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侵权责任法研究(第二版)下卷
定价:148.00元
作者:王利明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4-01
ISBN:9787300224343
字数:
页码: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128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提要
本书密切结合我国《侵权责任法》和有关侵权法的前沿理论及司法实践经验,并在借鉴国外侵权立法先进经验与*理论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内容体系、归责原则、责任构成要件、免责和减轻责任事由、数人侵权制度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等进行了详尽而深入的探讨。
目录
目录
侵权责任法分则体系导论1
第四编 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十四章 监护人责任29
节监护人责任概述29
第二节监护人责任制度的比较法分析35
第三节监护人责任的归责原则41
第四节监护人责任的构成要件44
第五节监护人责任的承担47
第六节被监护人的公平责任51
第十五章 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的责任57
节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责任概述57
第二节暂时丧失意思能力人的责任承担60
第十六章 用工责任66
节用工责任概述66
第二节用工责任的归责原则78
第三节用工责任的构成要件83
第四节单位用工责任92
第五节个人用工责任102
第十七章 网络侵权责任113
节网络侵权责任概述113
第二节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单独侵权责任120
第三节网络用户和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连带责任126
第十八章 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147
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概述147
第二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归责原则153
第三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构成要件157
第四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责任的两种类型166
第五节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范围174
第十九章 教育机构的责任181
节教育机构的责任概述181
第二节教育机构对校内人员侵害的责任195
第三节教育机构对校外人员侵害的责任202
第五编 特殊侵权责任
第二十章 产品责任211
节产品责任概述211
第二节产品责任的历史发展218
第三节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225
第四节产品责任的构成要件229
第五节产品责任的减免事由248
第六节产品责任的承担主体254
第七节产品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诉讼时效264
第八节投入流通以后的召回等义务267
第九节产品责任中的惩罚性赔偿276
第二十一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286
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概述286
第二节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293
第三节机动车强制责任保险302
第四节责任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312
第五节交通事故责任的主体318
第六节机动车事故救助基金347
第二十二章 医疗损害责任354
节医疗损害责任概述354
第二节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365
第三节医疗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370
第四节举证责任与过错推定384
第五节医疗领域内的特殊产品责任391
第六节侵害患者知情权和同意权的责任402
第七节侵害患者隐私权的责任416
第八节医疗机构的免责事由421
第九节医疗机构的责任范围429
第二十三章 环境污染责任433
节环境污染责任概述433
第二节环境污染责任制度的发展449
第三节环境污染责任的归责原则456
第四节环境污染责任的构成要件463
第五节减轻和免责事由476
第六节环境污染责任承担方式483
第七节数个主体污染环境的责任489
第二十四章 高度危险责任498
节高度危险责任概述498
第二节高度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516
第三节民用核设施致害责任535
第四节民用航空器致害责任545
第五节高度危险物致害责任554
第六节高度危险活动致害责任573
第七节高度危险责任中的减免事由——自甘冒险585
第八节高度危险责任中的赔偿限额589
第二十五章 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594
节饲养动物致人损害594
第二节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602
第三节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611
第四节饲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的特殊规则618
第五节动物致人损害的责任主体636
第二十六章 物件致人损害责任641
节物件致人损害责任概述641
第二节物件致人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650
第三节建筑物等物件脱落、坠落致人损害责任656
第四节建筑物等物件倒塌致人损害670
第五节高楼抛掷物或坠物致人损害的责任687
第六节堆放物致人损害的责任707
第七节公共道路上的物品致害责任716
第八节林木折断致人损害责任729
第九节地面施工致害责任735
第十节窨井等地下设施致人损害责任744
参考文献752
版后记764
第二版后记765
作者介绍
王利明,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九届、十届、十一届全国代表、九届全国财经委员会委员,十届全国法律委员会委员、十一届全国法律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高人民法学特邀咨询员,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员,公安部特邀监督员,建设部法律顾问,北京市专家顾问团成员,北京市公安局专家咨询员,福建省顾问,北京市仲裁委员会副主任。
文摘
序言
当我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首先被其章节的组织结构所吸引。它似乎并没有简单地按照时间顺序或者法条顺序来展开,而是形成了一种更加逻辑化、体系化的编排。这种编排方式,让我能够在一个宏大的框架下,逐步理解侵权责任法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对于书中可能涉及的“过错推定”和“无过错责任”的比较分析特别感兴趣,这两种归责原则的界定和适用范围,直接关系到侵权责任的承担,其精妙之处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初次翻开这本书,就被其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学术气息所震撼。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但对侵权责任法这一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领域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的绝佳契机。从目录的细致划分就能看出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良苦用心,每一个章节都像一个独立的思考单元,层层递进,将侵权责任法的复杂体系徐徐展开。我尤其关注的是其中关于“因果关系”的论述,这部分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常常是争议的焦点,作者能否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将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具象化的解读,是我最为期待的。
评分作为一名对法律理论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法学著作,不仅要有严谨的论证,更要有深刻的思辨。这部《侵权责任法研究》在这一点上做得尤为出色。作者在对既有理论进行梳理和评价的同时,也积极地提出了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思考,这对于推动侵权法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的深入探讨,这无疑是侵权法中最核心的部分,如何准确把握每一个要件,是理解整个侵权法体系的关键。
评分不得不说,王利明教授的这部著作,在学术的严谨性和理论的深度上,确实达到了令人称道的水平。我虽然涉猎过一些法律类的通俗读物,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专业性是那些作品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法律条文的堆砌,更是对法理的深刻挖掘和精妙阐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具体法律问题时,所展现出的辩证思维,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并提出富有洞察力的观点。尽管有些理论探讨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稍显晦涩,但通过仔细研读,仍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侵权法实践领域充满好奇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在新闻报道中屡屡出现的侵权事件,背后究竟是如何援引法律条文,如何进行责任认定的。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之上,想必也融入了作者在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见解。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赔偿”的章节,这两个概念在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内涵和外延的变化,以及在不同案件中的适用,都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空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