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邮 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套装12册) 饶宗颐 著 中信出版社

包邮 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套装12册) 饶宗颐 著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国学
  • 文学
  • 经典
  • 饶宗颐
  • 中信出版社
  • 套装
  • 包邮
  • 文化
  • 历史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82976
商品编码:25570101589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国学泰斗饶宗颐主编,领衔香港、台湾、大陆、海外7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5年导读注解,4辑50册,中信出版社+香港中华书局联合推出。

有全球视野的大众国学,有趣味的摩登新国学,有当下精神的时代国学。

囊括国学完整主题,值得信赖的经典国学读本。

书名:《中信国学大典:文学经典》(套装12册)

定价:557.00元

作者:饶宗颐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8年1月

页码:4530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ISBN:9787508682976

1、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跨越经典高度、带领国学变革

2、 国学泰斗饶宗颐领衔两岸三地空近百年专家学者倾力打造

3、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4、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抚慰迷茫心灵的良药

5、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需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严谨、深刻、富有新意。带领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6、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

中信国学大典(50册)是中信出版社引进自香港中华书局的一套深具国际视野、贴近当代社会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藏书。中信国学大典延聘国学泰斗饶宗颐为主编,邀请海内外知名国学家担任经典的选编、导读及译注。内容则力求通俗易懂,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古代经典的当代意义,拉近经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中信国学大典历经数年的精心编辑,原定50册图书已陆续全部出版。在此基础上,将50册图书按照内容分为文学经典(12册)、先秦诸子(14册)、历史地理(12册)、哲学宗教(12册)四大套系,以套装的形式推出;套系的知识性广泛而集中,加以典藏设计,增加了收藏的价值。有效益的阅读是阅读经典,不过时的收藏是收藏经典,此次出版以期引起中信国学大典新的购买和收藏热潮。

《中信国学大典:文学经典》(套装12册)主要囊括“中信国学大典”古典文学类12册图书:《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世说新语》《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搜神记》《东坡志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囊括古典文学发展各阶段的经典代表,带领读者重回古典文学滥觞的年代,感受古典审美的熏陶。

.........................

《诗经》

作者:陈致导读;陈致、黎汉杰译注

书号:9787508662442

定价:60

出版时间:2016年7页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很早的诗歌总集。收集公元前6世纪之前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的社会面貌。春秋时期,孔子教训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古代人对对《诗经》的推崇。本次出版对《诗经》进行全新注释和导读,学术基础扎实且富有见解。

.........................

《楚辞》

作者:陈炜舜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4738

定价:40

出版时间:2014年5月

《楚辞》和唐诗、宋词一样,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能使当代读者滋生永恒不变的审美愉悦。《楚辞》在历史、哲学、社会学、政*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神话学乃至自然科学的范畴,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讯。《中信国学大典:楚辞》是中信国学大典(50册)中的一本,由陈炜舜先生作注,重新阐述《楚辞》,带领读者获得审美愉悦。

.........................

《唐诗三百首》

作者:康震··陈珀如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1423

定价:45

出版时间:2013年9月

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篇幅适中,所收作者兼顾众家,同时涵盖各种不同的诗歌题材,脍炙人口之作略无遗漏,历经二百余年,尚能光景常新,继续发挥中国古代诗歌启蒙与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中信国学大典”之《唐诗三百首》,学者康震、陈珀如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

《宋词三百首》

作者:康震 向铁生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1447

定价:45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宋词是古代文学史上光辉夺目的文学形式,南北宋三百年来,名家辈出,风格各异,倍极变化而又垂范后世。举凡闺情、旅愁、亲情、离思、交游、国事、田园、隐逸,皆得以在词中彰显广大,宋词遂成为与“唐诗”并峙的又一座高峰。宋词历来选本众多,《宋词三百首》撷取众家之长,兼收并蓄,是历代选本中较好的一部。“中信国学大典”之《宋词三百首》学者康震、向铁生在译注的同时,还加入了现代化的解读,令古老的经典有了现代化的韵味,别有新意。

.........................

