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智养/父母心知的儿童心理学/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
定价:29.80元
作者:梅子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640307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也都有他自己的长处。父母应该尽量放大孩子的优点,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坚信在他们身体的某个隐匿角落,一定闪烁着若隐若现的亮光。父母要做的。是发现。是挖掘,是点亮。 一般的父母对“育”能尽到责任,但对“教”的认识却往往不足。常言道“人看从小”,“3岁看大、7岁看老”,说明幼儿期的教育极其重要。幼儿的可塑性很大,问题在于怎样去塑造。 教育孩子,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还应该针对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合适的教育方法。 本书作者梅子老师从事儿童教育多年,总结出一套的教育经验。她认为成功的父母不在于所取得什么地位和多少金钱,而在于如何用“智养” 的方法教育出的孩子。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阳光的孩子,如果你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那么这本书将为你排忧解难。你会懂得每个生命都蕴含着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送给孩子好的礼物。让我们跟着作者的指引,走进孩子的世界,去体会孩子眼中的美好和新奇,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一个幸福的世界,使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目录
章  变化的规则,寻觅孩子成长的轨迹
 关注幼儿神奇的敏感期
 妈妈有世界上好听的声音
 爸爸,不要你来开门
 0~1岁,信任的桥梁在此搭建
 谁偷走了孩子3岁前的记忆
 别忽视孩子“潮湿的水泥期”
 凝固“水泥期”的成长记录
 12岁前,孩子的反抗期
 心理断乳期,谨防精神肥胖儿
 踢开孩子的三个不快乐时期
第二章  从小开始,为心理健康添砖加瓦
 夸奖——“营养”孩子的内心
 批评——给孩子种下羞耻心
 约束——给孩子自律的拐杖
 拥抱——给孩子生活的幸福感
 身教——给他圈住幸福的自控力
 合作——让孩子的性格更优质
 接触自然——让孩子建立自信
第三章  小嘴巴大秘密——听孩子在说什么
 “我要!我还要!”——占有欲的开端
 “让我自己做!”——自信心的觉醒
 “爸爸,亲我一下”——依赖性增强
 “妈妈,我做梦了”——梦境反映孩子的内心
 “那个是我的!”——自我意识的萌芽
 “我真的生气了!”——独立意识的觉醒
 “我就不听!”——情感丰富的开始
第四章  不听话的原因——父母要做心理师
 乱扔东西——在“捣蛋”中长见识
 只看一本书——习惯在慢慢养成
 自言自语一快速成长的阶梯
 没事就抠鼻子——精力充沛的小家伙
 爱重复别人的话——孩子的幽默细胞在跳舞
 闲不住——小发明家的探索欲
 喜欢玩捉迷藏——孩子富有冒险精神
 顶嘴——孩子在强化语言能力
 以吓唬人为乐——顽皮的孩子并不坏
 爱问为什么——“问题”儿童不简单
 凡事信以为真——他有惊人的想象力
第五章  警惕!解读孩子的求助信号
 信号1:撕书——帮助他疏导攻击的欲望
 信号2:吮吸大拇指——关注孩子的另类饥渴
 信号3:怕生——帮助孩子缓解社交恐惧
 信号4:恋物症——给孩子的情感找个寄托
 信号5:不敢迈出的脚——鼓励孩子建立自信
 信号6:大声尖叫——给孩子一个倾诉的平台
 信号7:异食癖——经常咀嚼吞食异物
 信号8:躲避检查——小男孩的“阉割忧虑”
第六章  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蜡笔——孩子五彩人生的创造者
 玩具——矫治孩子心理的
 宠物——幼儿成长的好伙伴
 语言——文明礼貌的符号
 游戏——好性格靠它来形成
 水——打开求知欲的阀门
 沙堆——触觉的学习过程
第七章  每个次,对孩子都很重要
 次用筷子——孩子手的协调性发展
 次制作——孩子的创造精神苏醒
 次等候——孩子的情商逐渐确立
 次挑食——分辨能力的觉醒
 次劳动——参与社会活动的开端
 次与人交流——建立交际圈的开始
第八章  心灵营养:缓解孩子的负面情绪
 嫉妒——安抚孩子的内心恐慌
 害怕——还孩子倾诉的权利
 害羞——鼓励和赞美有效
 暴力——让孩子学会忍耐
 白虐——指导孩子表达情绪
 抑郁——帮助孩子走出死胡同
 孤独——为孩子找到心理的支点
 自卑——肯定孩子做的努力
 任性——收起多余的溺爱
 生气——给孩子一个好榜样
第九章  爸爸妈妈们:我们哪里做错了
 “电视保姆”:影响孩子的脑发育
 高度保护:父母成了孩子的负担
 溺爱:让孩子关上了心门
 语言暴力:摧毁了孩子的堡垒
 恐吓:孩子胆怯的“元凶”
 早入托:孩子的恐惧被漠视
 “皮肤饥饿”:孩子的智力被影响
 父爱缺失:导致孩子“父爱饥渴”
 夫妻冷暴力:孩子是受害者
 “假累现象”:孩子需要成就感
 打屁股:危及孩子的性健康
 是什么导致孩子性早熟
第十章  测试吧:留下孩子成长的小脚印
 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你与孩子之间有哪种代沟?
