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西方成功家庭教育读本
原 价:39.80元
作者:(美)麦加菲,张建威,十一的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802285446
字数:230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22kg
编辑推荐
影响美国近一个世纪的教子书,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亲子共读(0-18岁)。
这本书自美国19世纪出版以来,至1920年的75年时间里。印数超过了1.22亿,被当时的《出版周刊》评为“人类出版史上第三大畅销书”。它不仅影响了美国的教育事业,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学生的伦理道德。同样,它也会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影响着中国的家庭和各色群体的中国的读者们。
内容提要
有了健康的身体而没有健康的人格,那也算不上一个健全的人。一个处在困境里的人,当他需要帮助时,你应该怎样做呢?对待一只受伤的动物你将去如何做呢?对于美好的大自然我们是去爱,去欣赏,还是去破坏呢?对待一个有不良影响的事情,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我们对弱小的群体应该怎样去帮助?在生活中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们的困境?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严格要求自己?在求知上我们将如何去取得知识?这些问题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个一个地闪现出来。那么我们将如何去帮助孩子面对这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呢?这本书就是让大家尝试着去一一地解决这些难题。作为没有做好准备的家长,你完全可以在这里补上这一课,同时也可以给你还没有长好翅膀的孩子补上这一课。
目录
章 让孩子靠自然近一些
夏天
欢乐的黎明
叶儿与风儿
大雪
蜂鸟的性情
叶之吟
浪花的任务
英格兰的云雀
坐雪犁的一次经历
约翰尼看见的场鹅毛大重
有趣的冰山
种子的播种与运输
约塞美蒂瀑布
第二章 教会孩子怎样去爱动物
怀特的两只狗
老人和鸟儿
让鸟儿自由
雪鸟的歌唱
詹妮和马
威廉和狮子
老虎事件
劳动者鱼鹰
小邦思和威利
王鸟
剪羊毛的趣味
机敏的猴子
“纯洁”的小白猫
捕鼠高手
可爱的水獭
小鹿
流浪者鹌鹑
第三章 告诉孩子正直和诚实是一种好品质
兄弟
弗瑞德的小折刀
可敬的寡妇和商人
狼真的来了
男孩彼得
被打破的玻璃窗
哈里兄妹
小证人爱米丽
小富兰克林
男孩和农场
托马斯和詹姆斯
管“闲”事
苏珊和王冠
阿尔弗雷德大帝
第四章 勤奋和友爱会给孩子创造价值
修城堡
小擦鞋匠
沙漏的启示
戴维的麻烦
勤奋的回报
自己财富的建筑师
劳动技能
小老师
小古斯塔娃的早餐
木棍的启示
山的回音
多替别人着想一点
小面包里的银币
苏萨和狗
珍责的硬币
一只骄傲的小鸡
小哈瑞和弗里斯克
在母亲墓前
第五章 坚毅勇敢是孩子必备的素质
黑暗并没伤害你
小男孩和雪球
勇敢的“胆小鬼”
哈里和“可怕的怪物”
坚持再试一次
勇敢的鹰
不知道还有“失败”这个词
春天里的快乐鸟
泰然的女主人
逃出矿井
第六章 要孩子掌握同情和善良的度
盲人感激谁
我的同情数额
母子重逢
开心的日子
手因何而美丽
祖父的“神奇”故事
布斯和猫
花园里的难忘时光
谁先
为诚实商人的证明签字
第七章 每个孩子都要有自尊和自律的修养
逃学
玛丽和洋娃娃
贪吃的劳拉
闹钟与职责
做自己脾气的主人
竞争对手
误点的代价
水上危机
玫瑰的刺
第八章 如何让弦子学会处世和与人交往
在温馨的壁炉边
狡猾的老狐狸和鸭子
太阳和风的争吵
机灵的蝙蝠
罗布与查理
教堂的钟和日晷
初次饮酒和酒鬼
小埃美的幻想
敢于说“不”
鲁莽的小家伙
马车的故事
快乐的黄金法则
一条我没钓到的鱼
宣布坏消息的绝招
第九章 让孩子把求知和思考变成一种习惯
思考的力量
工作与休息
“目标”读书法
跳舞的风筝
知识就是力量
棒的大脑配色
太阳的能量
梨、桃子和人
韶华虚度的结局
哥伦布的高贵品质
第十章 让孩子懂得从生活中去寻找快乐
幸福之家
儿时的温馨家庭
玛丽的一天
做个生活计划
保持愉悦之心
只怕迟了一分钟
哈瑞的32000美元
乔治和野草莓
神奇生命旅程
小罗伊“牧羊”
泡泡的颜色
桔子天平
新年祝福
儿童的力量
作者介绍
威廉·H.麦加菲(1800—1873),美国教育家威廉·H.麦加菲,1800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1826年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杰斐逊学院。他曾担任过迈阿密大学语言学教授。俄亥俄大学校长。自1845年开始任弗吉尼亚大学道德哲学教授。他还协助组建了俄亥俄州公立学校体系。 1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怎么说呢,简直就是一股清新的山涧溪流,带着一种让人心神宁静的魔力。我翻开第一页时,原本烦躁的心绪立刻被那种舒缓的节奏包裹住了。它没有那种生硬的说教腔调,更像是邻家智慧长者在炉火边娓娓道来的故事。作者对于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比如,它描绘清晨阳光穿过薄纱窗帘洒在木地板上的那种光影变化,细致到仿佛我能闻到空气中尘埃被光线照亮后特有的味道。那种对“日常美学”的强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习以为常的那些琐碎时刻。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似乎并不在于教你如何“成功”,而在于教你如何“生活”得更有质感。它让我停下来,真正去感受那些平日里被我匆忙略过的瞬间,比如咖啡滴落的声音,孩子安静阅读时的呼吸节奏。读完一个小章节,我常常需要合上书本,花几分钟时间去回味那种渗透在文字中的宁静与自洽。这种体验,不是那种知识灌输,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浸润,像是一次深度的冥想,让人由内而外地感到放松和被滋养。
