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些神经外科领域的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向前发展,《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在第7版的基础上,再次增添了部分新内容,全书的结构也作了较大调整,共分为23个部分,从神经外科学基础到神经外科疾病,编排更为合理。
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涵盖了神经外科的各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及罕见疾病的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鉴别、治疗及预后,配以大量图表辅助理解,参阅了大量文献,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实用性强,是医务人员理想的工具书。 作者简介译者简介:
赵继宗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 录Part I解剖和生理学
1大体解剖: 脑和脊髓
1.1表层解剖
1.2轴位像上的中央沟
1.3颅骨表面解剖
1.4脊柱水平的体表标记
1.5颅骨孔及通过颅骨孔的结构
1.6内囊
1.7脑桥小脑三角的解剖
1.8寰枕复合体的解剖
1.9脊髓的解剖
2脑血管解剖
2.1大脑血供
2.2脑动脉解剖
2.3脑静脉解剖
2.4脊髓血管解剖
3神经生理学和局部脑综合征
3.1神经生理学
3.2局部脑综合征
3.3颈静脉孔综合征
Part II概述和神经病学
4神经麻醉
4.1概述
4.2神经麻醉药物
4.3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麻醉要求
4.4恶性高热
5钠平衡及渗透压
5.1血浆渗透压及钠浓度
5.2低钠血症
5.3高钠血症
6神经重症监护概述
6.1高血压肠道外用药
6.2低血压(休克)
6.3抑酸剂
7镇静药、肌松药和镇痛药
7.1镇静药和肌松药
7.2肌松药(神经肌肉阻断药)
7.3镇痛药
8内分泌学
8.1皮质类固醇
8.2甲状腺功能减退
8.3垂体胚胎学和神经内分泌学
9血液学
9.1概述
9.2血液成分疗法
9.3髓外造血
10神经病学
10.1痴呆
10.2头痛
10.3帕金森综合征
10.4多发性硬化
10.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10.6运动神经元病
10.7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10.8脊髓炎
10.9神经系统结节病
11神经血管疾病和神经毒理学
11.1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
11.2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11.3血管炎和血管病
11.4神经毒理学
Part III影像诊断
12X线平片及造影剂
12.1颈椎X线片
12.2腰骶部脊柱X线片
12.3颅骨X线片
12.4神经影像学中的增强剂
12.5神经外科医师的放射安全
13成像及血管造影
13.1CAT 扫描(又称CT扫描)
13.2磁共振成像(MRI)
13.3血管造影
13.4脊髓造影
13.5核素扫描
14电生理诊断
14.1脑电图(EEG)
14.2诱发电位
14.3神经传导测量/肌电图(NCS/EMG)
Part IV发育异常
15原发性颅内发育异常
15.1蛛网膜囊肿
15.2颅面发育异常
15.3DandyWalker畸形
15.4导水管狭窄
15.5胼胝体发育不全
15.6透明隔缺如
15.7颅内脂肪瘤
15.8下丘脑错构瘤
16原发性脊髓发育异常
16.1椎管内蛛网膜囊肿
16.2椎管闭合不全(脊柱裂)
16.3KlippelFeil综合征
16.4脊髓拴系综合征
16.5脊髓纵裂畸形
16.6腰骶神经根异常
17原发性脑脊髓发育异常
17.1Chiari畸形
17.2神经管异常
17.3神经管原肠囊肿
。。。。。。作为一名在神经外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最近入手了这本《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老实说,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几分期待。翻开第一页,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不仅仅是纸张本身的重量,更是多年来知识沉淀的象征。我特意留意了它的排版,清晰明了,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恰到好处,即使是面对复杂繁琐的神经解剖学内容,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经典病例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是罗列症状和诊断,更能看到作者们在不同年代、不同学术流派下的思考方式和治疗策略的演变。尤其是一些罕见病的章节,以往可能需要翻阅大量文献才能触及的知识点,在这里却能找到系统性的阐述,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也拓宽了思路。我个人尤其看重的是它在手术技巧方面的论述,很多细节的描绘都非常到位,仿佛作者就站在你身边,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虽然我已经在临床一线多年,但每次阅读,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感受到知识更新的脉搏。这本书不愧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圣经”,即使是对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
评分我是一名对神经外科充满好奇的医学生,正在努力夯实基础知识。拿到这本《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后,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本书就像一个详尽的知识库,几乎涵盖了神经外科所有重要的方面。我特别喜欢它在神经解剖学部分的介绍,文字描述精确,搭配精美的插图,让我对复杂的脑部结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即使是对于一些相对“冷门”的神经系统疾病,这本书也提供了足够的背景信息和诊疗思路,这对我理解整个神经外科的图景非常有帮助。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在章节末尾提供的参考文献列表,这能够引导我进一步深入学习,去探索更专业的内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它在解释一些复杂概念时,会尽量使用更易于理解的词汇,并辅以清晰的逻辑推理,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迷茫。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领我一步步探索神经外科的奥秘。我将会把这本书作为我学习道路上的重要伙伴,反复研读,不断汲取其中的知识。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的。当时我正在为某个疑难病例查找资料,偶然间朋友推荐了我这本书。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阅了一下,结果就被它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神经影像学诊断方面的详细阐述。在神经外科领域,准确的影像学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列出了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更重要的是,它结合了大量的典型病例图片,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解读了各种病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我尤其喜欢它在鉴别诊断方面的论述,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排除一些相似的疾病,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而且,这本书还包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影像学检查,比如CT、MRI、PET-CT等等,并且对它们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比较。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频繁接触影像学报告的医生来说,非常有帮助。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专家,在你身边细致地讲解每一个细节,让你能够更加自信地解读影像报告。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抱着一种“看看有什么新东西”的心态拿起了这本《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毕竟这已经是第八版了,理论上来说,核心的内容应该已经相当成熟。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我的想法过于片面了。这本书最令我惊喜的是它在整合最新研究成果方面所做的努力。我注意到,在一些新兴的领域,比如功能性神经外科、神经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等方面,都有非常及时和详实的介绍。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不断跟进医学前沿的临床医生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最新的技术和药物,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其潜在的优势和局限性,并结合临床实践给出指导性的建议。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大大提升。我尤其欣赏它在案例分析中引入的那些具有前瞻性的观点,这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前做好准备。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比较容易理解,即使是对于一些比较晦涩的理论,也能被解释得通俗易懂,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对于刚入行不久的住院医师来说,这本书绝对是入门和进阶的绝佳选择。
评分作为一名在神经外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我最近入手了这本《神经外科手册(第8版)》,老实说,拿到手的时候,心里就已经有了几分期待。翻开第一页,一股厚重感扑面而来,这不仅仅是纸张本身的重量,更是多年来知识沉淀的象征。我特意留意了它的排版,清晰明了,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恰到好处,即使是面对复杂繁琐的神经解剖学内容,也能被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喜欢它在处理一些经典病例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和广度,不仅仅是罗列症状和诊断,更能看到作者们在不同年代、不同学术流派下的思考方式和治疗策略的演变。尤其是一些罕见病的章节,以往可能需要翻阅大量文献才能触及的知识点,在这里却能找到系统性的阐述,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也拓宽了思路。我个人尤其看重的是它在手术技巧方面的论述,很多细节的描绘都非常到位,仿佛作者就站在你身边,手把手地传授经验。虽然我已经在临床一线多年,但每次阅读,总能从中汲取到新的养分,感受到知识更新的脉搏。这本书不愧是神经外科领域的“圣经”,即使是对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依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学习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