 从玩具看孩子的性格
 从色彩看孩子的性格
 孩子是否属于很敏感的人?
 测试孩子的自控能力
 测试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属于哪种交往类型?
 孩子的音乐智能如何?
作者介绍
刘美芳女士 笔名梅子。在教育一线工作十余年,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幼教人才。作者在教学之余经常深入到幼教机构挂职,在实践中去发现、摸索独特的儿童心理与行为,教育方法更为科学、实用,适合我国文化与国情。
文摘
序言
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及时”。当我拿到它的时候,我正面临着一些育儿的困惑,感觉自己有些力不从心。这本书的名字——“智养/父母心知的儿童心理学/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让我觉得它非常全面,既有心理学的深度,又有教师的实践经验,而且更强调“父母心知”,这让我觉得它非常贴合我的需求。我一直认为,了解孩子的心理,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经验和认知局限,而无法真正理解孩子。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带着我一起去探索孩子的内心世界。作者“梅子”老师,用非常细腻和富有同情心的笔触,描绘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她分享的那些“教子手记”,让我看到了一个智慧而充满爱的母亲形象。书中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如何引导孩子解决冲突、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等内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欢书中那种强调“陪伴”和“倾听”的理念,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有时候过于关注“教”,而忽略了“育”本身。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育儿方式,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用心去爱,用智慧去引导,一定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评分初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气”。作为一个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师,作者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分享了她对儿童心理的理解和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感悟。这不像市面上很多育儿书籍,动辄引用一堆理论,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更像是与一位邻家姐姐或一位老友在聊天,她会跟你分享她遇到的孩子,她是如何思考的,她是如何尝试的,然后又是如何从中学习的。书中的案例,很多都非常真实,也很贴近我们的生活。我看到了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影子,也看到了自己教育方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处理孩子的“小叛逆”,我总觉得我家孩子最近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我该怎么办?看了书中关于这部分的描述,我才意识到,这或许不是“叛逆”,而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正常的阶段,他需要表达自己的独立性。作者的建议,不是让你去“压制”这种独立性,而是引导他以更健康的方式去表达。这让我茅塞顿开。书中的“梅子”老师,她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积极、智慧的育儿理念。她鼓励父母们要“用心”去观察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关系。这种关系,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条路径,一条充满爱、理解和智慧的道路。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孩子内心深处的世界。作为父母,我们常常会用成人的视角去衡量和评判孩子,却很少真正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作者“梅子”老师,凭借她作为教师的专业敏感度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儿童心理学的那些抽象概念,用非常具象、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她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真实的场景,让你自己去体会,去感悟。比如,书中关于孩子情绪管理的描述,我特别有共鸣。我家孩子有时候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我总是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安抚他。看了书中关于如何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以及如何用温和的方式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建议,我才发现,原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陪伴”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制止”。书中的“父母心知”这几个字,真是说出了我的心声。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我的孩子,但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本“心灵指南”,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长的密码,更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建立更融洽的亲子关系。它让我明白,育儿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场充满爱与智慧的“修行”。
评分这本书,我拿到的时候,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了。“智养”,听起来就像是某种高级的育儿秘籍,总觉得能解锁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那些困惑的“密码”。翻开书页,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种非常温和、朴实的语言,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坐在你身边,和你娓娓道来。“父母心知的儿童心理学”,这句话更是点明了主题,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觉得,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比那些所谓的“方法论”更为重要。毕竟,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成长轨迹。而这本书,似乎就是要帮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能够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理解他们,去引导他们,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要求他们“听话”。尤其是“一位教师的教子手记”这几个字,让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教师,是长期与孩子打交道的人,他们有着专业的知识,更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述育儿,我想一定能看到很多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容易忽视的细节。梅子这个名字,也显得很亲切,仿佛是作者本人,带着一份真诚和责任感,将她的经验倾囊相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这个名字也给我一种可靠的感觉,相信出版的书籍在内容上会有一定的保障。整体而言,这本书给我一种“踏实”的感觉,不浮夸,不空洞,是真正能够给到父母们实实在在帮助的书。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的封面设计和书名所吸引。“智养”两个字,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总觉得自己在养育孩子方面不够“聪明”,不够有方法。而“父母心知的儿童心理学”更是让我觉得,这正是我一直以来渴望寻找的答案。翻开书页,我就被作者“梅子”老师那种真诚、朴实的语言所打动。她没有使用那些高深的学术术语,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分享了她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具体情境的分析,比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孩子之间的争执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而作者的解读,总能让我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她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以及“如何做”。她强调要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问题,去找到问题的根源。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育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导和情感上的支持。作者以一位教师的身份,分享了她与孩子们之间的故事,这些故事真实而感人,让我看到了一个老师的智慧和耐心,也看到了一个父母的爱和责任。这本书,是我在育儿路上的一盏明灯,它为我指明了方向,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