱娘》重返九世紀的唐朝,企圖將「武俠」擺回其它可能應該擁有且更適切的位置,表現出他對裴鉶〈聶隱娘〉的電影想像。在侯孝賢刻意的簡約(與刻意的華麗)之下,這股想像不僅是之眼對昔日的投射,更成為一種彰顯──彰顯創作者闊廣而獲得的創作初衷。
《刺客聶隱娘》成為侯孝賢電影年表上的新起點──真正無愧於「新起點」意義的,一部尚且難以歸類的世紀之作。
本書由《刺客聶隱娘》編劇謝海盟撰寫。她全程觀察創作中的侯孝賢導演,以一位年輕寫作者的熱情心靈,時而介入、時而旁觀、時而攜手合作《刺客聶隱娘》的編創與拍攝,娓娓道來劇本討論時期「織了拆、拆了織」佩妮羅佩式的漫長過程,並記錄了世界影壇知名演員與台灣電影工作團隊在鏡頭內外的神采姿態。
另收錄電影劇情大綱與劇本。從劇本文字到電影影像的轉譯過程,成品在框內,創作則並存於框裡與框外,謝海盟以側錄文字開拓出獨立於這兩者的第三層視野,提供世人觀看《刺客聶隱娘》的全景視角。隱藏於鏡頭外的部份不再只是想像,觀者因此書同時成為侯孝賢雕刻時光的見證者。
作者介紹
謝海盟
一九八六年生於台北市,二〇〇九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穆斯林,女同志,喜歡無用的知識,現職電影編劇與自由寫作。
目錄
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目錄導覽說明
序 朱天文
〈聶隱娘〉原文
緣起
1. 星巴克
造一座冰山
織壽衣的佩妮羅佩
龍紋身的聶波恩
道姑與公主
2. 長澍
刺客的「成本」
漢與胡
3. 奈良
妻夫木聰
等雲到
不然小姐太可憐了
4. 湖北
船小好掉頭
武當山:宗教聖地的暴民們
與大九湖相處
大九湖,我們的攝影棚
威牙(wire)
停不下來的導演
蠶豆,纏鬥
玉米不行,蘿蔔可以
大明星的「格」
鏡子似的局外人
要不要兩人世界
就是不願戲劇化
可愛也可恨的山中精靈
雷鎮語粉絲團
侯孝賢挑戰侯孝賢
5. 京都
善言不如善聽
走閣道
青苔
弓,篝火,與鐵傘
芳宜老師說故事
6. 姬路
所謂素人
看看這猴子三人組
我們回不去了
求「真」
7. 九寮溪
隱劍
〈咋咋呼呼的半平〉
老娘受夠了
洪金寶二世
8. 棲蘭山
神木們
〈喪神〉
9. 內蒙古
天氣、動物和音樂,還有群眾演員
再戰白樺樹林
怎麼還是黑馬
10. 涿州影視城
11. 平遙
甦醒的時間幽靈
承載量──文字與影像
12. 中影文化城
太日本了
胡人們
為田季安翻案
就當作京劇來編
順著拍
就是不讓演員「演」
拍得到與拍不到
殺一獨夫可救千百人
還剩幾棵樹
歪了
夢,隱喻,象徵
13. 隱娘的前身
《刺客聶隱娘》故事大綱
《刺客聶隱娘》劇本
內文試閱
緣起
二○一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刺客聶隱娘》劇組在台北中影文化城舉行開鏡儀式,侯導帶領全體工作人員祭拜神明,祈求拍攝工作一切順利,兩岸各大媒體皆有記者到場,熱熱鬧鬧一場過後,驀然回首,不免感嘆,我們都是怎麼給湊到一塊的?
起頭的當然是侯導,侯導自幼就愛筆記小說、武俠小說,想拍聶隱娘,大概是八○年代當導演以來就有的夢想,然而始終擱置著,除了早年種種技術問題尚待克服外,zui重要的是,侯導始終沒遇到他的「聶隱娘」,如此直到舒淇的出現。
舒淇直率爽朗,強悍,狂放與晦澀兼具的表演能力,用侯導誇讚人的高級用語形容「氣很足」,而且「她瘋起來可以非常瘋,但要專注時又很專注」,讓侯導終於找到了他心目中的聶隱娘,而舒淇在聽過侯導的敘述後,也非常喜歡這個故事,兩人可說是一拍即合,在合作過《千禧曼波》,侯導的武俠夢想算是終於有影了。
然而《刺客聶隱娘》並未在《千禧曼波》之後就能展開籌備,其故事的展開,又有賴於另一位重要人物──飾演磨鏡少年的妻夫木聰。聶隱娘的性格幽暗曲折,要何等樣的人物能引出她埋藏的性格,那封存了她童年純真的另一面?侯導的答案是,要一個笑容燦如陽光、能讓觀者也想與之同笑的人,這個人,就我們所知,只有妻夫木聰,侯導不只一次表示過,聶隱娘的故事「就是在看到妻夫木聰的笑容起開始構思的」。於是,由舒淇起的頭,妻夫木聰展開的故事,終於促成了《刺客聶隱娘》的誕生。
侯導外務多,《珈琲時光》、《紅氣球》皆是受委託拍攝的,《zui好的時光》算是趕鴨子上架,這一忙幾乎又一個十年過去,千禧後的第1個十年尾聲,侯導終於能進行他真正想望的拍攝工作了,首先是在自家閉關一年,研讀各唐代史冊,擷取少少的紀錄(新舊唐書、資治通鑑中有關嘉誠公主、魏博田家、元誼一家的紀載,往往就短短一行而已),從各史實年代中,卡出一個足夠放入《刺客聶隱娘》故事結構的空間,即西元八○九年,唐憲宗元和年間的魏博藩鎮。
這是侯導埋頭苦幹的死功夫,整整一年的單人作業,到天文與我加入編劇工作,已是零九年(正好距離《聶隱娘》一千兩百年!)的夏天,那時我大學剛畢業,閒在家裡蹲,正如所有大專畢業生有求職問題。而天文一如過去與侯導合作劇本,卻大感精力不如從前,似乎無法再身兼小說與編劇工作,急著要找個接班人,於是我不知天高地厚,仗自己有幾分唐代知識背景,帶著一股初生之犢不畏虎的蠻勁,就這麼入夥了,一路跌跌撞撞的邊做邊學,從一問三不知到如今竟也能滿口電影術語,慶幸沒鬧出大岔子來。
當我們三人的編劇工作開始,另一頭,早按侯導吩咐讀過種種資料的舒淇老神在在,各片約照接不誤,因為她很清楚,離開拍可早得很!
