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商品参数
商品名称: 经典胎教故事(手绘插图版)
开本: 24开
作者: 小宝贝早教课题组
页数:167
定价: 36.8
出版时间: 2014-10-01
ISBN号: 9787122216847
印刷时间:2014-10-01
出版社:化学工业
版次: 1
商品类型:图书
印次: 1
编辑推荐
1.选取中外经典故事,用经典传递爱与智慧,经典的东西总是有其深厚的底蕴,经久不衰有其道理。
2.国家美院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的画师手绘故事插图,给宝宝的艺术熏陶。
目录
上篇外国经典故事
童话故事
8 青蛙王子
10 卖火柴的小女孩
12 丑小鸭
14 豌豆公主
16 灰姑娘
18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
20 小红帽与狼外婆
22 海的女儿
寓言故事
24 乌鸦喝水
26 富翁与鞋匠
28 田鼠与家鼠
30 狮子和老鼠
32 农夫与蛇
34 狐狸和山羊
36 狐狸和葡萄
神话故事
38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40 和四十大盗
42 潘多拉的盒子
44 诺亚方舟
46 特洛伊的木马
48 宙斯与伊俄
50 狼与罗马城
智慧故事
52 阿基米德的智慧
54 牛顿的奇思妙想
56 聪明的小高斯
58 爱迪生智救火车
60 瓦特与蒸汽机
62 居里夫人
64 天才达?芬奇
励志故事
66 音乐神童莫扎特
68 小学徒富兰克林
70 爱幻想的小达尔文
72 福特的好奇心
74 机灵的贝尔
76 发明橡皮头铅笔的少年
78 乐观向上的罗斯福
下篇外国经典故事
童话故事
80 龟兔赛跑
82 猴子捞月
84 小马过河
86 “咕咚”来了
88 神笔马良
90 宝葫芦的秘密
92 小蝌蚪找妈妈
94 雪孩子
寓言故事
96 盲人摸象
98 刻舟求剑
100 三个和尚
102 亡羊补牢
104 东郭先生与狼
106 愚公移山
108 狼来了
神话故事
110 盘古开天地
112 精卫填海
114 夸父追日
116 女娲补天
118 嫦娥奔月
120 十二生肖故事
122 神农尝百草
124 牛郎织女
智慧故事
126 毛遂自荐
128 蔺相如完璧归赵
130 田忌赛马
132 华佗拜师
134 曹冲称象
136 诸葛亮巧施空城计
138 司马光砸缸
励志故事
140 勾践卧薪尝胆
142 苏秦刺股苦学
144 孙敬悬梁苦读
146 车胤囊萤夜读
148 匡衡凿壁借光
150 祖逖闻鸡起舞
152 李白持之以恒
成语故事
154 一鸣惊人
156 守株待兔
158 拔苗助长
160 掩耳盗铃
162 塞翁失马
164 如鱼得水
166 画龙点睛
内容介绍
《经典胎教故事(手绘插图版)》精选166个准妈妈和宝宝必读的中外经典故事,邀请美术高等学府美术教育专业的画手根据故事内容手绘插图,可以由准爸爸或准妈妈念给宝宝听,也可以作为宝宝出生后的早教启蒙书,有理论研究表明,宝宝对在妈妈肚子里就感受过的东西会有切感,更乐于接受,在阅读经典中传递爱与智慧吧!
