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智養/父母心知的兒童心理學/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
定價:29.80元
作者:梅子
齣版社: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56403074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孩子也都有他自己的長處。父母應該盡量放大孩子的優點,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座金礦,堅信在他們身體的某個隱匿角落,一定閃爍著若隱若現的亮光。父母要做的。是發現。是挖掘,是點亮。 一般的父母對“育”能盡到責任,但對“教”的認識卻往往不足。常言道“人看從小”,“3歲看大、7歲看老”,說明幼兒期的教育極其重要。幼兒的可塑性很大,問題在於怎樣去塑造。 教育孩子,不僅要瞭解孩子獨特的心理動態,還應該針對孩子的個性特徵,不斷地在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摸索瞭解閤適的教育方法。 本書作者梅子老師從事兒童教育多年,總結齣一套的教育經驗。她認為成功的父母不在於所取得什麼地位和多少金錢,而在於如何用“智養” 的方法教育齣的孩子。 如果你想培養一個陽光的孩子,如果你不懂孩子為什麼越來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學習,如果你不想讓孩子變成冤傢……那麼這本書將為你排憂解難。你會懂得每個生命都蘊含著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送給孩子好的禮物。讓我們跟著作者的指引,走進孩子的世界,去體會孩子眼中的美好和新奇,讓我們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一個幸福的世界,使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目錄
章 變化的規則,尋覓孩子成長的軌跡
關注幼兒神奇的敏感期
媽媽有世界上好聽的聲音
爸爸,不要你來開門
0~1歲,信任的橋梁在此搭建
誰偷走瞭孩子3歲前的記憶
彆忽視孩子“潮濕的水泥期”
凝固“水泥期”的成長記錄
12歲前,孩子的反抗期
心理斷乳期,謹防精神肥胖兒
踢開孩子的三個不快樂時期
第二章 從小開始,為心理健康添磚加瓦
誇奬——“營養”孩子的內心
批評——給孩子種下羞恥心
約束——給孩子自律的拐杖
擁抱——給孩子生活的幸福感
身教——給他圈住幸福的自控力
閤作——讓孩子的性格更優質
接觸自然——讓孩子建立自信
第三章 小嘴巴大秘密——聽孩子在說什麼
“我要!我還要!”——占有欲的開端
“讓我自己做!”——自信心的覺醒
“爸爸,親我一下”——依賴性增強
“媽媽,我做夢瞭”——夢境反映孩子的內心
“那個是我的!”——自我意識的萌芽
“我真的生氣瞭!”——獨立意識的覺醒
“我就不聽!”——情感豐富的開始
第四章 不聽話的原因——父母要做心理師
亂扔東西——在“搗蛋”中長見識
隻看一本書——習慣在慢慢養成
自言自語一快速成長的階梯
沒事就摳鼻子——精力充沛的小傢夥
愛重復彆人的話——孩子的幽默細胞在跳舞
閑不住——小發明傢的探索欲
喜歡玩捉迷藏——孩子富有冒險精神
頂嘴——孩子在強化語言能力
以嚇唬人為樂——頑皮的孩子並不壞
愛問為什麼——“問題”兒童不簡單
凡事信以為真——他有驚人的想象力
第五章 警惕!解讀孩子的求助信號
信號1:撕書——幫助他疏導攻擊的欲望
信號2:吮吸大拇指——關注孩子的另類飢渴
信號3:怕生——幫助孩子緩解社交恐懼
信號4:戀物癥——給孩子的情感找個寄托
信號5:不敢邁齣的腳——鼓勵孩子建立自信
信號6:大聲尖叫——給孩子一個傾訴的平颱
信號7:異食癖——經常咀嚼吞食異物
信號8:躲避檢查——小男孩的“閹割憂慮”
第六章 開啓孩子心靈的鑰匙
蠟筆——孩子五彩人生的創造者
玩具——矯治孩子心理的
寵物——幼兒成長的好夥伴
語言——文明禮貌的符號
遊戲——好性格靠它來形成
水——打開求知欲的閥門
沙堆——觸覺的學習過程
第七章 每個次,對孩子都很重要
次用筷子——孩子手的協調性發展
次製作——孩子的創造精神蘇醒
次等候——孩子的情商逐漸確立
次挑食——分辨能力的覺醒
次勞動——參與社會活動的開端
次與人交流——建立交際圈的開始
第八章 心靈營養:緩解孩子的負麵情緒
嫉妒——安撫孩子的內心恐慌
害怕——還孩子傾訴的權利
害羞——鼓勵和贊美有效
暴力——讓孩子學會忍耐
白虐——指導孩子錶達情緒
抑鬱——幫助孩子走齣死鬍同
孤獨——為孩子找到心理的支點
自卑——肯定孩子做的努力
任性——收起多餘的溺愛
生氣——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第九章 爸爸媽媽們:我們哪裏做錯瞭
“電視保姆”:影響孩子的腦發育
高度保護:父母成瞭孩子的負擔
溺愛:讓孩子關上瞭心門
語言暴力:摧毀瞭孩子的堡壘
恐嚇:孩子膽怯的“元凶”
早入托:孩子的恐懼被漠視
“皮膚飢餓”:孩子的智力被影響
父愛缺失:導緻孩子“父愛飢渴”
夫妻冷暴力:孩子是受害者
“假纍現象”:孩子需要成就感
打屁股:危及孩子的性健康
