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册册
曾国藩——霸志箴
章 志存高远,匡时救国
第二章 矢志不渝,持之以恒
曾国藩第二——挺经箴
章 内圣
第二章 砺志
第三章 家范
第四章 明强
第五章 坚忍
第六章 刚柔
第七章 英才
第八章 廉矩
第九章 勤敬
第十章 诡道
第十一章 久战
第十二章 廪实
第十三章 峻法
第十四章 外王
第十五章 忠疑
第十六章 荷道
第十七章 藏锋
第十八章 盈虚
曾国藩第三——忠信箴
章 忠心迎合,十年七升
第二章 忍辰办教案,含恨陨金陵
第二册
曾国藩第四——居官箴
曾国藩第五——兵韬箴
曾国藩第六——仁敬箴
第三册
曾国藩第七——《冰鉴》箴
曾国藩第八——治学箴
第四册
曾国藩第九——谋略箴
曾国藩第十——处世箴
曾国藩第十一——修身箴
曾国藩第十二——齐家箴
内容简介
曾 国藩出生于清代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 成绩列为优等。他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却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 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升至总督,官居 一品。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艘轮船,建立了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批西方书 籍,安排了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 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 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快,十 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 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 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范本。
《曾国藩全书》力求站在历史的角度,全方位、多视角真实地反映曾国藩的一生。全书分为“霸志箴”、“挺经箴”、“忠信箴”、“居官箴”、“兵韬箴”、“仁敬箴”、“《冰鉴》箴”、“治学箴”、“谋略箴”、“处世箴”、“修身箴”、“齐家箴”等十三编。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 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人,近代历史上的人。这句话从某 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
这套书简直是历史爱好者和研究者的宝藏!我本来只是想找点关于晚清史的入门读物,结果翻开这套书,立刻被深深吸引住了。首先,从装帧和排版上就能感受到编者是用心了的,尤其是那些精美的绣像,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每一幅图画都不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承载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审美和信息量,配上文字,立体感十足。阅读曾国藩的家书部分时,那种亲切感和历史的厚重感交织在一起,让人不禁思考,在那个时代,一个身居高位的封疆大吏,是如何平衡家国情怀与儿女私情的。这本书的体例编排非常清晰,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曾国藩生平的读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把握住他复杂多变的一生。它不仅仅是一部传记,更像是一份详尽的史料汇编,让我对湘军的崛起、洋务运动的初期脉络,以及晚清士大夫的群体画像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尤其欣赏它对细节的挖掘,很多地方的论述都非常扎实,引人深思。
评分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颇有研究的读者,我必须说,这套书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生平叙述上,而是深入剖析了曾国藩其人内在的矛盾性与他思想的演变过程。家书部分尤其精彩,那不是帝王家的矫饰之词,而是饱含着湖南人特有的刚毅和对子侄辈近乎严苛的期许与教诲。我反复阅读其中关于读书、做人、持家之道的部分,发现这些跨越了时代的智慧至今仍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书中的传记部分也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将曾国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圣人,而是客观地展现了他在军事决策上的果敢、在政治权谋中的圆滑,以及在面对挫折时的坚韧。那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本分”的处世哲学,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读来更觉珍贵。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中国传统精英阶层精神世界的钥匙。
评分说实话,我入手这套书,主要还是冲着它“绣像本”的名头来的,因为以往读的很多历史人物传记,要么是黑白照片,要么是过于简陋的插图,缺少一种历史的仪式感。而这套书的插画水平,绝对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它精准地捕捉了曾国藩一生中几个关键场景的氛围——无论是初创湘军时的筚路蓝缕,还是晚年处理内政外交时的沉稳老辣,画面感都极强。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梳理曾国藩的政治生涯时,巧妙地融入了对清代官场生态的描述,让你能明白为什么他能从一个普通的儒生,最终成为力挽狂澜的重臣。这种叙事手法非常高明,它避免了脸谱化的评价,而是让你通过场景、通过文字、通过图像,自己去构建一个立体复杂的曾国藩形象。这是一套兼顾了学术严谨性和大众可读性的优秀作品,尤其是对于视觉学习者,简直是福音。
评分我对这套书的整体感受是:体量宏大,但内容精炼,绝非泛泛而谈的通俗读物。我原本担心全集类的书籍容易陷入资料堆砌的窠臼,但这里的编排逻辑性极强。特别是“全集”部分,它将不同时期的奏折、批牍与后世对他的评价穿插对比,形成了一种多维度的审视视角。我花了很长时间对比了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他的一些军事部署记录和给友人的信件,从中能清晰地看到战略意图和实际执行中的困难与权衡。对于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晚清权力结构和地方治理模式的严肃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史料价值是无可替代的。绣像的运用更是神来之笔,它们不仅是视觉享受,更像是一种时代的注脚,让那些冷冰冰的史料瞬间有了温度和画面感,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的沉浸感。这套书,值得放在书架上细细品味,随时翻阅查证。
评分我家里已经有不少关于曾国藩的零散书籍了,但真正让我有“一览众山小”感觉的,还是这套全集。它的优势在于“全”和“系统性”。不同于市面上很多只关注他某一方面(比如家书或治学)的单行本,这套书将他的军事、政治、学术和个人生活进行了无缝对接的展示。我特别注意了它在处理曾国藩与洋务派关系时的笔法,非常客观地展现了他既是传统儒家卫道士,又是锐意改革的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这种内在的拉扯和张力,是构成他历史地位的关键。通过阅读他不同时期的文字,我能真切感受到他如何不断自我校正、自我提升的过程,这对于任何从事管理或领导工作的人来说,都是极富启发性的。这套书,与其说是在读曾国藩,不如说是在学习如何应对复杂、充满变数的时代洪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