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汽车改装技术应用与实例
作 者:宁德发
I S B N :9787122300416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9月01日
印刷时间:2017年09月01日
字 数:315000字
页 数:374页
开 本:32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358g
定 价:48元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介绍了汽车改装相关的实用知识,从外观与内饰、动力性、经济性、操控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越野性等多方面讲解了改装技术;——书中配有大量实际工作照片图,列表显示详细操作步骤,内容丰富,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汽车改装;——每章都有改装实例,介绍改装件的选择,详述改装方法和操作技巧,说明改装过程中及改装后的注意事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本书既可以作为汽车改装初级和中级从业人员的入门和提高教程,也可以作为车主、广大汽车爱好者自己动手改装和装饰爱车的指导参考书。
内容简介
《汽车改装技术应用与实例》主要介绍了汽车改装技术的相关知识,从外观与内饰、动力性、经济性、操控性、稳定性、实用性及越野性等方面详细地讲解了汽车的改装技术,结合实例帮助读者较快地掌握汽车各部分的改装技术。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汽车改装概述、汽车基本结构、汽车外观与内饰改装技术、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改装技术、汽车操控性与稳定性改装技术、汽车实用性改装技术、汽车越野性改装技术。本书可作为车主、广大汽车爱好者对车辆自行改装的参考,也可作培养专门从事汽车改装技术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的入门和提高教程。
作者简介
宁德发,交通技师学院副教授,曾在汽车修理厂担任副厂长职位,并在日本自动车株式会社进行汽车技术研修,有着丰富的汽车维修实操和教学培训经验,编写有多本汽车维修著作。
目 录
章汽车改装概述1
1.1 汽车改装的概念与目的1
1.1.1 汽车改装的概念1
1.1.2 汽车改装的目的3
1.2 汽车改装的种类和项目4
1.2.1 汽车改装的种类4
1.2.2 汽车改装的项目5
1.3 汽车改装的历史、现状与发展8
1.3.1 汽车改装的历史8
1.3.2 汽车改装的现状与发展8
1.4 汽车改装政策法规14
1.5 汽车改装费用14
1.5.1 汽车外观改装的费用14
1.5.2 汽车性能改装费用17
第2章汽车基本结构20
2.1 汽车常见术语与识别代号20
2.1.1 汽车常见术语22
2.2 汽车的分类24
2.2.1 根据标准分类24
2.2.2 根据动力装置形式分类28
2.2.3 根据汽车驱动形式分类28
2.2.4 根据轿车级别分类29
2.3 汽车基本结构30
第3章汽车外观与内饰改装技术32
3.1 汽车外表改装技术32
3.1.1 车贴32
3.1.2 汽车装饰条38
3.1.3 改色贴膜40
3.2 汽车外围改装技术43
3.2.1 大包围加装43
3.2.2 尾翼改装47
3.2.3 导流板加装49
3.2.4 中网改装51
3.2.5 雨刷器改装52
3.2.6 晴雨挡安装54
3.2.7 轮眉安装56
3.2.8 防撞条安装58
3.2.9 挡泥板加装59
3.2.10 汽车外围改装实例60
3.3 汽车天窗改装技术64
3.3.1 汽车天窗的种类64
3.3.2 汽车天窗改装的优点65
3.3.3 汽车天窗改装的注意事项66
3.3.4 汽车天窗的选择与改装实例68
3.4 汽车车灯改装技术73
3.4.1 汽车车灯的类型73
3.4.2 前照灯增亮器加装77
3.4.3 汽车氙气灯加装78
3.4.4 日间行车灯改装84
3.4.5 汽车照明设备改装实例87
3.5 车顶装饰性改装技术93
3.5.1 车顶行李架加装93
3.5.2 车顶箱加装101
3.5.3 车顶自行车架加装103
3.6 汽车隔音改装技术105
3.6.1 汽车隔音改装材料优劣分辨106
3.6.2 发动机盖隔音改装技术110
3.6.3 底盘隔音改装技术111
3.6.4 后备厢隔音改装技术113
3.6.5 四门隔音改装技术114
3.6.6 顶篷隔音改装技术117
3.6.7 翼子板隔音改装技术118
3.6.8 水槽隔音改装技术121
3.6.9 门边密封改装技术121
3.6.10 汽车隔音改装实例122
3.7 汽车内饰改装技术130
3.7.1 汽车室内附件拆装130
3.7.2 汽车顶篷翻新改装156
3.7.3 汽车桃木装饰件安装161
3.7.4 汽车内饰改装实例164
3.8 汽车座椅装饰与改装技术172
3.8.1 真皮座椅改装172
3.8.2 儿童安全座椅加装184
3.8.3 汽车儿童座椅安装实例188
第4章汽车动力性与经济性改装技术194
4.1 传动系统改装技术194
4.1.1 离合器改装194
4.1.2 变速器改装196
4.1.3 差速器改装197
4.1.4 传动系统改装实例198
4.2 进排气系统改装技术200
4.2.1 进气系统改装200
4.2.2 排气系统改装209
4.2.3 进排气系统改装实例219
4.3 燃油供给系统及ECU改装技术226
4.3.1 燃油系统软硬件改装226
4.3.2 汽车节油装置改装228
4.3.3 行车电脑ECU改装方法233
4.3.4 燃油供给系统及ECU改装实例238
4.4 点火系统改装技术245
4.4.1 火花塞改装245
4.4.2 高压导线改装245
4.4.3 点火模块和点火线圈改装246
4.4.4 点火增强器加装247
4.4.5 点火系统改装实例248
4.5 发动机增压系统改装技术254
4.5.1 发动机增压系统改装方法254
4.5.2 涡轮增压器改装注意事项259