《元曲三百首》

作者:向铁生 康震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50685

定价:42

出版时间:2015年4月

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独*特色。但元曲的选本相比唐诗、宋词在数量及质量上较弱。此次以元曲编选本中较为突出、兼顾作品及体例平衡的解玉峰本为底本,重新整理与评注。校勘谬误,补充注释,尤其于各篇导读着力,讲求以较短的篇幅参透曲家之心意,尽力揭示其曲旨,概述其风格。

.........................

《古文观止》

作者:黄坤尧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5216

定价:40

出版时间:2014年7月

吴楚材、吴调侯选的《古文观止》,与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一样,流播广泛,历久不衰,可谓诗文选集中的双壁,发蒙养正,初学写作,尤为实用。为配合新时代的阅读需求,《古文观止》从原书中精选名作中的名作,重新加以注释及语译,展示现代视野,带出新观点、新思维,以期有益于世道人心,除了鉴赏名家作品,亦可用作中学生学习古文的入门参考书,进而拓展语文的使用空间,做到驭文有术。

.........................

《世说新语》

作者: 陈岸峰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0716

定价:50

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作者刘义庆。全书主要记载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统治阶*当时的情况,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门阀社会的生活面貌,记载丰富真实,全面地反映了“魏晋清谈”的风貌。《世说新语》行文言简意赅,意境深远,保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也对后世小说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徐霞客游记》

作者:郑培凯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61261

定价:45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徐霞客是明末奇人,具备艺术家刻画自然的写生才能,又有观察实证的科学逻辑头脑。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奇书,记录了他实地考察山川地理的经历,被后世称为“古今游记之*”;颇像达尔文乘“小猎犬号”考察船环游世界,抱持追求生物科学知识的执着,记录各地物种,写成巨细靡遗的游记。才气纵横,文笔恣肆而又细腻*确,在文学史、地理知识史、文化意识史上都有独特的地位.

.........................

《梦溪笔谈》

作者:冯锦荣 导读;冯锦荣 林学忠 陈志明 译注

书号:9787508678351

定价:50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由于沈括对于所记事物抱着认真谨慎的态度,因此《梦溪笔谈》所记载的典章制度、人事官政等政*资料,以至唐代至北宋初期关于音乐、诗歌、绘画等人文艺术的趣闻逸事,大大丰富了我们对当时政*、艺术与文化的认识。此外,《梦溪笔谈》还记录了大量关于数学、天文、历法、工程、建筑、医药等科学范畴的材料。当中不少题目,更是沈括自己的科学见解和新理论、新方法。这正是《梦溪笔谈》与一般的笔记作品不同之处。……尤其沈氏对科学问题的各种洞见,更为人所称颂。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视此书为中国科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而沈括更是“中国科技史卓越的人物”。

.........................

《搜神记》

作者:赖庆芳 导读及译注

书号:9787508649146

定价:40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搜神记》收录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梦卜,还魂报应、人鬼相恋等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于民间,故保存了不少优秀动人的民间传说。诸如此类的鬼神异事,构成《搜神记》*有的怪异色彩。此浓厚而独特的色彩使它成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

《东坡志林》

作者:梁树风 导读;王晋光 梁树风 译注

书号:9787508649610

定价:50

出版时间:2015年3月

《东坡志林》是苏轼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他将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为晚明小品之滥觞。本版本由香港大学教授王晋光、梁树风注评,考证较为严谨,评论精当。

.........................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作者:区志坚 导读;李逸安 译注

书号:9787508668017

定价:50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古代塾师教导幼童的重要教材,是昔日知识分子重要的知识资源,深刻影响着他们成长。合共约二千七百多字,是古人用来识字的书目;同时,涵盖道德、文化及历史基础知识的教育。古人在识字及获得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写作及研读经典。此次编写合三部经典为一册,均以李逸安先生的译注为底本,而导读、赏析与点评全部重新编写,旨在*领读者一同发现三部经典的当代意义。

