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

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玉北 著
图书标签:
  • 西方艺术
  • 艺术史
  • 艺术启蒙
  • 绘本
  • 儿童
  • 艺术之旅
  • 文化
  • 艺术欣赏
  • 绘画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新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49771
商品编码:22919605189
出版时间:201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03-01
作者:王玉北 译者: 开本: 24开
定价: 38.00 页数:363 印次: 1
ISBN号:9787508649771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周国平、洁尘诚意推荐。医界艺术家的惊世之作。心内医生的艺术世界,被画家惊为天人。令文艺界和书画界同声赞叹的绝美作品。
直觉、无意识和自由的想象,摆脱技巧的束缚,直达职业画家无法企及的境界。画面渗透哲学、文学、历史、绘画、音乐等多领域的深厚修养,文化品位浓郁纯正,深刻富于灵感。
图画简洁、洒脱、漂亮,自由自在,弥漫着安静超脱的禅意。兼具异国风情与中国文人画趣味,国内绝无仅有的绘画风格。
不同于几米、朱德庸等人的画,以白描见长,冷峻而富有哲理,发人深省。
独辟蹊径,以图画和片断的方式介绍西方哲学和西方近代艺术,图文相得益彰,雅俗共赏。
让读者快捷地了解西方哲学和艺术的精华,激发他们亲近原著原典的浓厚兴趣,提供掌握作家作品精髓的审美愉悦,满足信息时代读图时代的现代人的需求。

内容提要

这是一套以图形和线条勾勒的艺术史。西方近代光辉灿烂的艺术史中,曾有无数名闻遐迩的天才艺术家,本书遴选出文学、音乐和美术三个领域的代表人物,由画者韦尔乔以钢笔线条,诠释作者王玉北浓缩后的大师生平和艺术世界。从莫奈、雪莱到帕格尼尼,从普希金、舒伯特到鲁本斯,作者摘取了艺术史上*闪亮的明珠,用飘逸洒脱、充满灵感的笔触,让我们领略到文字、音符和色彩中跃动的丰富心灵,深深感受到艺术无与伦比的震撼力。
本书介绍了果戈里、福楼拜、莫泊桑、左拉等**作家。

作者简介

韦尔乔,1964年生于哈尔滨,哈工大医院内科医师,因患肺癌于2007年8月29日医治无效不幸辞世。在值夜班时,为了打发漫漫长夜,或排遣内心的恐惧,在处方笺上画画,后出版画集。自1997年起,已出版各类绘本图书及为书籍插图共计70余种,插图约8500余幅。曾为**作家马原、皮皮、周国平、陈染、海子、刘原等的作品绘制插图,另有独立作品千余幅。为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书绘制的插图,好评如潮。同时也为《读者》和《南方周末》创作插图。
王玉北,生于1964年,山东潍坊人,199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西方哲学博士学位。后在南京某大学图书馆任职,一直做到研究馆员。1999年调任大学学报主编,2009年离职上山,植树造林至今。

目录

目录

波德莱尔
司汤达
乔治?桑
果戈理
福楼拜
屠格涅夫
莫泊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左拉


