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号 | 书名 | 定价 |
| 9787117067225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黄帝内经素问 | 15 |
| 9787117067157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灵枢经 | 13 |
| 9787117067249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伤寒论 | 13 |
| 9787117067232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金匮要略 | 9 |
| 9787117067201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温病条辨 | 14 |
作 者: 田代华 定 价: 15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8-01 页 数: 229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7067225
●卷** 1
●上古天真论篇** 1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6
●卷第二 9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9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13
●阴阳别论篇第七 14
●卷第三 17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17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18
●五脏生成篇第十 20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22
●卷第四 24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24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25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26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27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28
●......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素问》共24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 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整体观念,从而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
由于《素问》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本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本为底本,参考了现存多种版本和相关著作进行校勘;对书中的异体字、繁简字、俗写字、古今字则进行了统一处理。本次整理的目的,在于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并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心得,改正书中明显的误字,以便为读者学习研究本书提供规范的版本。另外,本次整理于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作 者: 田代华 定 价: 13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8-01 页 数: 202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7067157 ●卷之一 1
●九针十二原** 1
●本输第二 4
●小针解第三 9
●邪气脏腑病形第四 11
●卷之二 17
●根结第五 17
●寿夭刚柔第六 19
●官针第七 22
●本神第八 24
●终始第九 26
●卷之三 31
●经脉第十 31
●经别第十一 40
●经水第十二 42
●卷之四 45
●经筋第十三 45
●骨度第十四 49
●五十营第十五 50
●营气第十六 51
●......
内容简介
《黄帝内经》由《素问》和《灵枢》组成,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典籍,大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时期,它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导着祖国医学的发展,直到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灵枢经》共12卷,81篇,所论内容十分丰富。该书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依据,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 和养生的有关问题,全面阐述了五脏六腑、精神气血津液、人体气质类型等内容,成为中医基本理论的渊薮。特别是对经络腧穴理论和针刺方法的记载更为翔实,例如对针法的论述,不仅强调了守神、候气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数十种针刺方法,还详细介绍了针具使用、针刺部位、针刺深浅、针刺.禁忌、针刺与四时的关系等内容,为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灵枢经》成书较早,又经历代传抄翻刻,以致误脱衍倒,文失其真,故校勘研究者代不乏人。然因受到时代的和个人理解的偏颇,现仍存有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以致给阅读理解本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本次重新对该书进行了整理,选--用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勘铅印一本为底本。书末附有重要词语索引,以方便读者利用。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伤寒论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中医学 新华书店正版畅销书籍 |
| 作者: | |
| 市场价: | 13元 |