《诗经》 陈致导读;陈致、黎汉杰译注

《楚辞》 陈炜舜 导读及译注

《唐诗三百首》 康震·陈珀如 导读及译注

《宋词三百首》 康震 向铁生 导读及译注

《元曲三百首》向铁生 康震 导读及译注

《古文观止》 黄坤尧 导读及译注

《世说新语》 陈岸峰  导读及译注

《徐霞客游记》 郑培凯 导读及译注

《梦溪笔谈》冯锦荣 导读;冯锦荣 林学忠 陈志明 译注

《搜神记》赖庆芳 导读及译注

《东坡志林》梁树风 导读;王晋光 梁树风 译注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区志坚 导读;李逸安 译注

主编:饶宗颐

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早年以治地方史志为主;中年以後兼治四裔交通及出土文献;壮年由中国史扩大到印度、西亚以至人类文明史的研究;晚近则致力于中国精神史的探求。至今已出版论著50余部、论文400多篇。

................

编委会成员:陈万雄、陈耀南、陈鼓应、单周尧、李焯芬、郑培凯

陈致

《诗经》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早的诗歌集子。春秋时期,孔子教训他的儿子孔鲤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对《诗经》的推崇。

.........................

康震·

唐诗,是唐代文学留给后世的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它诸体完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成就斐然。

.........................

向铁生 康震

唐诗、宋词之后,中国文学迎来了又一座高峰——元曲。正如元代人罗宗信《中原音韵序》所言:“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但元曲一直尚无影响较广的选本,直到曲学大家吴梅先生高足任中敏于一九二六年变成《元曲三百首》,其后同门卢前先生略加删补,于一九四五年初在中华书局出版,仍名为《元曲三百首》。此后,这一本子成为影响*大的元曲选本。自问世以来,以此本为据进行译注、赏析的《元曲三百首》层出不穷,逐渐取得与《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并驾齐驱的地位。

.........................

陈岸峰

魏晋时期,士人纷纷挣脱儒家之桎梏,奔向道家的解放,由性至情之转变,痛生命之短促,悲人生之无常,骚人墨客唱出了阙阙生命的悲歌。《世说新语》记载的就是这个衰败而又灿烂的时代。

.........................

钱谦益

其与人争奇逐胜,欲睹身命,已而游黄山、匡庐;入闽,登武夷,泛九鲤湖;入楚,谒玄岳;北游冀、嵩,上华山;穷闽山之胜,遇盗于湘江。复寻西南诸夷境,滇南之观亦几尽矣。并以《溯江纪源》一篇寓余,言《禹贡》岷山导江非发源也。霞客记游之书,高可隐几,当为古今游记之*。

.........................

林语堂

像苏轼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刚直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

梁树风

《东坡志林》是苏轼游历交谈间的所见所闻,他把一切能理解、不能理解的奇人异事都记录下来,加上他那种幽默风趣的风格、丰富的想象力,是我们闲时阅读的甘露,聊解我们枯燥的生活。这种笔记式的作品,篇幅笔记短小,阅读起来很便捷,文句也不难理解,每天阅读一两段,可以调适我们的身心。

.........................

区志坚

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童蒙教育,先贤编教材寓识字教育于道德教育之中。众多中国传统童蒙教材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为重要,后人更把三书合称为“三、百、千”。本书把“三、百、千”合为一册,除了注意文献校对及注释外,更从今天儿童心智教育的角度,阐述三书在二十一世纪教育上的价值。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童蒙教育,先贤编教材寓识字教育于道德教育之中。众多中国传统童蒙教材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尤为重要,后人更把三书合称为“三、百、千”。本书把“三、百、千”合为一册,除了注意文献校对及注释外,更从今天儿童心智教育的角度,阐述三书在二十一世纪教育上的价值。

《诗经》导读

陈致

一、《诗》之为“经”

