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实用诊断学
定价:278.00元
作者:潘祥林//王鸿利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6-1
ISBN:9787117185455
字数:
页码:1068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kg
绪论
篇 症状学与症状诊断
章 概述
第二章 一般症状
节 发热
第二节 生长发育异常
第三节 肥胖
第四节 消瘦
第五节 水肿
第六节 乏力
第七节 体温过低
第八节 胸廓发育异常与畸形
第三章 精神症状
节 感知觉障碍
第二节 思维障碍
第三节 注意障碍
第四节 记忆障碍
第五节 智能障碍
第六节 情感障碍
第七节 意志障碍
第八节 动作行为障碍
第九节 自知力障碍
第四章 神经系统疾病症状
节 头痛
第二节 眩晕
第三节 晕厥
第四节 瘫痪
第五节 共济失调
第六节 不自主运动
第七节 意识障碍
第八节 睡眠障碍
第五章 皮肤疾病症状
节 自觉症状
一、瘙痒
二、疼痛
三、麻木
第二节 皮肤损害
一、斑疹
二、丘疹
三、结节
四、风团
五、水疱与大疱
六、脓疱
七、囊肿
八、隧道
九、粉刺
十、脱发
十一、色汗
十二、毛细血管扩张
十三、鳞屑
十四、表皮剥脱
十五、浸渍
十六、糜烂
十七、皲裂
十八、苔藓样变
十九、硬化
二十、痂
二十一、溃疡
二十二、萎缩
二十三、瘢痕
二十四、瘢痕疙瘩
二十五、色素沉着
……
第二篇 病史与病史采集
第三篇 体征学与检体诊断
第四篇 电生理学检查及其诊断
第五篇 内镜检查与内镜诊断
第六篇 肺功能检查与血气分析
第七篇 胃肠动力学检查
第八篇 实验室检查与实验诊断
第九篇 影像学检查与影像诊断
第十篇 病理学检查与病理诊断
第十一篇 临床思维与疾病诊断
第十二篇 病历与医疗文书
第十三篇 临床医师基本能力
第十三篇 临床常用诊断技术
附录
王鸿利,1963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医学系。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检验科主任,瑞金医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检验系主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血栓与止血研究室主任;上海市医学检验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检验教育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检验分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务委员,上海检验学会和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分会血栓与止血学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血栓与止血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教育部高等医学院校诊断学教学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和卫生部医学检验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40多年来,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等工作。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生42名。荣获科技进步奖:3项、部级6项、上海市级10项;教学成果奖:2项、上海市级5项;著作奖:上海市级4项。发表学术论文65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78部、参编84部。曾获上海市育才奖(1997)、全国教师奖(1998)、宝钢教育奖(2002)、上海市和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名师奖(2006)等称号。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众多诊断学书籍中,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鉴别诊断”的重视程度。作者在阐述每一种疾病时,都会花大量篇幅去分析与该病相似的其他疾病,并详细对比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如何通过特定的检查手段来区分。这对于我们这些在临床实践中经常面对“模糊地带”的医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呼吸系统疾病诊断的讨论,比如对待胸闷、咳嗽等症状,作者列出了一个非常详尽的鉴别诊断列表,从最常见的肺炎、支气管炎,到相对少见的肺栓塞、间质性肺病,再到一些非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胸部不适,都做了细致的分析。并且,对于如何通过听诊、胸部X光片、CT以及肺功能检查来逐步缩小诊断范围,作者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指导。这本书让我明白,诊断并不仅仅是找到一种疾病,更重要的是排除其他可能性,达到“去伪存真”的目的。
评分我是在一次科室会议上偶然看到同事在阅读这本书的,当时就被它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论述所吸引。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每一章节都配有大量的真实病例分析,这些病例涵盖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学科,而且都是一些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但又容易被误诊的疾病。作者在分析每个病例时,都详细回顾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对诊断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包括如何初步判断、如何鉴别诊断、最终如何确诊。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章节,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等疾病的鉴别诊断,作者给出了非常系统化的思路,并且强调了内镜检查在诊断中的关键作用。对于一些没有典型症状的患者,如何通过细致的问诊和必要的检查来发现问题,书中的方法论非常值得学习。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看病,如何思考,让你在阅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朴实,没有花里胡哨的图案,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翻开目录,结构清晰,章节划分合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疾病的诊断思路,循序渐进,非常适合我们这些在临床一线摸爬滚打的医生。书中的插图质量也很高,尤其是那些病理图片和影像资料,清晰度极佳,对于理解疾病的影像学表现非常有帮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章节,作者结合了大量的临床病例,详细阐述了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鉴别诊断要点,包括一些容易混淆的疾病,分析得透彻到位。比如,在分析心肌梗死的诊断时,不仅仅罗列了心电图、心肌酶谱等常规检查,还深入讲解了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以及一些特殊类型心梗的诊断策略。对于一些疑难杂症,作者也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分析框架,引导读者如何一步步排除其他可能性,最终锁定诊断。虽然我不是潘祥林教授的直接学生,但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医学的严谨态度和深厚的临床经验,这对我日后的工作是极大的启发。
评分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年轻医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快速提升临床诊断能力的参考书,而这本【】实用诊断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书中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易懂,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直击问题核心,用最简洁明了的方式解释复杂的医学概念。尤其是在解读一些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时,作者辅以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让原本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我尤其推崇书中关于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章节,对于脑血管疾病、癫痫、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常见病,作者都提供了非常详细的诊断流程图,从发病机制到临床表现,再到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一步步引导你做出准确的诊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分析中风的诊断时,作者不仅仅强调了CT和MRI的重要性,还提到了颈动脉超声和CTA在判断病因和治疗方案选择上的价值。这本书不仅教会了我“是什么”,更教会了我“为什么”,让我理解了诊断背后的逻辑。
评分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很多诊断学书籍可能过于侧重理论,或者内容陈旧,而这本书却紧跟临床发展的步伐,收录了大量最新的诊断技术和方法。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风湿免疫系统疾病的诊断分析,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经典的诊断标准,还结合了最新的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技术,提供了更全面、更精准的诊断思路。对于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如何通过细致的病史采集和组合性的检查来早期发现,书中的指导意义非凡。而且,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很人性化,重点内容有突出显示,关键词也做了加粗处理,方便快速查阅。虽然书中内容非常丰富,但丝毫不会让人感到杂乱,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对于我这样的临床工作者来说,这本参考书能够极大地提高我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节省我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