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 书籍 |
| 作者: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定价: | 49.8 |
| 出版社: |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5-01-01 |
| ISBN: | 9787535270603 |
| 印次: | |
| 版次: | |
| 装帧: | |
| 开本: | 小16开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简要介绍了中医的基础理论、病因病机、诊断方法、中药的配伍、使用常识以及中医药养生的渊源、分类、常用剂型、注意事项;根据中药的功效,分类介绍了常用的120味中药的养生用法,每种中药包括原植物、药材、饮片的彩图、来源采制、用名、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简单鉴别、养生药膳简方以及参考资料,此外还简要介绍了160多个经典名方,以及常见的240多个中成药。 疏漏之处、不妥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斧正。 |
| 目录 | |
| 章 科学认识中医中药 / 1中医与阴阳五行 / 1 中医病因病机 / 5 中医原则 / 7 中医四诊 / 8 中医八纲辨证 / 9 中药的四性五味、归经与毒性 / 13 中药的炮制 / 17 中药的应用 / 18 中药的煎法、服法与贮藏 / 21 第二章 医药养生概论 / 25中医药养生的概念、起源及特点 / 25 中医药养生的分类 / 28 中药养生常用剂型 / 31 中药养生的应用原则 / 37 第三章 常见补益类中药与养生 / 40常见补气类中药与养生 / 41 人参 (《神农本经》) / 42 西洋参(《增订本备要》) / 45 太子参(《中国植物志》) / 47 黄芪(《神农本经》) / 49 山药(《神农本经》) / 51 参(《增订本备要》) / 53 大枣(《神农本经》) / 55 甘(《神农本经》) / 57 沙棘(《晶珠本》) / 60 绞股蓝(《救荒本》) / 62 红景天(《四部医典》) / 64 常见补血类中药与养生 / 66 当归(《神农本经》) / 66 阿胶(《神农本经》) / 69 何乌(《何乌录》) / 72 熟地黄(《本图经》) / 74 白芍(《本经》) / 76 龙眼肉(《本经》) / 78 鸡血藤(《本纲目拾遗》) / 80 常见补阴类中药与养生 / 81 枸杞子(《别录》) / 82 女贞子(《神农本经》) / 84 …… |
| 摘要 | |
| 人参 (《神农本经》) ★原植物、药材及饮片图 ★来源、采制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和根茎。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以吉林抚松县产量大,质量好,称吉林参。野生者名“山参”;栽培者称“园参”。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干燥者称“生晒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晒干称糖参(白参);蒸制后干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粉碎用。 ★用名野山参、园参、吉林参、红参、白参、糖参、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肺、脾、心经。 ★功效主治及配伍 1.大补元气:用于气虚欲脱之证,单用或与附子同用。2.生津止渴:用于津伤口渴及消渴症。常与麦冬、五味子配伍。3.补脾益肺:用于脾肺气虚之证。 治肺气咳喘、痰多者,常与五味子、苏子、杏仁等同用。 因脾虚不运常兼湿滞,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 若脾气虚弱,导致长期失血者,常与黄芪、白术等配伍。 若脾气虚衰,气虚不能生血,以致气血两虚者,可与当归、熟地等配伍。4.安神:用于失眠多梦。常与酸枣仁、柏子仁等配伍。 5.补益肾气:治虚喘,常与蛤蚧、五味子、胡桃等同用。 治肾阳虚衰,肾精亏虚之阳痿,则常与鹿茸等配伍。 ★用法用量入药煎服,3~15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或熬膏,或泡酒,或入丸、散。炖服:将人参切成2m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是简单服用方法。 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一般每次1~15g。 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泡酒:将人参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的白酒浸泡,每日酌情服用。 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使用注意 1.实证、热症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2.不宜与藜芦、五灵脂、莱菔子同用,服人参不宜喝茶、吃萝卜。3.长期服人参或人参制剂,可出现腹泻、皮疹、失眠、神经过敏、血压升高、忧郁、性欲亢进(或性功能减退)、头痛、心悸等不良反应。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4.常规保存法:对确已干透的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简易鉴别方法人参的基本特征(如有无芦头、芦碗、细横纹,断面有无菊花纹等):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上端连接较细的根茎(芦头),有不定根()和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4~6个交互排列,下部分出2~4支根及少数侧根,表面淡黄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细皱纹,主根横纹细密成环。断面黄白色,可见放射状裂隙,散有黄棕色小点,香气特异,味微甘、苦。常见的伪品:①茄科植物华山参的根:有毒性,服用后常引起中毒。②豆科植物豇豆的根:横断面略呈1~2层棕色环,味淡有豆腥气。③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横断面有多层明显淡棕色同心环纹,味微甜后苦,久嚼麻舌,生用有毒。 ★养生简方、药膳1.人参杞子粥:粳米100g,人参5g,枸杞子15g,枣(干)5g。做法:大米洗净放在水里泡30分钟后沥干水分,大枣去籽后切丝, |
