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兰书籍 王雁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石斛兰书籍 王雁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石斛兰
  • 兰花
  • 园艺
  • 植物学
  • 养花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王雁
  • 科普
  • 花卉
  • 观赏植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怡然文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6813
商品编码:17209303435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石斛兰
作者:  王雁 等 著 
市场价:  420元
ISBN号:  9787503876813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  开本:A4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15-03-01  版次:1  页数:405
  印刷时间:2015-03-01  印次:1  字数:500.00千字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石斛兰家族
1.1 关于石斛兰
1.2 石斛兰分组的历史
1.3 目前石斛兰的分类
1.3.1 石斛兰亚族的分类
1.3.2 石斛兰属的分类
2.1 石斛兰属各组及原种
第2章 石斛兰属的分组及其近缘属
2.1.1 鳞口十石斛组
2.1.2 茉香石斛组
2.1.3 短花石斛组
2.1.4 距形石角斗组
2.1.5 灯笼石斛组
2.1.6 盖唇石斛组
2.1.7 荫生石斛组
2.1.8 雪山石斛组
2.1.9 模式石斛组
2.1.10 澳洲鸽石斛组
2.1.11 心叶石斛组
2.1.12 蜂腰石斛组
2.1.13 黑毛石斛组
2.1.14 菲基氏石斛组
2.1.15 黄绿石斛组
2.1.16 寡花石斛组
2.1.17 宽口石斛组
2.1.18 地衣石斛组
2.1.19 尖舌石斛组
2.1.20 乌脚石斛组
2.1.21 蝴蝶石斛组
2.1.22 扁茎石斛组
2.1.23 基肿石斛组尺一詹门所
2.1.24 羚羊石斛组
2.1.25 草口十石斛组
2.1.26 圆柱鳞叶石斛组
2.1.27 叉唇石斛组
2.2 石斛兰的近缘属
2.2.1 卡德特兰属
2.2.2 Cannaerchis
2.2.3 合茎兰属
2.2.4 连茎棒叶石斛属
2.2.5 厚唇兰属(着颏石斛属、颚上兰属、连珠石斛属)
2.2.6 Eriopexis
2.2.7 金石斛属(暂花石斛属、木斛属)
2.2.8 双花石斛属
2.2.9 毛玉石斛属
2.2.10 拟石斛属
2.2.11 Pseuderia Schlter
2.2.12 Tetrodon
2.2.13 Winika
第3章 由石斛兰的分组探讨其杂交育种
3.1 秋石斛兰类的育种
3.1.1 蝴蝶石斛组的育种及与羚羊
石斛组杂交育种
3.1.2 羚羊石斛组的育种
3.2 春石斛兰类――模式石斛组的育种
3.2.1 早期春石斛兰的育种史
3.2.2 春石斛兰育种
3.3 寡花石斛组的育种
3.4 黑毛石斛组的育种
3.4.1 白色系橙喉花(包括橙红喉、橙黄喉)系列育种
3.4.2 美丽石斛系大花径育种
3.4.3 桑德氏石斛、修杰氏石斛系白花育种
3.4.4 白花品系联合育种
3.4.5 黄花育种
3.4.6 迷你育种
3.4.7 香花育种
3.4.8 与其他组的育种
3.5 宽口石斛组的育种
3.5.1 一般育种
3.5.2 大魔鬼石斛系育种
3.5.3 迷你育种
3.5.4 与其他组育种
3.6 灯笼石斛组的育种
3.6.1 组内杂交育种
3.6.2 与其他组杂交育种
3.7 乌脚石斛组及其近缘组的育种
3.8 澳洲鸽石斛组的育种
3.8.1 组内杂交育种
3.8.2 与其他组杂交育种
3.9 其他石斛组的育种
3.10 育种趋势
第4章 石斛兰的栽培与病虫害防治
4.1 栽培
4.1.1 栽培环境
4.1.2 栽培植材及用盆
4.1.3 各组类石斛兰栽培要点
4.1.4 健康管理
4.1.5 生理性障碍
4.2 病虫害
4.2.1 细菌性病害
4.2.2 真菌性病害
4.2.3 病毒性病害
4.2.4 虫害
第5章 石斛兰的欣赏应用与比赛、审查
5.1 石斛兰的欣赏
5.2 生活中的石斛兰
5.2.1 家居、办公处所与庭园
5.2.2 石斛兰的工艺品
5.2.3 礼盆花
5.2.4 兰展场上的景观布置
5.3 石斛兰的评比:比赛与审查
附录1 我国石斛兰原生种简表
附录2 我国石斛兰原生种分组
附录3 兰花授奖的国际性兰花协会与兰展,以及审查授奖奖项
附录4 和个体审查评分表
附录5 xx国际兰展个体参展竞赛组别项目表
植物中文名索引
植物拉丁名索引
参考文献
作者后记