当我第一次看到《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时,就被它那种宁静致远的美学风格深深吸引。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那种留白的空间,那种人物之间微妙的情感张力,都让我觉得异常珍贵。而《行雲紀》这本书,恰恰是记录这部电影拍摄过程的侧录,这让我感到无比期待。我一直认为,一部伟大的电影,不仅仅是导演的功劳,更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晶。特别是摄影师,他们是连接导演想法与最终影像的桥梁。谢海盟在《刺客聂隐娘》的拍摄过程中,想必捕捉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和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那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拍摄现场,去感受侯孝贤导演的创作哲学,去理解摄影师是如何用镜头语言去讲述故事的。这本书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影片场景的勘景、关于演员与导演的沟通、关于如何营造出那种独特的东方美学的秘诀?我期待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更多关于《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的深度解读,以及对电影创作艺术更本质的理解。
评分我对《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的喜爱,已经到了反复观看、细细揣摩的地步。电影中的每一个镜头,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禅意和东方哲学。从影片独特的叙事方式,到人物内敛而深沉的情感表达,再到那充满东方韵味的画面美学,无不让我着迷。而《行雲紀》这本书,听说是关于这部电影拍摄的侧录,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一直很好奇,在侯孝贤导演这样一位对细节有着极致追求的导演手下,一部电影是如何孕育出来的。谢海盟作为摄影师,一定在镜头背后捕捉了无数珍贵的瞬间。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我们未曾见过的拍摄场景,了解镜头背后的故事,感受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挑战和惊喜。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用镜头语言去传达影片的主题和情感的细节?是否会揭示一些侯导在拍摄现场的独到见解和艺术决策?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的记录,更能让我深入理解《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的艺术魅力,以及侯孝贤导演独特的电影创作哲学。
评分一本关于《刺客聂隐娘》的拍摄侧录,光是书名就充满了故事感。我一直对侯孝贤导演的电影充满敬意,他的作品总是能在沉静中蕴含着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东方美学。《刺客聂隐娘》更是将这种风格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影片中那种静谧、克制又充满张力的氛围,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这样痴迷于侯孝贤电影的观众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去深入了解这部在我心中有着特殊地位的影片是如何诞生的。我非常好奇,谢海盟作为摄影师,他所捕捉到的那些影像背后的故事,那些在镜头前不易察觉的细节,那些导演、演员们在创作过程中碰撞出的火花。是怎样的契机,让他们能够如此细腻地记录下这一切?是怎样的拍摄手法,才能将电影的幕后转化为如此引人入胜的阅读体验?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那些关于镜头语言、关于光影运用、关于构图选择的专业探讨,也能感受到创作团队在拍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甚至能够窥探到一些关于影片主旨更深层次的解读。这不仅仅是一本电影的拍摄日记,更可能是一次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深刻剖析,一次与电影灵魂的深度对话。
评分听到《行雲紀》这本书,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刺客聂隐娘》影片中那种飘渺、写意的武侠世界。侯孝贤导演的电影,总有一种独特的“气韵”,不似一般商业片那样喧宾夺主,而是徐徐展开,像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让你沉浸其中,细细品味。而这本书,据说是由摄影师谢海盟所著,记录的正是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我对此感到非常好奇。通常我们看到的电影,只是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而这个结果是如何一步步被打磨出来的,却鲜为人知。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那扇神秘的创作之门,让我们得以一窥电影制作的幕后乾坤?我特别想知道,在侯导那种近乎“禅意”的拍摄风格下,摄影师是如何去捕捉和表现的?那些画面,那种构图,那种光线,背后有着怎样的考量和取舍?更重要的是,书中是否能展现出,在这样一位享誉国际的导演的引领下,整个团队是如何通力合作,将一个剧本变成一段流传的传奇。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更在于它能否传递出一种电影创作的精神,一种对艺术极致的追求,一种对东方美学独特的理解。
评分《刺客聂隐娘》这部电影,对我来说,与其说是一部武侠片,不如说是一场关于生命、关于选择、关于宿命的诗意解读。影片中那种留白、那种不动声色的张力,常常让我反复思考。这次得知有《行雲紀》这本书,记录了电影的拍摄侧录,我毫不犹豫地想要去了解。我一直对电影幕后的故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像侯孝贤这样一位风格独特的导演,他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谢海盟作为摄影师,他又是如何用镜头去理解和诠释侯导的意图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更加立体、更加深入的视角,让我看到那些隐藏在银幕之下的付出与智慧。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充满诗意的拍摄现场,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趣事,有哪些令人动容的瞬间?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影片场景的构思,关于演员表演的引导,关于光影和色彩的运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带我走进电影的“前世今生”,让我更加理解这部电影的每一个细节,以及它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