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沃伦·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投资了多家20世纪盈利能力且代表未来趋势的公司。但他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做正确的投资呢?巴菲特及其合伙人是如何甄别具有未来前景的公司呢?其他人如何才能效仿和学习他们的方法呢?
对于寻求成功投资框架的巴菲特追随者而言,《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无疑是一个上佳的礼物,因为它对巴菲特迄今为止的长期投资组合,做了详尽的分析。
作为资深投资人,本书作者从巴菲特1958年对桑伯恩地图公司的投资开始,连续追溯了另外19个巴菲特的主要投资案例,如喜诗糖果公司、《华盛顿邮报》、政府雇员保险公司、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航空集团、富国银行和IBM。
借助于合伙人信函、公司文件、年度报告、第三方参考资料和其他原始信息,作者把巴菲特投资的独特性定位为:时点的把握、本能的发挥、外界信息的运用和投后的运作。而且,作者还从中辨识出适用于所有投资者的成功要素,无论拟投资公司规模大小、所处国内还是国外。
作者还按照年代顺序对案例背后更为广阔的国际事件和美国股市起伏做了相关解读,并由此提出:巴菲特重要的特质可以说是其专业知识的广度。
陆晔飞,现任股东价值管理公司投资组合经理。股东价值管理公司是一家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价值投资公司。此前,陆先生先后就职于麦肯锡公司柏林办公室和一家位于慕尼黑的单一家族投资办公室。陆晔飞先生拥有伦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译者简介
李必龙,经济学硕士,在金融和实业领域有着丰富历练,在股权投资领域有着较多的实战经验,在公司估值和风险管理领域也有一定的研究。曾经参与翻译《金融与投资术语词典》、《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估值的艺术》、《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和《并购有道——中小企业收购秘籍与精品案例》等书。
林安霁,价值投资者,管理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投资银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对冲基金等领域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林先生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CP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ACCA)等多个国际金融财会证书。
李羿,财务管理学学士,在著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和华为技术公司历练多年,现就职于一家投资顾问公司。曾参与翻译《金融与投资术语词典》和《估值:难点、解决方案及相关案例》、《并购估值——为非上市公司培育价值》、《估值的艺术》、《并购指南——如何发现好公司》、和《并购有道——中小企业收购秘籍与精品案例》等书。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合伙制年代(1957~1968年) // 001
第1章 1958:桑伯恩地图公司 // 004
第2章 1961:登普斯特农具机械制造公司 // 018
第3章 1964:得州国民石油公司 // 029
第4章 1964:美国运通 // 034
第5章 1965:伯克希尔-哈撒韦 // 051
第二部分 中期(1967~1988年) // 067
第6章 1967:国民保险公司 // 069
第7章 1972:喜诗糖果公司 // 073
第8章 1973:《华盛顿邮报》 // 078
第9章 1976:政府雇员保险公司 // 091
第10章 1977:《布法罗晚报》 // 099
第11章 1983: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 103
第12章 1985:大都会广播公司 // 109
第13章 1987:所罗门公司——优先股投资 // 125
第14章 1988:可口可乐公司 // 135
第三部分 近期(1989~2014年) // 151
第15章 1989:美洲航空集团 // 154
第16章 1990:富国银行 // 168
第17章 1998:通用再保险公司 // 179
第18章 1999:中美能源公司 // 197
第19章 2007~2009:北伯灵顿公司 // 211
第20章 2011:IBM // 231
第四部分 经验总结 // 247
第21章 巴菲特投资策略的演进 // 248
第22章 我们能从巴菲特身上学到什么 // 254
附录A 巴菲特有限合伙企业的业绩表现(1957~1968年) // 263
附录B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业绩表现(1965~2014年) // 264
参考文献 // 266
对于《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我抱有一种近乎狂热的期待。陆晔飞这个名字,虽然我在此之前并不熟悉,但“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几个字,足以让我立刻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望。我们都知道,巴菲特是投资界的传奇,他的投资哲学被无数人研究和模仿,但真正能够领悟并付诸实践的,却少之又少。我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巴菲特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如此惊人的财富增长?是他的信息优势?是他的风险控制?抑或是他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这本书的书名点出了“估值逻辑”,这正是我一直以来试图探寻的核心。估值,可以说是一家公司内在价值的量化体现,也是价值投资的基石。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巴菲特是如何在看似复杂的数据和信息中,提炼出一家公司真实的价值,并且如何在估值的基础上,做出买入、持有或卖出的决策。20个投资案例的“深入复盘”,更是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践价值。复盘,意味着对过往的审视和总结,从成功和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我期待作者能够带着读者,一起走进巴菲特的决策过程,不仅仅是看到他“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为什么买”,以及在买入后,他是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和公司基本面变化的。如果这本书能够真正地教会我如何去“思考”一个投资,而不是仅仅去“模仿”一个操作,那它将是我投资生涯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确实非常吸引人——《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单从名字上就能感受到作者陆晔飞在金融投资领域的深厚功底,以及他试图拆解股神巴菲特投资秘诀的野心。作为一名对价值投资理论尤为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能够真正触及投资本质的书籍。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很多要么是泛泛而谈,要么是拾人牙慧,真正能够带给人启发的,寥寥无几。而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估值逻辑”和“深入复盘”,让我看到了它可能存在的独特价值。我期望作者能够不仅仅停留在对巴菲特投资案例的简单罗列,而是能够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可供普通投资者借鉴和学习的系统性思维框架。比如,巴菲特在评估一家公司时,究竟是如何看待其护城河的?他又是如何量化其竞争优势和未来增长潜力的?在面临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时,他又会如何调整他的估值模型?这些都是我非常好奇的问题。而且,20个案例的复盘,也预示着作者会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能够体现巴菲特不同投资风格和决策的案例。我希望这些案例的选取能够足够多样化,涵盖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这样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总而言之,这本书给了我一个非常美好的期待,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套更加清晰、更具操作性的估值方法论,从而提升自己在投资决策上的准确性和信心。