这本书的出版,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最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科学、更健康地生活,但又苦于没有门路。很多网上流传的养生方法,要么过于极端,要么效果存疑。《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保健》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且贴合实际的解决方案。它在药材的介绍上,非常注重实用性,不仅仅告诉你有什么功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如何去辨别、如何去储存、以及最关键的,如何将它们运用到日常的饮食中。比如,它会详细讲解不同部位的药材(如根、茎、叶、果实)在滋补上的侧重点,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烹饪方式来发挥它们的最大功效。更让我赞赏的是,它在“健身与保健”的部分,并没有回避一些我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比如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运动,或者身体有些小毛病不适合剧烈运动。它提供了一些非常温和、且可以碎片化时间进行的锻炼方法,同时又结合了药材的调理,让我觉得这种健康管理方式是真正可持续的。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深度,又不失广度,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从中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我近期的“精神食粮”,让我对“滋补”有了全新的认知。一直以来,我总觉得滋补就等于大鱼大肉、燕窝鲍鱼,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保健》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个观念。它让我明白,很多我们身边看似普通的食材,比如生姜、大蒜、葱,在药材的角度来看,也是有着不可忽视的保健功效的。它花了很大的篇幅去讲解这些“家常药材”的特性,比如生姜的驱寒暖胃,大蒜的消炎杀菌,葱白的发汗解表,这些都是我之前完全没有深入了解过的。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不仅仅局限于讲解单味药材,还教我如何根据不同的身体状况,比如容易疲劳、睡眠不佳、消化不良等,去搭配组合这些药材,制作出适合自己的食疗方。它还提供了很多简单易行的健身动作,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健身人士,但书里介绍的这些动作,比如八段锦、简单的拉伸,都非常适合居家练习,而且能和药膳食补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个小小的“家庭保健师”,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可以更好地照顾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评分我不得不承认,我之前对“药材”的印象停留在非常狭隘的层面,觉得就是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需要去药店才能买到的名贵东西。但《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保健》彻底打开了我的视野。它让我意识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食材,比如陈皮、山楂、绿豆,甚至是一些常见的蔬菜,都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它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了这些“身边的药材”是如何帮助我们调理身体的。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不仅仅是罗列药材的功效,而是会讲很多关于它们的小故事,或者它们的历史渊源,这样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了乐趣。而且,这本书的“健身与保健”部分,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像很多健身书那样讲究专业的器械和复杂的训练计划,而是更侧重于日常的、易于坚持的运动方式,比如通过简单的呼吸练习来改善体质,或者通过一些温和的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这种将药材滋补与日常运动相结合的思路,让我觉得健康管理不再是一件“任务”,而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太令人惊喜了!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那些古籍晦涩难懂,市面上的养生书又千篇一律,要么是过于泛泛而谈,要么就是推销各种昂贵的产品。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保健》,我才找到了真正想要的东西。它不像很多书那样一开始就堆砌术语,而是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药材介绍开始,比如枸杞、红枣、黄芪这些我们都很熟悉的,但这本书却能讲出许多我之前不知道的细节。比如,为什么不同季节采摘的枸杞功效会略有不同?红枣的“枣”和“脯”在滋补上有什么区别?黄芪泡水喝的注意事项又有哪些?它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解释了这些问题,让我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聊天一样。而且,它还结合了“健身与保健”的理念,不是单纯地讲药材,而是告诉你如何将这些药材融入到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中,比如制作一些简单的药膳汤,或者用来泡茶,这些建议都非常实用,不需要什么复杂的技巧,我这个厨房小白也能轻松上手。最关键的是,这本书给我传递了一种正确的养生观,不是盲目追求“大补”,而是强调“调理”和“平衡”,让我觉得养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到点滴生活中的。
评分我必须说,《滋补药材家用手册 健身与保健》是我近年来读过的最实用、最有温度的健康类书籍之一。我之前也买过不少类似的书,但要么是过于理论化,读起来像学术论文,要么就是充斥着各种广告和推销,让人看了就烦。这本书则完全不同,它以一种非常温和、亲切的语调,将复杂的药材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介绍每一种药材时,都会结合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比如某某药材中含有的某种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或者对提高免疫力有帮助。这种科学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让我在学习中医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科学的佐证,更加信服。而且,它在“健身与保健”的部分,也做得非常出色,不是那种枯燥的健身理论,而是将运动与药材的滋补功效结合起来,比如在运动后如何通过饮食来帮助身体恢复,或者有哪些药材适合在运动前后服用。这本书没有让我觉得有什么“秘籍”或者“绝招”,而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健康生活方式,这种理念非常契合我追求的“细水长流”式的健康管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