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设计与应用+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包邮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设计与应用+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永磁电机
  • 同步磁阻电机
  • 电机设计
  • 电机驱动
  • 无刷电机
  • 电力电子
  • 电磁场理论
  • 现代电机技术
  • 电机应用
  • 工业控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蓝墨水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5764
商品编码:17757887496
出版时间:2017-10-01

具体描述


套装三册: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设计与应用


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


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
YL10488 9787111575764 9787111400547 9787111525370
.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综合了同步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的特点,可降低对永磁体性能的要求,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推广应用到空调、机械设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内的新发展和应用成果,共分为六章:第1章介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第2章从该电机的运行原理入手,研究永磁体层数、气隙、绕组形式、永磁含有率、永磁体用量、永磁体剩磁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第3章介绍该电机退磁及充磁的基本原理,探讨永磁体层数、永磁体厚度、极弧系数、隔磁桥、充磁方向、永磁体嵌入深度、绕组形式、定子裂比、极对数等参数对电机抗退磁能力的影响;第4章总结该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产生机理,从绕组形式、电机磁路结构、变频器控制等多方面进行降噪设计研究;第5章研究该电机的控制原理和矢量控制策略;第6章介绍该电机在空调压缩机、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目    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程 

 

1.2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研究现状 

 

第2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参数及特性 

 

2.1  电机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 

 

2.2电机的磁路模型 

 

2.2.1空载磁路模型 

 

2.2.2交轴磁路模型 

 

2.2.3直轴磁路模型 

 

2.3电感参数的仿真与测试 

 

2.3.1 d、g轴电感参数的仿真计算 

 

2.3.2 d、g轴电感参数的测试 

 

2.3.3磁路饱和对d、q轴电感的影响 

 

2.4电机结构对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4.1永磁体层数对参数的影响 

 

2.4.2气隙对电感参数的影响 

 

2.4.3绕组形式对电机参数的影响 

 

2.4.4永磁含有率对参数的影响 

 

2.4.5永磁体用量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4.6永磁体剩磁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5电机参数对输出转矩及功率的影响 

 

2.5.1·小直轴磁链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2.5.2凸极比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第3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充磁及抗退磁 

 

3.1充磁的基本原理 

 

3.1.1永磁体磁化原理 

 

3.1.2充磁磁场产生方式 

 

3.1.3电机充磁工艺 

 

3.2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充磁问题 

 

3.2.1转子充磁受力分析 

 

第4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振动和噪声

 

第5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驱动控制

 

第6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应用

 

附录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and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s

丛书名: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平装: 46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400547, 7111400542

条形码: 9787111400547

商品尺寸: 23.2 x 17 x 2 cm

商品重量: 680 g

品牌: 机械工业出版社

ASIN: B00AQSGWA8

定价 118《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共分14章,全面阐述了现代永磁交流电机系统的设计及驱动控制思想。《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从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讲起,详细介绍了永磁交流电机的常规结构和近年来兴起的特殊结构及其设计分析方法;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和方波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控制策略都进行了详尽描述,总结了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和损耗,整流器及逆变器的拓扑;并且从控制器的成本和可靠性的角度给予了具体设计指导。《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构思继承了国外高水平著作的一贯特色,内容由浅入深,理论翔实,分析透彻,并且引用大量高水平参考文献,能够反映近20年国际上永磁交流电机的发展和·新成果。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符号表

 

,部分 永磁材料、永磁电机、逆变器及其控制的基本知识

 

第1章 永磁材料与永磁电机

 

1.1 永磁材料

 

1.1.1 退磁曲线

 

1.1.2 工作点和气隙线

 

1.1.3 磁能积

 

1.1.4 永磁体存储的能量

 

1.1.5 永磁体体积

 

1.1.6 外加磁场的影响

 

1.1.6.1 解析法

 

1.1.6.2 图解法

 

1.2 永磁体的布置方式

 

1.3 永磁体的充磁方式

 

1.3.1 径向和平行充磁

 

1.3.2 Halbach阵列

 

1.4 永磁交流电机

 

1.4.1 电机结构

 

1.4.2 永磁转子结构

 

1.4.2.1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2 表面嵌入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3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4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1.4.3 混合励磁电机

 

1.4.3.1 磁通反向永磁同步电机

 