评分对于《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我首先就被其书名所吸引。“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几个字,直击我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的核心痛点。我一直认为,理解并掌握估值方法,是成为一名优秀投资者的必经之路,而巴菲特无疑是这条道路上的灯塔。然而,如何真正地“理解”并“运用”他的估值逻辑,却始终是一个难题。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很多,但很多都是对他投资结果的赞美,或者对一些经典案例的泛泛介绍,缺乏深入的、可供学习的细节。《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通过“深入复盘”的方式,让我看到了作者陆晔飞的诚意和深度。我期待作者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巴菲特的投资决策,而是能够像一位侦探一样,抽丝剥茧,还原出巴菲特在每一个投资案例中,是如何一步步进行估值的。他会关注哪些宏观经济因素?他对一家公司的护城河是如何界定的?他对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预测又是如何量化的?我尤其好奇,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巴菲特在进行估值时,是否会采用不同的模型或方法?20个案例的选取,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涵盖巴菲特职业生涯中的不同阶段,例如他早期的价值洼地投资,以及他后期对高增长、高质量企业的青睐。通过对这些不同案例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巴菲特估值逻辑的演变和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将是一次深入巴菲特思想内核的探索之旅,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深信不疑,而沃伦·巴菲特无疑是这一理念最杰出的践行者。多年来,我阅读了大量关于巴菲特的书籍和文章,试图从他的投资智慧中汲取养分。然而,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能够理解他的投资逻辑,但却难以在实际操作中准确地运用。原因就在于,对于“估值”这个核心环节,我始终觉得隔靴搔痒。《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的书名,瞬间抓住了我的痛点。陆晔飞老师,通过“估值逻辑”和“深入复盘”这两个关键词,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我尤其看重“深入复盘”这个概念,它意味着作者并非简单地介绍巴菲特的投资案例,而是要带领读者一起去剖析这些案例背后的决策过程。我希望作者能够详细地解释,在每一个案例中,巴菲特是如何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的?他关注哪些关键的财务指标?他又是如何评估公司的长期竞争优势和管理团队的素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解释,当市场价格与估值之间出现差异时,巴菲特是如何做出决策的?是利用价格的低估进行买入,还是等待更合适的时机?20个案例的选取,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涵盖不同类型的公司,例如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消费品公司,具有技术壁垒的科技公司,以及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工业公司。通过对不同案例的深入剖析,我希望能更全面地理解巴菲特估值逻辑的灵活性和普适性。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金融投资书籍,更是一本帮助我提升投资思维和实操能力的“武林秘籍”。
评分在我心中,巴菲特不仅仅是一位成功的投资者,更是一位投资哲学的集大成者。我一直对价值投资的理念深信不疑,但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地掌握“估值”这门艺术,却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难题。《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的书名,像一盏明灯,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陆晔飞老师,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为核心,并且承诺“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深度和实用性。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详细地拆解巴菲特在每一个投资案例中的估值过程。他是如何分析公司的基本面?他关注哪些关键的财务指标?他对公司未来的增长潜力是如何预判的?他又是如何衡量公司的“护城河”以及管理层的素质?我尤其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的一些困惑,比如,当一家公司的估值看起来很高时,巴菲特是如何判断它是否仍然值得投资的?他在面临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出决策的?20个案例的选取,也让我充满期待。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涵盖不同时期、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这样我才能更全面地理解巴菲特估值逻辑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如果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更加清晰、更具操作性的估值方法论,那么它将是我投资生涯中一份极其宝贵的财富。
评分我一直深信,投资的本质是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判断,而“估值”则是量化这一价值的关键。沃伦·巴菲特,无疑是这个领域最伟大的实践者,他的投资哲学和决策,总是能引人深思。《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光是书名就足够吸引人。陆晔飞老师,将“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与“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相结合,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独特价值和深度。我特别看重“深入复盘”这个词,它意味着作者不仅仅是介绍巴菲特的投资故事,而是要带领读者一起去剖析每一个投资决策背后的逻辑。我期待作者能够详细地解释,巴菲特是如何在每一个案例中,对一家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的?他会关注哪些关键的财务指标?他是如何分析公司的竞争优势和未来增长潜力的?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揭示巴菲特在不同市场环境下,估值逻辑的运用方式,以及他如何应对市场波动和信息不对称。20个案例的选取,也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些案例能够涵盖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例如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价值股,以及那些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复盘,我希望能够学习到一套系统性的、可供借鉴的估值方法,从而提升自己在投资决策上的准确性和信心。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入学习巴菲特投资智慧的绝佳机会。