第5章汽车操控性与稳定性改装技术260
5.1 制动系统改装技术260
5.1.1 制动盘改装261
5.1.2 制动钳改装263
5.1.3 制动片改装265
5.1.4 制动液的更换与制动管路改装267
5.1.5 制动系统改装实例268
5.2 行驶系统改装技术271
5.2.1 轮胎改装271
5.2.2 车轮改装275
5.2.3 悬架与横向稳定杆改装286
5.2.4 行驶系统改装实例291
第6章汽车实用性改装技术299
6.1 汽车音响改装299
6.1.1 汽车音响改装的种类299
6.1.2 汽车音响主机改装方案301
6.1.3 汽车音响改装操作步骤305
6.1.4 汽车音响改装实例314
6.2 汽车导航系统加装318
6.3 汽车倒车雷达安装323
6.4 汽车仪表板改装330
6.5 车载蓝牙手机免提电话安装333
6.6 汽车防盗装置加装334
6.6.1 方向盘锁加装334
6.6.2 变速杆锁加装338
6.6.3 车轮锁加装342
6.6.4 汽车指纹防盗器加装344
6.7 车载冰箱安装347
第7章汽车越野性改装技术352
7.1 越野车防护杠改装352
7.2 越野车防滚架改装356
7.3 越野车轮胎改装360
7.4 越野车车灯改装363
7.5 越野车绞盘加装367
参考文献374
我当初买这本书,完全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玩转汽车改装基础知识大全》。我一直觉得,“玩转”这个词很有意思,仿佛只要读了这本书,就能掌握汽车改装的精髓,变成一个“玩车高手”。我本身对汽车改装涉猎不深,只是一些表面的了解,比如知道可以换大轮毂、改排气。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些基础的改装知识,了解各种改装件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车型的改装方案。翻开书,我确实看到了一些基础知识的介绍,比如什么是涡轮增压,什么是机械增压,什么是高流量风格等等。但很快,话题就深入到了更专业的层面。书中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解“发动机的进气歧管长度如何影响不同转速下的扭矩输出”,以及“排气管的直径和长度如何影响发动机的回压和声浪”。这让我开始意识到,原来发动机的改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我原本希望看到的是“如何为你的发动机刷写ECU”的教程,或者“如何更换一套性能更强的火花塞”。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对发动机内部工作原理的深度解析,比如气门正时、缸压、爆震等概念的详细阐述。在“悬挂系统”的部分,书中也并没有直接提供“如何更换避震器”的步骤,而是深入分析了悬挂几何学,比如仰角、束角、滚动中心等参数对车辆操控的影响。这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跑车的操控如此精准,原来是背后有着精密的悬挂设计。书中还提到了“车身刚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加装顶吧、底吧等来提升车身在激烈驾驶时的稳定性。这些内容,虽然让我对汽车改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离我最初“玩转”的目标,似乎还有一段距离。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汽车改装的“技术手册”,它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你了解改装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让你的车看起来更酷”。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玩转”改装,需要对汽车有深入的理解和精湛的技术。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种“技术好奇心”。我是一名汽车爱好者,对汽车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兴趣。我的车是一辆比较普通的家用轿车,平时也就是代步,但我总想了解一下,那些被誉为“改装车”的家伙们,到底是怎么实现那些令人惊叹的性能提升和外观变化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比较专业,让我觉得它应该包含了一些深入的技术解析。《汽车改装技术应用与实例》这个书名,也暗示了它会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翻开书,我确实看到了很多关于汽车核心部件的深入介绍。比如,在“发动机性能提升”章节,书中详细解析了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增加进气量来提升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它还会深入讲解ECU(发动机控制单元)的刷写和调校,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来榨取发动机的更多动力。这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改装车能够爆发出如此惊人的马力。在“制动系统优化”章节,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刹车(如碳陶瓷刹车、多活塞卡钳)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提供更强大的制动力和更稳定的制动表现。书中还会分析刹车碟的尺寸、材质以及刹车片的配方如何影响制动性能。