  内容简介
王雁和周进昌和郑宝强和陈振皇和黄祯宏编著的《石斛兰》选用1500余张精美的图片,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石斛兰的分类、种质资源、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应用等,是观赏园艺学和园林花卉学领域的书籍。本书的一个特色是将石斛兰属的分组作为本书的主线,在系统梳理石斛兰属的分组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将石斛兰属重要及常见的27个组,以及8个近缘属共228种石斛兰作了重点介绍,为读者提供了准确的分类体系和各种石斛兰的特点。石斛兰的育种部分是本书的另一特色,通过分组介绍,分析了各组重要亲本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潜力,并分别探讨了组内及组间的育种趋势。本书还系统论述了石斛兰的生产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生活应用等。本书全面反映了国际石斛兰的*新成果和应用水平。
本书内容系统、全面,文字准确、简练,科学性、权威性强,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该书集科学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视野开阔,资料翔实,图版精美,适合园艺从业者、专业院校教学科研人员、兰花专业人士和广大花卉爱好者阅读。

《石斛兰:植物的精灵与药用的瑰宝》 作者: 王雁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品种或某一狭窄领域的石斛兰,而是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全面、立体、深入的石斛兰世界。从它们神秘的起源、奇特的生长习性,到它们在自然界中的生态角色,再到人类对它们长久以来的认知、利用与保护,本书将一一展开,力求勾勒出一幅完整而生动的石斛兰画卷。 第一章:石斛兰的演化史诗与地理足迹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追溯石斛兰所属的兰科植物是如何在地球上漫长演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我们将深入探讨石斛兰科(Orchidaceae)中石斛兰属(Dendrobium)的独立起源与演化路径,剖析其与其他兰科植物的亲缘关系,以及它们在演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关键节点。通过对化石证据、分子系统学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将呈现石斛兰属是如何在数千万年前的地球舞台上崭露头角,并逐渐辐射、分化成如今如此丰富多样的物种。 随后,我们将把目光聚焦于石斛兰的地理分布。从亚洲的热带雨林到温带的林下,从高海拔的山地到潮湿的海岸,石斛兰的足迹遍布全球。本章将详细介绍石斛兰的主要分布区域,例如东南亚的泰国、越南、马来西亚,中国的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麓,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等地。我们将探讨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土壤、光照等环境因子如何塑造了当地石斛兰的特有种群,以及它们在各自的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例如作为传粉者(昆虫、鸟类)的恩物,或被其他生物作为食物来源。通过对这些地理分布格局的分析,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石斛兰的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二章:石斛兰的生存智慧:仿生与适应 石斛兰之所以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繁衍生息,其背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本章将深入剖析石斛兰独特的生物学特性,揭示它们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精巧的仿生与适应机制来应对严酷的自然挑战。 首先,我们将探讨石斛兰的生长方式。不同于大多数陆生植物,许多石斛兰是附生植物,它们依附于树木、岩石或其他支撑物上生长,而非扎根于土壤。我们将详细介绍附生石斛兰的根系特征,例如它们特化的气生根,如何能够牢固地附着在粗糙的表面,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养分,甚至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我们也会介绍一些地生石斛兰的生长习性,以及它们在土壤环境中的适应策略。 其次,我们将聚焦于石斛兰的茎。许多石斛兰拥有肥厚、肉质的茎,这些茎不仅储存水分和养分,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帮助植物在干旱季节或光照不足的环境下生存。我们将分析不同种类石斛兰茎的形态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与它们所处的特定生态环境相对应。例如,一些来自干旱地区的石斛兰,其茎会更加粗壮,储存能力更强。 接着,我们将深入研究石斛兰的叶片。它们叶片的形态、厚度、表面结构等都可能与其适应性密切相关。例如,一些石斛兰拥有革质的厚叶,能够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燥环境;而另一些则叶片较薄,适合在湿润、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进行高效的光合作用。 最后,本章还将介绍石斛兰的休眠与生长周期。许多石斛兰在特定的季节会进入休眠状态,以度过不利的时期,例如旱季或寒冷的冬季。我们将分析这些休眠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控制生长发育来优化生存策略。 第三章:石斛兰的生命之舞:繁殖与传粉的奥秘 繁殖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石斛兰的繁殖策略同样充满了令人着迷的智慧与精妙的配合。本章将揭示石斛兰在繁殖过程中,如何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进行“生命之舞”。 