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住宅解剖图鉴

日本住宅解剖图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藤原昭夫著张伦译 著
图书标签:
  • 日本住宅
  • 住宅设计
  • 建筑学
  • 房屋结构
  • 室内设计
  • 居住空间
  • 日式风格
  • 建筑图纸
  • 房屋改造
  • 空间规划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87008
商品编码:25566284605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作  者:(日)藤原昭夫 著;张伦 译 定  价:88 出 版 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1月01日 页  数:189 装  帧:平装 ISBN:9787553787008 第1章 建筑物与其用地的深层关系
01 怎样高效使用狭长异型用地?
02 什么样的布局才能将狭长用地充分利用起来?
03 在建筑物密集地建中庭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04 如何有效利用弧形用地?
05 锐角形用地怎样灵活处理?
06 东南方向的拐角处位置得天独厚,如何物尽其用?
07 低于周边建筑物的广阔用地如何实现应用?
08 如何在住宅区打造舒适的别墅?
09 如何处理南侧的高石墙?
10 建筑用地上的挡土墙不稳定时,如何建造住宅?
11 在比道路低3m的用地上如何建住宅?
12 如何在不稳定的挡土墙之下建住宅?
13 若挡土墙阻碍建筑用地该如何规划?
14 有泛滥风险的河川附近如何规划?
15 有雨水通道的用地住宅怎样建?
第2章 让人感到舒适的布局
16 人为什么要建住宅?
17 如何让住宅更清爽、轻快又美丽?
18 大空间什么地方安装楼梯?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藤原昭夫著的《日本住宅解剖图鉴(打造美丽住宅的85个法则)》是一本图解式的住宅设计与规划解剖书,作者对从业多年设计过的300多个住宅中精选出84个案例进行逐一分析,从“建筑与其用地的关系”“舒适的住宅格局”“上下关系为生活创造变化”“打造美丽的住宅外观”“结构和材料提升住宅格调”五方面提炼出85个美丽住宅的设计法则。
书中600余幅平面、立面、剖面图及实景图片展示住宅布局、建筑材料、室内陈设及建筑外观等细节,文字解说点明影响住宅设计的要素、解决用地困难和满足委托人需求的方法。84个案例凝结了作者及设计团队多年的实践成果和以人为本、自然和谐的设计理念,此外,作者还坦言设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宝贵的设计经验可以帮助设计师解决难题,为施工者提供参考,更可以为想要自己建造住宅的人们提供灵感。
(日)藤原昭夫 著;张伦 译 藤原昭夫,1947年出生于日本岩手县盛冈。
1970年毕业于东京芝浦工业大学建筑学科。曾就职于木村俊介建筑事务所、空间工作室、天城建设等地,1977年设立结设计事务所。
主要获奖经历:“盐山市的住宅”获山梨县建筑文化奖励奖(住宅建筑部门)、“井上住宅”获群马住宅设计建设大赛优选、“注重环保的建筑”获千叶县建筑文化奖、“三和台的住宅”获千叶市很好建筑奖、“碌山TM2”获北区景观奖等。
“寻常”的深处:一座日本住宅的呼吸与脉动 我们生活的空间,不仅仅是砖瓦、木材与玻璃的堆砌,它更是我们日常的舞台,承载着悲欢离合,记录着时光流转。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当我们行走在日本的街头巷尾,不经意间瞥见那些掩映在绿意中的住宅,或简洁利落,或古朴典雅,总会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在那看似寻常的外表之下,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生活哲学?怎样的空间智慧?怎样的对自然的敬畏与融合? 这并非一本关于建筑理论的宏大论述,也不是一次对日本建筑大师的个人崇拜式解读。它更像是一位虔诚的探访者,带着细腻的目光和好奇的心,轻轻推开了一扇扇并不显眼的大门,走进了一个个鲜活的、正在被使用的“家”。在这里,我们暂且放下对宏伟地标的追逐,将焦点聚焦于最贴近我们生活的“日常之宅”。 本书致力于剥离那些浮于表面的风格标签,深入探究日本住宅赖以存在的核心要素,以及它们如何巧妙地回应着这片土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传统和时代变迁。我们并非要解剖一个冰冷的建筑样本,而是要理解一个充满温度的生活容器,去感受它如何在四季的轮回中呼吸,如何在晨昏的交替中脉动。 空间的哲学:从“外”到“内”的细腻观照 日本住宅的美学,往往体现在其对“外部”的精心处理上。从塀(hei)的设置,到庭(niwa)的经营,再到户(to)与窗(mado)的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内外边界的微妙拿捏。我们将会探讨,为何日本的住宅常常选择以一种相对内敛的方式面向街道,这种“遮蔽”背后,是对隐私的保护,还是对外界喧嚣的隔绝?又或是对内心世界的珍视? 塀,作为住宅最外层的屏障,其材质、高度、透光性,无一不传达着主人的态度和对外部世界的界定。它可能是坚固的石墙,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也可能是竹篱,传递着自然的朴素;亦或是由灰泥筑就的土墙,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每一道塀,都仿佛是一个无声的宣言,宣告着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私域”的开始。 而庭,更是日本住宅不可或缺的灵魂。它并非简单的绿化空间,而是一个浓缩的自然意象。从枯山水(karesansui)的禅意留白,到苔藓(koke)的静谧苍翠,再到池泉(chi-sen)的流动生机,庭院的设计蕴含着深邃的东方哲学。我们将会探究,庭院如何成为连接室内外的桥梁,如何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又如何在有限的景物中寄托无限的情感。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模仿,更是对自然精神的提炼与升华。 户与窗,则是内外沟通的重要节点。玄关(genkan)的设置,如何区分了公共与私密的界限?它不仅仅是一个进出的通道,更是主人迎接客人、整理仪容、与外界过渡的仪式化空间。而窗户的设计,为何常常追求与庭院的“框景”效果?它如何将室外的自然光影、四季景致巧妙地引入室内,让居住者在室内也能感受到天地的呼吸?从障子(shoji)的柔和透光,到缘侧(engawa)的半户外延伸,这些设计都体现了日本人对光线、景致以及室内外空间的微妙关系的极致追求。 材质的温度: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低语 日本住宅对材质的选择,也充满了独特的智慧与情感。木材,作为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在日式住宅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仅是承重构件,更是空间情绪的塑造者。从杉木(sugi)的清新淡雅,到檜木(hi-no-ki)的醇厚温润,再到竹(take)的挺拔轻盈,不同的木材赋予了空间不同的触感和气韵。 我们将会深入观察,木材如何在时间的流逝中呈现出独特的质感与光泽。它如何在潮湿的季节吸收水分,又在干燥的季节释放水分,悄无声息地调节着室内的湿度。它如何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温暖而富有生命力的光影。这些木材的“呼吸”与“生长”,构成了日本住宅最本质的生命力。 除了木材,土、石、纸等自然材料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泥墙(tsuchikabe)的质朴粗犷,石板(ishidatami)的古朴坚韧,和纸(washi)的通透细腻,它们不仅满足了基本的建筑功能,更重要的是,它们与居住者产生了最直接、最温和的触感,唤醒了人们对自然的亲切感。