是什麼導緻孩子性早熟
第十章 測試吧:留下孩子成長的小腳印
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嗎?
你與孩子之間有哪種代溝?
從玩具看孩子的性格
從色彩看孩子的性格
孩子是否屬於很敏感的人?
測試孩子的自控能力
測試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
孩子屬於哪種交往類型?
孩子的音樂智能如何?
作者介紹
劉美芳女士 筆名梅子。在教育一綫工作十餘年,為國傢培養瞭大批的幼教人纔。作者在教學之餘經常深入到幼教機構掛職,在實踐中去發現、摸索獨特的兒童心理與行為,教育方法更為科學、實用,適閤我國文化與國情。
文摘
序言
這本書,我拿到的時候,就被它的名字吸引住瞭。“智養”,聽起來就像是某種高級的育兒秘籍,總覺得能解鎖父母們在教育孩子過程中那些睏惑的“密碼”。翻開書頁,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種非常溫和、樸實的語言,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輩,坐在你身邊,和你娓娓道來。“父母心知的兒童心理學”,這句話更是點明瞭主題,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一直覺得,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比那些所謂的“方法論”更為重要。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緒,自己的成長軌跡。而這本書,似乎就是要幫助我們這些做父母的,能夠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去理解他們,去引導他們,而不是簡單粗暴地要求他們“聽話”。尤其是“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這幾個字,讓我覺得非常有說服力。教師,是長期與孩子打交道的人,他們有著專業的知識,更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從教師的角度來講述育兒,我想一定能看到很多我們在傢庭教育中容易忽視的細節。梅子這個名字,也顯得很親切,仿佛是作者本人,帶著一份真誠和責任感,將她的經驗傾囊相授。北京理工大學齣版社,這個名字也給我一種可靠的感覺,相信齣版的書籍在內容上會有一定的保障。整體而言,這本書給我一種“踏實”的感覺,不浮誇,不空洞,是真正能夠給到父母們實實在在幫助的書。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的封麵設計和書名所吸引。“智養”兩個字,直接擊中瞭我的痛點,我總覺得自己在養育孩子方麵不夠“聰明”,不夠有方法。而“父母心知的兒童心理學”更是讓我覺得,這正是我一直以來渴望尋找的答案。翻開書頁,我就被作者“梅子”老師那種真誠、樸實的語言所打動。她沒有使用那些高深的學術術語,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分享瞭她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一些心得體會。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具體情境的分析,比如孩子不願意寫作業、孩子之間的爭執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而作者的解讀,總能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她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為什麼”,以及“如何做”。她強調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問題,去找到問題的根源。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育兒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導和情感上的支持。作者以一位教師的身份,分享瞭她與孩子們之間的故事,這些故事真實而感人,讓我看到瞭一個老師的智慧和耐心,也看到瞭一個父母的愛和責任。這本書,是我在育兒路上的一盞明燈,它為我指明瞭方嚮,也給瞭我前進的動力。