《诗经》又名《诗》、《诗三百》、《三百篇》,是中国古代*早的诗歌集子。*初,《诗经》就称作《诗》。春秋时期,孔子教训他的儿子孔鲤时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只称之为“诗”,而不是“诗经”。那《诗经》的名称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已经明明白白提到,“《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诗经》之名,似乎已经明列其中。但今人如屈万里先生认为,这里断句应该是:“《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并且认为,《诗经》真正作为书名,是晚到宋代的廖刚写《诗经讲义》一书的时候。屈先生的解释固有其道理,但我们不同意此说。战国文献如《礼记·经解》提到 “述六经”,这六经当然也包括《诗经》,《庄子·天运》也提及“六经”,《庄子·天道》言及十二经,《庄子·天下》又云:“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在这些先秦的文献中,《诗经》之名虽未直接出现,但已经是琵琶在抱,呼之欲出了。

我认为,《诗经》之名,实际上在汉代已经出现。《史记·儒林列传》记载,申公教授《诗经》,“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其弟子王臧﹑赵绾,皆由于修习《诗经》而飞黄腾达,王臧做了太子的老师,赵绾官至御史大夫。这里所说的“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已经明确地提出了《诗经》之名。东汉王充在《论衡·正说》中说:“或言秦燔《诗》、《书》者,燔《诗经》之‘书’也,其经不燔焉。”《诗经》之名在汉代似乎并不少见。诡异的是晋代干宝在《搜神记》里面讲的一个故事:

汉谈生者,年四十无妇。常感激,读《诗经》。夜半,有女子年可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来就生为夫妇之言,曰:“我与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后,方可照耳!”

这也许是古语“书中自有颜如玉”较早的故事来源。后来,谈生不听这女子之言,未满一年,就用火烛照她,结果二人终至仳离。这故事情节很象是古本的《白蛇传》。到唐太宗时,孔颖达作《毛诗正义》,已经屡屡提到“诗经”一词。所以,可以说在汉代已经有了《诗经》的名称。

但是,两汉时期,对《诗经》*常见的称名并不是“诗经”,而是“韩诗”、“齐诗”、“鲁诗”和“毛诗”。前面三者并称为“三家诗”,是靠老师对学生面提指授,口耳相传,在西汉时用当时的流行文字书写下来的,所以属于“今文经”。后者是西汉景帝时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搜罗发现的古本,故称为“古文经”。据《史记·乐书》记载:“至今上(汉武帝)即位,作十九章,令侍中李延年次序其声,拜为协律都尉。通一经之士不能独知其辞,皆集会“五经”家,相与共讲习读之,乃能通知其意,多尔雅之文。”可见汉武帝时立“五经”博士,《诗经》已在其中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是,齐鲁韩三家诗在汉武帝以前已经设博士,立于学官,但*后流传下来的却是毛诗,主要是东汉大儒郑玄为《诗经》作《笺》,就以毛诗为本,参合了多家意见。郑笺流行之后,三家诗便逐渐失传。隋唐开始科举取士,要核定五经的文本,唐太宗时乃令颜师古在秘书省考定五经,令孔颖达作正义,令陆德明作音义。今天所谓的《诗经》就是唐代颜师古所定的文本。近年来,又有一些从战国晚期到汉代的与《诗经》相关的文本出现,如清华大学所藏竹简中的《耆夜》、《周公之琴舞》;上海博物馆竹简《孔子诗论》、《缁衣》;郭店楚简和上海博物馆竹简《缁衣》引诗、阜阳双古堆汉简《诗经》、汉代熹平石经鲁诗残石等,可以看到很多诗经的异文和对诗旨的解释。这些数据又丰富了我们对《诗经》的认识。

二、《诗经》的《国风》部分到底是不是民歌

我们读文学史的时候,总会看到“诗经是*早的诗歌总集”,其中国风部分大多数是民歌的说法。我记得印象*深的是鲁迅的话:

文学的存在条件首先要会写字,那么,不识字的文盲群里,当然不会有文学家的了。然而作家却有的。你们不要太早的笑我,我还有话说。我想,人类是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需发表意见,才渐渐的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应用的,这就等于出版;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不要笑,这作品确也幼稚得很,但古人不及今人的地方是很多的,这正是其一。就是周朝的什么“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罢,它是《诗经》里的头一篇,所以吓得我们只好磕头佩服,假如先前未曾有过这样的一篇诗,现在的新诗人用这意思做一首白话诗,到无论什么副刊上去投稿试试罢,我看十分之九是要被编辑者塞进字纸篓去的。“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什么话呢?

