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孩子的宇宙
定价:30.00元
作者:(日)河合隼雄著,王俊译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47300749
字数:108000
页码:186
版次:2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标识:23551979
编辑*
《孩子的宇宙(精)》为日本集学者、心理治疗*和教育家于一身的河合隼雄的作品。书中通过儿童故事和作者的临床案例,探讨了孩子与家人、秘密、动物、时空、老人、死亡和异性的关系问题,引导成人们更趋近孩子心中的既陌生又神秘的宇宙。 说到孩子的心理疗法,有些人会以为无非就是对孩子进行“分析”和“深入试探”。本书还稍微介绍了一些游戏疗法的案例,也是为了消除这种误解。说到底,治疗要以对孩子的宇宙的敬畏之情为基础来进行的。
内容提要
每个孩子的内心都存在着一个宇宙,然而,在成人世界往往忽视了它的存在,甚至反过来以“教育”、“指导”的名义,“善意”地扭曲、压制和破坏孩子的宇宙。河合隼雄以丰富的儿童心理治疗经验为基础,结合诸多孩子的出走、畏惧上学等具体实例以及儿童文学名著为例,探讨孩子丰富、深邃的内心世界,教我们体会许多在生活中看来普通、细微的情感。
目录
前言
I孩子与家人
1.讨人嫌的孩子
2.离家出走的愿望
3.作为变革者的孩子
Ⅱ孩子与秘密
1.秘密花园
2.秘密的意义
3.秘密的保守和解除
4.寻找秘密的宝藏
Ⅲ孩子与动物
1.动物的智慧
2.拒绝上学与小狗
3.幻想
Ⅳ孩子与时空前言
I孩子与家人
1.讨人嫌的孩子
2.离家出走的愿望
3.作为变革者的孩子
Ⅱ孩子与秘密
1.秘密花园
2.秘密的意义
3.秘密的保守和解除
4.寻找秘密的宝藏
Ⅲ孩子与动物
1.动物的智慧
2.拒绝上学与小狗
3.幻想
Ⅳ孩子与时空
1.什么是时间
2.通道
3.来自云彩之上
4.日本与西方
V孩子与老人
1.作为引导者的老人
2.作为引导者的孩子
3.捣蛋鬼
Ⅵ孩子与死亡
1.孩子会思考死亡
2.追悼死者
3.死的意义
Ⅶ孩子与异性
1.异性兄弟姐妹
2.小王子
3.对异性的接近
后记
作者介绍
河合隼雄,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重磅级人物,在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日本*个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资格。河合隼雄不仅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深入探讨日本人的新型,并因而摄入日本文化及日本宗教的研究。2002年,河合隼雄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道:“日本再无心理*。”他是日本超*作家村上春树的良师益友,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幾米的灵感来源。河合隼雄一生著作高达300余种,涉及学术专著、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治疗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灵成长、与名人的对谈等。
文摘
暂无
媒体*
暂无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无疑是整个阅读体验中非常值得称道的一环。很多时候,我们面对优秀的外国作品,都会担心译者的功力是否能真正承载原作者的思想重量,毕竟文化间的鸿沟并非轻易就能跨越。但在这本书里,译者展现出了极高的文学敏感度和文化理解力。他没有生硬地进行直译,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本土化的表达方式,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涩的异域概念,变得既忠于原意又流畅自然,读起来毫无隔阂感。我发现自己可以完全沉浸在文字所构建的意境中,而无需中途停下来琢磨某个词句的准确含义。这种“无感”的翻译,恰恰是最高明的翻译——它让读者忘记了翻译的存在,直接与原作者的精神对话。这需要译者不仅精通双语,更要对两个文化背景下的哲学思辨有深刻的把握,才能在“信、达、雅”之间找到那个完美的平衡点。每一次读到那些精妙的、仿佛信手拈来的译文时,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向这位译者致敬。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那种深邃的蓝色调,点缀着闪烁的星辰,让人一眼望去就仿佛被吸入了一个浩瀚无垠的想象空间。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略带粗糙却又散发着墨香的触感,一下子就将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出来,带入了一种对待知识的敬畏之中。装帧的工艺也看得出是用心了,书脊的线条流畅而有力,即便是随意放在书架上,也像是一个沉默的智者,散发着低调而又引人探究的光芒。我特别喜欢封面上字体排布的疏密有致,主标题那种略带手写感的笔触,似乎在邀请每一个翻开它的人,进行一场心与心的对话,去探索那些看似遥远却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不是那种哗众取宠的亮眼设计,而是沉静中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布局,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触摸、去阅读,去确认书中所蕴含的那些关于世界的奥秘,是否也正如这封面所预示的那般,充满着令人屏息的美感与深度。这种初次接触的美学体验,为后续的阅读建立了一个极佳的心理铺垫,让阅读行为本身变成了一种庄重的仪式感。
评分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契机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我正处于对某种既有认知产生深刻怀疑的阶段,内心充满了对“边界”的困惑,总觉得生活中的许多条条框框似乎都是人为设定的,而我渴望找到一种能够穿透这些既有框架的力量。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可以说是极其冷静且富有穿透力,它不像那些热衷于宏大叙事或贩卖焦虑的读物,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洞察世事的长者,用最朴素、最直白的语言,不动声色地揭示出事物运行的底层逻辑。作者的叙述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时而如潺潺溪流般平缓,引人沉思;时而又像疾风骤雨般犀利,直击人心深处的盲点。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非理性”的探讨,它没有一味地贬低或赞美,而是将其视为构成世界复杂性的重要维度,这种平衡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合理”的定义。读完整段话,常常会产生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仿佛脑海中那些纠缠不清的线团,被一只无形的手温柔而坚定地解开了,留下的只有清晰的脉络和豁然开朗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远远超出了阅读本身的范畴,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日常生活细节的全新观察视角。在阅读之前,我可能只是机械地生活着,对于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往往停留于表面的判断和快速的反应。然而,作者在书中阐述的某些观点,让我开始习惯性地“慢下来”,去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社会互动模式和心理暗示。比如,它对集体无意识的描绘,让我猛然意识到,我们多少行为是受到看不见的文化脚本驱动的。这使得我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不再仅仅关注眼前的对错,而是开始尝试去探究背后更深层次的动机和结构。这种内化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没有给我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教会了我一套提问的方法论。我现在看新闻、听他人说教,都会不自觉地带上一种“解构”的眼光,去辨别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情绪的投射。可以说,这本书重塑了我获取信息、理解世界的过滤器。
评分如果非要用一个比喻来形容这本书在我心中的地位,我会说它像是一个温暖而有力的港湾,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精神内耗日益严重的当下,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精神锚点”。它的文字力量在于其强大的“定锚”作用,能将漂浮不定的思绪和焦虑感暂时固定下来,让我们得以喘息并进行有效的自我校准。我曾在深夜感到极度迷茫时,随意翻开其中一页,立刻就被其中对“当下存在”的肯定和对过程价值的强调所吸引,那种感觉就像在暴风雨中抓住了一根坚实的缆绳。这种给予读者的安全感和方向感,是许多流行的“快餐式”读物无法比拟的。它不是提供短暂的刺激,而是提供持久的滋养,是那种读完之后,即使合上书本,那种沉静的力量和清晰的认知仍然会残留在心底,成为你面对未来挑战时,内心深处坚实的一股后劲。我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类似这样,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人文温度的佳作出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