这让我对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看到了关于“悬挂系统”的深入解析,包括各种悬挂类型的优劣势,以及如何通过调整悬挂的几何参数来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书中还会涉及到“车身轻量化”的技术,比如如何使用碳纤维、铝合金等材料来减轻车身重量,从而提升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操控性。这些内容,虽然让我对汽车改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离我最初“了解一下”的目标,似乎又远了一些。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汽车工程的“深度技术手册”,它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你了解改装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让你的车看起来更酷”。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汽车改装,需要对汽车有深入的理解和精湛的技术。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偶然。当时我正在逛一个大型的汽车用品市场,看到书架上摆着这本《汽车改装技术应用与实例》,封面 design 让我觉得还挺专业的,就顺手拿起来翻了翻。我本身对汽车改装并不是特别狂热,只是觉得改装车挺酷的,有机会也想了解一下。我的车是一辆家用车,平时也就是代步,偶尔带着家人出去玩。我买这本书,更多的是想通过它,大概了解一下汽车改装的“门道”,知道一些基本的概念和术语,以便以后有机会能够和懂车的朋友交流,或者在看到改装案例时,能够有更深入的理解。翻开书,我首先被书中密密麻麻的图表和公式所“震撼”了。我原本以为会看到很多漂亮的改装车图片,搭配一些简单的文字说明,比如“换上这个轮毂,车子看起来更有运动感”。结果,这本书的内容,比我想象的要“硬核”得多。书中详细讲解了空气动力学如何影响车辆的稳定性,比如升力、下压力、阻力系数等等,还提供了计算这些参数的公式。这让我意识到,原来一个看似简单的尾翼,背后可能涉及到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悬挂系统”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各种悬挂类型(如麦弗逊、双连杆、多连杆)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对车辆操控性能的影响。书中还会分析不同悬挂几何参数(如外倾角、前束角、转向比)对车辆转向响应和轮胎磨损的影响。这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跑车的操控如此精准,原来是背后有着精密的悬挂设计。我还看到了关于“制动系统”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刹车(如盘式、鼓式)的工作原理,以及刹车片的材质、刹车盘的尺寸如何影响制动性能。书中还提到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紧急制动时如何防止车轮抱死。这让我对刹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汽车工程的“百科全书”,它提供了深入的理论知识,让你了解改装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让你的车看起来更酷”。它对于我这种希望从基础知识开始,循序渐进地了解汽车改装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这本书,是因为我对越野车的热爱,以及对“改装”这个概念的好奇。我拥有一辆SUV,虽然平时主要用于城市通勤,但内心深处一直渴望着能够带着它去探索更广阔的自然,去体验越野的乐趣。这本书的名字,恰好击中了我的痛点:《汽车维修越野车改装方法》。我满心期待着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提升越野性能的实用技巧,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越野轮胎,如何加高车身,如何加装绞盘等等。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书的前半部分,确实有一些关于越野车底盘结构和动力传动系统的介绍,比如什么是硬桥、什么是差速锁、什么是分时四驱系统。这些内容,让我对越野车的机械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书中还提到了关于“车身升高”的几种常见方法,比如使用加高弹簧、加长减震器等,以及它们对车辆通过性的影响。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这本书的侧重点,似乎更多地放在了“如何理解和优化”越野车的性能,而不是简单的“如何安装”改装件。例如,在讲解轮胎选择时,书中详细分析了不同胎纹(如AT胎、MT胎)在各种路况下的抓地力表现,以及胎壁强度和抗穿刺性能的重要性。它还深入探讨了“轮胎气压”对越野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路况下调整轮胎气压以获得最佳的抓地力。在关于“悬挂系统”的部分,书中不仅介绍了各种悬挂的类型,还会分析不同悬挂几何参数对越野操控的影响,比如如何优化悬挂行程以应对复杂地形。当我看到关于“车身结构加固”的内容时,我才意识到,越野改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书中会详细介绍如何通过焊接防滚架、加装底盘护板来提升车身在穿越复杂地形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它还会分析如何通过调整传动比来优化低速扭矩,以及如何为差速器加装锁止装置以提高脱困能力。这些技术细节,虽然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些吃力,但却让我对越野改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原本以为换个大包围就能出去撒野,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越野改装,是需要对车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升级,以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能够可靠地行驶。