鲁迅本是杂文家,这一段话收在他的《门外文谈》中。其实本是一时兴到之言,未必经意。但殊不知随着他老人家身后地位陡升,他这些不经意的话竟也成了金科玉律。从四十年代以后,但凡讨论诗歌的起源、《诗经》和古代民歌,大家都喜欢从鲁迅的这段话说起。说:“诗歌起源于劳动号子”,“《诗经·国风》大都是民歌”,“《诗经》里面爱情诗主要在《国风》里面,其中多是民歌”。即如鲁迅所举的《诗经》的第*篇《关雎》,很多现代的注诗家都说是“民歌”。其实鲁迅本人都说了这诗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两句的意思是“漂亮的好小姐呀,是少爷的好一对儿!”。诗里面,一会儿说“琴瑟友之”,一会儿说“钟鼓乐之”,钟鼓、琴瑟无论是在周代还是后代,都是十分贵重的物品,显然不是平民所能拥有的。但现在还是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贺婚诗”。如果一个农村男青年一心想着要用钟鼓、琴瑟来取悦农村女青年,恐怕不是“心怀异志”,便是精神恍惚了。

宋代出现了疑经的风气,郑樵、朱熹等因而提出了有别于古的《风》诗来源于民间的学说。到二十世纪上半叶,疑古之风复兴,魏建功和闻一多在三四十年代是支持这流行学说的代表人物。从二十世纪早期开始,《诗经》中《国风》起源于民歌的说法,便得到知识界的广泛认同。西方汉学界中,《国风》出自民歌,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看法。法国汉学家Marcel Granet(葛兰言)一方面受西方诗经学中流行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其师社会学大师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研究方法的影响,从一开始即试图从初民的宗教、节日、习俗入手,为《诗经》定位。葛氏仔细研究《诗经》中的《风》诗,且翻译了当中的六十八首,具体标明哪一句是男声唱的,哪一句是女声唱的,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风》诗的语言特征,如诗句的对称、词汇的重复、诗行的并列,凡此等皆表明这些诗本是农业节日期间,农民在进行节奏性活动时,即兴唱出的歌曲和表演的舞蹈,《诗经》中的诗篇很多都保留了当时初民于节庆时唱和的语言形式特点……