书籍简介: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 本套系图书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度而广阔的视觉艺术探索之旅,聚焦于西方艺术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流派、大师及其作品背后的文化与哲学意涵。本系列并非简单地罗列作品图片,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让读者理解艺术是如何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演变,并最终影响后世的。 本套系(除《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外)涵盖的重点主题与内容详述如下: --- 第一册:光影的源起与古典的辉煌——从洞穴壁画到古希腊雕塑 本卷追溯西方艺术的源头,审视人类早期表达欲的萌芽,并深入剖析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理性之美与人文精神。 主要内容板块: 1. 史前艺术的神秘回响: 探索拉斯科洞穴壁画、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等史前遗迹,分析其符号意义、祭祀功能以及对生命力的原始崇拜。重点解析几何图案和动物形象的象征体系。 2. 尼罗河畔的永恒秩序: 简要回顾古埃及的艺术风格,强调其对称性、等级制度和对来世的执着。分析《亡灵书》插图和法老石棺的艺术特征,理解“永恒”在古埃及艺术中的体现。 3. 几何的和谐与人体的赞歌——古希腊艺术的巅峰: 这一部分是本卷的核心。详细梳理古希腊艺术从“几何式”到“古典式”的演变过程。 建筑之美: 雅典卫城的建筑艺术,重点剖析多立克、爱奥尼亚和科林斯柱式的区别与哲学基础。帕特农神庙不仅是建筑,更是城邦精神的物质载体。 雕塑的革命: 解析“抑扬顿挫”(Contrapposto)技法的诞生,理解从古拙的“库罗斯”(Kouros)到菲迪亚斯、波留克列特斯作品中对“理想人体”的塑造过程。研究米隆的《掷铁饼者》如何捕捉动态中的平衡。 4. 帝国的宏伟与写实的继承——古罗马艺术: 分析罗马人如何继承希腊艺术的技法,并注入自身务实的精神。重点关注罗马建筑(如万神殿的穹顶技术)和写实肖像雕塑,探讨其宣传国家意志的功能。 本册特色: 强调艺术与政治、宗教、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为理解后续的艺术发展奠定对“古典美学”的认知基础。 --- 第二册:信仰的穹顶与中世纪的隐喻——从拜占庭到哥特式的精神升华 本卷聚焦于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基督教信仰主导下的艺术形态。探讨艺术如何服务于教义,如何从具象走向象征,以及技术上的飞跃如何服务于宗教的宏大叙事。 主要内容板块: 1. 拜占庭的黄金时代: 分析马赛克艺术的特点,特别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内部装饰。研究圣像画(Icon)的程式化风格,理解其作为“通往神圣的窗口”的宗教意义。 2. 罗马式艺术的厚重与坚固: 考察修道院和朝圣教堂的建筑特点,如厚重的墙体、半圆形拱顶和光线昏暗的内部空间,这体现了中世纪早期对安全感和冥想环境的需求。 3. 哥特式的向上精神: 详细解读哥特式建筑的革命性技术——飞扶壁(Flying Buttress)和尖拱(Pointed Arch)。分析这些技术如何使得建筑可以向上无限延伸,并引入大面积彩色玻璃窗,营造出“天堂之光”的氛围。沙特尔大教堂和兰斯大教堂是重点研究对象。 4. 手抄本与雕塑的复兴: 探讨中世纪晚期手抄本插图的精致工艺,以及雕塑如何在教堂门楣上逐渐恢复立体感和叙事性,为文艺复兴的回归人性做铺垫。 本册特色: 突出艺术材料(如黄金、彩色玻璃)在传达精神力量上的作用,揭示中世纪艺术并非“黑暗的”,而是充满了复杂的象征语言和深沉的信仰力量。 --- 第三册:人性的觉醒与科学的视角——文艺复兴的辉煌与巴洛克的激情 本卷是西方艺术史上一次决定性的转折,关注“人”作为宇宙中心的回归,以及随后的情感爆发。 主要内容板块: 1. 早期文艺复兴:透视法的诞生与人文主义的萌芽: 聚焦佛罗伦萨。详细解析布鲁内莱斯基的线性透视法(Linear Perspective)如何彻底改变空间描绘,使绘画具备科学的准确性。研究马萨乔(Masaccio)如何将古典雕塑的体积感融入绘画。 2. 盛期文艺复兴:三巨头的鼎盛: 达·芬奇: 科学、艺术与哲学的融合。解析《蒙娜丽莎》中的“晕染法”(Sfumato)以及《最后的晚餐》中对人物心理瞬间的捕捉。 米开朗基罗: 对人体力量的极致探索。分析西斯廷教堂天顶画,特别是“创造亚当”如何体现人与神之间的张力。 拉斐尔: 理想和谐的化身。解读《雅典学院》中对古典哲学精神的完美组织与布局。 3. 北方文艺复兴的细节与油画技法的革新: 对比意大利的宏大叙事,重点介绍扬·凡·艾克的油画技法,如何通过精确描绘光泽、纹理和细节,实现前所未有的真实感。 4. 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光影的征服者: 这一部分转向对情感、运动和强烈的对比的追求。卡拉瓦乔(Caravaggio)的光影对决(Tenebrism)如何营造出强烈的道德冲突和现场感。贝尼尼(Bernini)的雕塑(如《圣特蕾莎的狂喜》)如何捕捉瞬间的激情与神圣体验。 本册特色: 强调科学方法(如透视学、解剖学)对艺术实践的革命性影响,并对比意大利的理想主义与北方艺术的经验主义路径。 --- 第五册:理性的反思与情感的回归——从新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交锋 本卷探讨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背景下,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变革。它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力量:对秩序、逻辑的重新呼唤,以及对自由、激情的彻底拥抱。 主要内容板块: 1. 启蒙的回归:新古典主义的道德召唤: 分析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的作品如何服务于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强调清晰的线条、冷静的构图和崇高的主题。研究对古罗马共和美德的推崇。 2. 情感的洪流:浪漫主义的兴起: 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过度理性的反抗。重点关注德拉克洛瓦(Delacroix)对色彩和运动的表现力,以及戈雅(Goya)作品中对战争恐怖和人类非理性深渊的揭示。 3. 风景的独立: 探讨自然景观作为独立主题的崛起,如透纳(Turner)对光线和大气现象的迷恋,如何预示着现代绘画对主观感受的重视。 4. 建筑的复兴: 简述哥特复兴式建筑(Gothic Revival)等折衷主义风格,反映了对历史风格的重新挪用。 本册特色: 通过对比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对立,展示艺术家在处理“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之间的永恒张力。 --- 第六册:瞬间的定格与视觉的革命——印象派、后印象派及现代艺术的黎明 本卷聚焦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艺术从“描绘世界”转向“表达感知”的关键转型期。 主要内容板块: 1. 印象派的户外写生:光线与色彩的实验: 探讨照相术对传统绘画的冲击,促使艺术家转向捕捉瞬间的光影变化。重点分析莫奈(Monet)对同一主题(如鲁昂大教堂、干草堆)的系列研究,以及他们对日本浮世绘的借鉴。 2. 后印象派的结构与情感重塑: 塞尚(Cézanne): 对形体的几何简化,试图在自然中找到“永恒的结构”,为立体主义奠基。 梵高(Van Gogh): 用强烈的笔触和非自然的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高更(Gauguin): 对“原始”与象征的追求,色彩的平面化处理。 3. 野兽派与色彩的解放: 分析马蒂斯(Matisse)如何将色彩从描述对象的功能中彻底解放出来,使其成为纯粹的表达媒介。 4. 立体主义的解析与重构: 详细解析毕加索(Picasso)和布拉克(Braque)如何通过多角度同时呈现,打破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单点透视传统,彻底瓦解了视觉的既有逻辑。 本册特色: 强调艺术史的“断裂性”,展示艺术家如何系统性地解构传统再现技巧,为进入20世纪的抽象艺术铺平道路。 --- 本套系共同宗旨: 本系列绘本群采用精美的图版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旨在打破艺术史的疏离感,让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在这些伟大的视觉创造中,找到与自身经验和思考的连接点。每本书都配有详细的时间轴和关键术语解释,确保读者在欣赏艺术美的同时,也能建立起扎实的艺术史知识框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绘本的编排结构非常人性化,逻辑清晰,循序渐进,让初次接触西方艺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注意到,作者在选择讲述的故事和作品时,非常有 SENSE,既有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也有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充满魅力的艺术瑰宝,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而且,每幅插画的风格和色彩都与所讲述的艺术流派或艺术家本人的特点相契合,仿佛在用视觉语言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常常会一边阅读一边对照着书中的插图反复品味,那种视觉与文字的交融,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的文字语言也十分考究,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让我在学习艺术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它让我对西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想要进一步去了解那些未曾触及的领域。

