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从凯恩斯到皮凯蒂 |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10-01 |
| 作者:彼得.德.哈恩 | 译者:安子旺 | 开本: 32开 |
| 定价: 69.00 | 页数: | 印次: 1 |
| ISBN号:9787516634967 | 商品类型:图书 | 版次: 1 |
深刻阐释20世纪*重要的经济学家们的革命性思想和影响。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自由宪章》《资本主义与自由》《21世纪资本论》等10多部经济学名著干货速读。 写作优雅简洁,清晰有序,论述公平,表达透彻,读来令人愉悦。
本书总结了20世纪的经济思想发展历程。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大作《和平的经济后果》(1919)开始,到托马斯·皮凯蒂的国际畅销书《21世纪资本论》(2014)结束,作者解释了哪些重大的政治和经济事件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考方式,以及他们给经济学带来了怎样的革命性观念。 本书包含了凯恩斯、熊彼特、加尔布雷思、哈耶克、弗里德曼、赫希曼、诺斯、皮凯蒂等人的生平小传,重点讲述了他们的非凡人生、趣闻轶事、卓越著作,展现了他们经常针锋相对的思想见解。本书对《和平的经济后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丰裕社会》《自由宪章》《资本主义与自由》《21世纪资本论》等经济学名著做了精彩的缩编概述,精确再现这些著作的革命性观点和论证。 本书语言简练,可读性、趣味性强,对于经济学的研究者和学习者,以及想要了解20世纪经济学发展及其原因的普通读者,是一本不容错过的好书。
彼得·德·哈恩(Peter de Haan),发展经济学家,美国华盛顿特区全球发展中心访问学者,专门从事经济史以及经济发展研究,曾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和东欧的很多国家工作和从事发展问题研究,著有《发展回眸:常识的经济学》(Development in Hindsight: The Economics of Common Sense)。
目 录 CONTENTS 前言 / 1 **章 百年政治经济发展(1914-2014) / 1 概况 / 1 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这是个问题 / 8 丰裕时代/ 12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回归 / 13 资本主义高歌猛进 / 17 大衰退 / 20 挑战 / 31 第二章 世界大战和大萧条 / 33 引言 / 33 人物小传: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 / 34 《和平的经济后果》 / 51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 61 第三章 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这是个问题 / 91 引言 / 91 人物小传: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 / 92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 100 人物小传:卡尔·波兰尼(1886-1964) / 131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 136 第四章 丰裕社会 / 145 引言 / 145 人物小传: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1908-2006) / 146 《丰裕社会》 / 153 人物小传:提勃尔·西托夫斯基(1910-2002) / 170 《无快乐的经济:人类获得满足的心理学》 / 175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回归 / 189 引言 / 189 人物小传: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1899-1992) / 190 《自由宪章》 / 200 人物小传:米尔顿·弗里德曼(1912-2006) / 233 《资本主义与自由》 / 246 人物小传:艾伯特·奥托·赫希曼(1915-2012) / 260 《退出、呼吁与忠诚:对企业、组织和国家衰退的回应》 / 268 第六章 资本主义高歌猛进 / 295 引言 / 295 人物小传:彼得·路德维希·伯格(1929-) / 296 《资本主义革命:关于繁荣、平等和自由的50个命题》 / 298 人物小传:道格拉斯·塞西尔·诺斯(1920-2015) / 326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 334 第七章 大衰退 / 357 引言 / 357 《市场是怎么失败的》 / 358 第八章 反思不平等 / 397 引言 / 397 人物小传:托马斯·皮凯蒂(1971-) / 399 《21世纪资本论》 / 404 后记 / 417 致谢 / 421 参考文献 / 423
这部作品的书名,总能让我联想到一次穿越时空的智力探险。从那位深刻影响了20世纪宏观经济学格局的凯恩斯,到近期以其对资本主义财富分配的尖锐分析而备受瞩目的皮凯蒂,这无疑是一次对现代经济思想史核心人物和关键议题的集中梳理。我好奇这本书是否会深入剖析凯恩斯革命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在实践中改变了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甚至重塑了全球经济秩序。同时,我也期待看到书中如何解读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他对于财富不平等加剧的论证,是否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了根源,又对我们理解当今社会结构和贫富差距问题提供了何种新的启示。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能否将这两位经济学巨匠的贡献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历史和思想框架下进行考察?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传承、批判,抑或是某种深刻的内在联系?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经济学思想的动态性,揭示出理论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并受到社会、政治和技术变革的影响。如果书中能够恰当地引用史实、数据和案例,并且在分析中兼具学理深度和现实关怀,那将是极大的加分项,让我觉得这次阅读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和智识的升华,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条引人入胜的线索,立刻勾起了我对经济学史宏大叙事的兴趣。从凯恩斯这个经济学巨匠的时代,一直延伸到皮凯蒂这样当代经济学界的新星,这跨度本身就暗示着一场思想的盛宴。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这段漫长的经济学演进史中,有哪些核心的理论是如何诞生、发展、演变,又如何被挑战和重塑的。