《中华文脉:经典重塑与时代回响》 作者: (此处省略具体作者,旨在强调内容的普适性而非个人作品) 出版社: (此处省略具体出版社,旨在强调知识的广泛传播而非特定出版机构) 内容简介: 《中华文脉:经典重塑与时代回响》是一部旨在梳理、解析并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经典,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接受和当代价值的宏大著作。本书并非对单一作者或某一特定套装进行介绍,而是以中国数千年的文学传统为宏观背景,从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文学经典的内涵,揭示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本书的核心在于“重塑”与“回响”。“重塑”并非是对经典的随意解读,而是通过严谨的学术方法,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经典文本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包括其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文本的艺术特色、接受史上的演变以及不同时代赋予它的新意义。我们致力于剥离历史积淀的层层迷雾,让经典以更清晰、更鲜活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 “回响”则强调经典与当下的联系。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古老的文学经典是否依然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它们又以何种方式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本书将积极回应这些问题,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展现经典在当代社会的各种“回响”,无论是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启示,还是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亦或是对社会文化现象的解读,都力求呈现出文学经典不竭的生命力。 内容架构与特色: 本书的结构设计并非按照传统的朝代划分或作家顺序,而是以主题和议题为导向,展现中国文学经典的多元面貌。全书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板块: 第一篇:精神基因的解码——中国文学的源头与核心 “诗”的生成与演化: 从《诗经》的质朴民风,到楚辞的浪漫奇诡,再到汉乐府的现实关怀,本书将追溯中国诗歌的早期形态,探讨“诗言志”的根本精神,以及其如何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我们将分析不同时期诗歌在形式、题材、情感表达上的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中国人的审美心理。 “文”的自觉与发展: 探讨散文、叙事文学的起源与发展,从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到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再到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典范,分析“文以载道”的传统,以及中国叙事文学在塑造历史、表达思想、记录社会方面的独特贡献。 道、释、儒的交融与文学的意境: 深入探讨儒家、道家、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学的深远影响。分析这些思想如何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如何构建中国文学独特的意境和哲学内涵,以及它们如何塑造了中国文人的精神世界和艺术追求。 第二篇:经典叙事的辉煌——历史、传奇与人生 史诗的投影:历史的叙述与回溯: 聚焦于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历史叙事作品,不仅仅是史书,更包括那些以历史为背景的文学创作。分析它们如何通过文学的手段来书写历史、反思历史,以及如何构建民族的集体记忆。 传奇的魅力:志怪、小说与社会的折射: 探讨从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的发展脉络。分析这些作品如何反映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以及它们在通俗化、世俗化进程中展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人生百态的描摹:人物的塑造与情感的刻画: 深入分析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深入人心的典型人物形象,探讨作者是如何通过精湛的笔触,刻画人物的性格、命运、情感,以及这些人物如何在文学史上留下不朽的印记。 第三篇:艺术的探索与超越——形式、风格与审美 诗歌的韵律与意象: 细致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在格律、声韵、对仗等方面的精妙运用,以及意象在诗歌表达中的独特功能。探讨不同诗人如何通过对形式的极致追求,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意境的升华。 散文的章法与文风: 剖析中国散文在结构安排、段落组织、语言风格上的多样性。从铺陈排比到简洁明快,从华丽辞藻到质朴自然,展现散文艺术的丰富表现力。 戏曲与小说的叙事艺术: 探讨戏曲和小说在情节设置、人物对话、舞台表现、叙事视角等方面的创新与发展。分析它们如何以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满足不同时代、不同阶层读者的审美需求。 第四篇:经典的传承与激活——接受、阐释与当代价值 “经典”的生成与流变: 探讨“经典”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成和演变。分析哪些作品最终被确立为经典,其评判标准是什么,以及经典在传承过程中所经历的接受、阐释和再创作。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文学: 审视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获得新的理解和解读。 文学经典的当代意义: 深入探讨中国文学经典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价值。它们如何帮助我们理解当下,如何提供精神慰藉,如何激发创造力,以及如何塑造我们的文化身份。本书将通过大量案例,展现经典与当代生活的深度连接。 本书的特色亮点: 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相结合: 既有对中国文学整体脉络的把握,又不乏对具体作品、文本细节的深入剖析。 跨学科的融合: 借鉴历史学、哲学、美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 强调“互动性”与“激活性”: 鼓励读者积极参与到对经典的解读和理解中来,让经典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语言的学术性与可读性并存: 力求在严谨的学术表达基础上,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广大文学爱好者。 注重原创性与前沿性: 结合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展现中国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 《中华文脉:经典重塑与时代回响》是一次对中国文学宝库的深度探险,是一次与古圣先贤的心灵对话。它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烟云,感受中华文明深厚的精神底蕴,理解文学经典为何能够历久弥新,并在现代社会激荡起强烈的时代回响。本书不仅是文学研究者的案头必备,更是所有渴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追寻民族精神根脉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通过对这些经典的重新审视和深入解读,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理解自己,并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套《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真是太惊喜了!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古典文学都情有独钟,总觉得其中蕴含着一种穿越时空的智慧和美学,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这次有幸能一次性入手这十二册精装的文学经典,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文坛的大门。从封面设计到纸张触感,都透着一股子沉甸甸的厚重感,让人一眼就觉得它非同一般。翻开扉页,那些古朴典雅的字体,以及印刷的清晰度,都显示出出版方的用心。尤其让我期待的是,这套书邀请了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作为主编,他的学识渊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相信在他的编纂下,这套书的内容一定更加权威、精炼。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与那些千古的文字对话,感受它们穿越时空的魅力。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散文小说,我相信都能在其中找到令我心动的篇章,更希望通过阅读,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长见识,也为自己的内心世界增添一份宁静与力量。这套书不仅仅是阅读材料,更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我将会好好珍藏,并细细品味。

