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
作者:任丙未编
ISBN : 9787502955878
出版社: 气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1-01
印刷时间:2013-01-01
字数:字
页数:452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680 g
定价:36.8元
内容简介
老黄历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特有载体,它按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同时记录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北。如今,这些民俗文化历经长久传承和演绎,仍广泛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尤其成为了我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历法 岁时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礼俗文化、信仰风俗等。即系统梳理了各 种传统民俗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又重点展示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民俗风情,还以小百科的形式补充介绍了各种与民俗文化相关的知识,并配有2013- 2025年择吉历表,语言生动,图文并茂,信息量大,是一本实用的中华 传统民俗文化全书。阅读《中华民俗老黄历(第2版)》,犹如欣赏一幅幅浩瀚、生动的中华民俗风情 历史画卷,于字里行间的想象中,细细品味那历久弥新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蕴。
目录
章传统历法
节纪时系统
1.农历
农历的起源
农历月的天数
“节气”和“中气”
闰月的由来
十九年七闰
2.月相
月相的成因
月相种类
月相识别
3.干支历
干支历概述
干支纪年
干支纪月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时
4.节气
二十四节气
杂节气
5.七十二候
七十二候概况
候应
第二节观象授时
1.北极星与北斗七星
北极星
北斗七星
2.《尧典》及四伸中星
《尧典》中的经典记载
四仲中星
3.岁星与太岁
静岁星纪年法
太岁纪年法
4.五星
金星
木星
水星
火星
土星
5.三垣二十八宿
三垣
二十八宿
6.《礼记月令》
《礼记月令》所记天象
《礼记月令》师法自然
7.分野
十二分野
二十八宿分野
8.地平方位
地平四方
日景定位
指南针定位
山川地势定位
四象与方位
第二章传统岁时
第三章传统饮食文化
第四章传统服饰文化
第五章传统礼俗
第六章传统信仰风俗
附录
我曾对一些关于命理、运势的书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过于晦涩或者流于表面,但《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却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打动了我。它没有直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对黄历背后蕴含的智慧和规律的梳理,引导读者去思考。比如,书中对“五行”、“天干地支”的解释,并不是生硬地搬弄术语,而是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来阐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运行逻辑。我尤其喜欢它关于“择日”的章节,它详细解释了为何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特定的活动会被认为“吉利”,这种“吉利”背后其实是对自然节律、时间流转的顺应,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尊重和把握。它并不是教你如何“算命”,而是教你如何“顺势而为”,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相处。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走进了一个古老的智慧宝库,里面陈列着祖先们经过无数岁月沉淀下来的生活哲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翻阅的宝藏,虽然我买来的时候就想着大概了解一下老黄历的传统知识,但《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日期和一些吉凶宜忌,而是将每一个节气、每一个农历日期背后蕴含的文化故事、习俗传统、甚至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智慧,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梳理和阐释。我特别喜欢它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章节,不仅仅是告诉我每个节气代表的时间点,更是详细解释了它们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甚至人们饮食起居的紧密联系。比如,讲到“雨水”,书中不仅提到了“东风解冻,冰雪渐融,始雨水”,还穿插了各地在雨水时节的特色民谚和农事活动,读起来就像亲身经历一样,让我对“天人合一”的古老观念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还有关于“岁时节令”的介绍,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节日,书中都做了深入的讲解,从起源传说、各地风俗、到相关的饮食、游戏,细节丰富得让人惊叹。感觉不仅仅是在看一本老黄历,更像是在阅读一部关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的百科全书。
评分拿到《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的时候,我以为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工具书,但翻开之后,我才发现它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这本书不仅仅是告诉你“今天是什么日子”,更重要的是,它在讲述“为什么是这样的日子”,以及在这个日子里,古人是如何生活、如何思考的。书中关于“风水”和“家居”的部分,并没有讲太多玄之又玄的理论,而是从古人如何根据自然环境来选择居住地、如何布置家居以达到舒适和和谐的角度进行阐述,充满了生活的智慧。我记得它还介绍了一些关于“辟邪”、“祈福”的传统习俗,这些习俗在现代看来可能有些仪式感,但透过文字,我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知风险的规避。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那些沉睡在时间长河中的民俗文化,用一种鲜活、生动的方式重新呈现出来,让我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评分对于一个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但又常常觉得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它并没有刻意去包装或者神化老黄历,而是以一种非常朴实、真诚的态度,将老黄历的知识体系呈现在我面前。我原以为它会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术语,但事实恰恰相反,书中对于一些关键概念的解释都非常到位,比如“值日神煞”的含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日常活动的选择。它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古人会对某些日子有所忌讳,这些忌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经验的总结。书中还收录了许多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俗,例如关于“饮食养生”的建议,结合了不同节气和时令的特点,读起来既有文化底蕴,又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婚嫁习俗”的介绍,从提亲、订婚到结婚的各个环节,都详细阐述了其中的讲究和意义,让我对传统婚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老黄历”这个曾经只存在于长辈口中、略显神秘的物件,有了全新的认识。以往觉得它不过是记录一些“宜嫁娶”、“宜搬家”之类的信息,但《中华民俗老黄历(第二版)》用一种非常人性化、充满故事性的方式,重新构建了我对它的理解。它并没有回避那些关于“冲煞”、“刑克”的传统说法,而是以一种审慎而尊重的态度,去解读这些古老的禁忌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社会环境下所扮演的角色。我记得有一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十二生肖”的起源和它们在不同年份的运势解读,虽然我不是一个特别迷信的人,但读到那些关于生肖相合相克的分析,结合历史人物的生平,竟觉得颇有几分道理,至少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人际关系、人生际遇的有趣视角。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关于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比如春节期间的祭祀、拜年、舞龙舞狮,元宵节的猜灯谜、赏花灯,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等等,那些文字仿佛带着古老的香气,让我仿佛置身于热闹非凡的节日场景之中,唤醒了我对传统文化最本真的情感连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