1.4.3.2 开关磁链电机

 

1.4.3.3 永磁开关磁阻电机或双凸极永磁电机

 

1.4.4 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1.4.5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1.5 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1.5.1 工作原理

 

1.5.2 单匝线圈的磁动势

 

1.5.3 正弦磁动势分布

 

1.5.3.1 同心绕组

 

1.5.3.2 分布绕组

 

1.5.4 感应电动势

 

1.5.4.1 绕组的分布因数

 

1.5.4.2 绕组的节距因数

 

1.5.4.3 绕组的斜槽因数

 

1.5.4.4 绕组因数

 

1.5.5 绕组形式

 

1.5.5.1 单层绕组

 

1.5.5.2 双层绕组

 

1.5.6 旋转磁场

 

1.5.6.1 正弦磁动势分布

 

1.5.6.2 方波磁动势分布

 

1.6 同步电机的基本关系

 

1.6.1 有效气隙

 

1.6.2 永磁体对感应电动势的作用

 

1.6.3 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

 

1.6.4 电磁转矩的基本表达式.



书名: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

 

定价:46元

 

作者:唐任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1525370

 

字数:397000

 

页码:4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本书可供从事永磁电机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机和电器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还可作为电工类专业、自动控制类专业的师生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教学参考书或继续教育教材。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 永磁电机的发展概况

2 永磁电机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3 永磁电机的研究推动了电机学科的发展

第2章 永磁材料的性能和选用

1 永磁材料磁性能的主要参数

2 铝镍钴永磁材料

3 铁氧体永磁材料

4 稀土永磁材料

5 粘结永磁材料

6 永磁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注意事项

第3章 永磁电机磁路计算基础

1 永磁电机的等效磁路

2 等效磁路的解析法

3 等效磁路的图解法

4 永磁体的**工作点

5 永磁体体积的估算

第4章 永磁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

1 电磁场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2 永磁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的特点

3 永磁电机参数计算

4 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进行永磁电机优化设计

5 永磁电机的瞬态电磁场计算

第5章 永磁直流电动机

1 概述

2 永磁直流电动机基本方程和稳态运行特性

3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磁极结构

4 永磁电机磁路计算中的主要系数

5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反应

6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7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特性

8 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6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理论和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

1 概述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性能

4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路分析与计算

5 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计算和分析

6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

7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8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7章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1 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2 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和控制

3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dq轴数学模型

4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5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法

6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

7 调整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第8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

1 概述

2 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磁路结构

3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性能

4 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9章 盘式永磁电动机

1 盘式永磁电动机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盘式永磁电动机空载磁场计算

3 线绕盘式盘式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4 线绕盘式盘式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10章 永磁电机电磁计算CAD

