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 [Aligning State and Market China'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Finance]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 [Aligning State and Market China'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Fina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元 著
图书标签:
  • Development Finance
  • China
  • State-Market Relations
  • Economic Development
  • Financial Reform
  • Policy Banks
  • Chinese Economy
  • Governance
  • Institutional Change
  • Political Economy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文出版社
ISBN:97871190814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279158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Aligning State and Market China's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Financ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0
正文语种: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个中国的标志性官员——国开行董事长陈元讲述“如何修改游戏规则,在政策性和市场化之间找到平衡”的探索与历程。 陈元等编著的《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分别从银证合作、国家战略、地区规划、国际市场等方面,记录了围绕开发性金融在这些领域运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时收入作者在重要节点发表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访谈,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理论体系与实践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金融报国”的抱负。

内容简介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以金融学家、国家开放银行董事长陈元的自述为主,全面记录陈元及国家开发银行创造性地运用开发性金融理论,为民生、国家发展解决问题的实践实录。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首 次披露众多重大投资决策出台的过程,尤其是对彼时国内政策和国际局势的金融解读,角度独特,极具价值。所有事件串联起来就是中国近十几年金融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缩影,一本书读懂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从 十个方面论述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探索,每个篇章都有决策纪实、理论与访谈三部分构成,全景解读开发性金融的实践过程,让读者重返金融现场。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英文)》分 别从银证合作、国家战略、地区规划、国际市场等方面,记录了围绕开发性金融在这些领域运用的背景和重要事件,同时收入作者在重要节点发表的重要文章以及重要访谈,让读者了解了一个理论体系与实践结合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充分体现了作者“金融报国”的抱负。

