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 | 作者 | 王希 |
| 定价 | 150.00元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1247372 | 出版日期 | 2014-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3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大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原则与妥协》旨在为四百年来美国宪政的精神与实践提供一种大跨度的历史叙事,从“权力”“权利”及二者的“互动”着眼,讨论美国宪法原则的起源和变化,梳理其发展的动力与机制。作者提出,在不危及作为立国之本的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不同利益集团藉由谈判和“妥协”,在宪法的原则与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使之适应不同时代的社会需要,这正是美国宪法的生命力所在。 本版新增20万字,集中于观察和探讨“911”之后十余年中美国宪政的新发展,既有因“金钱政治”和“种族政治”等传统问题出现的新挑战,也有反对恐怖主义的国家安全措施对公民自由造成的新影响,以及福利权、医保权和同性恋者平等婚姻权等数种“新公利”带来的新困境。在此基础上,作者总结近十年来的研究与思考,为美国宪政史叙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 |
| 作者简介 | |
| 王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博士,哈佛大学杜波伊斯研究所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教育部首批文科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历史系教授。 |
| 目录 | |
| “权力”与“权利”的博弈(2014年版前言) 美国宪法的政治学(2005年版前言) 活着的宪法(2000年版前言) 章 美国宪政的起源和基础 一 殖民地政治体制的形成 二 “光荣革命”与殖民地宪政 三 殖民地居民的权利 四 美国革命的宪政意义 第二章 联邦宪法的形成 一 州宪法的制定 二 《邦联条例》的制定与实施 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 四 联邦宪法的内容分析 五 联邦宪法的批准 六 联邦的建立和《权利法案》的产生 第三章 早期宪政的演进 一 政党体制的形成与合法化 二 杰斐逊式共和宪政的实践 三 司法审查原则的确立 四 杰克逊时代二 元联邦制的困扰 第四章 奴隶制、内战与美国宪法 一 早期宪政中的奴隶制问题 二 西进运动与奴隶制问题的激化 三 内战时期的宪化 四 奴隶解放的宪政意义 第五章 重建与新宪政秩序的建立 一 重建初期的理论与实践 二 激进重建和弹劾约翰逊的风波 三 重建宪法修正案的实施 四 高法院与重建宪政 第六章 工业化时期的宪政发展 一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宪政 二 高法院与自由竞争的经济秩序 三 工业化期间的公利 四 进步运动与美国宪政 第七章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宪政 —20世纪初期宪政发展的起伏 二 罗斯福新政的宪政意义 三 高法院对新政的限制 四 改组高法院的政治 第八章 20世纪初至60年代美国公利的演变 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公利 二第十四条宪法修正案的“复活” 三 冷战初期的公利 四 运动与宪政革命 第九章 冷战时代的美国宪政 一 冷战与总统宪政的出现 二 “水门事件”与“帝王总统”宪政的衰落 三 沃伦法院与公利的联邦化 四 20世纪末公利的困惑, 第十章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与美国宪政 一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演变 二 2000年总统选举的过程 三 选后诉讼的政治 四 关于美国总统选举制度民主性的思考 第十一章 9·11时代的爱国主义与选举民主 一 9·11与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二 布什的战争与宪法约束力的限度, 三 竞选资金的改革与选举“民主性”的修补 四 软钱政治与选举民主的博弈 第十二章 “色盲”宪法中的种族政治 一 围绕“肯定性行动”政策的争议:1990年代 二 “肯定性行动”遭遇的新挑战:1990— 三 《1965年选举权法》与选举民主 四 谢比尔县案与《选举权法》的虚空化 第十三章 在21世纪追求幸福——关于福利权、健康权和婚姻平等权的宪法争论 一 不是赠与,而是权利:“福利权”与公民的社会权利 二 围绕医疗保障的“权利”与“权力”之争 三 关于同性婚姻权的宪法争议 附录一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附录二 美国各州加邦的日期 附录三 美国历任总统和历届国会两院党派力量对比(1789—2014) 附录四 美国联邦高法院法官(1789—2014) 参考文献和书目 案例索引 总索引 2000年版后记 2014年版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不了解美国的宪法及其历史,就无从理解美国的政治与社会,《原则与妥协》提供了*理想的导读。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原则与妥协”,这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张力十足的命题,尤其是在美国宪法这样一部塑造了现代民主制度基石的文献面前。我一直对国家是如何构建、权力是如何制衡、以及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是如何被纳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框架中感到好奇。美国宪法,作为一部经历了数百年风雨洗礼的文本,其生命力恰恰在于它既坚守了核心的民主原则,又在实践中不断地与现实妥协,寻求平衡。这本书的“增订版”也让我看到了作者持续的关注和研究,或许包含了对近年美国政治和社会变化与宪法精神之间关系的思考。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出品,也通常意味着有一定的学术严谨性和深度,这让我对这本书的解读方向和内容质量有了较高的期待。