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装三册:
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综合了同步磁阻电机和永磁电机的特点,可降低对永磁体性能的要求,具有功率密度高、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推广应用到空调、机械设备、新能源电动汽车等领域。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从事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研究成果以及行业内的新发展和应用成果,共分为六章:第1章介绍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第2章从该电机的运行原理入手,研究永磁体层数、气隙、绕组形式、永磁含有率、永磁体用量、永磁体剩磁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第3章介绍该电机退磁及充磁的基本原理,探讨永磁体层数、永磁体厚度、极弧系数、隔磁桥、充磁方向、永磁体嵌入深度、绕组形式、定子裂比、极对数等参数对电机抗退磁能力的影响;第4章总结该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产生机理,从绕组形式、电机磁路结构、变频器控制等多方面进行降噪设计研究;第5章研究该电机的控制原理和矢量控制策略;第6章介绍该电机在空调压缩机、新能源电动汽车及工业领域中的应用。
目 录
序
前言
第1章绪论
1.1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发展历程
1.2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研究现状
第2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参数及特性
2.1 电机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
2.2电机的磁路模型
2.2.1空载磁路模型
2.2.2交轴磁路模型
2.2.3直轴磁路模型
2.3电感参数的仿真与测试
2.3.1 d、g轴电感参数的仿真计算
2.3.2 d、g轴电感参数的测试
2.3.3磁路饱和对d、q轴电感的影响
2.4电机结构对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4.1永磁体层数对参数的影响
2.4.2气隙对电感参数的影响
2.4.3绕组形式对电机参数的影响
2.4.4永磁含有率对参数的影响
2.4.5永磁体用量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4.6永磁体剩磁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
2.5电机参数对输出转矩及功率的影响
2.5.1·小直轴磁链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2.5.2凸极比对输出特性的影响
第3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充磁及抗退磁
3.1充磁的基本原理
3.1.1永磁体磁化原理
3.1.2充磁磁场产生方式
3.1.3电机充磁工艺
3.2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充磁问题
3.2.1转子充磁受力分析
第4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振动和噪声
第5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驱动控制
第6章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应用
附录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月1日)
外文书名: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and Brushless DC Motor Drives
丛书名: 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
平装: 465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111400547, 7111400542
条形码: 9787111400547
商品尺寸: 23.2 x 17 x 2 cm
商品重量: 680 g
品牌: 机械工业出版社
ASIN: B00AQSGWA8
定价 118《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共分14章,全面阐述了现代永磁交流电机系统的设计及驱动控制思想。《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从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讲起,详细介绍了永磁交流电机的常规结构和近年来兴起的特殊结构及其设计分析方法;对正弦波永磁同步电机和方波无刷直流电机的驱动控制策略都进行了详尽描述,总结了功率器件的开关特性和损耗,整流器及逆变器的拓扑;并且从控制器的成本和可靠性的角度给予了具体设计指导。《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构思继承了国外高水平著作的一贯特色,内容由浅入深,理论翔实,分析透彻,并且引用大量高水平参考文献,能够反映近20年国际上永磁交流电机的发展和·新成果。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符号表
,部分 永磁材料、永磁电机、逆变器及其控制的基本知识
第1章 永磁材料与永磁电机
1.1 永磁材料
1.1.1 退磁曲线
1.1.2 工作点和气隙线
1.1.3 磁能积
1.1.4 永磁体存储的能量
1.1.5 永磁体体积
1.1.6 外加磁场的影响
1.1.6.1 解析法
1.1.6.2 图解法
1.2 永磁体的布置方式
1.3 永磁体的充磁方式
1.3.1 径向和平行充磁
1.3.2 Halbach阵列
1.4 永磁交流电机
1.4.1 电机结构
1.4.2 永磁转子结构
1.4.2.1 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2 表面嵌入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3 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
1.4.2.4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1.4.3 混合励磁电机
1.4.3.1 磁通反向永磁同步电机
1.4.3.2 开关磁链电机
1.4.3.3 永磁开关磁阻电机或双凸极永磁电机
1.4.4 集中绕组永磁同步电机
1.4.5 永磁同步电机的分类
1.5 同步电机的基本理论
1.5.1 工作原理
1.5.2 单匝线圈的磁动势
1.5.3 正弦磁动势分布
1.5.3.1 同心绕组
1.5.3.2 分布绕组
1.5.4 感应电动势
1.5.4.1 绕组的分布因数
1.5.4.2 绕组的节距因数
1.5.4.3 绕组的斜槽因数
1.5.4.4 绕组因数
1.5.5 绕组形式
1.5.5.1 单层绕组
1.5.5.2 双层绕组
1.5.6 旋转磁场
1.5.6.1 正弦磁动势分布
1.5.6.2 方波磁动势分布
1.6 同步电机的基本关系
1.6.1 有效气隙
1.6.2 永磁体对感应电动势的作用
1.6.3 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
1.6.4 电磁转矩的基本表达式.