目录

Foreword Paul Keating 1
Zhou Xiaochuan 3
Andrew Sheng 5
Preface 7
Chapter 1 World-class Development Finance 11
Stepping Up to the Task 13
Tackling Credit Reform Head On 17
China's First Bank Restructuring 22
Building Markets and Rewriting Rules 25
Rising to the Top in Development Finance 28
In Theory
Development Finance, World-Class Performance 33
In the Press
Becoming a World-Class Bank 41
Chapter 2 Bank-Government Partnership: A New Norm 47
Breaking the Bank-Government Deadlock 49
The Yunnan Pilot 54
Banks and Government: Building Markets Together 58
A Broad Channel Between State and Market 62
In Theory
Development Finance as a Driver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66
Stronger Markets for a More Harmonious Society 84
In the Press
Development Finance: Paving the Way for Stronger Markets 92
Chapter 3 The Wuhu Model: Transforming China's Cities 97
Setting the Stage: Wuhu 99
"Bundling Out" the Bottlenecks 103
Urbanizing 800 Million 106
Tianjin: Reinventing a City 109
Ongoing Growth 111
The HBS Case Study 115
In Theory
Financing Urban Development 118
Development Finance and Urbanization 125
In Practice
From Farm to Factory: Tracing the Journey of Urbanization 134
Chapter 4 Strategic Planning for Smart Development 139
Case Study: The Liaoning Economic Corridor 142
Planning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146
Planning for Rural Development 149
Planning for Social Development 151
Planning for Global Development 154
In Theory
The Role of Strategic Planning in Promoting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157
In Practi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173
Chapter 5 The Market Approach: In Pursuit of National Strategies 177
Building China's Bond Market 179
Paving the Way for Urban Development Finance 184
Regional Development: Western China 186
Regional Development: Northeast China 190
FuU-service Finance: A Bold New Endeavor 193
In Theory
The CDB Approach to Growth: Aligning with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198
The Changing Role of Development Finance and Policy-based Lenders 211
In the Press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Finance to Develop Western China 225
In Focus
CDB: 10 Firsts in China's Bond Market 230
Chapter 6 State Bank: Rebalancing the Chinese Economy 233
Indigenous Innovation: The Backbone of Domestic Industry 236
Going Green: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Development 240
Cap and Cultivate: Restructuring for Sustainable Growth 244
The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of Emerging Industries 246
Cultural Industry: Putting the Final Touches to Rebalancing 249
In Theory
Development Finance as a Seedbed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53
A New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The Role of Development Finance 261
Chapter 7 Financial Innovation Paving the Way for Rural Development 271
High Hopes from Policy Directive "Number 1 Document" 274
Ji County Model: Micro-lending to Farmers 277
Following Through: Boosting Our Commitment to Rural Development 282
In Theory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Through Development Finance 287
In the Press
Creating New Ways to Finance Agriculture 295
Chapter 8 Inclusive Finance: Driving Social Development 305
Community Finance: Putting People First 307
A Roof over Every Head: "Count CDB In!" 312
Student Loans: Ensuring Equity in Education 316
Small Loans, Big Impact 321
In Theory
Building Markets, Building a Better China 328
How Development Finance Can Strengthen Social Foundations 340
In Practice
Emergency Lending: Financial Help for Those Most in Need 348
Chapter 9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 Model for Mutual Benefit 353
"Going Global Sure Beats Going Rural" 356
In Every Crisis, an Opportunity 359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Making Everyone a Winner 362
"Don't Look at Where a Company Comes from; Look at Where It's Going." 367
Embracing Africa: Cementing Sino-African Friendship 372
In Theory
Going the Distance: In Pursuit of Robust, Long-term Financial Cooperation 377
Development Financing: Linking China with the World 382
In the Press
Interview: CDB Chairman Chen Yuan 394
CCTV Interview: Inter-BRICS Financial Cooperation 402
Chapter 10 Development Finance in Ascendance 407
Development Finance: At Every Juncture 409
From Weiming Lake to the Charles River 413
The Ascendancy of Development Finance 417
In Theory
Assessing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423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ake of the Global Economic Crisis 437
In Focus
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Development Finance 466
Acknowledgements 469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 图书简介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一书深刻剖析了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如何巧妙地在政府主导与市场活力之间寻求平衡,并以此为基石构建起一套独特的开发性金融体系,推动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进程。本书并非对具体政策或金融产品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而是旨在揭示这一过程中所蕴含的深层逻辑、演进脉络以及对全球发展模式的启示。 全书围绕“政府与市场”、“开发性金融”和“中国探索”这三个核心要素展开,力图勾勒出一幅既具历史深度又不乏前瞻性的画卷。 第一部分:历史背景与理念基石 本书开篇将带领读者回顾中国在迈向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挑战。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虽然保证了初步的工业化,但也带来了效率低下、创新不足等问题。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如何引入市场机制,释放社会生产力,成为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课题。然而,中国又深知,一个幅员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家,完全依赖市场自发调节,可能导致贫富差距加剧、区域发展失衡,甚至金融风险积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发性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演化成为中国经济战略中的关键一环。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对“开发性金融”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信贷投放,更是一种将国家发展战略、产业政策与金融工具相结合的系统性运作。它强调金融要服务于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区域协调发展以及解决“三农”问题等关键领域发挥导向性和支持性作用。 第二部分:政府与市场的协同机制 本书的核心在于解析中国如何在实践中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机协同。这并非简单的“政府干预”或“市场至上”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促进的伙伴关系。 政府的角色:本书将详细阐述中国政府在开发性金融中的角色,包括其作为顶层设计者,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明确金融支持的重点方向;作为规则制定者,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作为重要股东或引导者,通过政策性银行、国有金融机构等,为国家重点项目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以及作为改革的推动者,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优化营商环境。 市场的活力:同时,本书也强调市场机制在中国开发性金融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市场化金融机构,在遵循国家政策导向的前提下,通过专业化的风险评估、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设计和灵活的市场化运作,成为资金配置的主力军。本书将探讨市场在价格发现、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以及风险分散等方面如何与政府意图形成良性互动。 创新的融合:书中还将深入分析,中国如何通过各种创新性的机制,将政府的战略意图与市场的效率优势相结合。例如,如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利用金融创新工具,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如何通过国家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三部分:开发性金融的核心实践与挑战 本书将以中国开发性金融的实际案例为载体,深入分析其具体的实践路径。 基础设施建设:本书将重点关注开发性金融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从改革开放初期的交通、能源项目,到如今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开发性金融如何为这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如何平衡投资回报与社会效益,以及其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的驱动作用。 产业政策与金融支持:本书将探讨开发性金融如何服务于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中国如何通过金融手段,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以及在高科技领域实现自主可控。这其中也包括如何识别和支持具有潜力的“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 区域协调发展与绿色金融:本书还将触及开发性金融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绿色发展方面的实践。如何引导金融资源流向中西部地区,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如何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金融工具,支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风险与挑战:当然,任何一种金融模式都并非完美无缺。本书也将客观地分析中国开发性金融在实践中遇到的挑战,例如,如何避免资源错配和道德风险,如何提高政策性金融的效率和市场化水平,如何应对全球金融环境变化带来的外部冲击,以及如何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四部分:经验借鉴与未来展望 《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和分析中国自身的实践,更在于其所提供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启示。本书将对中国开发性金融的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其成功的关键因素,并探讨这些经验是否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或转型经济体提供参考。 书中还将展望中国开发性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开发性金融将如何调整其策略,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绿色低碳、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利用金融科技提升开发性金融的效率和普惠性?这些都是本书将要探讨的议题。 总而言之,《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是一部旨在深度解读中国经济发展背后关键金融驱动力的著作。它通过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精妙平衡,以及开发性金融的独特运用,展现了一个国家如何有效地调动资源,实现经济腾飞的智慧与实践。本书适合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国家治理以及国际发展模式感兴趣的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为我理解中国经济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特别是关于开发性金融如何在中国独特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中运作。作者的分析既宏观又微观,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深度。我深深着迷于书中对“政府与市场之间”这种既合作又博弈的关系的描绘。它不是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充满张力的动态平衡,政府的战略意图与市场的自发力量在中国式的开发性金融模式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书中对政策性银行的详尽梳理,让我对其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清晰的认识。它们扮演的角色远超一般的金融机构,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执行者,是产业政策的推动者,也是区域发展的协调者。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例如如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生动地展现了开发性金融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强大推动力。然而,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其成就的赞美,而是深入探讨了开发性金融在实践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如何平衡政策目标与商业盈利能力等。这些坦诚的分析,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如何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金融制度,来管理和驾驭开发性金融的风险印象深刻。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这本书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尤其是国家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它提供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独特视角。

