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完了 中国文学读物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兵马俑作战 传统思想 文献寻根 古文新

书读完了 中国文学读物 文化评述 文化随笔 兵马俑作战 传统思想 文献寻根 古文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文学
  • 文化
  • 历史
  • 兵马俑
  • 传统文化
  • 古文
  • 读书
  • 随笔
  • 文化随笔
  • 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书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32163113
商品编码:22676562836
包装:精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读完了
            定价 75.00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05月
开本 32开
作者
装帧 精装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532163113
重量 662


内容介绍
  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 ,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 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目录

有这样一个老头  黄德海 001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013  
谈读书和“格式塔” 021  
传统思想文献寻根 027  
“古文新选”随想 038  
世纪末读《书》 041  
上古御前会议 052  
谈《西伯戡黎》 055  
兵马俑作战 058  
《春秋》数学·线性思维 062  
《春秋》符号 067  
重读“崤之战” 076  
古书试新读 079  
《论语》“子曰”析 084  
公孙龙·名家·立体思维 095  
范蠡商鞅:两套速效经济软件 115  
——读《史记·货殖列传》  
“道、理”·《列子》 131  
《四书》显“ 晦 ” 139  
读《大学》 159  
读徐译《五十奥义书》 173  
《心经》现代一解 180  
再阅《楞伽》 194  
孤独的磨镜片人 204  
福尔摩斯·读书得间  
《存在与虚无》·《逻辑哲学论》·《心经》 217  
读书得间 231  
九方皋读书 233  
读书法 235  
古今对话:读书 238  
与书对话:《礼记》 242  
读古诗 246  
与诗对话:《咏怀》 249  
与文对话:《送董邵南序》 253  
谈《千字文》 257  
秋菊·戴震 261  
谈谈汉译佛教文献 267  
怎样读汉译佛典 277  
——略介鸠摩罗什兼谈文体  
甘地论 289  
谈外语课本 320  
奥卡姆剃刀 328  
约伯与浮士德 334  
读书·读人·读物  
读书·读人·读物 339  
读书——读语言世界 345  
闲话天文 349  
虚字·抽象画·六法 352  
文体四边形 360  
文化三型·中国四学 369  
显文化·隐文化 379  
“治”序·“乱”序 393  
从孔夫子到孔乙己 407  
台词·潜台词 420  
古“读书无用论” 429  
一梦三千年:周公 436  
荒诞颜回传 441  
试说武则天 445  
九方子(又名《古今对话录》) 450  
三访九方子 465  
孔乙己外传 469  
占卜术 478  
 
后记  金木婴 481  
增订本后记  黄德海 483 



《山海异境:尘封的国度》 本书是一部融合了历史、神话、地理与民俗的奇幻史诗,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鲜为人知古代文明的窗户。我们深入探究那些被岁月湮没的国度,追溯其独特的信仰体系、瑰丽的建筑风格以及早已失传的技艺。 第一章:迷雾中的晨曦——失落王国的召唤 故事的开端,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只存在于零星古籍和民间传说中的神秘地域。从北极圈冰原下沉睡的冰霜部落,到赤道雨林深处被藤蔓缠绕的巨石遗迹,本书将以详尽的考据和生动的笔触,描绘这些文明在诞生之初的宏伟景象。我们将解读那些刻在石碑上的模糊符文,还原它们曾经的意义,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感受他们与自然搏斗、与未知抗争的勇气。 第二章:众神的低语——破碎的信仰与祭祀 每一个失落的文明,都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神话体系。本书将剥离宗教的现代色彩,回归其最原始的形态。我们将探寻古代民族如何理解宇宙的运行,如何寄托对生命和死亡的敬畏。从山川河流的精魂崇拜,到日月星辰的图腾象征,再到祖先灵力的祈祷,我们试图理解这些神祇在古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如何塑造了人们的行为规范,又如何影响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同时,我们也将触及那些被遗忘的祭祀仪式,那些充满神秘与力量的古老祷告,以及它们背后所蕴含的对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第三章:巨匠的遗痕——技术与艺术的辉煌 古代文明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们的精神世界,更体现在他们令人惊叹的物质成就。本书将聚焦于那些在技术和艺术领域达到顶峰的古老民族。我们将研究那些失传的建筑工艺,例如如何在没有现代工具的帮助下,堆砌起巍峨的金字塔;如何精确地测量星辰,建造出反映宇宙运行规律的精密仪器。在艺术方面,我们将欣赏那些在博物馆中也难得一见的壁画、雕塑、青铜器和漆器,分析其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审美标准。我们将尝试理解那些工匠们如何将对自然的观察、对神灵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融入到一件件精美的器物之中。 第四章:文明的潮汐——兴衰的轨迹与历史的隐喻 没有任何文明能够永恒不朽。本书将探讨这些失落王国走向衰落的普遍规律。是环境的剧变?内部的冲突?还是外部的入侵?我们将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答案,分析导致这些文明最终消逝的多种可能因素。通过对这些文明兴衰轨迹的梳理,本书旨在为当下社会提供一些深刻的启示,思考文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及人类在面对挑战时所应有的智慧。我们也将探讨,即使一个文明最终消失,它的思想、它的艺术、它的某些技术,是否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世文明的养分。 第五章:寻根的迷宫——文献之外的真实 在许多情况下,关于失落文明的文献记载寥寥无几,甚至完全缺失。本书将重点介绍考古学、人类学、基因学等现代科学方法,如何在文献稀缺的情况下,帮助我们拼凑出历史的真相。我们将跟随考古学家们深入地下的遗址,发掘被掩埋的真相;我们将倾听人类学家对现存古老部落的民族志研究,从中寻找远古文明的影子;我们还将借助基因技术,追溯人类迁徙的轨迹,理解不同族群的起源和联系。本书将展示,科学如何成为我们穿越时空,触摸真实过往的有力工具。 结语:回响于现代的回声 《山海异境:尘封的国度》不仅仅是对古代文明的追溯,更是一次对人类自身本质的探索。通过了解那些远去的足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以及我们又将走向何方。那些失落文明的智慧与教训,如同深埋在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理解,并最终将其回响注入到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为我们指引一条更具深度和广度的文明之路。本书是一次邀请,邀请每一位读者,一同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神秘旅程,感受那些曾经辉煌,如今却已沉默的古老国度,所留下的深刻印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中“古文新”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古文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古文很美,但又常常望而却步,觉得它们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阅读起来总有隔阂感。然而,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用一种非常巧妙的方式,将那些古老的文字“翻译”成了现代人的语言,但又不失原有的韵味和意境。他不仅仅是做字面上的解释,更是深入到古文的语境中,去理解作者当时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他还会挖掘古文中的一些“梗”,比如某些典故的来龙去脉,以及一些词语在古代的特殊用法。这些讲解,让我恍然大悟,原来那些看似晦涩难懂的句子,背后竟然有如此精彩的故事。他还会尝试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古文,比如将一些古诗词的意境与现代情感相连接,让我觉得那些古人的情感并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也更加愿意去接触和欣赏更多的古文作品。这就像在古老的宝藏中,找到了开启宝藏的钥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去挖掘其中的价值。