此书既可作为美学胎教的素材,又可以让宝宝在出生后从大师作品开始美术启蒙教育。
这本《星河漫游指南》简直是为我这种太空迷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浩瀚的宇宙充满好奇,但很多科普读物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就是单纯罗列数据,让人提不起兴趣。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宇航员,带着我们穿梭于各个星系之间。它不仅详细描绘了各个行星的地质特征、大气构成,更穿插了许多人类探索宇宙的精彩瞬间和背后的故事。比如,关于火星探测器的设计理念,书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从能源补给到生命迹象的搜寻策略,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那些冰冷的机器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黑洞和虫洞的探讨,采用了大量的类比和视觉化的描述,即便是我这种非专业人士,也能大致理解这些前沿物理概念的奇妙之处。装帧设计也非常考究,那些星云和星系的插图,色彩饱和度极高,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翻阅就成为一种享受。我已经计划好了,接下来的几个周末,就准备沉浸在这本书的宇宙图景中,让思绪随着光年一起飞驰。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失落的印加帝国:太阳神的子民》,那就是“震撼”。我从未想过,在南美洲的高原上,曾经存在过如此高度发达、组织严密的文明。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避开了简单的编年史叙述,而是通过考古发现、西班牙殖民者的手稿残片,以及对现存 Quechua 语族口述历史的重新解读,层层剥茧地构建出印加帝国全盛时期的社会图景。书中对他们先进的农业技术——如梯田系统和复杂的灌溉工程——的描述,让我叹为观止,尤其是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他们如何通过结绳记事(Quipu)来管理如此庞大的帝国资源,简直是人类智慧的奇迹。作者对马丘比丘的选址、印加神话中“萨帕·印卡”(Sapa Inca,太阳之子)的绝对权威性,以及最终被瘟疫和征服者摧毁的全过程,描写得既有史学家的客观分析,又不失文学作品的史诗感,读完后,那种对逝去辉煌的惋惜之情久久不能散去。
评分这本书,暂且称之为《东方茶道探源录》,真是一场味觉与精神的双重洗礼。我一直以为品茶就是那么回事,无非是水温和茶叶的搭配,但这本书的深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它从茶树的起源讲起,横跨了中国、日本、韩国乃至印度,详述了不同地理环境下,茶叶如何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比如,书中对宋代点茶法的还原,不仅仅是操作步骤的描述,更融入了当时的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那种“斗茶”的仪式感和对茶汤“咬盏”的追求,让我这个现代人感到既陌生又向往。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描述茶汤的口感时,一会儿是“雨后初霁的清冽”,一会儿又是“陈年古木的醇厚”,精准到让人忍不住想立刻去冲泡一壶,亲身验证这种描述的准确性。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茶艺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东方审美哲学、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散文集,读完后,我对待日常的饮水行为都多了几分敬畏。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十九世纪巴黎城市规划与社会变迁的专著,书名叫《塞纳河畔的钢铁与霓虹》。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过多关注那些名流的沙龙轶事,而是聚焦于奥斯曼男爵的城市改造如何彻底重塑了巴黎人的生活形态和阶级关系。作者用了大量的地图对比和历史文献的引用,直观地展示了那些笔直宽阔的林荫大道是如何取代了中世纪拥挤曲折的小巷。更精彩的是,它探讨了这种“现代化”背后的社会代价——底层民众的迁移、新式公寓楼的出现带来的社区解体等问题。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思考:当我们追求效率和美观时,是否也在无意中抹去了某些宝贵的历史记忆和人情味?书中对于巴黎咖啡馆文化的兴衰演变,也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曾经是思想交锋场所的角落,如今又承载了怎样新的故事?这本书逻辑严密,论据扎实,读起来需要全神贯注,但收获的知识深度是其他通俗读物无法比拟的。
评分我最近读完的这本关于中世纪欧洲建筑艺术的著作《石与光的回响》,简直是打开了我对那个时代理解的一扇全新的窗户。我原本以为中世纪就是一片黑暗和蒙昧,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从哥特式大教堂的飞扶壁结构如何力学上支撑起高耸的拱顶,到玫瑰窗玻璃上色彩的象征意义,无不体现出那个时代工匠们惊人的智慧和对信仰的虔诚。书中收录了大量高清的建筑细节照片,比如那些繁复的雕刻,每一个小天使、每一片叶子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仿佛能感受到雕刻家手中的凿子留下的温度。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宏伟建筑的赞美,而是深入挖掘了修建这些奇迹背后的社会结构、赞助人制度,甚至工匠行会的秘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听到圣歌在空旷的大厅中回荡,感受到壁炉的火光在昏暗的走廊中跳跃,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辉煌感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潮澎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