我们将首先详细阐述石斛兰的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对于无性繁殖,我们将介绍其常见的形式,如分株、芽萌动等,以及这些方式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种群的扩张。 然而,有性繁殖是石斛兰物种多样性维持与进化的关键。本章的重点将放在石斛兰与传粉者之间的协同进化。我们将深入分析石斛兰花朵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是如何精准地吸引特定的传粉者,例如各种昆虫(蜜蜂、蝴蝶、蛾类、甲虫等)以及鸟类。我们将详细解读花朵的结构设计,例如唇瓣的形状、颜色斑纹,以及这些设计如何引导传粉者进入花朵,完成花粉的传递。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石斛兰与传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欺骗”与“合作”策略。有些石斛兰通过模仿其他植物的花朵或雌性昆虫的气味来吸引雄性昆虫进行无效的传粉,从而实现花粉的播散。而另一些则与传粉者建立互利的合作关系,提供花蜜、花粉等作为报酬。 本章还将介绍石斛兰的授粉机制,包括异花授粉与自花授粉的可能性,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种中的具体表现。我们还将探讨石斛兰在果实发育、种子传播方面的特点,例如其种子微小,数量庞大,依靠风力或动物传播等。 第四章:人类与石斛兰:历史的认知与利用 人类对石斛兰的认知与利用,是一部跨越了悠久历史的篇章。本章将追溯人类与石斛兰之间深厚的渊源,展现这一植物精灵在人类文明中的多重角色。 我们将从古代文献、传说故事中挖掘石斛兰的早期记载。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石斛等药用植物的记载,它们被视为珍贵的草药,具有滋补养生、治疗疾病的功效。本章将梳理历代本草学著作中对石斛类植物的记载,分析其形态描述、药用功效的认知演变,以及这些认知是如何影响古代医家对疾病的治疗。 随后,我们将把目光投向石斛兰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在一些亚洲国家,石斛兰被视为吉祥、高雅、长寿的象征,经常出现在艺术品、文学作品和节庆活动中。我们将探讨这些文化象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们对石斛兰的情感认同。 在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石斛兰的认识更加深入。本章将介绍现代植物学、药理学等领域对石斛兰的研究进展,例如对其化学成分的分析,发现其含有丰富的多糖、生物碱、黄酮类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被证实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降血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同时,本章也将探讨石斛兰的经济价值。除了药用价值,许多石斛兰因其独特的花形和艳丽的色彩,成为了备受欢迎的观赏植物,在全球花卉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将分析石斛兰作为观赏植物的种植、贸易情况,以及其在园艺产业中的发展。 第五章:石斛兰的保护现状与未来展望 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当下,石斛兰这一珍贵的植物资源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石斛兰的保护现状,并为它们的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我们将分析导致石斛兰濒危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破坏(森林砍伐、土地开发、农业扩张)、过度采挖(用于药用、观赏)、外来物种入侵以及气候变化等。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这些因素对不同区域石斛兰种群造成的严重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章将详细介绍当前世界各国和地区为保护石斛兰所采取的措施。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野外迁地保护、开展人工繁育与回归野外项目、加强立法与执法力度、以及推动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我们将分析这些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 此外,本章还将关注石斛兰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工作。我们将介绍建立种质资源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石斛兰的遗传物质进行长期保存,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最后,本章将展望石斛兰的未来。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例如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进一步挖掘石斛兰的潜在价值,发展可持续的石斛兰产业。同时,我们也将强调公众教育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石斛兰的保护,共同守护这一自然界的宝藏,让石斛兰的美丽与价值得以永续传承。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对于石斛兰的研究和推广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王雁先生的严谨治学态度和对石斛兰的深入浅出的阐述,使得这部著作既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又具备极强的可读性。我尤其欣赏书中对石斛兰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生存策略的剖析,这对于我日后的养殖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每一次尝试栽种一种新的石斛兰,我都会翻阅此书,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评分