| ISBN号: | 9787117067249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5-08-01 | 版次:1 | 页数:195 |
| 印刷时间:2014-04-15 | 印次:1 | 字数:130.00千字 |
| 主编推荐 | |
| 本书为现存*早的中医临床医学经典著作,它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外感热病的专著。该书确立了辨证论治基本原则,该辨证论治基本原则的确立开拓了中医临证医学的新纪元,成为后世医家诊治疾病的准绳和中医学术发展的源泉之一。本书也因此成为历代认可的中医成才的必读之书。 |
| 目录 | |
| 伤寒论 卷第YI 1 辨脉法第YI 3 平脉法第二 8 伤寒论卷第二 15 伤寒例第三 17 辨痉湿喝脉证第四 2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1~30条) 25 桂枝汤 26 桂枝加葛根汤 26 桂枝加附子汤 27 桂枝去芍药汤 27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27 桂枝麻黄各半汤 28 桂枝二麻黄一汤 28 白虎加人参汤 29 桂枝二越婢一汤 29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30 甘草干姜汤 30 芍药甘草汤 31 调胃承气汤 31 四逆汤 31 伤寒论 卷第三 33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31~127条) 35 葛根汤 35 葛根加半夏汤 35 葛根黄芩黄连汤 36 麻黄汤 36 小柴胡汤 36 大青龙汤 37 小青龙汤 37 桂枝汤 38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38 …… |
| 内容简介 | |
| 《伤寒论》为汉代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被历代奉为中医的经典著作。该书所运用的辨证论治原则和方法,确立了中医诊治疾病的规范;所记述的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治经验,对中医临证医学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所记载的大量复方,组方严谨,疗效显著,被后世称作“众方之祖”。 本书以明?赵开美刻本为底本,全书共十卷,卷一为平脉、辨脉法;卷二为伤寒例、辨痉湿喝病脉证并治、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经病脉证;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乱、阴阳易及汗吐下诸可诸不可脉证并治。 本书为白文本,不载历代注文,读者可直接领悟张仲景原著的风貌,适合有一定中医学习基础者、临床医师深入学习。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中医四大名著 金匮要略 张仲景中医学 黄帝内经 |
| 作者: | |
| 市场价: | 9元 |
| ISBN号: | 9787117067232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32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5-08-01 | 版次:1 | 页数:108 |
| 印刷时间:2005-08-01 | 印次:1 | 字数:76.00千字 |
|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
| 主编推荐 | |
| 本书是我国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论述诊治杂病的专书。由于本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都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对于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和深远的影响,所以,被古今医家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学习本书,对于拓宽临床思路,提高综合分析和诊治疑难病症的能力有着独特的作用。 |
| 目录 | |
| 金匮要略方论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YI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金匮要略方论卷中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金匮要略方论卷下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杂疗方第二十三 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 |
温病条辨
作 者: 清.吴瑭 定 价: 14 出 版 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8-01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7067201 ●卷首●问心堂温病条辨原病篇(引经十九条) 1
●卷一
●上焦篇(法五十八条,方四十六首) 13
●风温 温热 温疫温毒冬温 13
●暑温 31
●伏暑 38
●湿温 寒湿 41
●温疟 45
●秋燥 47
●补秋燥胜气论(法八条,方六首) 49
●卷二
●中焦篇(法一百零二条,方八十八首,外附三方) 62
●风温温热 温疫温毒冬温 62
●暑温伏暑 79
●寒湿 82
●湿温(疟、痢、疸、痹附) 92
●秋燥 116
●卷三
●下焦篇(法七十八条,方六十四首,图一首。共二百三十八法,一百九十八方) 118
●......
内容简介
本书是清?吴瑭(鞠通)所著,为明清医学中温热学派的名著之一。 全书共6卷。卷首引证《内经》经文,冠以原病篇。前三卷据金?刘河间“三焦分治”的方法,系统地把温病分上、中、下三焦三篇,详细论述了温病的病源和证治。卷四为杂说,讨论有关温病的学理,卷五为“解产难” ,卷六为“解儿难”,都是结合温病的理论来讨论产后调治以及小儿惊风、痘症等。 由于本书所有论据和治疗方法,都是明清以来医家的实践经验,颇切实用;本书中所创制的一些方剂如“桑菊饮”和“银翘散”等至今仍为中医所广泛应用,因此,本书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特别是研究温热病所不可少的参考书。