评分

《书读完了》中关于“兵马俑作战”的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我一直以为“兵马俑”只是一个历史遗迹,关于它的解读也多停留在考古层面,但作者却将其视为一个理解古代战争策略的活教材。他不仅仅是描述兵马俑的排列和形制,而是尝试去推测这些安排背后所蕴含的战术思想。他会对比不同兵种的配置,分析阵型演变的可能原因,甚至会模拟战场上的各种情况。我尤其欣赏他对“奇正相生”、“虚实结合”等军事原则的阐释,他会将这些抽象的理论,与兵马俑的实际布局联系起来,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作者还深入探讨了古代的后勤保障、军心士气等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些内容常常被忽略,但却至关重要。通过这本书,我不再只是把兵马俑当作静态的文物,而是将其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生动体现。这种从宏观到微观,从物质到精神的全方位解读,让我对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认知,也让我对那些古战场上的智慧和勇气充满了敬意。

评分

这本《书读完了》真是让我眼前一亮,作者在文化评述方面展现了深厚的功底。我一直对中国文学史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很多时候,专业的解读总是显得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亲切且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将那些古老的作品重新赋予了生命。他不仅梳理了历代文学的脉络,更重要的是,他深入剖析了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基因。读到关于唐诗宋词的部分,我仿佛能听到盛世长安的鼓乐,感受到婉约词人的细腻情怀。作者对不同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的描绘更是入木三分,让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得有些模糊的形象再次鲜活起来。他尤其擅长在细微之处发现意义,比如一句诗的典故,一段小说的情节,在他笔下都能延展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文学”这一概念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将其视为一种观察社会、反思人生的窗口。通过他的文字,我不仅读懂了文学,更读懂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以及那些跨越千年的精神追求。这本《书读完了》就像一位博学而风趣的导游,引领我在浩瀚的中国文学海洋中进行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探险。

评分

这本书的文化随笔部分,简直是打开了我认识中国传统思想的另一扇窗。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遥远、抽象的哲学理念,融入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读起来一点也不觉得晦涩。我一直以为“传统思想”离我们很远,是书本上的陈词滥调,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那些道理其实渗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比如,关于“仁者爱人”,作者不仅仅是引用孔子的话,而是举了许多生动的故事,让我明白“仁”是如何体现在人际交往、社会治理中的。他对“道法自然”的解读,更是让我重新审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是将自然视为征服的对象,而是学习其规律,与之和谐共处。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拔高或神化这些思想,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探讨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局限。他敢于触碰一些敏感的话题,比如传统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以及一些被误读的哲学思想。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信服他的观点。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也更有勇气去思考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践行这些智慧。

评分

《书读完了》中关于“文献寻根”的探讨,无疑是我阅读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部分。我一直对历史真相充满好奇,也常常在阅读古籍时感到力不从心,因为太多信息太过碎片化,也太多考证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这本书的作者就像一位孜孜不倦的“考古学家”,他带领我们一起,从零散的文献中挖掘出被掩埋的真相。他不仅仅是罗列史料,更是将史料置于具体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我特别喜欢他对于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重构,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在他的笔下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亲身经历了一般。他对于史料的辨析也非常严谨,会指出不同文献之间的矛盾之处,并尝试去解释这些矛盾的可能原因。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历史真相有了更深的敬畏。更重要的是,他让“寻根”变得不再是枯燥的学术研究,而是充满探索的乐趣。我感觉自己仿佛也加入到了这场“寻根”的队伍中,与作者一起,在古老的文字中寻找我们民族的根源和认同。这种精神上的满足感,是任何肤浅的阅读都无法给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