作为一名普通的读者,《石斛兰书籍》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热爱。王雁先生用他一生的心血,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鲜活的石斛兰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科学家对自然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个人用心去阅读,去感受,去珍藏。

评分

《石斛兰书籍》中对石斛兰药用价值的介绍,让我对这种植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原来,它们不仅是观赏植物,更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书中详细阐述了石斛兰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以及现代科学对其药用成分的深入研究,这让我对自然医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期待。

评分

《石斛兰书籍》带给我的,远不止于对石斛兰的认知。它更像是一本关于生命哲学和自然智慧的启迪之书。王雁先生在书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他让我们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即使是那些看似渺小而不起眼的角落。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天人合一”的古老智慧,也更加坚定了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信念。

评分

阅读《石斛兰书籍》是一次涤荡心灵的旅程。王雁先生的文字,时而如潺潺流水,时而如巍巍群山,将石斛兰的生命故事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在深夜捧读此书,感受着字里行间流淌的深情,仿佛置身于石斛兰盛开的山谷之中,呼吸着那清新的空气,聆听着自然的低语。

评分

初次捧读《石斛兰书籍》,我便被那温润而坚韧的封面设计所吸引,仿佛能从中窥见石斛兰那独特的生命力。王雁先生的这部著作,并非仅仅是图文并茂的植物图鉴,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与这些神秘而美丽的兰科植物对话,也与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渴望对话。我一直对石斛兰怀有特别的情感,它们常在幽静的山谷、古老的树干上悄然绽放,不争不抢,却自有风骨。每次在野外偶然瞥见它们的身影,都如同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宝藏。这本书,便为我打开了通往这个宝藏世界的钥匙。

评分

阅读《石斛兰书籍》的过程,如同在浓荫蔽日的山林中漫步,每一次翻页都带来新的发现和惊喜。王雁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对石斛兰的热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丰富而细腻的石斛兰世界。他不仅详细介绍了各种石斛兰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更深入地探讨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每一幅都仿佛凝聚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热爱,将石斛兰的千姿百态跃然纸上,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评分

中国林业出版社能够出版如此优秀的一部石斛兰专著,实属不易。这部作品的出版,填补了国内在石斛兰领域深度研究的空白,也为广大石斛兰爱好者提供了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籍。我感谢王雁先生的付出,也感谢出版社的远见,能够将如此宝贵的知识财富分享给大众。

评分

在我心中,《石斛兰书籍》已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我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导师。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能够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与王雁先生一同探索石斛兰的奥秘,是一种难得的享受。书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作者的心血和智慧,让人在阅读中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份宁静与平和。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的兰花爱好者,我阅览过不少关于兰花的书籍,但《石斛兰书籍》无疑是其中最为独特且引人入胜的一部。王雁先生的笔触,不是生硬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诗意。他将石斛兰的生长历程、繁殖奥秘、乃至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娓娓道来。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对生命的热情和敬畏。那些在悬崖峭壁上顽强生长的石斛兰,它们所展现出的生命力,常常让我反思自己面对困难时的态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