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银圆(修订版)

百年银圆(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浩编著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小说
  • 民国史
  • 金融历史
  • 家族史
  • 百年变迁
  • 银圆
  • 货币史
  • 历史故事
  • 社会变迁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47831137
商品编码:10578820422
出版时间:2016-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孙浩 编著 定  价:180 出 版 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251 装  帧:精装 ISBN:9787547831137 壹·清代银圆——地方篇
1广东省造银圆
2湖北省造银圆
3北洋造银圆
4江南省造银圆
5安徽省造银圆
6奉天省与东三省造银圆
7吉林省造银圆
8黑龙江省造银圆
9四川省造银圆
10浙江省造银圆
11福建省造银圆
12台湾地区造银圆
13“京局制造”银圆
14湖南省造银圆
15云南省造银圆
16陕西省造银圆
17山西省造银圆
18新疆银圆
19西藏银圆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孙浩编著的《百年银圆:中国近代机制币珍赏(修订版)(精)》依据靠前外知名学者及收藏家的著作,结合晚近公开的清代及民国时期的史料和近年来国外钱币学家的研究成果,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系统介绍中国近代银圆,尤其是存世量稀少的珍贵银圆,包括未公开发行的样币、试制币,并对它们的流传和拍卖记录作了详细描述。本书还介绍了与中国机制币渊源颇深的近代西洋人、鲜为人知的钱币模具雕刻师,以及新兴的第三方钱币鉴定评级等内容,是一部钱币收藏爱好者的进阶之书。 孙浩 编著 孙浩,1951年生,现居住美国加州洛城近郊。机械工程科系毕业,曾从事制造,研发及营销工作多年。对收藏产生兴趣来自幼时的集邮,及长后,在闲暇之余改收藏中国老银锭与老银币。1996年由台北移居美国后,致力干挖掘研究相关货币史料。十余年来发表各类钱币文章超过200篇,散见于北京《中国钱币》《中国收藏》、上海《钱币博览》、香港《钱币研究会刊》及台北《宣和币钞》《集币会刊》《中华集币》等期刊。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百年银圆(修订版)》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不涉及该书的实际内容,而是围绕一个虚构的、与之同名但内容完全不同的“百年银圆”概念所构建的全新书籍简介。 --- 图书名称:百年银圆(修订版) 书籍类型: 历史金融学、现代货币史研究、社会经济变迁档案 作者: [虚构作者名]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 --- 深入探寻一个世纪的货币印记:从白银流转到数字时代的回响 卷首语:时间之河中的一枚铸币 每一枚银圆,都不仅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历史风云的凝固。它们穿梭于帝国兴衰、战争硝烟、以及无数平凡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记录下的是一个国家百年间的经济脉络与社会肌理。《百年银圆(修订版)》并非一部单纯的钱币收藏指南,而是一部以白银货币为载体,对二十世纪至今的中国社会经济史进行深度剖析的宏大叙事。本书旨在超越收藏价值,挖掘银圆背后所承载的权力更迭、贸易摩擦、民生疾苦与民族自信的复杂图景。 本次修订版,在保留了对清末至民国时期主要流通银圆版式、铸造工艺及地域差异的严谨考证基础上,特别增加了对“白银时代”终结后,现代法币体系建立过程中的遗留问题及社会心理影响的探讨。我们试图回答一个核心问题:当一种实体货币淡出历史舞台,它留下的经济遗产和文化符号如何继续影响着后世的金融结构和社会认知? 第一部分:白银的黄金时代与帝国的黄昏 本书的开篇,将读者带回清末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不是关于革命的喧嚣,而是关于日常交易的静默。我们聚焦于光绪元宝、宣统银币等早期机制银币的诞生背景。 一、铸币权的争夺与现代化的初啼: 详细梳理了洋务运动背景下,地方铸币局与中央铸币权之间的博弈。每一处工艺的改进,都象征着中国在学习西方技术中的挣扎与尝试。例如,对龙洋纹饰的细节分析,不仅关乎艺术史,更折射出中央政府对国家主权象征的构建努力。 二、国际贸易的砝码: 重点解析了库平、关平制等计量单位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与国际白银价格接轨。银圆如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的主要结算工具,以及这种依赖性如何导致了国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脆弱。我们将引用大量当时的海关报告和商行账目,描绘出茶叶、丝绸、生丝等主要出口商品如何通过银圆价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沿海富商与内地农民的命运。 三、白银输入与通货膨胀的幽灵: 分析了美洲、墨西哥鹰洋(Liberty Head)等外国银圆涌入中国市场对本土货币的冲击。通过比较不同年份、不同来源银圆的含银量与市场认可度,揭示了国家信用缺失时期,民间对“足值”货币的天然偏好,以及这种偏好如何阻碍了国家统一货币的推行。 第二部分:共和国的试验场与金融秩序的重塑 进入民国时期,银圆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本部分将历史视角从白银的物质层面,转向了金融政治的角力场。 一、军阀割据下的“铸币游击战”: 描述了不同军阀如何在控制区内发行地方性银币,以及这些地方币的流通范围、信誉机制及最终的兑换困境。这部分内容将重点展示,在中央权威缺失的情况下,民间商帮如何通过建立信用联盟来维持贸易的运转,而银圆则成了他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通用语言”。 二、法币的崛起与银本位的黄昏: 详尽分析了法币改革的金融逻辑及其背后的政治意图。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法币本身的发行细节,而是深入探讨了“废两改元”过程中,社会各阶层(尤其是储户、地主与城市工人)所经历的财富转移与心理冲击。对当时报刊杂志上关于“银荒”与“法币贬值”的争论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揭示了从实体货币到信用货币的过渡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摩擦。 三、抗战烽火中的货币生存: 考察了在极端战争环境下,银圆如何作为一种更具抗跌性的财富载体,在黑市中延续生命。通过对战时物资调拨记录和民间互助社的案例研究,展示了在法币信用摇摇欲坠时,人们如何重新拾起对白银的信任,哪怕是以非官方的流通形式存在。 第三部分:符号的遗产与现代金融的回响(修订版新增重点) 修订版的核心贡献在于,它将历史的目光投射到当代。银圆不再流通,但它的“幽灵”依然存在于金融记忆中。 一、从“钱”到“值”的身份转变: 探讨了当代收藏热潮的社会文化动因。为什么一枚不再用于购买力的旧币,却能引发数百万的交易?本书认为,这种追捧是对“确定性”价值的怀旧,是对过去那个相对清晰的、以贵金属为锚点的价值体系的文化投射。 二、制度惯性与数字时代的隐形锚点: 分析了现代金融体系中,某些术语、惯例甚至思维定式中,依然残留着白银时代的痕迹。例如,在某些大宗商品交易的底层逻辑中,对“实物支撑”的潜意识偏好,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百年银本位时期的深层影响。 三、金融教育与历史警示: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一种金融史的警示录。通过对银本位崩溃过程的详尽复盘,为理解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波动与风险提供历史参照。它提醒我们,任何货币体系的稳定,都建立在强健的制度信任与持续的经济生产之上,而非仅仅依赖于金属本身的稀有性。 结语:镜鉴未来 《百年银圆(修订版)》是一部多学科交叉的力作,它融合了金融史学、社会学、材料科学(铸币工艺分析)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它邀请读者以一种全新的、宏观的视角,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遗忘在历史角落的金属圆盘,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的经济世界。阅读此书,如同透过历史的放大镜,观察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为确立自己的货币主权而进行的漫长而艰辛的探索。 核心价值: 深刻理解中国货币史的内在逻辑,洞察金融制度变迁对社会结构产生的深远影响。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收藏品类一直持观望态度,觉得那大多是“烧钱”的爱好。但读了这本《百年银圆(修订版)》后,我的看法有了极大的转变。作者在书中强调了收藏的“文化价值”远大于其“市场价值”,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他不仅仅是在教我们如何分辨真伪、评估品相,更是在引导我们去思考,一枚小小的银元背后所承载的民族记忆、国际贸易的变迁,甚至是普通百姓的生计。书中对于某些特定年份、特定铸造厂的银元的历史背景介绍,细节考究到令人拍案叫绝,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经济史。这种将硬核知识包裹在历史故事里的写法,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让人忍不住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

