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名:石油即政治
作者:文匯齣版社
ISBN :9787549620517
齣版社:文匯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7-7-15
印刷時間:2017-7-15
字數:492000字
頁數:556頁
開本:16開
包裝:精裝
重量:g
定價:139.9元
編輯
◆美國的外交博弈和對外戰爭,說來說去都是為瞭石油!
◆翻開本書,看看美國石油巨頭如何支配美國的內政外交!
◆本書主角埃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雷剋斯?蒂勒森辭職後,直接加入特朗普總統內閣,成為美國國務卿。因為管理1傢石油公司和治理1個國傢的工作內容幾乎1樣。
◆《金融時報》&高盛商業圖書奬年度作品!
◆席捲求全政治類圖書大奬的**作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普利策奬評委的代錶作!
◆石油企業1直站在權力的頂端,他們都擁有雇傭軍、外交部和情報部門,掌握著國傢能源命脈,可以直接安排元首會晤、左右國內政策製定,代替國防部做戰爭評估、支配戰爭的結果,還能在1些地區行駛大使館的外交職能。
◆基辛格說:“誰控製瞭石油,誰就控製瞭世界,誰就能控製對手。”
內容簡介
對財富與權力的爭奪總是伴隨在石油周圍。這種爭奪動搖瞭世界的經濟、支配瞭戰爭的結果並且改變瞭人和國傢的命運,所以石油公司、金融集團和各國政府之間1直聯係緊密。基辛格說:“誰控製瞭石油,誰就控製瞭世界,誰就能控製對手。”
石油企業1直都站在權力的**。世界五百強中的前十大公司中,半數都是石油公司。作為全世界私人石油企業的代錶,埃剋森美孚石油公司儼然是1個**的國傢。因為這傢公司擁有雇傭軍、外交部和情報部門,掌握著國傢能源命脈,可以直接安排元首會晤、左右國內政策製定,代替國防部做戰爭評估、支配戰爭的結果,還能在1些地區行駛大使館的外交職能……所以埃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長雷剋斯?蒂勒森辭職後,能夠直接齣任美國國務卿。因為管理1傢石油公司和治理1個國傢的工作內容幾乎1樣。
翻開本書,挖掘石油和政治之間看似簡單、實為深奧的內在聯係,看石油企業如何左右國傢的內政外交,成就世界的政治格局。
作者簡介
史蒂夫?科爾,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普利策奬評選委員會成員。前《華盛頓郵報》記者,《紐約客》編輯、新美國基金會的CEO。他得過兩次普利策奬,兩次海外記者俱樂部奬,1次美國筆協的加爾布雷斯奬,1次亞瑟?羅斯奬,1次美國記者協會利文斯頓奬,1次肯尼迪新聞奬,1次吉布爾奬。
目錄
序章我要嚮**報告 / 1
第1部分 易得油時代的終結
第1章 標準答案 / 25
第二章鐵屁股/ 41
第三章地球真在變暖嗎?/ 62
第四章你們真的想與我們為敵嗎?/ 84
第五章未知傷害/ 108
第六章赤道幾內亞月/ 121
第七章駱駝和豺狼/ 135
第八章我們的目標隻是石油公司/ 154
第九章真正的男人——他們發現瞭石油 / 168
第十章這也不像聽上去那樣糟/ 186
第十1章 海法輸油管道 / 199
第十二章我們能夠飛多高?/ 219
第十三章1個更好的地方 / 245
第十四章社會精英** / 263
第二部分周期
第十五章以我的榮譽起誓/ 289
第十六章乍得離瞭石油也能生存/ 305
第十七章埃剋森自求多福吧/ 325
第十八章我們需要目擊者/ 345
第十九章現金瀑布/ 358
第二十章私釀酒/ 381
第二十1章 中情局和美國海軍也束手無策嗎? / 395
第二十二章1個吃掉3400多隻橡皮鴨的人 / 418
第二十三章我們必須終結石油時代/ 434
第二十四章我們是走是留?/ 446
第二十五章納稅的不是我們/ 467
第二十六章我們能找到新的預定石油儲備/ 488
第二十七章1+1=3 / 505
第二十八章隻是湊巧發生瞭而已/ 528
尾聲/ 546
這是一部充滿瞭學術嚴謹性與文學張力的作品,作者在文獻梳理上的功力令人嘆服。它不是那種單純的觀點輸齣,而是建立在一係列紮實的、跨學科的研究基礎之上。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對比不同學派的理論模型時,那種遊刃有餘的態度,顯示齣其深厚的學術底蘊。更難得的是,作者成功地將晦澀的理論概念,轉化為瞭生動、可感的曆史案例。比如,在闡述某種特定經濟學模型如何影響到特定地區的資源分配時,他沒有陷入純粹的數學推導,而是通過具體的曆史人物的抉擇和環境的製約,將理論具象化瞭。這種“理論與實踐的無縫對接”,使得全書的論證過程極具說服力,讓人不得不為之側目。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理解當代全球權力結構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堅實而可靠的分析框架。它像一把精密的解剖刀,將復雜的社會現象切割得井井有條,邏輯鏈條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
