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萧涤非/周汝昌 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萧涤非/周汝昌 上海辞书出版社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鉴赏
  • 辞典
  • 萧涤非
  • 周汝昌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唐诗宋词
  • 古典诗词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学贯中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20487
商品编码:26137343263
丛书名: 唐诗三百首鉴赏

具体描述

产品展示
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作 者:  黄全彦
定价:  71.00元
ISBN号:  9787532620487 9787532620470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开本:  16
装帧:  平装
出版日期:  
印刷日期:  

编辑推荐

内容介绍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选收唐代诗歌三百首,是一本选目精审、赏析精到具有辞典功能的古典文学读本。
为了嘉惠读者,推陈出新,延续拓展,上海辞书 出版社以《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文学鉴赏辞典的 风格和品牌,乃以三百为数,远绍《诗经》三百篇的 传统,近承清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 酌其他选本,不用体式分类,唯取佳作入选,以唐诗 、宋词、元曲各出一册,展示中国韵文的之作; 又请国内有关研究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 背景,以先进文艺理念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 。这本由萧涤非编的《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是其中 的唐诗一册。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选收宋代词作共三百首,是一本选目精审、赏析精到具有辞典功能的古典文学读物。

作者介绍
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家境贫寒,过早地失去了父母。他十分聪明,又勤奋好学,在伯父和叔父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1930年于清华大学毕业,又继续深造,1933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抗日战争时期去西南联大,其间生活极其艰难。抗战胜利后于1947年回山东大学,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满怀“但使一枝能照眼,不辞心血活莓苔”的苦心,始终站在教学线,不仅给本科生上课,还辅导进修教师、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从未休假,培养过项怀诚等一大批国之栋梁。他诲人不倦的教学热情和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向为学生所称道。新时期,萧先生在耄耋之年以多病之躯,仍致力于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的培养,撰写书序,培养了我国古典文学专业的首批五名硕士和两名博士,并接受国家教委安排,指导美国高级进修生。此外,他还为电台撰稿,尽量自答复各界来信,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指导意见。他的有些老学生称他为“20世纪的杜甫”,美、日等国学者以之为“汉学伟人”。
目录
出版说明
篇目表 
正文 
篇目笔画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
[ 野 望 ]
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三国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晋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长吟“采薇”之诗以寄意了。《诗经·召南·草虫》有云:“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他正是伤心缺少这种知音和知心啊!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理论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俭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问两联写景,经过情——景一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宝元元年(1038)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卒,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练,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才暂时稳定下来,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所以“孤城闭”三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军事态势,反映出宋朝守军力量是很薄弱的,作为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门,太阳一落就关闭起来,表现了形势的严重性。这一句就为下片的抒情作了铺垫。
下阕着重抒情。起句“浊酒一杯家万里”,这是词人的自抒怀抱。他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这“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了悬殊的对比,也就是说,一杯浊酒,销不了浓重的乡愁,造语雄浑有力。乡愁由何而来呢?“燕然未勒归无计”,这句是用典。燕然,山名,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后汉书·和帝纪》)。词意是说,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是无从谈起的,然而要取得胜利,又谈何容易!“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它所发的是凄切之声,唐代边塞诗里经常提到它。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等,皆为人所熟知。深夜里传来了抑扬的羌笛声,大地上铺满了秋霜。耳所闻的、目所睹的都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如果深夜里安然熟睡,是听不到、也看不到的。这就逗出了下句:“人不寐”,补叙上句,表明自己彻夜未眠,徘徊于庭。“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军(词人自己)为什么通宵不眠,发为之白?很明显,是“燕然未勒归无计”造成的;征夫为什么会落泪?是出于同样原因。他们和将军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既希望取得伟大胜利,而战局长期没有进展,又难免思念家乡,妻子儿女魂牵梦绕。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构成了他们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将军与征夫的矛盾情绪通过全词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出来,情调苍凉而悲壮,和婉约词的风格完全不同。

......


