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对“雄霸一时”的战机(攻击机)的描述,吉姆·温切斯特编著的《由内到外看战机:世界**战机数据和结构详解(共2册)》图文并茂地探究了过去60年中部分重要的军用飞机。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世界上**作战用喷气战斗机梅塞施米特“Me 262”到**的洛克希德马丁F-35“闪电Ⅱ”,《喷气机透视》一书按年代顺序通过50款代表性机型——其中包括“鬼怪Ⅱ”、米格-21和F-22“猛禽”——呈现了喷气战斗机的发展史。 每款战斗机都有详细的剖面图,内外部的专有特征也进行了标注。同时,飞机的驾驶舱和外部还附有彩色三面插图和照片。专业人士的评价——包括发展历程和服役历史——印证了每款飞机在航空**的地位,而丰富的技术参数提供了完整的规格和附加资料(包括各种变体和曾经的使用者)。 本书丰富的实例和可视信息,是建模和航空爱好者必不可少的参考指南。
    自“Me 262”式飞机起,人类飞行的历史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时代——喷气式飞机时代,经过70年的发 展,喷气式战机有了巨大的进步。吉姆·温切斯特编 著的《由内到外看战机:世界**战机数据和结构详 解(共2册)》介绍了从“Me 262”起到洛克希德-马 丁公司的F-35“闪电”Ⅱ式,全部喷气式战机的发展 历史。
        本书配图精美,***介绍多款经典战机的发展 历史,点评了每款机型的优势和弱点,勾画出一幅幅 壮美的喷气式战机的发展史。
    
吉姆·温切斯特(Jim Winchester)是一位有多年写作经验的航空作家。他是《A-4空中之鹰》(A-4 Skyhawk)、《空战》(Dogfight)和《战斗机》(Fighter)的作者,曾在《空军月刊》(Air Forces Monthly)和《航空》(Aeroplane)杂志上发布多篇文章。他现居住在英国伦敦西区。
经典喷气式飞机:1945—1960
  梅塞施米特Me 262
  格罗斯特“流星”
  洛克希德P-80“流星”
  德·哈维兰“吸血鬼”和“毒牙”
  格鲁门“美洲豹”和“美洲狮”
  北美F-86“佩刀”
  洛克希德F-94“星火”
  米高扬一格列维奇米格-17“壁画”
  共和公司F-84“雷霆”和“雷电”
  达索“神秘”和“超神秘”
  霍克“猎人”
  北美F-100“**佩刀”
  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19“农夫”
  格罗斯特“标*”
  康维尔F-102“三角剑”
  道格拉斯A-4“天鹰”
  沃特F-8“十字军战士”
  麦克唐纳F-101“魔术师”
  洛克希德F-104“星”
  共和F-105“雷公”
  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21F“鱼窝”
  康维尔F-106“三角标*”
  德·哈维兰“海雌狐”
  麦道F-4“鬼怪”2
  萨伯J-35“龙”
现代喷气式飞机:1961至今
  英国电气“闪电”
  达索“幻影”3/5
  诺斯罗普F-5“自由斗士”/“虎”2
  苏霍伊苏-15“细嘴瓶”
  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23“鞭鞑者”
  萨伯37“雷”
  格鲁门F-14“雄猫”
  达索“幻影”F1
  米高扬-格列维奇米格-25“狐蝠”/米格-31“猎狐犬”
  以色列航空工业“幼狮”
  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波音F-15“鹰”
  洛克希德·马丁F-16“战隼”
  英国宇航“海鹞”
  米高扬米格-29“支点”
  麦道F/A一18“大黄蜂”
  达索“幻影”2000
  苏霍伊苏-27“侧卫”
  帕那维亚“狂风”
  麦道/英国航空航天AV-8B“鹞”2
  萨伯JAS-39“鹰狮”
  波音F/A-1 8E/F“**大黄蜂”
  达索“阵风”
  欧洲“台风”
  洛克希德·马丁/波音F-22“猛禽”
  洛克希德·马丁F-35“闪电”2
术语表
这套书真是太棒了!我一直对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流于表面,信息量很小。这次偶然看到了《由内到外看战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首先,它的“二册”设计就非常人性化,一本侧重数据,一本侧重结构,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深入了解。我尤其喜欢数据那本,里面详细列出了世界各地经典战机的各项性能参数,从最大速度、作战半径到武器挂载能力,应有尽有。而且,这些数据并非简单罗列,还会配合图表和简要的分析,让我能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战机在设计上的侧重点和性能上的差异。比如,对比F-22和苏-57的发动机推力以及推重比,就能立刻看出它们在机动性上的潜在优势;再比如,比较不同代战斗机的雷达探测距离和电子干扰能力,就能体会到技术进步带来的代际鸿沟。对我这样痴迷于数据和性能的读者来说,这简直就是一本宝藏。书中对于每一款战机的介绍都力求详尽,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还穿插了一些历史背景和技术演进的介绍,让这些数据背后的人物、时间和故事也鲜活起来。
