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苏轼传(新修订版)
定价:54.00元
作者:王水照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01
ISBN:978720108405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诗词 书画 政治 东坡肉=一肚皮不合时宜
*失意的官员
*得意的文人
复旦大学中文系首席教授、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王水照先生及其学生同济大学崔铭博士历史十年,三易其稿,精心撰写出、全面、独特的苏轼传记,堪比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
于传记中解读苏词、苏诗、苏文,这将是多么大的喜悦、快意!
内容提要
本书将苏轼一生的经历与他一生璀璨的作品相互编织,讲述了那些感人肺腑的诗词后面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全面的为读者解读了苏轼的思想性格、生活风貌及心态意趣,使读者于诗词中读传记,于传记中解读诗词。当我们回望苏轼六十多年的人生就会发现,青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愈挫愈勇,老年的达观淡泊,竟然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他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余音绕梁。
目录
引言 物华地灵铸伟才
章 奋厉当世雄鹰出
第二章 世事维艰力难任
第三章 德泽雅韵满余杭
第四章 唯有悯农心尚在
第五章 柏台霜气夜凄凄
第六章 吟啸徐行迎风雨
第七章 三咏赤壁成绝唱
第八章 投老江湖终不失
第九章 华灯飞盖寓京华
第十章 四任知州泽生民
第十一章 白须萧散谪岭海
第十二章 皇天后土同悲悼
结束语 浩瀚渊深赞“苏海”,流风余韵遗人间
附录一 苏轼生平创作年表
附录二 苏轼著作重要版本录
后记
作者介绍
王水照,男,浙江余姚人,1934年生。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即进中国科学 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任复旦大学文科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并担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出版有《苏轼传》、《当代名家学术思想文库王水照卷》、《王水照自选集》、《唐宋文学论集》、《宋代文学通论》(合著)、《苏轼研究》、《鳞爪文辑》等著作,编有《历代文话》、《日本宋学研究六人集》、《复旦宋代文学研究书系》等。
崔铭,女,湖南南县人,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同济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出版《欧阳修传:达者在纷争中的坚持》(合著)等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和时间线索处理得非常精妙,使得整部传记的节奏张弛有度。它没有拘泥于流水账式的记录,而是巧妙地将苏轼的文学创作、政治抱负、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紧密地编织在一起。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乌台诗案”前后的描述,作者对那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捕捉得丝丝入扣,通过对相关人物对话和书信的引用,成功地营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氛围。这种叙事技巧让读者不仅是旁观者,更像是被卷入了那段历史洪流中的一员。读到他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心境变化,那种从愤懑不平走向与自然和解的历程,读来让人心头一暖,也为他后期的伟大成就做了最好的铺垫。它成功地将一个历史伟人的“神性”与其作为“人”的挣扎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评分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这部传记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它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无疑增添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新的史料解读角度。我发现作者在论证某些争议性事件时,展现出了极高的学术素养,那种步步为营的论证过程,让人信服而不觉枯燥。对于那些对宋代文化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座宝库,它不仅讲述了苏轼的故事,也顺带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文人阶层的生活侧影、审美趣味以及他们所处的权力结构。读它需要一定的专注力,但回报是巨大的——它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深刻的文化史读本,能帮助我们理解为何苏轼能够成为苏轼,这背后是复杂的时代熔炉淬炼的结果。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阅读感受是非常充实且有回味的。它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风格,而是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咂每一段文字背后的深意。我个人对书中对苏轼晚年,尤其是流放岭南和晚年返北途中的描写尤为动容。那种历经沧桑后的淡泊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通过作者细腻的文字,几乎是跃然纸上。合上书卷时,心中涌起的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终结,而是一种精神的延续。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文学的优美性与人物的复杂性融为一体,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苏轼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提供了一个广阔而深邃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位伟大文人的生命轨迹和不朽精神。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排版设计颇为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宽松,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过于疲劳。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史料和解读诗词方面的严谨态度,每一个关键的转折点,都有详实的考证作为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文字的说服力。它不是那种为了迎合大众口味而进行过度浪漫化的叙事,而是尽可能地还原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局限的苏轼形象。比如在处理他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时,作者并未采取简单的非黑即白的立场,而是细致描摹了苏轼在理想与现实、坚持自我与审时度势之间的艰难抉择,这种处理方式显得尤为成熟和公允。读完特定章节后,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回味一下苏轼在困顿中那种超然物外的豁达是如何炼成的,这无疑是对读者心性的极大磨练与提升。
评分这本厚厚的书拿在手里,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沉甸甸的历史分量。装帧设计得很朴素,没有过多花哨的装饰,这很符合我对严肃历史传记的期待。我一向对北宋那个时期的文人雅士怀有特殊的情感,总觉得他们的生命轨迹充满了诗意与无奈的交织。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显然是扎实的,叙事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涉及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哲学思辨,作者也能用相对平易近人的笔触将其娓娓道来。特别是对于苏轼早年仕途的描写,那种初出茅庐的意气风发与随后的政治风波中的步步惊心,读来让人感同身受,仿佛能听到他当年在朝堂上的慷慨陈词和被贬谪后的自我宽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生平事件,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世界的演变,这种深度的剖析,才是一个真正优秀传记的标志。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与这位千古风流人物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人对那个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