穿越千年风雅:品读诗词璀璨星河 千载光阴,多少英雄豪杰、才子佳人,都在诗词的字里行间留下了他们不朽的痕迹。从盛唐的雄浑壮阔,到宋代的婉约细腻,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串联起中华民族的情感与智慧,成为我们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重要窗口。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便是这样一本,旨在为广大读者开启一扇通往诗词世界的大门,领略其中蕴含的无穷韵味与深邃意境。本书精选了唐诗宋词中的代表性作品,力求以严谨而不失生动的鉴赏语言,帮助读者跨越时空的隔阂,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理解诗词背后的故事、情感与哲思。 唐诗:盛世风华,万千气象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座巍峨高峰。它以其雄浑的气魄、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盛唐时期蓬勃向上、兼容并蓄的时代精神。本书对唐诗的鉴赏,将引导您一同品味: 家国情怀与边塞壮志: 您将跟随王昌龄的笔触,感受“秦时明月汉时关”的苍凉与壮阔,体会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与思乡之情;您将沉浸在高适的诗篇中,体会“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的悲壮,感悟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的紧密相连。那些描绘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刀光剑影的诗句,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回响。 山水田园与隐逸情趣: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理想境界。本书将深入解读这类诗歌,探寻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疏离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您会发现,即使身处喧嚣,也能在诗词中找到一方宁静的天地,感受“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生活。 离愁别绪与人生哲思: 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惜别之情,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无不触动人心。本书将带领您细致分析这些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理解诗人如何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宏大的时代背景,如何在生命的跌宕起伏中探寻人生的意义。 宫廷仕女与闺阁情思: 除了那些气势磅礴的诗篇,唐诗中亦不乏描绘细腻情感、展现女性生活场景的作品。本书将为您呈现王昌龄笔下“青楼几度闻歌曲,塞外何年见战尘”的 contrast,以及那些充满哀怨或期盼的宫廷诗、闺怨诗,让您了解不同时代、不同身份女性的内心世界。 咏物言志与艺术创新: 唐代诗人善于借物喻人,借景抒情。例如,白居易笔下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虽是咏物,实则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本书还将探讨唐诗在艺术上的创新,如格律的成熟、意境的营造、语言的锤炼等,让您领略唐诗的精妙之处。 宋词:婉约柔情,豪放激越 宋词,以其更为细腻婉转的笔触,更为丰富多变的题材,成为与唐诗并峙的璀璨明珠。它既有婉约缠绵的柔情,也有豪放激越的壮志,展现了宋代社会更为复杂的情感图谱。本书对宋词的鉴赏,将带您走进: 婉约词派的千古风情: 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词句,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对女性愁绪最深刻的描摹。本书将深入剖析以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感受她们细腻的情感表达,体会那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淡淡哀愁。您将领略到,即使是最细微的情感,也能在词句中焕发出动人的光彩。 豪放词派的家国大义: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开阔胸襟,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报国壮志,共同构成了宋词的另一番天地。本书将为您解读这些豪放派词人的作品,感受他们“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豁达,体悟他们“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壮怀激烈。这些词句,不仅是文学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人生况味与社会现实: 宋词题材广泛,上至家国天下,下至儿女情长,都能在词中找到身影。本书将引导您从词中体味人生的起伏跌宕,感受仕途的坎坷、岁月的流逝、离别的伤感。同时,您也将透过词句,窥见宋代社会的风貌,了解士人的生活状态、百姓的喜怒哀乐。 词的艺术特色与发展: 宋词在继承唐诗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本书将重点分析宋词的曲调、句式、用词等特点,如长短句的灵活运用、通俗化语言的融入、意境的营造方式等,让您在品味内容的同时,也能欣赏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视角:深入浅出,循循善诱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的鉴赏,绝非照本宣科,而是力求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本书的鉴赏特点包括: 原文严谨考证: 确保所收录的诗词文本准确无误,为深入鉴赏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生平背景梳理: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时代,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其作品的思想情感。 诗词意境深度解读: 逐字逐句剖析,揭示诗词的字面意义、深层含义、艺术手法,以及所营造的意境。 历史文化背景关联: 将诗词置于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解读,帮助读者理解诗词与时代的联系,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信息。 语言风格风格赏析: 重点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如用词的精炼、句式的变化、修辞的运用等,体会其艺术魅力。 文学价值与传承意义阐述: 探讨诗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后世文学、乃至民族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多维视角拓展: 结合相关史料、文学评论,提供更广阔的鉴赏视野,引发读者的独立思考。 读者群体:面向所有热爱诗词的您 本书内容丰富,鉴赏深入,既适合对中国古典诗词有一定基础的读者,也对初学者十分友好。无论您是文学爱好者、学生、教师,还是仅仅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寻得片刻诗意与宁静的普通读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容错过的选择。 翻开《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您将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与千年前的伟大灵魂进行对话,在感受跨越时空的共鸣。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诗词的海洋,让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在您的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丰富您的精神世界,点亮您的生活。这不仅是一本辞书,更是一段穿越千年风雅的奇妙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宋词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宋词婉约缠绵,情意深长,但很多时候,读着读着就觉得意犹未尽,似乎少了点什么。这本书恰恰弥补了我的遗憾。它对柳永、苏轼、李清照等大家的作品,都有着非常深入的赏析。比如,书中对李清照《声声慢》的解析,不仅仅是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叠词的感叹,更是深入到了她词中所表达的那种独特的女性视角下的愁绪,以及当时历史背景对她个人命运的影响。还有对辛弃疾词中那种豪放激昂,却又夹杂着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的剖析,让我对这位“词中之圣”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的注释也非常详细,很多生僻字词、典故都得到了清晰的解释,让我阅读起来畅通无阻。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词牌、曲调的介绍,这让我更能体会到词的音乐美和韵律感,仿佛能听到古人吟唱的那悠扬的曲调。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随身宝典!每次翻开,都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幅精心描绘的古画。唐诗三百首那部分,真的是把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像是《静夜思》、《望庐山瀑布》之类的,给解读得淋漓尽致。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李白、杜甫的诗已经很了解了,但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层面的意境和典故等着我去发掘。比如,书中对《赠汪伦》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赏析,不仅解释了“桃花潭”的历史地理背景,更深入剖析了李白那份真挚的友情,让我体会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温暖。还有对杜甫诗句中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白居易诗歌中的生活气息,都有着非常细致和独到的解读。最让我惊喜的是,那些看似晦涩的诗句,在这本辞典的梳理下,变得清晰易懂,仿佛有一位老者在缓缓道来,将古人的情怀和智慧娓娓道来,让人在轻松愉悦的阅读中,不知不觉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评分

