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小楷集萃:隋唐五代卷
原价:88.00元
作者:周海珍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49122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
目录
暂无相关内容
内容提要
小楷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小楷书法草创于汉末,成形完善于魏晋,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形式。其间涌现出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文徵明、董其昌等小楷名家。小楷更是引领成为一时书法之风。为此特编写《历代小楷集萃》一书供广大学书者学习、临摹之用。《历代小楷集萃——魏晋隋唐卷》展示了隋唐时期小楷书法艺术发展的基本风貌,收入虞世南、钟绍京等书法名家及写经等有代表性的小楷作品。
说实话,我对这类“集萃”性质的书籍通常抱持着审慎的态度,总怕内容会显得贪多嚼不烂,或者为了凑数量而收录一些质量平平的作品。但这次的体验完全颠覆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编校质量达到了令人称赞的水准。首先,从隋代遗风的过渡,到初唐四大家的争鸣,再到盛唐颜体的巅峰,这条脉络清晰可见,逻辑性极强。我特别关注了钟绍京的那一部分,他的“台阁体”的典雅与精巧,在高清的印刷下展现出惊人的细节美。对于那些渴望掌握楷书“法度”的初学者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从容入门的阶梯,它不急于让你去模仿那些已经定型的大家,而是引导你先理解笔画的结构和间架的平衡。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对着其中一页仔细研究了用笔的提收,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横”画,在这几位大师的手中也有千变万化的处理方式。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范本”的绝佳机会,远胜于通过模糊的手机图片去猜测笔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沉甸甸的用心。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我对于书帖的选择非常挑剔,尤其是对清晰度和还原度的要求很高。初翻这本《历代小楷集萃:隋唐五代卷》,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印刷质量上乘,每一个笔画的细节都得到了极好的保留,即便是放大观察,那些细微的提按顿挫也清晰可见。特别是对于虞世南和颜真卿这种大家的作品,墨色的浓淡变化直接影响着学习者对“笔断意连”的理解,而这本选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尝试着临摹了几页柳公权的《玄秘塔碑》的小楷部分,感觉自己仿佛能捕捉到原作那种遒劲中不失秀雅的气韵。装帧设计上,既有古典的韵味,又不失现代阅读的便利性,翻阅起来非常顺手,对于需要经常对照和练习的书法字帖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这套书的选材眼光也十分独到,没有一味堆砌热门字帖,而是精心挑选了最具代表性和学习价值的篇章进行收录,对于想要系统学习唐代小楷风格演变脉络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极佳的教材。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帮助我领悟“内擫”与“外拓”两种书风精髓的字帖,市面上很多集子要么过于侧重某一风格,要么内容过于零散,难以形成体系。然而,这本《历代小楷集萃》在隋唐五代这一关键时期的选取上,展现了编者深厚的专业素养。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碑帖罗列,更像是一部视觉化的书法史。比如,它将虞世南的温润圆融与颜真卿的雄浑气势并置,让学习者可以直观地对比出时代审美和个人风格的差异。我个人尤其欣赏其中收录的那些不太常见的五代时期小楷墨迹,这为我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避免了在临摹时陷入单一的范式。我对编者在排版上的用心感到非常敬佩,他们似乎深谙书法学习者的痛点,对每一个字帖的布局都进行了精心设计,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节奏感。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超越了普通“字帖”范畴的艺术研究和实践结合的佳作,值得反复摩挲、细细品味。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情感的普通读者,我对这本书的喜爱,更多源于它所承载的那份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教人写字,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当我们凝视着虞世南那如同春风拂柳般的线条时,仿佛能感受到魏晋风度在初唐的延续与柔化;而当目光转向柳公权,那种坚毅、挺拔的姿态,又让人联想到盛唐气象下的儒家风骨。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为我们这些业余学习者提供了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后窗。我最欣赏的是,编者似乎非常注重学习者的“代入感”,在摹写过程中,每一次落笔,都能感受到古人对“中锋行笔”的执着与精妙。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比如封面素雅的配色和内页的留白处理,都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阅读氛围,让人在喧嚣的日常中找到一方可以沉淀心性的净土。它是我书房里一本值得常备、时常翻阅的珍品,每一次重拾,都有新的领悟。
评分我购买这本《历代小楷集萃》主要是为了丰富我的唐楷练习曲库,因为很多时候,一味地对着《多宝塔碑》或《九成宫》临摹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和技法固化。这次的收获,绝对是超预期的。这本书的选材策略非常高明,它没有局限于那些广为人知的“碑刻”,而是巧妙地穿插了一些“法帖”中的精品,比如某些流传下来的小楷尺牍。这使得学习者能够接触到书家在非正式场合下更为自然、更富生活气息的笔法,这对于提高自己书法的“灵动性”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其中对“法度”与“性情”平衡的呈现。颜真卿的楷书雄浑大气,但这本书所选的篇目,似乎更侧重于展现他内在的温厚与气度,而非一味强调其力量感,这对于我这种略显“板滞”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好的矫正。而且,书本本身的开本适中,方便携带,我甚至会把它带到茶馆去,随时翻阅体会,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是很多其他出版物无法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