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博古葉子》001
《新鎸節義鴛鴦塚嬌紅記》插圖 051
《張深之正北西廂記》插圖 057
《水滸葉子》071
《陳老蓮離騷圖像》 113
陳老蓮 木刻版畫 博古葉子 水滸葉子 精細版本
陳洪綬
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傢、詩人。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彆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又號悔僧、雲門僧。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與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人謂其人物畫成就“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當代國際學者推尊他為“代錶十七世紀齣現許多有徹底的個人獨特風格藝術傢之中的
一人”。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
這套畫譜帶給我的最深感受,是一種久違的“紮實感”。在充斥著各種快速消費視覺信息的今天,沉下心來欣賞這種需要時間去消化的藝術形式,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每一條綫、每一個交叉點,都凝聚著雕刻者和印製者的心血。我尤其關注瞭書中對於某些經典母題的處理,比如對那些曆史人物的重新演繹,陳老蓮的視角總是那麼獨特,既尊重傳統母題的精髓,又注入瞭自己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得這些流傳已久的故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這種對傳統的繼承與創新,是這本書最核心的價值所在,也讓我對中國木刻藝術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一層的理解和敬畏。
評分說實話,初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有點擔心內容會不會太過學術化,畢竟涉及到“傳世畫譜”這樣的字眼,總覺得會有些門檻。但翻開之後,那種擔憂立刻煙消雲散瞭。它用一種非常直觀且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展示瞭陳老蓮木刻的魅力。那些對古代故事的重新詮釋,那些對生活場景的捕捉,都展現瞭一種超脫於時代的審美趣味。我特彆喜歡其中一些小幅的插圖,雖然篇幅不大,但人物神態的拿捏極其到位,寥寥數筆,便勾勒齣一個鮮活的形象。這本書不僅僅是作品的匯編,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看懂”老蓮版畫的入門指南,即便你不是科班齣身,也能被其強大的藝術張力所吸引,感受到那種穿越時空的人文情懷。
評分我一直覺得,衡量一本藝術圖冊價值的關鍵,在於它能否激發讀者的創作欲望。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我最近在嘗試一些傳統繪畫的練習,很多時候會陷入瓶頸,但在反復研讀這些陳老蓮的刻版作品後,靈感就像泉湧一樣。那些大膽的造型處理、那些充滿張力的空間布局,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示範。特彆是那些對民間故事的刻畫,那種粗獷與細膩的完美結閤,讓人不得不佩服大師的匠心。它不是那種擺在書架上積灰的“裝飾品”,而是真正可以用來學習、藉鑒、甚至臨摹的寶貴資料。裝幀設計也體現瞭對原版藝術品的尊重,古雅大方,拿在手上分量十足,讓人感到珍重。
評分這本畫冊真是讓人愛不釋手,裏麵的版畫作品細節之豐富,綫條之老辣,簡直是視覺的盛宴。我特意花瞭好幾天時間,慢慢品味每一幅圖的構圖和意境。陳老蓮的功力真是瞭得,那種古樸典雅中又帶著幾分灑脫不羈的氣質,隔著紙都能撲麵而來。尤其是那些人物刻畫,個個栩栩如生,仿佛能聽見他們之間的對話,感受到他們身上的故事感。看這些版畫,就像穿越迴瞭那個時代,與古人進行瞭一場無聲的交流。裝幀和印刷質量也無可挑剔,紙張的手感溫潤,墨色層次分明,使得原本就精妙的綫條更顯立體和韻味。對於任何一個熱愛中國傳統藝術,尤其是癡迷於版畫藝術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珍品,值得反復翻閱,每一次都能發現新的驚喜和體會。
評分坦白說,我收藏瞭不少明清時期的版畫集,但這一本《傳世畫譜》給我的震撼是獨特的。它的選材精良,幾乎囊括瞭陳老蓮木刻藝術的精華部分,排版上也看得齣是用心良苦,將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巧妙地串聯瞭起來。我甚至對著其中幾幅細節復雜的作品,拿放大鏡仔細研究刀法,那種力量的控製和節奏的把握,簡直令人嘆為觀止。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研究和欣賞這位藝術大師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窗口。它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藝術遺産的見證,讓我深刻體會到“一刀一綫皆是功夫”的真正含義。對於資深藏傢來說,這是不可多得的參考用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