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后视镜(2)

羊城后视镜(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柳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广州历史
  • 近代史
  • 羊城文化
  • 城市记忆
  • 历史研究
  • 地方志
  • 民国史
  • 社会生活
  • 文化遗产
  • 老照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82571
商品编码:24501527589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杨柳 主编 定  价:40 出 版 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1日 页  数:311 装  帧:平装 ISBN:9787536082571 序叩问历史风情挖掘文化积淀
老城纪事
程天固修广州城
“假凤虚凰”风波
“南天王”的大手笔
“中山舰事件”前后的李之龙
1933,推销广州
1937,“烟大行动”
打雀“英雄”传
戴季陶之死
广州的降温
礼尚高年循古制
落幕前的喧闹
失人心者失天下
市立医院四护士自杀案
万众瞩目的大银幕
越秀山上的喜与悲
梁培基在二沙岛(节选)
两干年历史的事件——这天,广州20万人剪辫
胡汉民为何死在广州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羊城后视镜(2)》主编杨柳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化、名胜古迹、民俗风情、风流人物、动人故事的精彩画卷。全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配以大量珍贵的新闻图片,许多事例皆为作者多方实地采访而得,极具历史价值、收藏价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岭南文化、认识岭南风情的途径。 杨柳 主编 杨柳,1963年生于广州。198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汉语言文学系,现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不错编辑,从事新闻行业二十余年,作品多次获得广东省新闻学会、广东省新闻记者协会、广东省报纸副刊研究会颁发的很好奖,曾编选出版“中国名报文化随笔丛书訠城晚报卷”《我的家在哪里》等。
《羊城后视镜(2)》是一部深入挖掘城市记忆、折射时代变迁的叙事文本。它并非简单的编年史,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片段、人物和场景,构建出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羊城剪影,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感受这座南方都市独特的脉搏与呼吸。 本书的魅力在于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如同透过车窗向后瞥视,每一个瞬间都可能勾勒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或者一个被忽视的人物。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捕捉到了城市肌理中那些细微而深刻的变化:曾经的市井烟火如何被现代化的进程所取代,老街巷里的故事如何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以及在新旧交替的浪潮中,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碰撞。 《羊城后视镜(2)》中,你或许会遇到那些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勇于搏击的先行者,他们的奋斗与牺牲,塑造了今日羊城的繁华;你或许会听到老一辈人关于“西关大屋”的口述,感受那份厚重的岭南文化底蕴;你或许会在某个街角,发现一家承载着几代人回忆的小店,从店主的讲述中窥见时光流转的痕迹。这些故事,或宏大,或微渺,都共同构成了羊城这座城市的肌理与灵魂。 本书着力于展现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他们是城市最真实的见证者。作者用朴实而富有感染力的笔触,刻画了不同年代、不同阶层的人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喜怒哀乐、奋斗与迷茫。从街头巷尾的闲谈,到工厂车间的忙碌,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商海的沉浮,每一个鲜活的个体故事,都如同闪烁的星光,汇聚成一幅壮丽的城市画卷。 《羊城后视镜(2)》的另一特色是其对城市空间变迁的细腻描摹。那些曾经熟悉的地理标志,例如消失的码头、改造的旧厂房、拔地而起的高楼,都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更承载着无数人的情感寄托和集体记忆。作者通过对这些空间变迁的追溯,唤醒了读者对城市过往的集体记忆,引发对发展与传承的深刻思考。 它不是一本关于高屋建瓴的理论分析,而是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文字。读者仿佛可以闻到老城区里弥漫的食物香气,听到早市的叫卖声,感受到旧日羊城特有的生活节奏。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阅读的过程成为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一次与这座城市的深度连接。 《羊城后视镜(2)》鼓励读者放慢脚步,重新审视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它提醒我们,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每一个角落都可能隐藏着动人的故事。通过回望,我们更能理解当下,也更能珍视未来。这本书,就像一面承载着过往风景的后视镜,让我们在疾驰前行的同时,不忘来时的路,不忘那些塑造了我们城市精神的珍贵片段。它是一次关于记忆的搜寻,一次关于认同的构建,更是一次对城市生命力的深情礼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加上一个模糊的城市剪影,一下子就把我的思绪拉到了那些老广的记忆深处。我一直对广州这座城市有着莫名的情怀,总觉得它既熟悉又陌生,既有现代都市的繁华,又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本书的标题《羊城后视镜(2)》,就仿佛在说,我们正坐在时光的后视镜里,回望这座城市的过往。我尤其好奇,作者会从怎样的角度来解读这座城市?是通过某个特定年代的事件,还是聚焦在某个区域的变迁?或者是记录下那些消失的市井生活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我总觉得,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肌理,而这种肌理往往体现在那些细微之处,比如老街巷里的叫卖声,老茶楼里的悠闲时光,或者是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我期待作者能用生动的笔触,为我描绘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让我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和脉搏。而且,选择“后视镜”这个词,也暗示着一种回顾和审视,或许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还包含着作者对城市发展、社会变迁的思考和感悟,这让我更加期待。