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清晰的历史脉络,让我们理解那些奠基性的原则是如何被提出、辩论、最终写入宪法的,以及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些原则又是如何经历各种挑战和修改,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和政治力量进行着一场永无止境的“妥协”。这不仅仅是对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解,更是对人类如何构建稳定有序社会的一种深刻反思,这种反思对于我们理解我们自己的制度演变,甚至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本身就勾起了我极大的好奇心,它点出了美国宪法最核心、也最引人入胜的一点:它既是一份关于崇高原则的宣言,又是一部在现实政治土壤中不断生长、演变的实践性文件。我一直认为,任何一部伟大的法律,如果脱离了它所处的社会现实,就会变成冰冷的条文。而美国宪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它在坚持核心原则的同时,也容纳了并且学会了如何进行“妥协”。“妥协”并非意味着原则的丧失,而是在复杂的社会现实面前,如何以一种最有效的方式来推进社会进步,同时又维护最根本的价值。这本书的“增订版”让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洞察,或许是对近年美国政治生态变化,如民粹主义抬头、司法解释的争议等,在宪法精神和实践层面带来的新挑战,以及这些挑战是如何通过新的“妥协”得以应对或加剧的。这不仅是对美国宪法的梳理,更是对人类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通过智慧与博弈来维系社会秩序的一种深刻反思。
评分拿到这本《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我的第一感觉是它可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审视美国政治的运作。我们往往习惯于将美国政治描述为充满冲突和分歧,但这本书的名字暗示了在这冲突之中,始终存在着一种“精神”和“实践”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是通过“妥协”得以实现的。这让我联想到,在任何一个复杂的社会体系中,如果没有妥协,原则就可能沦为空谈,而实践则可能走向失控。美国宪法的核心精神,比如民主、自由、平等,这些宏大的原则是如何在实际政治操作中得以体现?又是在怎样的现实压力下,需要进行怎样的妥协?书中或许会通过大量的历史案例和理论分析,为我们揭示这种精神与实践之间的张力关系,以及妥协如何在其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增订版”尤其吸引我,它意味着作者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很可能包含了对近年来美国政治格局变化,例如党派极化加剧、社会运动兴起等现象,与宪法精神和实践之间相互作用的深入探讨,这对于理解当下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发展趋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原则与妥协》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了美国宪法这部伟大的法律文献背后那些复杂而生动的面孔。我尤其对书中对“妥协”这一概念的解读感到兴趣。我们都知道,一部宪法是不同势力、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结果,而“妥协”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它不是简单的利益让步,而是在坚持核心原则的前提下,为了实现更宏大的目标而进行的智慧博弈。书中或许会深入剖析制宪会议上那些激烈的辩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被反复打磨,最终构成宪法条文的。我对那些充满智慧的政治家们,如何在维护自身立场的同时,又能看到大局,并愿意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而牺牲一部分眼前利益感到由衷的敬佩。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一种关于政治智慧的启示。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对宪法解释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看看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最高法院是如何通过判例来诠释宪法的原则,并与现实社会的需求相结合,再次形成新的“妥协”。这种动态的解释过程,正是宪法能够历久弥新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一直对美国宪法的历史渊源及其内在的逻辑非常着迷,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增订版)》这个书名,精准地捕捉到了我感兴趣的几个关键点。一方面是“原则”,指的是那些奠基性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民主与自由理念,它们构成了美国宪法的灵魂;另一方面是“妥协”,这直接指向了宪法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所必然面临的复杂性,不同利益集团、不同政治派别的诉求是如何在一次次的谈判和让步中被整合进宪法框架的。而“实践”则说明了这本书并非止步于理论的分析,而是会深入到宪法在现实政治中是如何运作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阐述,在历史的长河中,美国宪法的核心原则是如何被不同时期、不同政府、不同社会力量所解读和践行的,以及在这些实践过程中,那些看似僵化的原则又是如何通过“妥协”而获得了生命力,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变化。“增订版”意味着作者可能对当代的政治议题,例如党派对立、社会不公等,与宪法精神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更新的分析,这对于理解当代美国社会面临的挑战,以及宪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