评分

每一次翻阅这本《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都像是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它不单单是一本描绘艺术的书,更像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探索的哲学思考。我喜欢作者的文笔,时而流畅婉转,时而磅礴有力,总能精准地捕捉到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内核,并将其传递给读者。而那些插画,更是如同一个个闪耀的星辰,点亮了整个故事的脉络。它们不仅仅是对文字的注解,更是作者独立思考和艺术再创作的成果。我尤其被其中对于某些大师创作心路历程的刻画所打动,那种在困境中坚持、在孤独中创新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艺术不仅仅是表面的美,更是一种内心的表达,一种对世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它不仅仅是给孩子看的绘本,同样也适合每一个渴望在生活中寻找更多意义的成年人。

评分

这套绘本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不同时空的大门,每一页都充满了惊喜。我特别欣赏的是它叙事的方式,没有采用枯燥的学术堆砌,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插画,将复杂的艺术流派和艺术家的生平娓娓道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沉浸其中,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些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和时代的变迁。那些插画的设计风格多变,有的细腻写实,有的则充满抽象的想象力,但无一例外都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相得益彰。我注意到,作者在细节的描绘上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无论是人物的神态表情,还是场景的氛围营造,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人仿佛能够触碰到那个时代的呼吸。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艺术爱好者来说,这样的绘本无疑是最好的入门读物,它能够激发我对西方艺术的兴趣,并引导我去了解更多。

评分

这本《彷徨之旅-西方艺术系列绘本-04》的封面设计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冲击力,仿佛预示着即将展开一段充满未知的旅程。我尤其喜欢封面上的细节处理,那些若隐若现的线条和光影,让人忍不住想要去探究其背后隐藏的故事。拿到书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纸张的质感,厚实而细腻,印刷的色彩过渡自然,丝毫没有廉价感。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艺术的宁静,文字与图像的搭配恰到好处,不显得突兀,反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作为一名对西方艺术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我对于“系列绘本”这个形式一直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它能够用一种更加直观、生动的方式来呈现艺术作品,让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高深莫测的艺术概念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精美,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制作者的用心,无论是线装还是烫金的书名,都增添了一份收藏的价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其中,去感受作者为我们精心构筑的艺术世界。

评分

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可以直接与那些伟大的艺术家面对面交流。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她并没有局限于单纯的作品介绍,而是深入挖掘了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以及那些影响他们创作的深层因素。这种解读方式,使得每一幅画作、每一个雕塑都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紧密相连。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艺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的解读,那种细腻而深刻的洞察力,让我对很多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而那些绘本式的插画,则以一种更加亲切、生动的方式,将那些遥远而伟大的艺术作品拉近了距离,让它们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摆设,而是鲜活的生命。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艺术的力量在于能够触动人心,能够引发思考,能够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