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智囊 |
| 作者 | (明)冯梦龙,廖春红 |
| 定价 | 12.0元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50243774 |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13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以通俗文学创作著称于世的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留给后人的不仅有“三言”,还有不少用浅近文言文写成的名篇佳构。《智囊》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智囊》是冯梦龙搜集的子史经传与笔记丛谈中有关智慧的故事集,是一部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和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全书共分为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全书既有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大谋略,也有士卒、漂妇、仆奴、僧道、农夫、画工等小人物日常生活中的聪明才智。这些故事汇成了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海洋。 |
| 作者简介 | |
| 冯梦龙(1574年-1646年),名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明末长洲人,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其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一本辑录了中国古代奇人智士思想智慧故事的奇书;一本表达了冯梦龙的政治见解和思谋韬略的经典,被称为“中国古代智慧宝石的锦囊”。碰撞智慧、呈现智谋,妙趣横生、情节生动。不论是经邦治国,高瞻远瞩,还是出奇制胜,决胜千里,抑或是轻取富贵、全身持家,古人的种种智慧韬略,几乎收揽无遗。读此书如入宝山,金玉琳琅,美不胜收。愿大家在恣情赏览之余,都有所斩获,携得几件宝贝归来。 |
| 文摘 | |
见大卷一 …… |
| 序言 | |
| 前言 冯梦龙(1574—1646),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字犹龙,又字公鱼、子犹,别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还有许多他使用过的笔名。 冯梦龙出生于明万历二年,这时西方世界正值文艺复兴时期,而我们这个几千年的文明古国,也出现了许多“离经叛道”的思想家、艺术家,如李卓吾、汤显祖、袁宏道等,他们以惊世骇俗的见解、鲜明的个性、卓绝的艺术成就,写就了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的璀璨篇章。在这一批文人中,冯梦龙因为在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得以在我国文学史上留名。在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顺治三年,冯梦龙以七十三岁的高龄去世。这个时期似乎也是当时文人的死亡高峰期,就在这一年前后,有许多文学家,如凌濛初、侯峒曾、黄淳耀、黄道周、吴应箕、夏允彝、祁彪佳、刘宗周、阮大钺、王思任、杨廷枢、陈子龙、夏完淳等,都在战乱中死去。可以说,一场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中国式文艺复兴,就这样在清兵的铁蹄下夭折了。 冯梦龙之所以能在文学上有所造诣,与他的家庭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冯梦龙出生于南直隶苏州府吴县籍长洲(今江苏苏州)的一个名门世家,冯氏兄弟三人因为才华出众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吴下三冯”。冯梦龙的兄长冯梦桂是一个画家,冯梦龙的弟弟冯梦熊是太学生(在太学读书的生员,亦是高级的生员),曾协助冯梦龙治《春秋》,可惜这两人的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 冯梦龙从小喜好读书,他在童年和青年时代与封建社会的 许多读书人一样,把主要精力放在诵读经史以应科举上。他曾在《麟经指月》一书的《发凡》中回忆道:“不佞童年受经,逢人问道,四方之秘复,尽得疏观;廿载之苦心,亦多研悟。”他的忘年交王挺则说他:“上下数千年,澜翻廿一史。”他的科举道路十分坎坷,屡试不中,后来在家中著书。因热恋一个叫侯慧卿的歌妓,冯梦龙与生活在苏州的茶坊酒楼之中的下层人民频繁接触,这为他熟悉民间文学提供了手资料。他的《桂枝儿》《山歌》民歌集就是在那时创作的。 直到崇祯三年,时年五十七岁的冯梦龙才补为贡生,次年破例授丹徒训导,崇祯七年升任福建寿宁知县,四年以后就回了家乡。科举之路的挫折,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他热爱的文学上,他不只爱写诗文,更爱写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尽管他的诗集没有流传下来,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他编纂的三十种著作得以传世,为中国留下了一批不朽的文化珍宝。《智囊》就是其中的一本著作。 《智囊》共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其中讲述了从先秦到明代的智慧故事,辑录了一千多则,是一部反映古人运用智术计谋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奇书。本书中我们撷取了书中一些对现代社会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精华故事,希望能给读者朋友以启示。 |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想给孩子找一些课外读物,希望他能从小接触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中国古代各个领域的经典。孩子虽然年纪小,但对故事和道理很感兴趣,我常常给他讲书中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孙子兵法里的那些经典战例,还有诸葛亮的智慧等等,他听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不仅仅是讲故事,它还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能让孩子从小就懂得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健全的人格。书中的一些关于“仁义礼智信”的论述,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有帮助。而且,我发现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对汉字的兴趣也大大增加了,有时候还会主动去查阅不认识的字。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有原文,有翻译,还有一些赏析,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都能提供不同的阅读体验。我个人觉得,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能够伴随孩子成长的优秀读物。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是觉得“国学经典”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就随手下单了。然而,当我真正开始阅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低估了它。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古籍,而是将这些看似独立的思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战略思维”和“领导力”的论述所吸引。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面临各种挑战,而这些古代的智慧,恰恰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孙子兵法里提到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任何竞争环境中都适用。还有那些关于“君臣之道”、“用人之道”的论述,对于管理者来说,更是宝贵的财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看待问题也更加全面和深刻了。它教会我如何从大局出发,如何审时度势,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评分对于我这样长期在外工作,很少有机会接触传统文化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应该从它的经典著作入手,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这个愿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我被书中那些关于“治国之道”的深刻见解所震撼,那些关于如何建立一个稳定、繁荣社会的理论,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我,它不是那种生硬的学术语言,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哲学韵味。读起来让人感到亲切,仿佛在听一位长者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的一些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它教会我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化解矛盾,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网络。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了。它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更加自豪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评分这本书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与先贤的跨时空对话。每当我翻开它,就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智慧的时代,与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进行着心灵的交流。书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历史的沉淀和检验,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喜欢它那种循循善诱的讲述方式,不像一些枯燥的教科书,它用一种更加生动、更具启发性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道理呈现在我面前。我特别喜欢书中的一些关于“修身养性”的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如何培养内心的平静,如何做到“宠辱不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焦虑和压力所困扰,而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帮助我找回内心的宁静。它教会我如何感恩,如何珍惜,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每次读完,我都感觉自己的内心更加丰盈,对生活的热爱也更加浓厚。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精美的装帧吸引住了。翻开一看,里面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读起来非常舒服。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智慧很感兴趣,总觉得那些老祖宗留下的道理,虽然年代久远,但却有着穿越时空的洞察力。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这个需求,它收录了大量经典的国学著作,内容包罗万象,从治国安邦的谋略,到修身养性的智慧,再到洞察人心的学问,应有尽有。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道”的论述,它并非玄之又玄的空谈,而是切实指导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书中那些关于“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的阐释,让我对人生的理解有了更深的层次。而且,这本书的语言也很有魅力,虽然是古文,但配有详细的注释和白话文翻译,使得我这个国学“小白”也能轻松读懂,并且从中获得启发。每次读完一部分,总会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觉得自己的格局好像一下子打开了许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