这是一次与古人精神的对话,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作为一本鉴赏辞典,它完美地平衡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我之前也读过一些唐诗宋词的书籍,但很多都过于枯燥,要么是纯粹的文本堆砌,要么就是过于学院派的理论分析,让人望而却步。这本书不同,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一步步走进诗词的世界。书中对意境的描绘,对情感的挖掘,都做得非常出色。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意象”的解读,它能清晰地指出一个意象在不同诗词中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意象来传达情感。比如,对“月”这个意象在唐诗宋词中的多重含义,从思乡到离愁,再到怀古,都有着精彩的阐释。而且,这本书的编排也很人性化,查找起来十分方便,无论是按作者还是按诗词本身,都能快速找到想要的内容。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文学作品,不仅在于文字的美,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情感。这本《唐诗宋词鉴赏辞典》恰恰展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在“鉴赏”诗词,更是在“解读”作者的心灵。书中对于每一首诗词的背景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以及创作时的心境,都做了详尽的考证和描述,这让我更能理解诗词背后所承载的时代印记和个人情感。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于“比兴”、“象征”等修辞手法的分析,它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例如,在赏析一些描写战争的诗词时,书中会结合当时的战事,让我们体会到作者那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悲凉与无奈。而当读到描绘爱情的诗词时,又能感受到那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这种人文关怀,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充满温度的文学读物。

评分

当我第一次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设计所吸引。翻开内页,更是被其中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细腻的文字所折服。对于我这样一个有一定古诗词基础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视角和深度是其他很多书籍所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解释诗词的字面意思,而是深入到诗词的文化根源、哲学思想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比如,书中对王维诗歌中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的剖析,让我对“诗画合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又比如,对陆游词中那种“人生得意须尽欢”的豪迈背后,隐藏的“僵卧孤村不自哀”的悲壮,有着非常精准的解读。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灵动,读起来不觉枯燥,反而会激发我对古诗词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它是我书架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每次沉浸于古诗词世界时的最佳向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