1 概述

2 电磁计算源程序的编制

3 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源程序及说明

4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计算源程序及说明

第11章 永磁电机测试技术

1 永磁同步电机电抗参数的测试

2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转速曲线的测试

附录1 导线规格表

附录2 导磁材料磁化曲线表和损耗曲线表

附录3 磁路和参数计算用图

附录4 常用定、转子槽比漏磁导计算

参考文献


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理论、实践与前沿探索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知识体系。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技术的各个方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培养读者独立完成永磁电机设计、优化及实际应用的能力。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电机设计工程师、电气传动领域的研究人员,以及对永磁电机技术感兴趣的广大技术爱好者。 第一章:永磁电机基础理论 本章将系统梳理永磁电机所涉及的基础理论知识。首先,从电磁场理论入手,详细阐述永磁体在电机中的作用、磁场分布规律以及永磁材料的基本性质和分类。接着,深入讲解电机电磁学基本原理,包括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等,并结合永磁电机的具体结构,推导其电磁转矩的产生机理。 永磁材料特性: 介绍不同类型永磁体(如钕铁硼、铁氧体、钐钴等)的磁性能参数(矫顽力、剩磁、最大磁能积),分析其在不同工作环境下的稳定性及优缺点。 磁场分析方法: 讲解有限元分析(FEA)等数值计算方法在永磁电机磁场分析中的应用,包括模型建立、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及结果解读,使读者能够预测和优化电机内部的磁场分布。 基本电机方程: 推导永磁电机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和转矩方程,分析各参数对电机性能的影响,为后续的设计和仿真奠定基础。 电机损耗分析: 详细介绍永磁电机的主要损耗(铁损、铜损、机械损耗、杂散损耗),分析损耗的产生机理及其对电机效率的影响,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第二章:永磁同步电机(PMSM)设计 本章将聚焦于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设计方法和关键技术。PMSM以其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优良的调速性能,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PMSM结构类型: 详细介绍表面贴式永磁同步电机(SPMSM)和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IPMSM)的结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场景。分析转子磁钢布置方式(如V型、U型、直插型等)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绕组设计: 讲解定子绕组的设计原则,包括槽距、线圈节距、分组数等参数的选择,以及不同绕组类型(如集中绕组、分布式绕组)的特点。 气隙与磁通计算: 分析气隙长度、齿槽结构对磁通密度分布和反电动势波形的影响。介绍磁链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其与转矩的关系。 转矩波动抑制: 深入探讨转矩波动的成因,如谐波磁动势、齿槽效应等,并介绍抑制转矩波动的设计策略,如改变定子槽数与转子极数关系、优化转子结构、采用非正弦反电动势设计等。 弱磁控制策略: 针对PMSM在宽调速范围下的弱磁需求,介绍基于d轴电流控制的弱磁原理,并分析其在不同IPMSM结构下的实现方式。 温升与散热设计: 强调电机设计中的热管理问题,介绍温升计算方法,并探讨有效的散热设计措施,如优化风道、使用导热材料等,以保证电机在长期运行中的可靠性。 第三章: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LDC)设计 本章将深入探讨永磁无刷直流电机(BLDC)的设计要点。BLDC电机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易于驱动等优点,在电动工具、家电、汽车等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BLDC电机结构与原理: 详细介绍BLDC电机的基本结构,包括转子永磁体、定子绕组、霍尔传感器(或编码器)等。阐述其与有刷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区别,重点分析换向过程。 反电动势(BEMF)特性: 分析BEMF的波形(通常为梯形波)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介绍如何通过改变永磁体形状、气隙厚度等来优化BEMF波形。 绕组设计与电磁转矩: 讲解BLDC电机的定子绕组设计,重点关注线圈的连接方式(星型或三角形)和绕组参数的确定。推导电磁转矩与绕组电流、BEMF的关系。 定位与传感: 详细介绍无传感器控制与有传感器控制(霍尔元件、编码器)的优缺点及应用场景。对于无传感器控制,深入讲解基于BEMF的换向检测方法。 效率与损耗分析: 分析BLDC电机的主要损耗成分,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设计策略,以提高电机效率。 BLDC与PMSM对比: 对BLDC和PMSM在结构、工作原理、控制方式、性能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帮助读者理解它们的适用范围和选择依据。 第四章:永磁电机驱动与控制技术 本章将重点介绍永磁电机的驱动和控制技术,这是实现永磁电机高性能运行的关键。 功率电子器件: 介绍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在永磁电机驱动器中的应用,分析其性能参数和选择原则。 PWM调制技术: 详细讲解脉宽调制(PWM)的基本原理,包括载波 S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三相桥式逆变器工作模式等,以及不同调制策略(如同步调制、不对称调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 矢量控制(FOC): 深入讲解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FOC)的核心思想,包括坐标变换(Clarke、Park变换)、电流内环和速度/位置外环的控制结构。分析FOC在提升电机动态性能、效率和转矩控制精度方面的优势。 BLDC电机控制: 详细介绍BLDC电机的驱动与控制方法,包括方波驱动、SVPWM(空间矢量脉宽调制)驱动等。重点讲解基于BEMF的无传感器控制算法,包括零电压检测法、斜率检测法等。 新型驱动与控制策略: 介绍一些前沿的驱动与控制技术,如直接转矩控制(DTC)、多相电机驱动、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PC)的驱动等,以及它们的潜在优势和应用前景。 驱动器设计与保护: 探讨永磁电机驱动器的设计要点,包括电路拓扑选择、参数匹配、过压、过流、过温等保护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永磁电机在各行业的应用 本章将展示永磁电机在各个行业中的典型应用案例,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永磁电机技术的实际价值。 电动汽车(EV)与混合动力汽车(HEV): 重点介绍PMSM和BLDC电机在电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驱动电机、轮毂电机、辅助系统电机等。分析永磁电机在提升续航里程、加速性能和能量回收效率方面的作用。 工业自动化与机器人: 介绍永磁电机在伺服驱动、工业机器人关节、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其高精度、高响应速度和高可靠性。 新能源领域: 重点介绍永磁电机在风力发电(尤其是直驱永磁发电机)、太阳能跟踪系统等新能源设备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高发电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方面的优势。 家用电器: 探讨永磁电机在洗衣机、空调、冰箱、吸尘器等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分析其如何实现节能、降噪和提升使用体验。 航空航天与国防: 介绍永磁电机在航空器动力系统、无人机、先进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强调其高功率密度、轻量化和高可靠性要求。 医疗器械: 讨论永磁电机在医疗设备中的应用,如手术机器人、影像设备、康复器械等,强调其精度和生物相容性。 第六章: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 本章将对永磁电机设计与应用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新材料与新结构: 探讨新型永磁材料(如稀土含量更低的磁体)的研发进展,以及异形磁体、多层磁体等新型转子结构的潜力。 智能化与集成化: 预测永磁电机将与先进的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更智能化的感知、决策和控制。 高效率与节能化: 强调持续追求更高效率和更低能耗的设计目标,以及在极端工况下的可靠运行。 多物理场耦合仿真: 展望更先进的多物理场耦合仿真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分析电机在电、磁、热、力等方面的综合性能。 电动化与可持续发展: 结合全球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分析永磁电机在推动交通、能源、工业等领域的电动化和绿色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前沿展望,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永磁电机知识图谱,激发创新思维,推动永磁电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广泛应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无刷直流电机(BLDC)及其驱动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也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却不多。这本《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流于泛泛而谈,而是从电机本体的设计入手,详细分析了不同绕组形式、磁钢排列方式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方案。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在驱动技术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PWM控制,而是深入探讨了多种功率器件的选择、驱动电路的设计、以及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算法,比如如何实现无传感器控制、如何抑制共模电压、如何进行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等。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配合大量的图示和电路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而且,书中还提到了近年来的一些新兴驱动技术,例如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器设计,这为我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深入研究电机驱动技术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关于“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的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对PWM等基础控制方法的介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先进的控制算法。我看到了关于如何优化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以提高效率和减小电磁干扰的内容;也了解了如何通过高级控制策略,例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来应对电机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书中对各种驱动保护机制的详细阐述,例如过流、过压、过温保护等,也让我意识到了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在高效电机驱动和智能化控制方面的探索,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研究灵感。