评分我买这本书,纯粹是出于一个“汽车迷”的好奇心。我本身对改装车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看到酷炫的外观”和“听到震撼的声浪”层面,对于背后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其实并没有太多研究。我拥有一辆还在质保期内的家用轿车,平时也就是上下班代步,周末偶尔带家人出去逛逛。我买这本书,其实并没有打算真的去改我的车,更多的是想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那些我平时在路上看到的那些“改装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本书的标题,让我觉得它应该是那种图文并茂,介绍各种改装风格和潮流的书。拿到书后,我翻开目录,发现里面有“空气动力学基础”、“悬挂系统解析”、“制动系统优化”、“发动机性能提升”等等章节,这些章节的后面,都跟着各种公式和图表,看起来就挺“硬核”的。一开始,我以为这些只是背景知识,后面肯定会有很多漂亮的改装实例。结果,这本书的“实例”部分,更像是对前面技术原理的“应用演示”。比如,在讲到“如何设计一个能降低风阻的车身套件”时,它会先分析空气如何流过车身,产生升力和阻力,然后通过计算不同形状的扰流板和扩散器的效果,来得出优化方案。这对我来说,就有点超出我的认知范围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选择一套适合你爱车的包围”,或者“这个尾翼能提升多少下压力”之类的直接信息。书中在讲到“发动机性能提升”的时候,会详细介绍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燃油喷射和点火正时来榨取发动机的更多动力。甚至还会涉及到缸内直喷技术和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理论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我这个只想让我的车在起步的时候反应更快一点的人来说,未免过于深奥了。我曾经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马力”和“扭矩”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转速下的表现。书中用了很多图表来展示,比如马力曲线和扭矩曲线,以及它们如何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变化。这些信息,确实很有学术价值,但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复杂的数学图谱,而不是在学习如何让我的车“开起来”更有趣。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汽车工程的入门读物,它提供了深入的理论知识,让你了解改装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让你的车看起来更酷”。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其实是基于一种“被动需求”。我的车是一辆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我一直对它的“动力响应”和“操控极限”充满了好奇。我听说过一些关于电驱动系统的改装,比如提升电池容量、更换电机控制器,甚至改造减速器。这本书的封面,虽然没有出现任何电动汽车的图片,但我相信作为一本“汽车改装技术”的书,应该会涵盖到一些前沿的电动汽车改装理论。拿到书后,我翻阅目录,发现关于“新能源汽车改装”的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更多的是关于传统燃油车的改装。不过,我还是在其中找到了一些与我兴趣相关的章节,比如“电驱动系统的效率提升”和“能量回收系统的优化”。书中会详细解析永磁同步电机和交流异步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电机的控制策略来提升其扭矩输出和响应速度。这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我的电动车在加速时会那么迅猛,以及这些性能背后到底有哪些技术在支撑。书中关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介绍,也让我颇有收获。它会详细解析BMS如何监测电池的状态,如何进行均衡充电和放电,以及如何防止电池过热和过度放电。这让我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还看到了关于“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的详细介绍。书中会分析制动能量回收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回收系统的介入时间和强度来优化车辆的续航里程。这让我开始思考,在日常驾驶中,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制动能量回收,以达到最佳的续航效果。书中还提到了“电机与传动系统的耦合”以及“车辆的重心分布对操控的影响”。