这本书,说实话,我真的纠结了很久才下手。毕竟这“四大经典”的名头,听起来就自带一种高深莫测的气场,总觉得里面藏着什么玄机,不是我这种普通人能轻易参透的。但近来身体总有些小毛病,咳嗽、失眠、还有些消化不良,西医看来看去总觉得治标不治本,所以才把目光投向了中医。翻遍了各大电商平台,看到这套书的介绍,特别是“正版”、“临床必读”、“张仲景”这些字眼,总算给我点信心。犹豫再三,还是咬牙买了下来。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是沉甸甸的,纸质摸起来也挺厚实,不像有些盗版的书那种轻飘飘的感觉,这倒是让我安心了不少。封面的设计虽然算不上惊艳,但那种古朴典雅的风格,确实很有年代感,也符合中医经典的沉静气质。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只是粗略地浏览了一下目录,光是那些古色古香的书名,就足以让人产生一种敬畏感。我对这本书的期望很高,希望它能成为我中医学习路上的一个坚实起点,哪怕只能领悟其中一点皮毛,对我日常的养生保健也能大有裨益。当然,我也做好了“啃硬骨头”的准备,毕竟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也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吸收。
评分我一直对中医的“辨证论治”思想很着迷,觉得它不像西医那样把人看作一堆零件,而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这其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智慧。这套书,特别是《黄帝内经》,简直就是中医理论的源头活水。我不是医学生,也不是中医从业者,只是一个对健康生活充满好奇的普通人。平时看一些中医科普的文章,总感觉隔靴搔痒,不够深入。这次终于下定决心,想从最根本的地方入手。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看了《黄帝内经·素问》的开篇几章。那些关于“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的论述,虽然一开始读起来有些晦涩,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规律和人体关系的深刻洞察。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治未病”的思想,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这本书不仅仅是讲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教我们如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顺应四时变化来预防疾病的发生。虽然我还在摸索阶段,但已经能感受到这套书的价值所在。它不只是一本医学典籍,更是一部关于生命智慧的书。
评分这套书我其实是跟着一个中医爱好者群一起团购的,大家对这套“正版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都评价很高,说这是学习中医绕不开的几本经典。作为一名长期被各种小病痛困扰,又对西医效果不太满意的人来说,我一直抱有对中医的期待。拿到书的时候,其实心里是有点忐忑的,毕竟“四大经典”听起来就觉得特别厚重,担心自己能不能看得懂。但翻开之后,发现这套书的排版和注释都做得相当不错,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旁边都有详细的解释,这大大降低了我的阅读门槛。我最先尝试阅读的是《灵枢经》。和《素问》侧重于生理、病理的论述不同,《灵枢经》更侧重于针灸、经络的理论和实践。虽然针灸我目前还没有实际操作,但书中关于经络循行、穴位定位的详细描述,让我对人体的气血运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喜欢书中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即使是几千年前的著作,依然有其科学合理性。这本书让我开始明白,中医不仅仅是经验的总结,更是一门高度发达的理论体系。
评分这套书的到来,可以说填补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知识空白。我一直对中医这门古老的学问心存向往,总觉得它在很多方面都比现代医学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关于人体的整体观和能量运行的理论,更是吸引着我。之前零散地看过一些中医养生的书籍,但总感觉像是走马观花,缺乏系统性和深度。这次痛下决心,买了这套“四大经典”的组合,就是想从最权威、最经典的地方开始学习。拿到书后,我最先翻阅的是《金匮要略》。这本书的篇幅相对《素问》和《灵枢》可能要显得更“实用”一些,里面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杂病和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读着那些条文,你会惊叹于张仲景诊断的精准和用药的精妙。很多病症的描述,放到现在来看,依然生动形象,仿佛就在眼前。虽然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很多专业术语还需要查阅资料,但已经能感受到这本书的逻辑严谨和临床指导意义。我希望通过这套书的学习,能够对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一个更系统的认识,不仅仅是为了解决我个人的健康问题,更是为了理解中华民族宝贵的医学遗产。
评分坦白说,我买这套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伤寒论》。我对张仲景的医术一直心怀敬仰,觉得他简直就是中医界的“圣手”。之前断断续续地看过一些关于《伤寒论》的解读,但总觉得少了点原汁原味。这次终于下定决心,购买了这套包含“四大经典”的书,就是为了能够直接接触到《伤寒论》的原文,并结合其他几部经典,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就翻开了《伤寒论》的部分。书中的“六经辨证”体系,虽然初读起来有点挑战,但不得不佩服其逻辑的严谨和条理的清晰。每一个方剂的组成、配伍,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太阳病”、“阳明病”等不同证型的描述,并对照着一些简单的病例进行想象。虽然离真正掌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这本书所展现出的辨证论治的精髓,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讲述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看”一个人,如何去理解身体内部的阴阳失衡。
评分东西还不错的
评分有点折页,这让人有点难受
评分书挺好的,是正版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等了几天,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了
评分有点折页,这让人有点难受
评分不错,纸张字迹都很好
评分发货太慢了
评分好货大家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