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引子 真假博士?
第一章 发蒙与求学
一 县太爷的小儿子很聪明
二 到上海求“新学”
三 留学美国弃农从文
第二章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
一 加盟新文化运动
二 教“中国哲学史”
三 发起文学革命
四 与守旧派较量
第三章 “但开风气不为师”
一 做年轻人的朋友
二 整理国故和考证小说
三 提倡科学的实证方法
第四章 包办婚姻与恋爱风波
一 娶了一位小脚太太
二 异国的缥缈恋情
三 烟霞洞上神仙侣
第五章 “歧路上迟回瞻顾”
一 “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 二进宫
三 对孙中山的态度
四 女师大风潮前后
第六章 欧美之行与人权讨论
一 西游欧美
二 重整新月社 接任中公校长
三“人权运动”始末
四 当“独立”的诤臣
五 与民权保障同盟分手
第七章 “低调抗日”到书生大使
一 对日唱不抵抗“低调”
二 再批文化保守主义
三 南游惹风波
四 从“低调”到抗战
五 出任驻美大使
第八章 在政治斗争的旋涡中
一 劝共产党放弃武力
二 任北大校长拒做官
三 差点儿当了总统
第九章 飘零的晚年
一 纽约寓公与“国大主席”
二 《自由中国》事件
三 热闹背后的寂寞
四 在“围剿”与欢会中倒下
尾声:斜晖脉脉水悠悠
该书以文学笔法记叙了中国现代作家胡适的一生。全书图文并茂,以丰富的文字资料和珍贵图片为基础,从一位专业研究者的视角出发,生动而细致地描述了胡适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生涯,也探寻了胡适的学术思想与政治理念。该书文笔细腻,广泛征引了传主的相关研究资料,特别注重新出版资料的研究,是目前国内一部面向大众读者的了解胡适一生的优秀读物。该书在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也引起了较大反响,是比较的研究胡适生平及思想的重要史料。目前,该书第一版已经售罄,为满足广大读者、研究者需求,特再版重印,以飨诸位。
易竹贤 1935年生,笔名楚汛,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国务院全国高校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中文专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评议组成员,湖北省鲁迅学会会长。出版著作《鲁迅思想研究》《胡适传》《胡适与现代中国文化》《胡适·江冬秀》《学海涉闻>等多种,发表论文百数十篇。曾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湖北省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优秀博士生导师奖等。
陈国恩1956年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海峡两岸梁实秋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秘书长。出版著作《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思潮》《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与文化透视》《俄苏文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文学批评与思想争鸣》《跨文化的传播与接受:20世纪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关系》(合著)等,发表论文190余篇,主编“博士原创学术论丛”15种、闻一多学术会议论文集4种。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4个,多次获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政府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优秀图书奖。
我总觉得,一个人的传记,如果只是流水账式的记录,那便失去了灵魂。《图本胡适传》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一种可能性,一种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让历史更加鲜活的可能。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罗列事实,更是一种深入的解读和剖析。胡适先生的思想,如同一股清流,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倡导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对科学方法的推崇,对自由主义的坚持,这些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这些宏大的思想,是如何在他个人的生活中体现的呢?他的日常生活,是否也充满了理性的光辉?他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又是如何运用他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的呢?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细致的观察者,捕捉到胡适先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甚至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来折射出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我期待看到,在那些“图”的背后,隐藏着他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他对未来的憧憬,以及他对人性的洞察。这本书,不应该是简单的“传记”,而应该是一次关于“胡适”这个符号,一次关于“那个时代”的深度挖掘,一次关于“思想”与“生活”的完美融合。
评分终于有幸捧读《图本胡适传》,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最动人的方式不是去追溯他宏大的功绩,而是去品味他琐碎的生活,去感受他真实的喜怒哀乐。胡适先生,这位在我脑海中一直顶着“学界泰斗”光环的智者,他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是每天都在挥洒笔墨,沉浸在书卷之中,还是也曾有过寻常百姓的烦恼与喜悦?这本书的“图本”二字,让我对这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够看到他年轻时的青涩模样,看到他与友人围炉夜话的场景,看到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我渴望了解他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朋友的真实面貌,这些生活化的细节,往往比那些被历史浓缩过的丰功伟绩,更能触动人心。我想知道,在他严谨的学术研究背后,是否也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在他倡导理性与科学的同时,他又是如何处理情感的纠葛,如何在人情世故中周旋?这本书,我想会是一面镜子,照出那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胡适,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普通人,却又因为他的思想和行动,而变得如此不凡。
评分每次拿起一本书,我最期待的便是它能带来一种“新”的视角,一种我从未有过的感悟。对于胡适先生,我已知晓他作为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但《图本胡适传》这个书名,却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联想。这里的“图本”,是否意味着作者在梳理胡适先生的生平事迹时,特别注重了视觉化的呈现?我猜想,这本书中或许会穿插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那些泛黄的黑白影像,是否会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头巷尾,看到胡适先生的身影穿梭其中?我尤其好奇,那些记录他不同人生阶段的照片,例如求学时期的意气风发,在大学任教时的风度翩翩,或是晚年沉思时的智慧光芒,会如何串联起他跌宕起伏的一生?除了照片,会不会还有一些手稿、信件的影印件,甚至是他在不同场合的讲话照片?这些“图”的呈现,我想不仅仅是为了增添书籍的观赏性,更是为了让文字更加生动,让历史更加鲜活。我想通过这些“图”,去感受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去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去体会他人生中的每一次转折。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胡适”这个人,更是一次关于“那个时代”的视觉化呈现,一次关于“思想”的图像化解读。
评分我对胡适先生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课本上的寥寥数语,以及一些学术著作中的引用。他仿佛是一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者,他的思想深邃而又抽象。然而,《图本胡适传》这个书名,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亲切感和好奇心。“图本”二字,仿佛在暗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会有视觉化的呈现,让这位历史人物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像一部精心制作的纪录片,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带领读者走进胡适先生的真实生活。我渴望了解他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他与家人朋友的交往,他在不同场合的衣着打扮,甚至是他在某个瞬间的表情。这些“图”,我想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更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所处的时代,理解他所面临的挑战,以及理解他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心中对胡适先生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真实、更加鲜活、更加有人情味的他。这本书,不应该只是一本“传记”,更应该是一次关于“胡适”这个名字的视觉化解读,一次关于“那个时代”的影像志,一次关于“思想”与“生活”的深度探索。
评分一本厚重的书,拿到手里就感觉沉甸甸的,仿佛承载着一个时代的重量。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学者们充满好奇,胡适先生更是其中绕不开的名字。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贡献,在我心中一直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这本书,我想不仅仅是关于一个人的传记,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年代。光是书名《图本胡适传》就引人遐想,“图本”二字,或许意味着不仅仅是文字的叙述,更会辅以丰富的图片,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人物风貌,以及胡适先生的生平轨迹。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走近一个真实的胡适,了解他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在那个复杂的时代中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我知道,他的名字与“白话文运动”、“整理国故”、“自由主义”等词汇紧密相连,但这些宏大的概念,究竟是如何在他个人的生活和思想中落地生根的呢?这本书,会不会揭示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那些塑造了他人生方向的微小选择,那些促使他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那位胡适的内在驱动力?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翻开它,去寻找答案,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去品味一位伟大思想家的生命历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