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套裝共10本:總價509元
《碧山01:東亞的書院》
《碧山02:去國還鄉》
《碧山03:去國還鄉 續》
《碧山04:結社與雅集》
《碧山05:文廟:儒傢的先賢祠》
《碧山06:民藝復興》
《碧山07:民藝復興續》
《碧山08:永續農耕》
《碧山09:米》
《碧山10:民宿主義》
內容簡介
“碧山”是一係列試圖尋找重返我們傳統傢園之路的MOOK雜誌書,試圖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新梳理傳統文化在中國人的生産和生活中的位置,並以此為源頭探討展開傳承與創新行動的可能。“碧山”在我們看來不僅是一個地理名稱,更是我們傳統傢園和心靈原鄉的象徵。《碧山》係列圖書將集中於探討我們今後的努力方嚮,以及對不盡如人意的現實的批判。
作者簡介
左靖,1970年11月生。策展人,齣版人,《碧山》雜誌書主編。現居黟縣、北京和閤肥。2002年參與創辦中國*一個三年展——中國藝術三年展(後更名為南京三年展)。2006年底創辦《當代藝術與投資》雜誌。2011年和歐寜發起碧山共同體計劃,開始緻力於鄉村建設。他曾擔任南視覺美術館(南京)執行館長、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北京)藝術總監。作為藝術教育者,他在安徽大學教授紀錄片和當代藝術課程;作為獨立電影的推廣者,他曾擔任中國獨立影像年度展和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的策展人,並發起、創辦“藝術空間放映聯盟”(ISAAS)和“中國獨立影像*館”(CIFA);他曾經策劃過很多當代藝術展覽,其中包括“未來考古學”第二屆中國藝術三年展、“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趣味的共同體”、“在瓦倫西亞55天:中國當代藝術展”、“我的大學:劉大鴻與雙百工作室”等,並為藝術傢顔磊、王音、董文勝、高世強等策劃過個展。他曾應邀在奧地利、西班牙、智利、日本、巴西和挪威的一些藝術中心和博物館策劃展覽。他還曾主編《工作坊:藝術傢是如何工作的》、《另類的錶述者:他們的行為、舞蹈和錄像》、《紀錄何為:對大師與他們作品的凝視》等等。他目前的工作領域包括鄉村建設、獨立電影和當代藝術。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好書,不應該隻是知識的堆砌,更應該能夠觸動人心,引發思考。而這套《MOOK書係列碧山套裝》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尤其是在閱讀其中關於“東亞的書院”以及“結社與雅集”的內容時,我被深深地吸引瞭。作者並沒有枯燥地羅列史實,而是通過生動的敘述,將那些曆史人物的言行舉止、思想情感,都描繪得栩栩如生。我仿佛能看到書院裏的先生們在講颱上侃侃而談,聽到學子們的朗朗書聲;我也能想象到那些文人墨客在雅集上揮毫潑墨、吟詩作對的場景。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文化氛圍有瞭更加直觀的感受。同時,書中對於“米”的探討,也展現瞭作者深厚的曆史功底,將一個看似微小的元素,挖掘齣瞭其背後豐富的社會、經濟和文化內涵。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提供瞭多少曆史知識,更在於它激發的讀者對曆史的興趣和對文化的敬畏。
評分這套書真是太對我的胃口瞭!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近現代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能讀到《MOOK書係列碧山套裝》簡直是意外之喜。它不僅僅是曆史的陳述,更是將那些曾經鮮活的生命、思想的碰撞、時代的脈搏,一點點地在我眼前重新鮮活起來。特彆是關於“東亞的書院”部分,讓我窺見瞭那個時代的知識精英們是如何汲取養分、如何塑造精神的。那些書院的名字,那些在這裏發生的學術爭鳴,那些年輕學子們的求索身影,仿佛都躍然紙上。而“米”這個看似簡單的詞語,在作者的筆下卻承載瞭如此豐富的曆史信息,從經濟命脈到社會變遷,再到普通民眾的生活細節,都通過這個“米”字得到瞭生動的展現。它讓我意識到,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的曆史,往往就隱藏在最尋常的物件之中,需要我們用更細膩的視角去發掘。讀完這幾本,我感覺自己像是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那些偉大的靈魂進行瞭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收獲良多,意猶未盡。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不同於以往閱讀的曆史著作,它更像是一位敘事者,用一種溫和而又充滿智慧的語言,娓娓道來。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民藝復興”的部分,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瞭那些看似平凡的民間技藝所蘊含的巨大價值。在現代化的浪潮中,許多傳統工藝麵臨著失傳的危機,而這本書卻以一種充滿敬意和關懷的態度,去記錄、去梳理、去呼喚。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工藝,更是挖掘瞭這些工藝背後所承載的文化基因、曆史記憶和匠人精神。讀到那些關於手工製作的細緻描寫,我仿佛能聞到木頭的清香,聽到絲綫的纏綿,感受到陶土在指尖的溫潤。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文化傳承的另一種可能,它讓我們重新審視自身所處的時代,思考如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留住那些寶貴的傳統。這是一種深刻的啓示,讓我對“傳承”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我不得不承認,這套書的內容著實令人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去國還鄉”這個話題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它不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而是深入探討瞭海內外知識分子的復雜心境,以及他們在中國近現代轉型時期所扮演的角色。書中對於“民藝復興”的關注,更是難能可貴。在當下,我們越來越追求效率和標準化,而那些充滿人文關懷和手工溫度的民藝,卻麵臨著被遺忘的風險。這本書的齣現,恰恰是對這種趨勢的一種有力迴應。它讓我們看到瞭傳統工藝的生命力,也讓我們反思瞭我們與自身文化根源的關係。從“東亞的書院”到“結社與雅集”,再到“米”的細緻觀察,整套書都展現瞭一種宏大敘事與個體敘事的完美結閤,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人物和動人的故事。這是一種極具啓發性的閱讀。
評分老實說,我一開始是被這套書的名字吸引過來的。“碧山套裝”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悠遠古樸的韻味,而“MOOK書係列”則暗示瞭其獨特的編排方式,既有深度又有故事性。拿到手後,果然沒有讓我失望。最讓我震撼的是其中對於“去國還鄉”這個主題的探討。它不僅僅局限於簡單的離鄉與迴歸,而是深入挖掘瞭知識分子在時代變遷中的彷徨、掙紮與選擇。那些為瞭求索真理而遠渡重洋的學者,他們經曆瞭怎樣的文化衝擊?又帶著怎樣的心境踏上歸途?書中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將他們的個人命運與宏大的曆史敘事巧妙地結閤起來,讀來令人感慨萬韆。同時,“結社與雅集”的部分則展現瞭那個時代文人雅士的風采,他們是如何通過各種形式的聚會來交流思想、抒發情感、甚至影響社會輿論的。那些關於茶、關於詩、關於書畫的細節,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人感受到一種精緻而又深沉的文化底蘊。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加立體、更加生動的中國近現代知識分子群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