评分从装帧和排版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处理简直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它大量使用了留白,页边距宽阔得让人心生敬意,仿佛每一行文字都被给予了足够的呼吸空间。纸张的选择也极为考究,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米白色纸张,触感温暖而不反光,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疲劳。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几乎不引人注目的插图——它们不是传统的装饰画,更像是速写或素描,笔触轻盈,内容往往是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定格,比如一把靠在墙边的梯子,或者一只被遗忘在窗台上的茶杯。这些视觉元素与文字内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振,它们从不喧宾夺主,而是像低语一样,强化了全书那种追求朴素、回归本真的基调。这本书的设计哲学,本身就在无声地诠释着它所倡导的生活态度:少即是多,品质胜于数量。这本书摆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对生活品味的宣言。
评分坦白讲,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逻辑,初看之下有些跳跃,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迷人的“漫无边际”。它不像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指南,倒更像一本精心编排的剪贴簿,每篇文章都是一个独立的小窗口,展示着不同的生活片段或思想火花。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把你带到哪个时空的角落,也许是某个遥远的北欧小镇的极简主义哲学,转眼间又跳跃到了某个古老东方的园林艺术中对“留白”的理解。这种不拘一格的编排方式,一开始确实需要我调整阅读习惯,但一旦适应了,就会发现其中的妙处——它强迫你的思维保持开放和流动性,避免了任何单一思想框架的束缚。每次阅读都是一次小小的探险,我必须自己去建立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思考。它不是提供答案,而是抛出足够多的优质问题和视角,让我自己去拼凑属于我的“意义地图”。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自我边界”的探讨。它并没有鼓吹那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但它对“如何清晰地界定自己是谁,以及不为谁负责”这件事,有着极其深刻且温和的阐述。作者似乎很擅长描绘那些微妙的人际互动中的拉扯与妥协。例如,书中有一段关于“倾听”的描述,它清晰地区分了“接收信息”和“承担他人情绪”之间的鸿沟。读完后,我才意识到自己过去常常在不自觉中,为别人的情绪波动背负了过多的责任。这种“去依附化”的引导,不是以一种对抗的姿态出现,而是通过展示那些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如何处理与外界的关系,来自然而然地引导读者。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强大,在于温柔地拒绝那些不属于你的“份内事”,从而将精力集中在真正能滋养自己的领域。这种边界感的塑造,比任何直接的教条都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这本书在语言的运用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古典的精准和克制,但同时又充满了现代的洞察力。它的遣词造句,毫不浮夸,但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宝石,准确地卡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发出恰到好处的光芒。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复杂情绪的处理方式。它不会用大段的心理学术语去解释“焦虑”或“满足感”,而是通过一系列极具画面感的意象来传达——比如将“犹豫”比作“雾气弥漫的渡口”,将“决心”描述为“被风吹直的船帆”。这种象征性的表达,让抽象的情感瞬间变得可触摸、可感知。它教会了我,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给自己的内心活动贴上标签,只需要更细腻地去察觉和描述它们本身。这种文学性的深度,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心灵鸡汤”范畴,具备了可以反复品读的价值,每次重读,都会从不同的措辞中挖掘出新的层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