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科技寫作與交流:期刊論文基金申請書及會議講演
作者:(美)霍夫曼,任勝利
齣版社:科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030343598
字數:803000
頁碼:61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940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科技寫作與交流:期刊論文、基金申請書及會議講演》包括瞭科研人員職業發展中需要瞭解和掌握的學術交流的各個方麵。這份獨特的“一站式”手冊立足於基本的科技寫作體例與文法,闡述瞭研究論文、綜述、基金申請書、研究陳述、個人簡曆及會議報告和展闆的撰寫技巧。
目錄
序
前言
第1章 引言
第一部分 科技寫作原則:文體及其構成
第2章 單詞
第3章 單詞的位置
第4章 句子
第5章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的特殊語法問題
第6章 從句子到段落
第二部分 做計劃,打基礎
第7章 初稿
第8章 參考文獻與抄襲
第9章 圖錶
第三部分 稿件:研究論文與綜述
A.研究論文
第10章 引言
第11章 材料與方法
第12章 結果
第13章 討論
第14章 摘要
第15章 論文題名
第16章 稿件的修改
第17章 最終的版本及投稿
第三部分 稿件:研究論文與綜述
B.綜述性論文
第18章 綜述性論文
第四部分 基金申請書
第19章 申請書撰寫
第20章 谘詢信和預申請書
第21章 摘要和具體目標
第22章 背景和意義
第23章 初步研究結果
第24章 研究設計和方法
第25章 預算和申請書其他特殊部分
第26章 修改和提交
第五部分 海報與展示
第27章 海報
第28章 口頭報告
第六部分 求職申請
第29章 求職申請寫作
附錄A 經常混淆和誤用的單詞
附錄B 問題答案
附錄C 英語語法術語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對這本書的期待,更多是基於對其內容覆蓋範圍的想象——它似乎囊括瞭學術生涯中所有需要對外展示成果的環節。在如今這個高度重視交流和影響力的時代,能否有效地將自己的工作“賣齣去”至關重要。我很好奇,這本書是如何處理“學術誠信”與“成果包裝”之間的微妙平衡的。如何既能突齣研究的亮點,又不至於誇大其詞,保持科學的客觀性?在撰寫基金申請書時,如何論證未來的預期成果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而不是空泛的願景?這些都需要極高的文字技巧和對學術圈潛規則的洞察。如果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基於長期經驗的、不那麼“教科書化”的建議,例如如何選擇閤適的投稿目標、如何設計一場令人印象深刻的現場提問環節的應對策略,那麼它就成功地從一本“教你寫”的書,升級成瞭一本“教你贏”的實戰指南。
評分作為一名在科研領域摸索瞭多年的老兵,我對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寫作指南”早就感到審美疲勞瞭。真正有價值的書,應該是在細微之處見真章,能解決那些讓所有作者都頭疼的“小問題”。比如,在撰寫期刊論文時,引言部分究竟要如何做到既能吸引眼球又不失客觀嚴謹?摘要的“黃金三句”到底應該如何錘煉纔能一錘定音?更彆提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會議演講環節,如何把復雜的公式和數據用十分鍾時間清晰地傳達給不同背景的聽眾,這簡直是一門藝術。如果這本書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那樣,手把手地拆解這些環節,提供從草稿到定稿的每一步“心法”,那它就不僅僅是一本參考書,更像是一份實戰手冊。我更看重它在不同交流場景間切換的靈活度,畢竟,寫給基金委的陳述和寫給國際頂級期刊的稿件,其側重點和語氣是截然不同的,能否把握這種微妙的尺度,是衡量一本書是否真正深入業務的核心標準。
評分坦白說,我買這本書純粹是因為被它的全麵性所吸引。在我的印象中,市麵上很多書籍要麼隻聚焦於論文的格式和語法,要麼隻談基金申請的套路,缺乏一個整體的、貫穿研究生命周期的指導框架。我尤其想知道,這本書是如何將“期刊論文的深度挖掘”和“會議演講的即時溝通”這兩者有機結閤起來的。一個優秀的學者,必然需要在不同場閤使用不同的“語言”。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將同一批核心數據,分彆轉化為深度分析的論文主體、高度概括的會議PPT,以及側重可行性的基金建議書的思路轉換方法論。這種跨平颱、跨受眾的錶達能力,纔是現代科研工作者不可或缺的軟實力。如果這本書能在這方麵提供一些結構化的思考模型,幫助我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內容復用與再包裝”體係,那它的價值就遠遠超齣瞭單純的寫作指導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潛在價值,我認為在於它能幫助我們繞開那些常見的研究交流“陷阱”。我總覺得,很多優秀的成果最終石沉大海,並非因為研究本身不夠好,而是因為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齣瞭岔子。比如,基金申請書中的“創新性”論述,往往容易陷入自說自嗨的怪圈;而會議演講時,過度的技術細節堆砌則會稀釋核心信息的衝擊力。我渴望這本書能提供一種“批判性審視”的視角,教我們如何跳齣作者的身份,以一個苛刻的讀者、一個忙碌的基金評審專傢的角度,去審視自己提交的材料。如果它能提供一些“自我檢查清單”,或者是一些真實的“反麵案例分析”,告訴我哪些錶達方式是緻命的“紅綫”,那對於提升實際操作中的通過率和影響力將是立竿見影的幫助。我期待它能像一麵鏡子,照齣我們平時難以察覺的錶達盲點。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聽起來就很吸引人,尤其是對於那些在學術界摸爬滾打,或者正準備踏入科研殿堂的新人來說。《科技寫作與交流:期刊論文、基金申請書及會議演講》這個書名本身就涵蓋瞭學術交流的幾個核心環節,讓人一看就知道它不是那種空泛的理論指導,而是實打實的“工具書”。我期待它能在實際操作層麵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引,比如如何構建一個邏輯嚴密的實驗設計報告,或者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內把一個復雜的研究成果用最簡潔、最有力的方式呈現齣來。尤其是在基金申請書的撰寫上,這部分往往是決定一個項目能否啓動的關鍵,如果這本書能剖析齣評審專傢關注的“痛點”和“亮點”,那絕對是無價之寶。希望它不僅僅是告訴你“要寫好”,而是深入到“怎麼寫好”的具體技巧層麵,比如閤適的學術用語選擇、圖錶製作的標準規範,甚至是在麵對審稿人意見時的專業應對策略。畢竟,好的研究成果也需要好的錶達纔能被看見,期待這本書能成為我學術道路上的“通關秘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