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献中,一般统称生活于山东及邻境一带的古部族为夷。本书从文化角度切入,并运用历史学、文字学、考古人类学等考证方法,研究和探讨了东夷文化的远源和近源,及其文明初兴、分化融合、与夏、商文化的异同,乃至转型期的东夷与文化等问题。探赜索隐,推陈出新,“点”、“面”结合,自成系统。可弥补当前学界东夷文化研究的缺罅。
张富祥,山东沂源人,1950年生。1985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任教于山东师范大火学历史系,1993年晋升副教授,现为该校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专职研究人员。出版有古籍整理专著《麟台故事校证》、《南宋馆阁录·续录》,著有《宋代文献学散沦》、《海岱文化史话》,主撰及参撰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历史文献学、史学史、历史文选等教材多种,累计发表中国文化史、文献学等方面的论文六十余篇。
第一章 东夷非“夷”——东夷文化引论
一 “东夷”释名
二 东夷文化界说
三 古夷人的生态环境
四 东夷文化与华夏文化
五 东夷文化与齐鲁文化
六 新史料·新课题
第二章 创辟历程——东夷文化的远源和近源
一 沂源猿人与海岱旧石器文化
1.沂源猿人与南洼洞遗存¨
2.海岱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二 沂沭、汶泗细石器文化
1.遗址、地点和特征
2.文化内涵分析
三 后李文化
1.命名与特征
2.社会性质与生产关系
四 北辛文化
1.北辛类型
2.苑城类型与大伊山类型
3.白石类型
五 早期大汶口文化
1.大汶口文化
2.早期大汶口文化的地方类型
3.墓葬·婚姻·社会形态
第三章 文明初兴——太昊、少昊时代的东夷文化
一 太昊、少吴时代——兼论太昊、少昊与炎黄的关系及东夷族的形成问题
1.太昊、少昊传说
2.二昊名号的起源
3.“扶桑”的原初地望与两集团的变迁
4.太昊、少昊与炎、黄的关系
5.海岱历史文化区与东夷族的形成
二 少昊集团的鸟图腾机制和部落组织结构
1.鸟图腾崇拜与“鸟夷”
2.少昊“鸟官”系统及其部落组织结构
3.燕-凤形象与相关语音文化丛
4.鸟卧腾柱及其它
三 农耕文化与经济生活
1.居处特征
2.经济基础
3.制陶工艺
4.制玉及骨、角、牙器
……
第四章 分化融合——“五帝”时代的东夷文化
第五章 华夏同风——夏文化与东夷文化
第六章 商夷东兴——商文化与东夷文化
第七章 齐鲁新变——西周转型期的东夷及其文化
后记
《东夷文化通考(精)》给我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其“精”字所在。从装帧设计到排版印刷,无不体现出出版方的用心。更重要的是,内容上的“精”,体现在作者对于东夷文化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作者在引述史料时,常常会旁征博引,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力求达到最精准的阐释。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东夷地区考古发现的梳理和解读。这些考古成果是了解古代文明最直接的证据,而作者能够将这些冰冷的器物、遗址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构建出完整的文化图景,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考古现场,与作者一同挖掘历史的真相。书中对于玉器、陶器、青铜器等物质文化的研究,让我对东夷先民的工艺水平和审美情趣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初读《东夷文化通考(精)》,我便被其独特的视角所吸引。作者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某个地域或某个朝代的狭隘范畴,而是将东夷文化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这种宏大的视野,使得东夷文化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他古代文明相互影响、共同演进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对于东夷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的探讨,尤为引人入胜。这些精神层面的内容,往往是民族性格和文化特质最深刻的体现。我在这部分内容中,看到了东夷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生命起源的追问,以及他们所构建的独特宇宙观。这些内容不仅具有学术价值,更富含人文关怀,能够引发读者对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
评分这是一部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静的著作。在《东夷文化通考(精)》中,我看到了作者对于东夷文化研究的赤诚之心和严谨态度。书中对于东夷文化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扮演角色的分析,让我对“夷”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简单的地域划分,而是其中蕴含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作者在处理一些争议性话题时,表现出的审慎和客观,也令人钦佩。整本书的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读来不至于感到晦涩难懂。对我而言,这是一次极具价值的知识汲取之旅,也让我对中华文明的根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评分这次有幸拜读了《东夷文化通考(精)》,虽然书中内容博大精深,但作为一名对历史文化抱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更倾向于从一个更宏观、更具人文关怀的角度来分享我的感受。首先,这本书在梳理东夷文化脉络时,所展现的严谨考据和细致入微的论述,让我对这片古老土地上先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堆砌史料,更是在历史的碎片中,努力还原一个鲜活、多元的东夷世界。书中所描绘的东夷先民的社会结构、生活习俗、精神信仰,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他们的时代。尤其是关于东夷各部族之间的互动与融合,以及他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后来的华夏文明,这部分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著作,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惊喜,每一次阅读都能获得新的启发。
评分《东夷文化通考(精)》给我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沉浸式的探索。作者在行文中,并非枯燥地罗列事实,而是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历史概念和文化现象娓娓道来。我仿佛跟随作者的笔触,穿梭于古老的部落,聆听先民的歌谣,感受他们的生活气息。书中关于东夷族群迁徙、分布及其社会组织形态的论述,让我对这个曾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族群有了立体而鲜活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东夷与中原文明的交流与碰撞,作者展现了其独到的见解。这种跨文化的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