评分

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经济决策核心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塑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复杂力量。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不是那种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故事性和分析性,将晦涩的金融概念和宏大的政策蓝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开发性金融”的定义和演变过程所吸引。它不同于传统的商业银行,也不同于纯粹的国家计划,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特存在。作者通过追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开发性金融如何被赋予新的使命,如何从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拓展到支持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以及“走出去”战略,展现了其强大的适应性和能动性。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详实,涉及到具体的金融机构、政策工具以及它们在不同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例如,在分析政策性银行如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时,作者详细阐述了它们如何通过提供长期低息贷款、资产重组支持以及不良资产处置等方式,为国有企业的转型提供了关键的金融支撑,同时也探讨了这种支持在效率和公平性方面可能带来的挑战。我特别欣赏作者对“政企关系”的精妙刻画,他并没有将政府和市场视为截然对立的双方,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博弈的动态关系。政府通过设定规则、提供激励、引导资源配置来塑造市场,而市场在竞争和创新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政府的决策。这种“竞合”关系是中国经济独特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理解中国发展模式的关键。书中对于国际比较的研究也为理解中国经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它并没有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异类”,而是尝试将其置于全球发展金融的比较框架下进行审视,从而揭示其共性与独特性。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增长引擎、国家在其中扮演角色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不可错过的。