评分

这本书对我而言,与其说是一本专业的工具书,不如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时代侧影录”。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描述场景时充满画面感,比如描绘沿海通商口岸银元兑换的繁忙景象,或是偏远山区百姓对“袁大头”的信任与依赖,都写得栩栩如生。它成功地将一个看似小众的收藏领域,拓展到了更广阔的历史叙事空间。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即便我对某些专业术语不太熟悉,作者也会适时地进行解释,从不让人感到掉队。读完后,我对那些散落在民间,或者陈列于博物馆中的旧时钱币,都会多了一份敬畏和理解,体会到它们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无声力量。

评分

这本《百年银圆(修订版)》的书,拿到手就感觉分量十足,那种沉甸甸的质感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我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但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所吸引。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将那些冰冷的钱币、账本,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读着那些关于旧时商贾的轶事,以及银元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书中的插图和细节描写尤为出色,即便是对外行来说,那些关于版别、水印、甚至磨损程度的精妙解读,也让人看得津津有味,体会到收藏的乐趣和历史的厚重感。这本书的修订版在考证上做了很多补充,看得出作者下了大功夫,让内容更加严谨和全面。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封面那种复古的色调和字体选择,一下子就抓住了历史爱好者的眼球。内容上,修订版明显增强了图版和表格的使用,让复杂的统计数据和版别对比变得清晰直观。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历史观点时的严谨态度,他不会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列举多方证据,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和思考。这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学术精神。对于那些想要系统了解中国近代货币史,尤其是白银流通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绕不开的经典参考书。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既有宏观的时代背景,也有微观的实物解读,非常全面。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对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产生浓厚兴趣,但市面上大多书籍要么过于侧重宏观叙事,要么过于偏重冷门的专业知识,难以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个空白。它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口吻,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银圆体系从诞生、鼎盛到最终退场的全过程。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银圆的流通与社会经济、政治事件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军阀混战时期不同军阀发行的“龙洋”之间的价值差异,以及民间对外来银元的偏好,这些都生动地展现了社会百态。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听一位博学的长辈,带着深厚的感情,讲述一段段尘封的往事,那种亲切感是其他资料无法比拟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