評分初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接地氣”。作為一個在教育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作者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分享瞭她對兒童心理的理解和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滴感悟。這不像市麵上很多育兒書籍,動輒引用一堆理論,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更像是與一位鄰傢姐姐或一位老友在聊天,她會跟你分享她遇到的孩子,她是如何思考的,她是如何嘗試的,然後又是如何從中學習的。書中的案例,很多都非常真實,也很貼近我們的生活。我看到瞭自己孩子身上的一些影子,也看到瞭自己教育方式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書中提到如何處理孩子的“小叛逆”,我總覺得我傢孩子最近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我該怎麼辦?看瞭書中關於這部分的描述,我纔意識到,這或許不是“叛逆”,而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正常的階段,他需要錶達自己的獨立性。作者的建議,不是讓你去“壓製”這種獨立性,而是引導他以更健康的方式去錶達。這讓我茅塞頓開。書中的“梅子”老師,她不僅僅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傳遞一種積極、智慧的育兒理念。她鼓勵父母們要“用心”去觀察孩子,去理解孩子,去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的關係。這種關係,纔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石。這本書,讓我看到瞭育兒的另一條路徑,一條充滿愛、理解和智慧的道路。
評分這本書,讓我覺得非常“及時”。當我拿到它的時候,我正麵臨著一些育兒的睏惑,感覺自己有些力不從心。這本書的名字——“智養/父母心知的兒童心理學/一位教師的教子手記”,讓我覺得它非常全麵,既有心理學的深度,又有教師的實踐經驗,而且更強調“父母心知”,這讓我覺得它非常貼閤我的需求。我一直認為,瞭解孩子的心理,是有效教育的前提。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父母,往往會因為自己的經驗和認知局限,而無法真正理解孩子。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帶著我一起去探索孩子的內心世界。作者“梅子”老師,用非常細膩和富有同情心的筆觸,描繪瞭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她分享的那些“教子手記”,讓我看到瞭一個智慧而充滿愛的母親形象。書中關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如何引導孩子解決衝突、如何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等內容,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尤其喜歡書中那種強調“陪伴”和“傾聽”的理念,這讓我意識到,我們有時候過於關注“教”,而忽略瞭“育”本身。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育兒方式,讓我看到瞭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我更加堅定地相信,用心去愛,用智慧去引導,一定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窗,讓我看到瞭孩子內心深處的世界。作為父母,我們常常會用成人的視角去衡量和評判孩子,卻很少真正去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作者“梅子”老師,憑藉她作為教師的專業敏感度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將兒童心理學的那些抽象概念,用非常具象、生動的方式呈現齣來。她沒有直接告訴你“你應該怎麼做”,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真實的場景,讓你自己去體會,去感悟。比如,書中關於孩子情緒管理的描述,我特彆有共鳴。我傢孩子有時候會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脾氣,我總是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安撫他。看瞭書中關於如何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用溫和的方式引導孩子錶達情緒的建議,我纔發現,原來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陪伴”和“引導”,而不是簡單的“製止”。書中的“父母心知”這幾個字,真是說齣瞭我的心聲。我一直渴望能更深入地瞭解我的孩子,但常常覺得力不從心。這本書,就像是給我提供瞭一本“心靈指南”,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看到孩子成長的密碼,更有效地與孩子溝通,建立更融洽的親子關係。它讓我明白,育兒不是一場“戰役”,而是一場充滿愛與智慧的“修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