评分

尽管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但《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所呈现的内容,却远比我预想的要更加全面和深入。作者从最基础的电磁场理论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永磁体材料的特性、永磁体的磁场分布以及它们在电机设计中的作用。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详细分析,比如内藏式、表面式、径向充磁、轴向充磁等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理论部分清晰严谨,公式推导也相对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书中在设计部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从电机参数的初步选定,到定子槽数、极对数、绕组系数的计算,再到磁钢尺寸和充磁方式的选择,每一步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书中的仿真实例和计算流程,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

评分

这本书虽然标题里提及了“永磁”和“同步”,但我却在翻阅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深入到了更为贴近实际应用的设计细节之中。特别是关于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这部分,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笔墨去阐述如何将永磁体的优势与磁阻电机的特性相结合,从而实现性能的飞跃。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转子结构优化、磁通路径设计以及如何平衡永磁体带来的收益与潜在的缺点(比如退磁风险)的章节。书中给出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数据,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但其严谨性足以让我信服。另外,关于驱动技术的部分,也让我看到了传统矢量控制之外的更先进的控制策略,例如一些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特有的弱磁控制、能量优化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书中鲜少见到的,对于提升电机运行效率和扩展运行范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永磁电机设计原理并希望掌握先进驱动技术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电机设计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电机,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理论模型上,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更广阔的系统背景下去考量。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单个组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永磁体的优势与磁阻电机的潜力相结合,从而达到突破性的性能提升。我看到了关于如何优化磁路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永磁体材料以兼顾性能和成本,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控制策略来充分发挥这种复合电机的优势。在应用层面,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的案例,让我了解了这种电机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对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