这些材质的运用,仿佛是大地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呼吸。 空间的功能流转:静与动的和谐共存 日本住宅的空间布局,往往不是以僵硬的功能划分来定义,而是以一种更具流动性和适应性的方式来组织。榻榻米(tatami)房间,便是这种空间哲学最典型的体现。它既可以是起居室,也可以是卧室,还可以是书房,一张桌子、几个坐垫,便能完成角色的转换。这种“一室多用”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间的利用效率,也展现了日本人对生活弹性的追求。 推拉门(fusuma)与隔扇(shoji),这些可移动的隔断,赋予了空间极强的灵活性。它们可以轻易地将一个大空间分割成几个独立的小空间,又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们重新融合成一个整体。这种“有”与“无”之间的自由切换,使得空间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景,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在这里,空间不再是固定不变的容器,而是一个可以被自由编织、组合的画布。 我们会细致地观察,这种流动的空间如何影响着居住者的生活习惯。它如何促使人们在不同的区域之间进行自然的过渡,又如何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更多的可能性。这种“动”与“静”的和谐共存,正是日本住宅空间智慧的精髓所在。 对自然的敬畏与融合:居住者与环境的共生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日本住宅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无论是城市中的狭小住宅,还是郊区的宽敞居所,都试图与自然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即使是高度现代化的公寓,也会在阳台、窗户、甚至是室内设计中,留出与自然连接的触点。 我们将会探究,日本住宅是如何通过设计来消解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隔阂。从屋檐的延伸,到建筑与庭院的无缝连接,再到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来减少对能源的依赖,这些设计无不体现着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 更重要的是,日本住宅的建造,常常不是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而是以融入自然为追求。它试图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与周围的景致融为一体,而不是突兀地矗立其间。这种“藏”与“露”的巧妙平衡,使得建筑在视觉上显得不那么张扬,却又充满了生命力。 时代的回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每一个时代的住宅,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技术水平和生活方式。日本住宅,也并非一成不变。从古老的民家(minka)的朴拙智慧,到明治、大正时期的洋式住宅(yōshiki-jūtaku)的融合尝试,再到现代住宅的极简主义与智能化,每一个阶段都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本书并非要梳理一条清晰的日本住宅发展史,而是希望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类型住宅的观察,去感受传统与现代在日本住宅设计中的持续对话。我们将会看到,即使在最现代化的建筑中,依然能找到传统美学和生活哲学的影子。同样,在一些保留着传统风貌的住宅中,也能看到现代生活需求的巧妙融入。 这种“过去”与“现在”的交织,使得日本住宅呈现出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魅力。它不像某些地方的建筑那样,被时代轻易地抛弃,而是以一种更加包容和适应的方式,不断地生长与演变。 结语:看见“平常”里的不凡 走过这些住宅,我们会发现,原来最打动人心的,往往是那些隐藏在“平常”之下的不凡。是对细节的极致考量,是对自然的深切体悟,是对生活方式的独特理解。它们或许没有惊心动魄的造型,也没有宏大的叙事,但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元素,构成了日本住宅独特而深刻的魅力,也触动着我们对于“家”的根本理解。 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次关于生活的观察。它邀请你我,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在每一个平凡的空间里,所蕴藏的无限可能与深沉智慧。它或许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居住空间,去思考,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家,也拥有这样的呼吸与脉动,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充满温度的生活容器。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阅这本《日本住宅解剖图鉴》,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对日本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住宅作为文化最直接的载体之一,总是能引起我的无限遐想。这本书的切入点非常独特,它没有从宏观的历史或者社会背景去讲述,而是选择了最微观、最直观的“解剖”方式,将一栋栋日本住宅的内在肌理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呈现,比如对障子门、推拉隔扇、榻榻米以及室内庭院的设计处理,都能够清晰地看到其背后的功能性和美学考量。通过这些图解,我不仅了解了日本住宅的空间布局,更重要的是,我开始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生活哲学。那种对自然光的运用、对通风的考究、对私密性的平衡,以及那种将生活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智慧,都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好的住宅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建筑,更是承载着居住者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的容器。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看他们的“家”。《日本住宅解剖图鉴》这本书,就如同我脑海中一直期待的那个“私人向导”,它带着我深入日本住宅的每一个角落,用最直观的图画,揭示了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设计智慧。我特别喜欢它对于空间布局的解读,那种看似简单的直线条和几何图形,背后却蕴含着无数巧思,如何最大化利用每一寸空间,如何创造出宁静与开放的和谐统一,都让我叹为观止。这本书让我看到,日本住宅不仅仅是建筑,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和美学态度的体现。它教会我如何用更细致的眼光去审视居住空间,去体会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

