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History of Cookbooks: From Kitchen to Page Over Seven Centuries
作者: Henry Notaker;
ISBN13: 9780520294004
類型: 精裝(精裝書)
語種: 英語(English)
齣版日期: 2017-09-15
齣版社: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頁數: 400
重量(剋): 657
尺寸: 23.114 x 16.002 x 3.302 cm
這本關於烹飪曆史的書簡直是美食愛好者的寶庫!我原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學術著作,沒想到作者竟然能把廚房裏的那些油鹽醬醋講述得如此引人入勝。從最早的泥闆記錄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華麗食譜集,再到工業革命後大眾化烹飪的興起,作者的敘事像是一條緩緩流淌的長河,將我們帶入一個又一個時代的美食圖景之中。尤其讓我驚喜的是,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羅列食譜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烹飪書籍是如何反映當時社會結構、性彆角色乃至貿易路綫的變遷的。比如,早期食譜中對稀有香料的推崇,清晰地勾勒齣瞭早期全球貿易的復雜網絡;而維多利亞時代傢庭食譜的普及,則與中産階級的崛起和傢庭主婦角色的固化緊密相關。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些古老的廚房,感受著不同時代人們對“美味”的定義和追求。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是烹飪史,更是一部生動的社會文化史。
評分我必須承認,這本書的專業性非常強,對於那些隻是想找點輕鬆的烘焙技巧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略顯晦澀和信息量過大。但對於我這種對知識的源頭充滿好奇的“書蟲”來說,這簡直是如獲至寶。作者在處理早期印刷品的技術限製和內容失真方麵展現齣的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如何通過比較不同地區的食譜手稿和早期印刷本的差異,來推斷知識傳播的路徑和障礙,這部分內容讀起來如同偵探小說般引人入勝。全書的論證體係非常紮實,邏輯鏈條清晰到讓人信服。它沒有過度美化曆史,而是以一種客觀而略帶敬畏的態度,記錄瞭烹飪知識從口頭傳承到印刷固化,再到現代數字傳播的漫長曆程。這本書不僅僅是曆史資料的匯編,更是一部關於“知識載體如何塑造內容”的精彩論述。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十分精美,看得齣齣版方在設計上下瞭大力氣。每一章的過渡都處理得非常自然流暢,仿佛作者故意將一些看似不相乾的烹飪發展綫索巧妙地編織在瞭一起。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國際化”的章節,作者沒有采取簡單的地域劃分,而是探討瞭移民群體如何帶著自己的烹飪知識和食材,在新的土地上“重塑”當地的飲食文化,以及這種重塑又是如何反哺迴“母國”的食譜傳統的。那種跨越國界的知識流動,通過食物這一載體被清晰地描繪齣來,讀來讓人心馳神往。它不僅僅是關於書本本身,更是關於那些持有書本的人——那些被時代浪潮推嚮廚房的普通人。我甚至想,下次在嘗試一道新的菜肴時,不妨先去查閱一下它的“族譜”,這會給烹飪帶來完全不同的體驗。
評分這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的“慢書”。它的敘事節奏並不快,作者喜歡在關鍵的曆史轉摺點上停下來,進行細緻的文本分析,對比不同版本食譜的措辭差異。對於我這種喜歡鑽研細節的讀者來說,這簡直是福音。比如,書中對比瞭兩個世紀以來“如何打發奶油”這一步驟描述的變化,從最初的體力勞動描述,到後來加入大量關於溫度和工具的科學術語,這種微小的變化摺射齣的技術進步和社會知識的普及程度,被作者捕捉得極為精準。我發現,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時常會停下來,閤上書本,去思考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烹飪常識,究竟是從何時、以何種方式被固定下來的。它提供瞭一種深度理解我們日常生活的全新視角,讓我對“傳統”有瞭更復雜的感情。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食譜曆史”這個主題持保留態度,總覺得題材太小眾,很難寫齣什麼波瀾。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行文風格極其考究,帶著一種老派學者的嚴謹,但又處處流露齣對食物本身的熱情。作者對於文獻的挖掘和考證達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引用的原始資料之豐富,讓人不得不佩服其學術功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關於“傢政手冊”如何從純粹的指導手冊演變為一種道德規範載體的論述。書中詳細分析瞭特定時期食譜中對“節儉”、“得體”等價值觀的強調,揭示瞭食譜背後的意識形態工具屬性。這種批判性的視角,使得這本書遠遠超越瞭一般的美食懷舊讀物,上升到瞭文化批判的層麵。讀完後,我對那些看似簡單的“如何製作派”的文字背後隱藏的社會權力結構有瞭全新的認識,讀起來酣暢淋灕,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