评分当读到《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名时,我的内心不禁泛起一丝激动。作为一名长久以来对价值投资充满好奇和探索欲的投资者,我一直视巴菲特为精神导师,但始终感觉自己与他投资决策的深层逻辑之间,隔着一层难以逾越的薄纱。《巴菲特的估值逻辑》这几个字,直接击中了我的核心诉求。我一直在思考,巴菲特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信息中,提炼出一家公司的真正价值?他的“估值逻辑”究竟包含哪些关键要素?是简单的市盈率、市净率,还是更为深邃的企业自由现金流折现?陆晔飞老师的这本书,通过“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的方式,让我看到了其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诚意。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够带领我们,不仅看到巴菲特投资的“结果”,更能理解他决策的“过程”。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分析每一个案例,揭示巴菲特在面对不同公司、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环境时,是如何运用其估值逻辑来做出判断的。例如,在评估一家具有强大品牌效应的消费品公司时,他会侧重于品牌的溢价能力;在评估一家具有技术优势的科技公司时,他会关注其创新能力和市场领导地位。20个案例的复盘,也意味着这本书将提供丰富的实操案例,让我能够学习和借鉴。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学习巴菲特的投资技巧,更是希望能够学习他那种穿越周期的投资智慧。
评分当我在书店或在线平台看到《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本书。作为一名对金融投资充满热情,并且对价值投资理论情有独钟的普通投资者,我深知“估值”在投资决策中的至关重要性。巴菲特,作为价值投资的泰斗,他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更是我学习的榜样。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关于巴菲特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浅显,难以真正地触及他投资决策的核心——“估值逻辑”。陆晔飞老师的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估值逻辑”四个字,直接点明了核心内容,而“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则承诺了其极高的实践价值。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析巴菲特是如何运用其独特的估值体系,来评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他如何看待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现金流、增长潜力、竞争优势以及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他构建估值模型时,是如何被量化的?而且,“深入复盘”意味着作者将带领我们一起走进巴菲特的决策过程,去理解他做出每一个投资决定的深层原因。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当面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市场环境时,巴菲特是如何灵活运用他的估值逻辑,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选择。20个案例的复盘,也预示着这本书的内容会非常扎实,能够提供丰富的实践指导。
评分作为一名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散户投资者,我深知“估值”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然而,将理论付诸实践,尤其是像股神巴菲特那样炉火纯青地运用估值方法,却是我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单凭书名就足以让我眼前一亮。陆晔飞老师,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为切入点,并且承诺“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不仅仅是理论的探讨,更是实践的检验。我最看重的是“深入复盘”这四个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巴菲特投资的“结果”,但对于他做出决策的“过程”,尤其是他对企业内在价值的评估过程,却往往是模糊不清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地解析巴菲特是如何分析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成长潜力、竞争优势,以及如何将这些因素转化为一个具有说服力的估值。通过20个不同的投资案例,我期待能够看到巴菲特在不同市场环境、不同行业领域中,是如何运用他的估值逻辑来做出决策的。例如,当一家公司处于成熟期,估值逻辑可能侧重于现金流的稳定性和分红;当一家公司处于成长期,估值逻辑可能更注重其市场份额的扩张和技术创新。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这些案例,揭示巴菲特在不同情境下的思维方式和决策依据。如果这本书能让我更清晰地理解巴菲特的估值体系,并且能够学到一些实用的估值技巧,那对我未来的投资决策将会有极大的帮助。
评分对于《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本书,我怀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情绪——既有期待,也有审慎。期待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对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深感着迷,特别是他对于“估值”的深刻理解和应用,是我一直想要深入学习的。市面上关于巴菲特的书籍众多,但往往难以触及到他估值逻辑的精髓,要么过于宏观,要么过于微观,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巴菲特的估值逻辑: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这个书名,恰好点明了核心——“估值逻辑”,并且通过“20个投资案例深入复盘”来呈现,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我期待陆晔飞老师能够带领我们,不仅仅是了解巴菲特“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理解他“为什么买”,以及他是如何“估值”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深入剖析每一个案例,解析巴菲特在评估一家公司时,是如何权衡各种因素的,例如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长潜力、竞争优势、管理层素质,以及宏观经济环境等。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者能够揭示巴菲特在不同市场周期和不同行业中,估值逻辑的应用差异,以及他如何应对市场情绪的波动。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学习一个投资方法,更是希望能够触及到巴菲特那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投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