虽然这些内容更多的是针对传统燃油车,但其中关于车辆动态性能的分析,对于理解电动汽车的操控特性,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曾经试图理解书中关于“电机的瞬时扭矩”和“持续扭矩”的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车辆在不同加速阶段的表现。书中用了很多图表来展示电机扭矩输出曲线,以及它与车速的关系。这些信息,确实很有学术价值,但对于我来说,更像是在欣赏一幅复杂的物理学图谱,而不是在学习如何让我的电动车“开起来”更有趣。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关于汽车动力学和能量管理的深度解析,它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让你了解改装的“为什么”和“怎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让你的电动车跑得更快”。
评分我当时买这本书,纯粹是因为它上面写着“玩转汽车改装”。我这个人,动手能力不强,但对汽车的“颜值”改造倒是情有独钟。我的车是辆白色的小型SUV,我一直想把它改得更具个性,比如换个大包围,加个尾翼,再把轮毂喷成骚气的亮红色。这本书拿在手里,厚度适中,封面设计也比较现代化,几个炫酷的改装车图片,让我眼前一亮。我满心期待着能找到大量的改装案例,各种风格的搭配,以及如何一步步实现这些视觉上的改变。开篇几章,确实讲了一些基础知识,比如什么是绞牙避震,什么是宽体套件,什么是排气尾喉。但很快,话题就转向了各种“数值”和“性能提升”。书中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解如何计算排气管的长度和直径以优化声浪和回压,如何根据车身重量和重心高度来选择合适的弹簧和避震器。我当时只想让我的车看起来酷一点,对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性能参数真的不感兴趣。我希望看到的是“这样的车身线条如何搭配这样的轮毂”的图文并茂的指南,或者“如何为你的SUV打造一套越野风格的外观”的分步教学。然而,书中更多的是对悬挂几何学、车身刚性、动力总成效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比如,在讲到如何提升动力时,它会详细解析ECU的刷写原理,涡轮增压的响应曲线,甚至还会提到进气歧管的长度和形状如何影响不同转速下的扭矩输出。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个只想让车跑得“听起来”更响一点,或者换个更亮的排气管的人来说,显得过于专业和晦涩。我尝试着去理解,比如书中提到“低扭爆发力”和“高转速持续输出”的区别,以及如何通过改变凸轮轴的正时角来调整发动机的动力曲线。这些概念,虽然听起来很“厉害”,但离我实际想做的事情——让车看起来更漂亮——似乎还有很远的距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关于如何选择合适的车身贴膜颜色和材质,如何进行灯光升级以提升夜间行驶的辨识度和氛围感,或者如何根据车身尺寸和比例来选择最协调的轮毂样式和尺寸。这本书,更像是给那些想要深入了解汽车性能,并动手进行科学改装的人准备的,对于我这种追求“视觉冲击力”的玩家来说,可能有点“用力过猛”了。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得说,确实有点……朴实无华。那种老式印刷厂出来的感觉,让人不禁想起我大学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技术手册。字体不大,排版也略显拥挤,第一眼看过去,并没有立刻激起我“想要深入研究”的冲动。然而,我当时正着迷于将我那辆老款的宝马3系改造成一台适合周末山路劈弯的“小钢炮”,市面上搜罗了几本相关的书,这本《汽车改装技术应用与实例》在书架的最底层,蒙着一层不薄的灰。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我把它抽了出来。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密密麻麻的技术术语和原理图,比如空气动力学如何影响车身稳定性,发动机进排气系统优化背后的流体动力学原理,悬挂系统几何学对操控性能的决定性作用,还有刹车系统升级的各种制动力的计算模型。作者似乎对理论部分毫不吝啬笔墨,恨不得把汽车工程的本科课程都塞进这本书里。一开始我有些吃不消,那些公式和图表简直是我的噩梦。但是,当我真的遇到实际改装问题时,比如在调整避震器阻尼的时候,我开始回头翻阅书中的相关章节。这时,我才发现,原来那些看似枯燥的理论,其实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石。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不同类型的减震器(如单筒式、双筒式、气囊减震器)的工作原理,以及阻尼系数、弹簧刚度、回弹阻尼和压缩阻尼对车辆操控和舒适性的影响。当我尝试调整我的避震器时,对照书中关于“过弯时外侧前轮支撑不足”和“直线行驶时车身跳动过大”的分析,我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去调整,而不是凭感觉瞎弄。甚至书中关于轮胎抓地力与胎面花纹、橡胶配方、气压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对更换轮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曾经以为只是换一套宽胎就行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不同胎面配方和花纹的轮胎,在干地和湿地的抓地力表现,以及磨损速度上都有显著差异,甚至对转向手感也会产生微妙的影响。总而言之,这本书虽然封面不吸引人,但内容深度绝对是过硬的,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让我从一个“外观党”慢慢转变成了一个“技术流”,在改装的道路上,它更像是一个严谨的导师,而非一个浮夸的教练。