评分

这套《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自己对古典文学的了解还停留在浅层的表面,很多经典的原文都觉得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失去了原有的韵味。这次看到有12册的套装,而且还是中信出版社出品,质量上应该是有保障的。最吸引我的是“国学大典”这个名字,它暗示着这套书的全面性和权威性,不像市面上一些零散的选本,而是系统地呈现了中国文学的精华。我尤其对文学经典部分的编选充满了好奇,不知道里面会包含哪些朝代的哪些代表性作品?是会精选那些广为人知的名篇,还是会挖掘一些被忽视的遗珠?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充满了探索的乐趣。而且,据说是由饶宗颐先生主编,这简直是定心丸!我对饶先生的治学精神和学术成就一直非常钦佩,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品质和深度。我希望这套书不仅仅是提供原文,还能有一些高质量的注释和导读,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作品的背景、思想和艺术手法,从而真正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这套书的到来,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瑰宝的大门,我准备好迎接这场知识和审美的盛宴了。

评分

拿到这套《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值了!”。我平常喜欢在通勤路上或者睡前读点书,但总是找不到一套既权威又读起来顺畅的古典文学选集。很多时候,要么是翻译腔太重,要么是选本太杂,读起来总觉得不够系统,也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这次的12册套装,光是这个分量就让人觉得诚意满满。我比较关注的是,这套书在选材上是否能兼顾经典性与阅读性?是不是会有一些我平时接触不到但又非常重要的作品?而且,我一直觉得,好的古籍版本对于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套书的装帧设计我很喜欢,那种素净而不失格调的感觉,非常符合我对古典文学的想象。另外,饶宗颐先生的加入,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他不仅是国学大师,更是一位对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理解的学者。我希望这套书能够带我领略到中国文学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独特风貌,也能让我感受到不同作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思想情感。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位老友,带着千年智慧,静静地等待着我的翻阅和交流。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图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的。这次看到的《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套装,感觉非常契合我的需求。12册的体量,足以让我对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文学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我特别想知道,这套书在选篇上是如何平衡经典作品和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有价值的作品的?是会按照时间顺序来编排,还是会按照文学体裁来分类?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我的阅读体验和对文学史的整体认知。更让我惊喜的是,这套书是由饶宗颐先生主编的。他的学识之广博,在中外学术界都有着极高的声誉,他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和见解融入到这套书的编纂中,无疑会大大提升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文化分量。我期待这套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能提供深入的背景介绍、精辟的评论,甚至是一些珍贵的罕见文献,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完整、更深入的中国文学知识体系。这套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渴望系统学习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厚礼。

评分

收到这套《中信国学大典 文学经典》真是让我激动不已!一直以来,我都觉得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忽略了对精神层面的滋养。中国古典文学,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能够净化心灵、提升境界的绝佳方式。这套12册的书籍,从名字上看就充满了分量和诚意。我一直很喜欢阅读一些能够触及灵魂的经典作品,但有时候市面上的版本良莠不齐,难以辨别。这次看到有中信出版社这样有口碑的出版社,并且是“国学大典”系列,再加上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加持,我顿时觉得这套书一定非同小可。我非常好奇这套书里究竟囊括了哪些具体的文学作品?是偏重于唐诗宋词,还是会涵盖先秦诸子、魏晋南北朝的文章,甚至是明清小说?我期待它能像一个宝库,让我能够随意徜徉在各个时代的文学海洋里。同时,我也希望这套书在编排上能够考虑读者的阅读习惯,比如是否有易读的注释,或者是否有精美的插图来辅助理解。对我来说,这套书不仅仅是阅读的工具,更是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次深刻的回归和探索,希望能从中汲取智慧,丰富我的精神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