评分

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图鉴”的认知。我本以为它只是一本枯燥的建筑图纸集合,没想到它却充满了生命力和故事感。每一幅图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线条流畅,色彩考究,将日本住宅的内在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最着迷的是它对不同空间功能的呈现,比如那些充满禅意的和室,简洁实用的厨房,以及那些巧妙隐藏的收纳空间。透过这些图解,我仿佛能听到木头与木头摩擦的声音,感受到阳光穿过纸窗洒在地板上的温暖,甚至能闻到榻榻米淡淡的香气。这本书让我明白,日本住宅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居住需求,更是为了营造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与内心宁静相处的理想生活状态。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建筑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艺术的书。

评分

我是一名建筑爱好者,平日里也读了不少关于建筑的书籍,但《日本住宅解剖图鉴》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前所未有的。与其他书籍侧重于理论分析或者宏大叙事不同,它回归到最本质的“房子”本身,通过极其细致的图解,将日本住宅的内部构造、功能分区、材料运用等一一呈现。我惊叹于它在剖面图和细节图上的专业性和艺术性,仿佛每一条线都承载着建筑的灵魂。我喜欢它对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住宅的收录,从古朴的町屋到现代的简约住宅,每一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妙的设计。尤其是那些关于空间转换、采光通风、收纳系统的处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看”到了日本住宅,更是“理解”了它,感受到了日本人民对于居住环境的极致追求和对于生活艺术的独特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画面感太强了!拿到手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精美的插画深深吸引。我一直对日本住宅的内部结构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种巧妙的空间利用和独特的日式设计风格。这本书的图解真的太直观了,就像有人带着你一步一步走进一栋又一栋的日本房子,从外到内,从底楼到阁楼,甚至连一些看不见的管道和结构都画得一清二楚。我特别喜欢看它对不同类型住宅的呈现,比如古老的町屋、现代的公寓,甚至是那种隐藏在山间的隐士小屋。每一页的细节都值得反复推敲,光是看着那些线条、阴影和色彩,就能感受到建筑师和插画师倾注的心血。有时候,我甚至会花上半天时间,只是对着一幅图反复观察,想象着居住者的生活场景,感受那种宁静而有序的氛围。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图鉴,更像是一次沉浸式的空间探索之旅,让我对“家”有了全新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