评分

这是一本令人着迷的书,它深入探讨了中国独特的开发性金融模式,以及国家与市场如何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博弈与协调。作者以一种非常宏大的视角,将中国经验置于全球经济发展的脉络中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将中国视为一个孤立的案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历史进程的梳理,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政策的演变,更是细致地剖析了每一项政策出台背后的时代背景、政治考量以及对市场力量的权衡。例如,在讨论政策性银行的崛起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机构设立的层面,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些银行如何从早期纯粹的政府指令驱动,逐步演变为在市场化改革浪潮中寻找自身定位,并试图通过金融工具来引导投资、支持产业升级。书中对于“政府与市场之间”这一核心议题的阐释,也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展现了一种动态的、相互塑造的关系。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例如对国有企业改革、区域发展战略以及新兴产业扶持等方面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政府如何通过规划、引导、提供融资担保等多种方式,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又如何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角色和干预程度,以避免过度干预带来的效率低下或资源错配。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风险管理和道德风险的讨论印象深刻,这恰恰是中国开发性金融面临的巨大挑战,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复杂的问题,而是试图从制度设计、监管框架等多个维度来分析其成因及应对策略,这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在的脆弱性提供了重要的视角。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具有高度思想性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著作,它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运行逻辑和发展模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更具深度和广度的视角,对于任何对全球经济发展、国家资本主义以及金融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将是一次收获颇丰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就像是在解锁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奇迹的密码。作者以一种极具说服力和条理性的方式,阐述了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核心角色。他并非仅仅停留在对政策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政策背后的逻辑、演变过程以及其对市场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被书中对于“政府与市场之间”这一复杂关系的精妙分析所吸引。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调整的平衡,而非简单的非此即彼。政府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资金流向,来激活市场主体;而市场在竞争和创新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塑造和影响着政府的决策。书中对政策性银行的论述,让我对其在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它们不仅仅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者,是区域发展的推动者。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研究,例如如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绿色发展等,生动地展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实践威力。同时,书中也毫不回避地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所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政策目标与商业可持续性,如何管理风险,以及如何避免寻租和资源错配等问题。这些深入的分析,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中国开发性金融“摸着石头过河”的特点的描述,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也为其他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评分

阅读《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的过程,就像是在一次穿越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精彩旅程。作者以一种深刻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了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的独特角色,以及政府与市场之间如何在这种模式下实现巧妙的平衡与协同。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中国开发性金融发展脉络时的严谨态度。他不仅仅是罗列了政策的演变,更是深入分析了每一项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政策目标以及其对市场力量的影响。书中关于政策性银行的论述,让我对其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多重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们既是国家战略的执行者,又是市场机制的促进者,同时也是金融风险的管理者。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例如如何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如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生动地展现了开发性金融的实际运作和巨大成效。但同时,作者也并没有回避开发性金融所面临的挑战,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效率问题等,并深入分析了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加强监管、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引入市场化竞争等。这种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我特别对书中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制度框架、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担,为市场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而市场则通过竞争和创新,反过来推动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这种“共生”关系,是中国经济独特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理解中国经济崛起的重要钥匙。

评分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与您分享我对这本关于中国开发性金融的精彩著作的读后感。它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让我能够深入剖析在中国这样一个独特的经济体中,政府与市场力量是如何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共同驱动国家发展的。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洞察力,他成功地将宏观的经济理论与微观的实践案例相结合,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关于中国开发性金融演进史的波澜壮阔的画卷。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对“开发性金融”这一概念的界定和阐释,它并非一个僵化的定义,而是一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不断调整和丰富的功能性概念。作者详细梳理了从早期计划经济下的金融工具,到改革开放后引入市场化改革,再到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发性金融所承担的“稳定器”和“助推器”双重使命。书中对于政策性银行的分析尤为深刻,不仅仅是罗列了它们的成立时间、职能范围,更是深入挖掘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如何通过调整经营策略、创新金融产品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例如,在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书中详尽描述了政策性银行如何通过融资租赁、项目贷款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为国家重大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但同时,作者也毫不回避地探讨了其潜在的风险,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财政负担等问题,并分析了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如加强监管、风险定价以及引入市场化机制等。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之一在于它对“政府与市场之间”这一复杂关系的精辟解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两者对立起来,而是展示了它们之间一种更加微妙、动态且富有建设性的互动。政府并非仅仅是经济的“监管者”,而更像是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赋能者”,它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风险分担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又在市场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寻求与市场的融合与平衡,以实现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