凯恩斯主义作为二战后西方经济政策的基石,其影响至今仍在,而皮凯蒂提出的关于财富不平等的新视角,则无疑是当下最热门的经济议题之一。这本书是否能清晰地梳理出两者之间的逻辑联系,揭示出从宏观调控到微观财富分配的理论流变,是我的一个重要期待。我尤其关注书中对不同经济学流派的交锋和融合的描写,例如,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主义的崛起,以及皮凯蒂的理论是否又一次地对现有范式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书中对于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背景的描绘,是否能够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紧密结合,从而解释理论产生的土壤和时代局限性,也是我想要深入了解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能展现经济学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的碰撞和实践,最终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理解过去,洞察现在,预见未来。
评分拿到这本《从凯恩斯到皮凯蒂》,我首先想到的是,这大概是一部试图连接经济学史上一段关键时期的重要著作。凯恩斯,毋庸置疑是那个时代的思想巨擘,他的理论深刻地影响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塑造了战后几十年的经济格局。而皮凯蒂,则是当代经济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研究直指资本主义最敏感也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财富不平等。这本书的书名,仿佛在我眼前铺展了一幅宏大的经济思想演进图景。我期待它能够详尽地阐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解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对现实世界的影响,例如,它如何在应对大萧条、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上发挥作用。同时,我也非常想了解皮凯蒂是如何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对资本回报率与经济增长率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财富集中趋势的。书中是否能清晰地勾勒出从凯恩斯时代到皮凯蒂时代的经济理论和社会变迁的脉络?是什么样的历史事件、社会思潮或者经济现象,推动了经济学思想从宏观调控的侧重点转向对财富分配的深刻反思?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人物介绍和理论罗列,而是能够展现出经济学思想的“生命力”,揭示其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适应性、局限性以及不断创新和自我修正的过程。这本书能否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更好地理解当前经济面临的挑战,并从中汲取智慧,思考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这正是我对它抱有的最大期待。
评分《从凯恩斯到皮凯蒂》这个书名,宛如一道开启经济学思想史大门的钥匙,让我对其中可能蕴含的智慧充满了期待。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本书是否能为我勾勒出从20世纪上半叶凯恩斯革命的宏大叙事,到21世纪皮凯蒂对财富分配挑战的深入分析,这一经济学思想演进的清晰脉络。我特别想了解,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如何应对市场失灵和经济波动,以及这些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是如何被采纳、发展或甚至被修正的。同样,我也非常渴望深入理解皮凯蒂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结论,特别是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中财富不平等根源的探究,是否能为我们理解当今社会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提供深刻的洞见。这本书是否能有效地连接起这两位经济学思想的巨擘,展现出经济学理论是如何在应对现实挑战的过程中不断演进和深化的?我期待书中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阐述,更能通过对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现实的细致描绘,来解释这些理论产生的土壤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局限性。如果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将枯燥的经济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能够帮助我构建起一个更连贯、更全面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那么这次阅读将是我一次无比有价值的智力探索之旅,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理解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从凯恩斯到皮凯蒂》,就像一本邀请函,邀我走进经济学思想的漫长画廊。我脑海中浮现的,是一条由宏观调控的经典理论,逐渐延伸至对财富分配深层机制探索的轨迹。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能够生动地描绘出凯恩斯主义如何从理论走向实践,如何影响了政府的角色定位,又如何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被解读和应用。特别是它对于总需求管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强调,是否得到了细致的阐释。另一方面,皮凯蒂近期的学术声望,源于他对财富不平等问题的深入挖掘,我期望书中能够详细解读他的核心论点,例如“r>g”的公式,以及他如何运用历史数据来论证资本主义内在的财富集中倾向。更令我着迷的是,这本书是否能巧妙地串联起这两位经济学大家,揭示出经济学思想从关注经济增长的整体转向对分配公平性的日益重视,这是一个怎样的演变过程?这中间经历了哪些理论的突破,又受到了哪些社会现实的驱动?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领我穿越历史的迷雾,看到经济学理论如何在时代变迁中产生、发展、并被重新审视。如果书中能够辅以具体的历史案例和数据分析,并且用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呈现复杂的经济学概念,那么这次阅读将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智识体验,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的深度和广度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