评分我得承认,一开始我看到“数据和结构详解”这些字眼,以为这本书会非常枯燥,但《由内到外看战机》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极其复杂的航空技术呈现在读者面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时代战机之间的技术传承和演进分析。比如,在讲到下一代战机设计时,它会追溯到上一代战机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又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弥补的。这种历史纵深感,让我对整个战斗机的发展脉络有了清晰的认识。同时,书中还涉及了一些空气动力学原理的介绍,虽然没有讲得很深奥,但足以让你明白为什么战机要设计成特定的形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翼型。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方式,让我这种非专业读者也能津津有味地读下去,并且时不时地会发出“原来如此”的惊叹。
评分这套《由内到外看战机》真的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它对细节的追求。我一直想弄明白,为什么有些战机看上去很相似,但实际性能却天差地别。这本书就给出了答案。它不仅仅是列出数据,还会对数据背后的设计逻辑进行解释。比如,为什么这款战斗机的机身更加细长,是为了减小阻力;为什么那款战斗机的进气道更加粗壮,是为了提供更大的进气量以支持更强的发动机。这种“为什么”的解答,对于我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而且,书中还加入了一些对比分析,将同代或不同代的战机放在一起,从气动布局、材料运用、武器集成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这种“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能够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一款战机的优劣。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航空工程师,带着我一步步走近这些令人惊叹的飞行器。
评分我必须说,《由内到外看战机》这套书在结构解析方面做得非常出色,简直是为我这种喜欢“拆解”飞机、理解其内在奥秘的读者量身定做的。第二册完全专注于战机结构,这一点就让我非常兴奋。以前看一些战机介绍,最多就是一张外形图,然后说一下它的“设计亮点”,但具体到内部是怎么实现的,就语焉不详了。这套书就不同了,它通过大量的线图、剖视图,甚至还有一些三维示意图,将每一款战机的机体结构、动力系统、航电系统、武器系统等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解和展示。我特别喜欢看它对机翼、机身连接处的细节描绘,以及发动机舱内部的复杂管线和液压系统。你能清晰地看到,为了实现某些高难度的机动动作,飞机的翼身融合是如何设计的,或者说,为了承受高G力,驾驶舱和座椅的结构又是如何强化的。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了解飞机的外形,更是深入理解其“灵魂”所在。通过这些结构图,我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款战机拥有出色的隐身性能,或者为什么另一款战机在载弹量上如此惊人。这种“由内到外”的学习方式,让我对航空工程的精妙之处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我对战机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细节总是充满了好奇,而《由内到外看战机》这套书简直满足了我所有的幻想!它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书,而是把每一款世界著名的战机都当作一个精密的工程艺术品来剖析。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战机在不同作战环境下的性能评估。比如,它会详细分析某款战机在高原环境下发动机的进气量如何受到影响,或者在湿热地区对电子设备运行可能产生的潜在问题。这些都是一些非常细微但又至关重要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一款战机的实际作战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实验室数据上。书中还对一些经典战役中,战机性能发挥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让我在阅读数据和结构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钢铁巨兽在真实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这种将理论知识与实战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对这些战机的设计理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