评分

这是一部让我受益匪浅的著作,它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揭示了中国开发性金融在中国经济腾飞中所扮演的“定海神针”般的作用。作者的笔触专业且富有洞察力,他将宏观的经济理论与微观的政策实践巧妙地融合,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关于政府与市场如何在中国独特模式下实现协同发展的壮丽画卷。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开发性金融”这一概念的深入解读。它并非一个僵化的理论框架,而是一个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不断演化、适应和创新的功能性工具。作者详细梳理了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所承担的使命,从早期支持基础建设,到后来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再到如今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其战略作用不断凸显。书中对政策性银行的分析尤为精彩,作者不仅仅列举了它们的职能,更深入挖掘了它们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应对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例如,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书中详细阐述了政策性银行如何通过提供长期、低息贷款,以及承担部分风险,来为国有企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了关键的金融支撑。但同时,作者也审慎地指出了开发性金融可能存在的挑战,例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财政负担等问题,并详细分析了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如加强监管、优化风险定价以及引入市场化机制等。这种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认为,这并非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而是一种更加复杂、富有弹性的“竞合”关系。政府通过战略引导和制度设计,为市场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而市场则通过竞争和创新,反过来促进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评分

我读过不少关于中国经济的书籍,但《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无疑是其中最让我耳目一新的一本。它以一种非常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剖析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利用开发性金融这一独特工具,来平衡政府的战略意图与市场的活力。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吸引人,他善于将复杂的经济理论,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呈现出来,同时又充满了学术的严谨性。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开发性金融”在不同发展阶段所扮演角色的分析。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融资工具,更是一种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引导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书中对政策性银行的案例研究,让我深刻理解了它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多面手”作用。它们既承担着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等宏观使命,又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赞美这些机构,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政策目标与盈利能力,如何应对市场风险,以及如何避免过度干预等问题。这些坦诚的讨论,使得本书的观点更为客观和全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动态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政府通过提供制度框架、资金支持和风险分担,为市场创造了有利的生长环境,而市场则通过竞争和创新,反过来推动政府职能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这种“共生”关系,是中国经济独特活力的重要来源。书中对国际比较的研究,也为理解中国经验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它揭示了中国开发性金融在普适性与独特性之间的巧妙平衡。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中国经济模式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如果说中国经济是一艘巨轮,那么这本书就是为我们揭示了驱动这艘巨轮的独特引擎——开发性金融。作者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中国开发性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演变和创新的壮丽图景。我从书中获得的知识量是巨大的,而且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是充满实践智慧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政府与市场之间”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入剖析。他并没有把政府和市场看作是简单的对立双方,而是将其描绘成一种动态的、相互适应、相互塑造的关系。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并非是简单地“干预”或“放任”,而是一种更为主动的“引导”、“协调”和“赋能”。书中关于政策性银行的论述,让我对其在支持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作者不仅仅是描述了它们的存在,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和模式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在支持国家重大项目建设方面,作者详细介绍了政策性银行如何通过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以及如何运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方式,有效地撬动了大量社会资本。同时,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探讨了开发性金融所面临的风险,如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以及财政可持续性等问题,并详细分析了中国政府为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加强风险管理、完善监管体系以及推动市场化改革等。这种客观而全面的分析,使得本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和参考价值。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中国开发性金融如何支持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讨论印象深刻。这表明开发性金融不仅仅是为传统产业提供资金,更是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投资。这本书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成功经验,以及其未来发展轨迹,提供了极其宝贵的洞见。

评分

这本《政府与市场之间:开发性金融的中国探索》真是一部让我脑洞大开的书籍。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揭示了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背后隐藏的金融逻辑和政府的角色定位。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行文流畅,将一个本来可能枯燥的经济学话题,讲得生动有趣,充满智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中国开发性金融的“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的特点的分析。它不像某些模式那样照搬照抄,而是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发展阶段,不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道路。书中对政策性银行的论述,让我深刻理解了它们在中国经济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它们既承担着支持国家战略、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又需要遵循市场规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业务。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例如如何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如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如何应对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生动地展现了开发性金融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等金融市场经典问题的讨论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详细分析了中国在开发性金融实践中,是如何通过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多种形式的担保和增信措施,来缓解这些问题的。这让我对中国政府在经济管理中的智慧和韧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也超出了简单的二分法。它揭示了一种更为复杂的“共生”和“竞合”关系,政府通过引导和规范,为市场创造了发展的空间和动力,而市场在竞争和创新中,又反过来推动政府职能的优化和转型。这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于任何渴望理解中国经济崛起深层原因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一份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