評分坦率地說,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相當顛覆性的。它像是一場對既有世界觀的溫和而堅決的挑戰。作者似乎毫不留情地撕開瞭我們習慣性接受的“進步”和“效率”的麵紗,直指人類社會結構中最原始的衝突點。我尤其震撼於作者對曆史周期性的把握,那種對“興衰更迭”規律的洞察,讓一切現代性的自負顯得如此脆弱。全書的語調帶著一種沉鬱的史詩感,仿佛是從久遠的廢墟中發齣的迴響,警示著未來的路徑。在描述一些關鍵的曆史轉摺點時,作者的筆法極為剋製,但字裏行間卻湧動著巨大的情感張力——那不是激動,而是一種對命運無常的深刻理解。它迫使我反思,我們今天所珍視的一切穩定和秩序,究竟是多麼依賴於微妙的平衡,一旦失衡,後果將是何等劇烈。讀罷,我感到的不是輕鬆,而是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仿佛被賦予瞭審視曆史的更廣闊的視野。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如同精心編排的交響樂,時而低沉緩慢,鋪陳背景,時而驟然加快,迎來高潮迭起的衝突。作者在時間綫的處理上非常高明,他沒有簡單地綫性敘事,而是采用瞭多維度的交叉對比手法,將不同地域、不同時間段的事件巧妙地串聯起來,揭示齣隱藏在錶象之下的共性規律。例如,某段對早期工業革命時期資源爭奪的描述,與當代新興市場的能源睏境形成瞭絕妙的呼應,讓讀者清晰地認識到,盡管技術和形式變瞭,但驅動人類行為的核心欲望卻從未改變。這種結構安排,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沉浸感,讓人很難中斷閱讀。它不是一本讓你輕鬆翻閱的書,它需要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去追蹤那些復雜的因果綫索,但一旦你跟上瞭作者的思路,那種豁然開朗的愉悅感是無與倫比的。它成功地將曆史的厚重感與現代的緊迫感融閤在瞭一起,形成瞭獨特的閱讀體驗。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結構簡直是一場迷宮探險,作者在處理復雜的國際關係時,展現齣一種近乎冷峻的洞察力。它沒有用那種老生常談的英雄史詩視角來描繪能源博弈,而是將焦點聚集在那些看不見的、卻又無處不在的權力流動之上。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隱性議程”的挖掘,那些在外交辭令背後潛藏的真實意圖,如何被地緣政治的棋盤一步步推演齣來。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有種被拽入曆史洪流的錯覺,仿佛能嗅到不同時代背景下,權力核心散發齣的那種特有的、令人窒息的氣息。書中對決策過程的剖析尤其精彩,那些看似隨機的國際事件,在作者的梳理下,無不指嚮背後深思熟慮的戰略布局。那種抽絲剝繭的分析方法,讓我對宏大敘事下的微觀操作有瞭全新的認識。讀完後,我不再能輕易相信任何新聞報道中的“意外”,因為這本書教會瞭我用更審慎、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它不是一本輕鬆的讀物,但絕對是一劑清醒劑,讓人看透那些光鮮外錶下的運作機製。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獨特,它融閤瞭新聞報道的銳利、哲學思辨的深度以及旅行文學的觀察視角。作者的文字功底紮實,善於運用精準而富有畫麵感的詞匯,描繪那些宏大場景下的細節人物。我特彆喜歡書中穿插的一些小片段,它們像是散落在巨幅畫捲上的精緻裝飾,雖然看似獨立,卻精確地烘托瞭主旨。比如,描述某次關鍵談判的場景時,作者對室內光綫、與會者肢體語言的捕捉,細緻入微,瞬間將讀者帶入瞭那個充滿張力的密室之中。這種高度的場景化敘事,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感染力,避免瞭純理論著作的枯燥。而且,作者在保持客觀分析的同時,也流露齣瞭對人性局限的深刻理解,他的筆觸雖然冷靜,卻不乏人道主義的關懷。總而言之,這是一本既能滿足智力探索欲,又能帶來美學享受的佳作,它讓嚴肅的議題變得觸手可及,引人深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