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其实是有个挺明确的目的的,就是想把我那辆老款的皮卡,从一个纯粹的工具车,改造成一台能够应对一些非铺装路面,甚至能偶尔去野外露营探险的“轻度越野车”。所以,《汽车维修越野车改装方法》这个书名,就像一根稻草一样,直接吸引了我。我当时对越野改装几乎是零基础,只知道要换大轮胎,升高车身,可能还需要加装一些防撞杆之类的东西。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希望能找到一些直接的“手把手”教程。书的前半部分,确实有一些关于越野车底盘结构和悬挂系统的基本介绍,比如什么是硬桥,什么是独立悬挂,以及它们在越野性能上的优劣。书中还讲到了如何进行车身升高,包括使用加高套件(lift kit)和调整悬挂连接臂等。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是很有价值的。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有些越野车会有那么大的离地间隙,以及不同的升高方式会对车辆的操控性和通过性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然而,随着深入阅读,我发现这本书的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如何理解和优化”越野车的性能,而不是简单的“如何安装”改装件。例如,在讲到轮胎的选择时,书中不仅仅是告诉你换大尺寸的AT胎或MT胎,还会详细分析不同胎纹的设计原理,以及它们在泥泞、沙地、岩石路面上的抓地力表现,甚至还会涉及到胎壁强度和抗穿刺性能的评估。当我看到关于“如何计算合适的悬挂行程”以及“如何优化转向角度以避免在越野时发生过度转向”的章节时,我才意识到,越野改装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书中还会深入探讨车身结构的加固,例如如何通过焊接额外的防滚架来提升车身在翻滚时的安全性,以及如何为底盘加装防滑板以保护关键部件不受撞击。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的皮卡,不仅仅是把它当成一个可以“穿上盔甲”的玩具,而是需要对其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动态性能进行全面的考量。书中关于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的改装建议,也远超我的预期。它会分析如何通过调整分动箱的传动比来提升低速扭矩,或者如何为差速器加装锁止装置以提高在极端路况下的脱困能力。这些技术细节,虽然对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有些吃力,但却让我对越野改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原本以为换个大包围就能出去撒欢,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越野改装,是需要对车辆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升级,以确保其在恶劣环境下能够可靠地行驶。
评分我当时选择这本书,纯粹是因为我对汽车的“声音”特别着迷。我总觉得,一辆车的排气声浪,就像它的灵魂一样,能够传递出它独特的个性和力量。我的车是一辆日系性能车,原厂的排气声音虽然不算难听,但总觉得不够“炸”。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些关于如何改排气、如何让声音更浑厚、更有穿透力的指导。这本书的封面,虽然不是特别张扬,但排气管的特写,还是让我觉得它可能包含了我要找的内容。翻开书,我确实看到了关于排气系统的章节,但内容让我有些意外。它并没有直接告诉我“换什么牌子的消音器”或者“如何连接不同尺寸的排气管”。相反,它花了很多篇幅来讲解“声波传播的原理”、“共鸣腔的设计”以及“排气歧管的长度对声浪的影响”。书中会详细分析不同材质的排气管对声音的衰减和反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改变排气管的内径和外径来调整排气背压,进而影响发动机的动力输出和声浪的特点。我曾经尝试去理解书中关于“赫兹”(Hz)和“分贝”(dB)的概念,以及它们是如何与排气声浪的频率和响度相联系的。书中会用各种图表来展示不同排气管长度下,排气声波的干涉和叠加效果,从而产生不同的声浪特征。这让我意识到,想要改出自己满意的排气声浪,并不是简单地换个尾喉就能实现的,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声学原理。书中关于“阀门排气”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它会详细解析可变阀门排气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通过电子控制来改变排气的通畅程度,从而在不同工况下产生不同的声浪,例如在市区行驶时保持低调,在赛道上释放激情。这让我明白,原来我平时听到的那些“可远可近”的排气声,背后是有技术支撑的。我还看到了关于“催化转化器”和“消音器”的详细构造和工作原理的介绍。书中会分析不同类型催化器对排气流速的影响,以及不同消音器结构(如直通式、回压式、M鼓)对声浪的过滤效果。这些内容,虽然让我对排气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离我最初想要“换个排气让车子听起来更酷”的目标,似乎又远了一些。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改装指南”,不如说是一本“声学原理在汽车排气系统中的应用”的深度解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