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 69.00
作 者(法)盧梭,李平漚
齣 版 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時間1978-6-1
ISBN9787100011129
版 次:1 頁 數:300 字 數:100000 印刷時間: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0 包 裝:平裝
目錄 原序
內容介紹 《愛彌兒,或論教育》,係法國資産階級民主主義者、傑齣的啓濛思想傢盧梭(1712—1778)的重要著作。此書寫於1757年,1762年*一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齣版。此書齣版時,轟動瞭整個法國和西歐一些資産階級國傢,影響*大。這部書不僅是盧梭論述資産階級教育的專著,而且是他闡發資産階級社會政治思想的名著。
我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被朋友安利開始啃這本大部頭的,坦白說,一開始我抱著敬畏又忐忑的心情打開瞭它。這套書的厚度和其思想的深度,確實需要時間和心力去消化。然而,一旦進入盧梭構建的那個理想教育世界,那種震撼是無與倫比的。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否定教育”的論述印象深刻,那種先“去汙染”,再“去塑形”的漸進式引導,讓我意識到,我們太急於把自己的期待和成人的邏輯強加給孩子瞭。比如,他對於知識學習時機的把握,簡直是大師級的精準——不到孩子心智準備好的時候,任何知識都是強加的負擔。商務印書館的版本,紙張和裝幀都非常講究,兩冊套在一起,很有分量,拿在手裏就有一種閱讀經典莊重感。這套書的價值,遠超其標價,它提供的是一種看待世界、看待成長的全新視角。我感覺自己像是一個在迷霧中摸索的傢長,而《愛彌兒》就像一盞高懸的燈塔,指引著一個更光明、更人性的方嚮。
評分這套《愛彌兒》簡直是教育理念的寶庫,我最近沉浸其中,簡直像是被帶入瞭一個全新的思考維度。書中的文字雖然有些年代感,但其蘊含的真知灼見,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輝。我特彆欣賞盧梭對於“自然人”的推崇,那種強調順應天性、保護童心的觀點,與當下過度強調應試和灌輸的教育風氣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我時常停下來深思,我們究竟是在培養“工具”,還是在培養一個完整、獨立、有思辨能力的“人”?李平漚先生的譯文功力深厚,將盧梭那股磅礴的氣勢和細膩的哲思,準確地傳達給瞭中文讀者,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流暢感。特彆是關於感官教育和自然觀察的那幾章,簡直像一幅幅生動的田園畫捲,讓我恨不得立刻放下手機,帶著孩子去田野裏實地考察一番。這本書不是一本速成的“育兒秘籍”,而是一次漫長而深刻的自我反思之旅,它挑戰瞭我們習以為常的教育模式,迫使我們重新審視教育的終極目標。對於任何對教育抱有理想主義情懷的人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案頭經典。
評分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談論教育而避開盧梭,就像討論哲學卻沒讀過柏拉圖一樣,總覺得缺瞭一塊基石。這套上下冊的《愛彌兒》,讓我真正體會到瞭什麼叫“經典恒久遠”。最讓我眼前一亮的是他對“鎖在箱子裏的真理”的警惕。盧梭強調,知識必須通過親身經驗來獲得“效用感”和“實在性”,而不是簡單地被告知。這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學習語言和科學知識的經曆——很多當時死記硬背的內容,現在早已模糊不清,正是因為它們脫離瞭真實的生命體驗。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帶著一種布道者的激情和哲學傢的嚴謹,李平漚先生的翻譯恰到好處地保留瞭這種辯論式的力量感。我發現,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學習育兒技巧,不如說是進行一場深刻的自我審判:我在教育我的孩子時,到底是在服從社會習俗,還是在遵循自然法則?這種對內在驅動力的探求,纔是這本書最迷人的地方。
評分這套《愛彌兒》的閱讀體驗,對我來說,更像是一次對現代性教育弊端的“解剖”。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孩子們從咿呀學語開始,就被各種早教材料、興趣班裹挾著嚮前衝。然而,盧梭在兩百多年前就精準地預言瞭這種“提前發展”的危害——它隻會製造齣早慧的怪胎,而不是健全的公民。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負麵教育”的論述,那種故意讓孩子體驗到睏境、學會忍耐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設計,簡直是反直覺卻又無比精妙的智慧。每讀完一章,我都會忍不住去觀察我周圍的孩子們,看看他們是否正在被過度的保護或無效的刺激所束縛。商務印書館的版本,裝幀簡潔大氣,非常適閤長期閱讀和反復翻閱。這套書讓我明白瞭,真正的教育不是填鴨,而是保護那顆原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像園丁一樣,耐心地等待花開,而不是粗暴地催促它結果。
評分自從傢裏添瞭新成員後,關於如何“教育”這個話題就成瞭我們夫妻間永恒的爭論點。直到我入手瞭這套《愛彌兒》,我纔發現,我們爭論的焦點,其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哲學之間的衝突。盧梭筆下的愛彌兒,是活生生的、犯錯的、充滿疑問的個體,他的成長軌跡充滿瞭試錯和修正,而不是按照預設的完美腳本前進。這與我們許多傢長追求的“不走彎路”、“一步到位”的心態形成瞭強烈的反差。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提供瞭一種超越時代和地域的、對人性本真的尊重。它沒有給我現成的答案,但它提供瞭最重要的問題框架。李平漚先生的譯文,如同一座連接古代智慧與現代讀者的橋梁,文字優美而不失力量。我甚至建議,所有師範生,無論未來是否直接從事幼教工作,都應該人手一冊,因為它能從根本上重塑我們對“教”與“育”的理解,讓我們學會慢下來,傾聽孩子內在的聲音。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