评分

我是一个对地方志和城市史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尤其喜欢那些能够展现地方独特文化和历史变迁的作品。《羊城后视镜(2)》这个书名,立刻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总觉得,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灵魂,而这种灵魂往往体现在那些细节之中,比如独特的建筑风格、地方戏曲、传统美食、市井习俗等等。我非常好奇,这本书会从哪些角度来呈现广州的独特魅力?是会聚焦于那些承载着历史印记的老建筑?还是会讲述那些鲜为人知但却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或者是深入描绘广州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我期待作者能够用细腻的笔触,为我展现一个立体、鲜活的广州。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城市的过去,感受它独特的文化底蕴,并且发现那些隐藏在时光中的宝藏。这种对地方文化的深度探索,对我来说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带有历史厚重感和人文关怀的书籍情有独钟。在翻阅《羊城后视镜(2)》的简介时,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些曾经读过的关于老北京、老上海的书籍,它们往往通过人物、事件、场景的交织,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城市画卷,让我沉浸其中,仿佛穿越了时空。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我心中唤起类似的体验。如果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广州在特定历史时期所经历的变革,特别是那些对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事件,并且用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去呈现,那将是一场绝佳的阅读盛宴。我想了解,这座被誉为“羊城”的城市,在不同的时代里,是如何演变的?那些曾经的繁华与落寞,那些历史的印记,又是如何被一代代人所铭记和传承的?我希望作者能带领我,穿梭于旧时的街巷,感受旧时的风土人情,甚至能体会到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和心境。这种对城市深层文化的探索,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评分

我通常偏爱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能够让我从新的角度审视所熟悉的事物。《羊城后视镜(2)》这个名字,给我一种“回溯与洞察”的感觉。我觉得,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堆砌,更是人文、历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碰撞的结果。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广州的过去,更能展现出作者对城市发展规律的观察和理解。比如,书中是否能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广州是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的?在高速发展的背后,又有哪些被忽略或者正在消失的东西?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见解,一些能够启发我思考城市未来走向的观点。也许,通过回顾历史的“后视镜”,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当下,并为未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这种带有前瞻性和反思性的解读,是我阅读这类书籍时最看重的。

评分

读过一本叫做《都市光影》的书,虽然不是关于广州,但它那种对城市细节的挖掘,对居民生活状态的刻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的封面和标题,让我联想到了类似的质感。我总觉得,很多时候,城市的故事不是宏大的叙事,而是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点点滴滴。比如,一家开了几十年的小店,门口的那棵老榕树,街坊邻里之间的闲聊,甚至是某个角落里被遗忘的涂鸦,都可能承载着一段历史,一种情感。我希望《羊城后视镜(2)》能够做到这一点,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俯瞰,而是深入到城市的肌理之中,去倾听那些普通人的声音,去捕捉那些被时间冲刷但依然鲜活的记忆。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找到这些故事的?是采访了许多老广州人,还是深入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考察?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看到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段,一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一些能够勾起我共鸣的场景。毕竟,城市是有生命的,它由无数个个体和他们的经历构成,而这些构成,才是最动人的部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