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正义/司法的经济学
定价:28.00元
作者:(美)波斯纳 ,苏力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05-01
ISBN:9787562020417
字数:380000
页码:4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这本书是波斯纳比较早版的一本著作。据2000年的一个有关法学引证率的研究,到当时为止,这是他的著作中为人们引证多的一本;这在程度上,就足以证明其重要性了。
本书的主体有四编。编集中讨论正义与效率的问题。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波斯纳试图为此前他建立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奠定一个哲学伦理的基础,试图从财富*化出发建立一种总体化的社会理论。第二编作为理论,是本书有价值,富有洞察力的一编,其视野相当开阔,但分析即为简洁凝练,却细致入微。第三编比较细致地讨论了私隐问题,并对美国联邦高法院的20世纪60-70年代的一系列重要私隐判决中隐含的法理进行了辨析。第四编同样从信息经济学的进路切入,集中分析的美国社会中种族歧视以及其他类型的歧视视为一种道德上的邪恶或智力上的毛病。
目录
《波斯纳文丛》总译序
思想的组织形式——《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译序
1983年版序言
版序言
章 引论;非市场行为的经济学本书的规划
编 正义与效率
第二章 布莱克斯东与边沁
布莱斯东的《英国法评述》
边沁对布莱克斯东的厌恶
布莱克斯东与边沁之比较
第三章 功利主义、经济学和社会理论
功利主义的一些问题
财富大化作为一个伦理概念
财富与效用的树立
财富大化、道德以及正义
再论对功利主义的批评
第四章 财富大化在伦理和政治基础
效率的共识基础
术语的澄清
财富大化和同意原则
与罗尔斯之进路的比较
财富大化作为一种基于同意的伦理规范的局限
对于法律的实证经济学分析的寓意
普通法为什么是有效率的
普通法是有效率或是功利主义的?
德沃金对财富大化的批评
第二编 正义/司法的起源
第五章 荷马版的低限国家
有限分类学
职能
结构
问题
价值
荷马史诗中的治理和政治价值
职能
结构
问题
……
第六章 初民社会的一种理论
第七章 初民法律的经济学理论
第八章 报应刑以及一些相关的惩罚概念
第三编 私隐与相关利益
第九章 作为秘密之私隐
第十章 对私隐的一种更宽泛考量
第十一章 联邦高法院有关私隐的法理
第四编 联邦高法院与种族歧视
第十二章 歧视问题的法律经济学
第十三章 德方尼斯案以及反向歧视
第十四章 贝克案、韦伯案以及未来
索引
作者介绍
波斯纳(1939年-)先后以名毕业于耶鲁大学文学系(1959)和哈佛法学(1962)。曾任联邦高法院大学官助手、律师、斯坦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教授和讲座教授。1981年出任联邦第七巡回区上诉法院至今(1993-2000任首席法官),同时担任芝加哥大学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对“法律的经济学解释”这个概念的模糊认知,以及希望借此来深化我对法律运行机制的理解。我总觉得,法律并非是独立于社会经济活动而存在的真空存在,它必然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也会反过来塑造经济行为。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经济学的精妙理论,例如效用最大化、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巧妙地应用于分析复杂的司法过程的。是会对某些法律原则进行数量化的分析?还是会探讨法律规则的成本效益比?我脑海中设想的场景是,作者可能通过对不同法律制度的比较分析,来揭示其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比如,为什么某些国家或地区会选择特定的赔偿标准?其背后是否存在着经济效率的考量?又或者,刑罚的设置,除了惩戒功能外,是否也承担着一种社会成本的内部化功能?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分析框架,帮助我突破原有思维定势,以更批判、更经济学的视角去审视法律的本质和功能,并从中获得全新的认识和启发。
评分拿到《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这本书,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它可能提供的一种“解构”的视角。我们通常理解的“正义”和“司法”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色彩和理想主义情怀,而经济学似乎是一种更偏向于“功利”和“效率”的学说。我特别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样一种看似对立的框架下,找到两者之间的连接点的。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比如,是否“效率”本身就是一种“正义”?或者,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我们又不得不面对经济上的“成本”。我设想着,作者可能会深入分析法律决策背后的利益博弈,以及不同法律规则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在财产分割、合同履行、甚至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经济学的分析能提供哪些独特的见解?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理解法律如何通过经济学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行为,以及经济学如何帮助我们更理性地设计和完善法律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整体的福祉。
评分对于《正义/司法的经济学》这本书,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我一直在思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究竟是如何与社会经济的实际运行紧密结合的。我好奇书中会如何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看似“理所当然”的法律原则。例如,关于产权的界定,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去看,它是否就是一种激励人们进行生产和投资的机制?再比如,合同的强制执行,是否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活动的展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来展示经济学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或许会涉及一些有趣的经济学模型,帮助我理解法律规则的“设计”和“优化”过程。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律的“工具性”一面,认识到法律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工具,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无疑会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之门,让我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法律与经济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分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被其厚重的质感和内敛的设计所吸引。封面上“波斯纳”和“苏力”这两个名字,一个是国际知名的法律经济学大家,另一个则是中国法学界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们的名字并列,本身就预示着这是一场跨越国界、融合不同学术传统的思想盛宴。我尤其对波斯纳教授的理论体系深感好奇,他提出的“法律经济学”早已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大胆的、有时甚至是颠覆性的观点,总能引发广泛的讨论。而苏力教授的加入,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中国本土的视角和深厚的理论积淀。我设想,这本书或许会从一些具体的案例切入,比如侵权法、合同法,甚至刑事司法,然后用经济学的工具去解构这些法律现象。例如,惩罚的经济学解释,犯罪的理性选择模型,以及法律的激励效应等等。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经济模型和分析方法,让读者能够具体地学习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来理解法律问题,而不是停留在宏观的哲学层面。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兼顾理论的深度和实践的可操作性,为法律从业者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甚至能启发政策的制定。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正义/司法的经济学》本身就极具吸引力,让人立刻联想到经济学理论如何应用于理解和塑造我们社会最根本的基石——司法。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浮现的更多是传统法学严谨的论证和判例的堆叠,但这个标题却大胆地将两门看似截然不同的学科——经济学和法学——联系起来。我一直在思考,究竟经济学的哪些模型和概念能够被用来分析司法现象?比如,博弈论是否可以解释庭审中的策略选择?机会成本的考量又如何在立法和判决中体现?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在司法领域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至上?抑或是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动态的平衡?我期待作者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实践,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经济学逻辑,甚至预测和解释法律制度的演变方向。仅仅是这个前瞻性的书名,就已经足以让我对即将翻开的每一页充满好奇和期待,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未知领域的大门,迫不及待地想去探索其中蕴含的智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