书名: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
定价:46元
作者:唐任远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1525370
字数:397000
页码:47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
本书可供从事永磁电机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行的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机和电器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还可作为电工类专业、自动控制类专业的师生和有关技术人员的教学参考书或继续教育教材。
前言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 永磁电机的发展概况
2 永磁电机的主要特点和应用
3 永磁电机的研究推动了电机学科的发展
第2章 永磁材料的性能和选用
1 永磁材料磁性能的主要参数
2 铝镍钴永磁材料
3 铁氧体永磁材料
4 稀土永磁材料
5 粘结永磁材料
6 永磁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注意事项
第3章 永磁电机磁路计算基础
1 永磁电机的等效磁路
2 等效磁路的解析法
3 等效磁路的图解法
4 永磁体的**工作点
5 永磁体体积的估算
第4章 永磁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
1 电磁场有限元法基本原理
2 永磁电机电磁场数值计算的特点
3 永磁电机参数计算
4 通过电磁场数值计算进行永磁电机优化设计
5 永磁电机的瞬态电磁场计算
第5章 永磁直流电动机
1 概述
2 永磁直流电动机基本方程和稳态运行特性
3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磁极结构
4 永磁电机磁路计算中的主要系数
5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电枢反应
6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7 永磁直流电动机的动态特性
8 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6章 永磁同步电动机基本理论和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
1 概述
2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结构
3 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稳态性能
4 永磁同步电动机磁路分析与计算
5 永磁同步电动机参数计算和分析
6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起动过程
7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8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7章 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
1 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运行原理
2 矩形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调速运行和控制
3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dq轴数学模型
4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原理
5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方法
6 正弦波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
7 调整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第8章 永磁同步发电机
1 概述
2 永磁同步发电机转子磁路结构
3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运行性能
4 永磁同步发电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9章 盘式永磁电动机
1 盘式永磁电动机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盘式永磁电动机空载磁场计算
3 线绕盘式盘式永磁直流电动机的设计特点
4 线绕盘式盘式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程序和算例
第10章 永磁电机电磁计算CAD
1 概述
2 电磁计算源程序的编制
3 永磁直流电动机电磁计算源程序及说明
4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计算源程序及说明
第11章 永磁电机测试技术
1 永磁同步电机电抗参数的测试
2 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转速曲线的测试
附录1 导线规格表
附录2 导磁材料磁化曲线表和损耗曲线表
附录3 磁路和参数计算用图
附录4 常用定、转子槽比漏磁导计算
参考文献
我一直对无刷直流电机(BLDC)及其驱动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市面上相关的书籍也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感到耳目一新的却不多。这本《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在这一点上做得相当出色。它没有流于泛泛而谈,而是从电机本体的设计入手,详细分析了不同绕组形式、磁钢排列方式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方案。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在驱动技术方面的内容,不仅仅是简单的PWM控制,而是深入探讨了多种功率器件的选择、驱动电路的设计、以及针对不同工况下的控制算法,比如如何实现无传感器控制、如何抑制共模电压、如何进行高精度速度和位置控制等。作者的讲解非常清晰,配合大量的图示和电路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快速理解。而且,书中还提到了近年来的一些新兴驱动技术,例如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驱动器设计,这为我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难题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思路和方法。
评分作为一名正在深入研究电机驱动技术的学生,我发现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关于“永磁无刷电机及其驱动技术”的部分,它不仅仅停留在对PWM等基础控制方法的介绍,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先进的控制算法。我看到了关于如何优化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以提高效率和减小电磁干扰的内容;也了解了如何通过高级控制策略,例如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等,来应对电机参数变化和外部扰动。书中对各种驱动保护机制的详细阐述,例如过流、过压、过温保护等,也让我意识到了电机安全运行的重要性。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在高效电机驱动和智能化控制方面的探索,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学习资源和研究灵感。
评分尽管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习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但《现代永磁电机理论与设计》所呈现的内容,却远比我预想的要更加全面和深入。作者从最基础的电磁场理论出发,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永磁体材料的特性、永磁体的磁场分布以及它们在电机设计中的作用。我尤其欣赏的是书中对不同类型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详细分析,比如内藏式、表面式、径向充磁、轴向充磁等等,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详尽的比较。理论部分清晰严谨,公式推导也相对容易理解。更重要的是,书中在设计部分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从电机参数的初步选定,到定子槽数、极对数、绕组系数的计算,再到磁钢尺寸和充磁方式的选择,每一步都考虑得非常周全。书中的仿真实例和计算流程,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设计。
评分这本书虽然标题里提及了“永磁”和“同步”,但我却在翻阅的过程中,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梳理,而是深入到了更为贴近实际应用的设计细节之中。特别是关于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这部分,作者似乎花了大量笔墨去阐述如何将永磁体的优势与磁阻电机的特性相结合,从而实现性能的飞跃。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转子结构优化、磁通路径设计以及如何平衡永磁体带来的收益与潜在的缺点(比如退磁风险)的章节。书中给出的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数据,虽然我还没有完全消化,但其严谨性足以让我信服。另外,关于驱动技术的部分,也让我看到了传统矢量控制之外的更先进的控制策略,例如一些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特有的弱磁控制、能量优化等,这些都是我在其他书中鲜少见到的,对于提升电机运行效率和扩展运行范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体而言,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永磁电机设计原理并希望掌握先进驱动技术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电机设计领域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电机,不能只停留在单一的理论模型上,而是要将其放置在更广阔的系统背景下去考量。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讲解了“永磁辅助同步磁阻电机”的单个组件,而是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去分析如何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永磁体的优势与磁阻电机的潜力相结合,从而达到突破性的性能提升。我看到了关于如何优化磁路的,如何选择合适的永磁体材料以兼顾性能和成本,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控制策略来充分发挥这种复合电机的优势。在应用层面,书中列举了许多实际的案例,让我了解了这种电机在电动汽车、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这对我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