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版: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9787559805270

正版: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9787559805270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扬之水 著
图书标签:
  • 博物馆
  • 参观
  • 儿童文学
  • 绘本
  • 科普
  • 文化
  • 艺术
  • 成长
  • 亲子
  • 观察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大学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59805270
商品编码:26485936312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8-01-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作者 扬之水
定价 132.00元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9787559805270 出版日期 2018-01-01
字数 200000 页码 320
版次 1 装帧 精装
开本 16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定名与相知”,是作者在名物研究中不断重复的词,“定名”针对“物”而言;“相知”,则须出入于“物”与“诗”之间,以此打通二者之联系。

本书十一篇文章均为各地博物馆观展所得,或文房用具,或金银首饰,或花结绶带,或家居用器……七十余家博物馆,四百余幅器物照片,从定名到相知,一步步读者走进各馆文物的“繁华”世界,让物的美、时间的印迹、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于纸上。


   作者简介

扬之水,浙江诸暨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多年从事名物研究。著有《先秦诗文史》、《中国古代金银首饰》(三卷)、《棔柿楼集》(十卷)等。


   目录

1常州武进村前乡南宋墓出土器物丛考

24附 内家香获见记:《天香·赋龙涎香》与周密的收藏

33“小杭州”里的繁华光影:永嘉窑藏银器观摩记

85《老学庵笔记》里的“靖康节物”

103同心一挽束千结

123无锡博物院观摩散记

145“繁华到底”:明藩王墓出土金银首饰丛考

211买椟还珠的理由:漆盒散记

241“妆得肩头一担春”:读宫制“货郎图”散记

267小阁幽窗,是处都香了

277嘉兴明墓出土《金刚经塔》拓片

293后记

297博物馆文物索引


   编辑推荐

70余个博物馆,400余张文物图片……与扬之水共赴一场博物馆之约,走进文物的“繁华光影”,看器物的美、时间的印记、历史的片段、生活的诗意翩然交织,蔚然成歌……


   文摘

   序言

正版: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 书籍简介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是一部深度探索博物馆价值与意义的个人随笔集。作者以亲历的多次博物馆参观体验为线索,并非简单罗列展品,而是通过对展品背后故事的挖掘,以及对博物馆空间、陈列方式、观众互动等细节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博物馆作为文化载体、知识殿堂、情感连接点的多重作用。 本书的核心在于“定名”与“相知”。“定名”不仅指对一件件文物的科学命名和历史定位,更指向人类在漫长历史中对自身、对世界、对文明的认知和命名过程。每一件展品,都曾有过它在特定时代的“名字”和“身份”,而博物馆的工作,就是将其从尘封的过往中唤醒,重新赋予其在当下社会的“定名”。作者通过对不同类型博物馆(如历史博物馆、艺术博物馆、科技博物馆、地方民俗博物馆等)的参观,展现了“定名”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从历史事件的命名,到艺术流派的界定,再到科学概念的阐释,无不体现着人类智慧的结晶。 而“相知”则是基于“定名”之上的进一步深入。当文物被“定名”后,我们才能与之建立真正的“相知”。作者认为,博物馆参观并非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与历史对话、与文明交流、与人类情感共鸣的互动过程。他笔下的“相知”包含多层含义: 与历史的相知: 通过展品,我们得以窥见先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审美情趣,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作者会详细描述某件古代器物如何反映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生活需求,某幅画作如何捕捉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某份文献又如何揭示重要的历史转折。 与艺术的相知: 艺术品不仅仅是精美的造物,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映射。作者会深入剖析一件雕塑的线条如何传达力量与柔美,一幅油画的色彩如何营造氛围与情绪,一曲音乐的旋律如何触动灵魂深处。他试图解读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与思想,带领读者一同感受艺术的魅力。 与科学的相知: 科技博物馆则展现了人类探索未知、改造世界的智慧。作者会着重介绍一些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阐述它们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以及这些发明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创新精神。他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枯燥的科学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和引人入胜。 与自我的相知: 最重要的一点,博物馆参观也是一次与自我的深度对话。在凝视历史、审视艺术、感悟科学的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反思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在广阔世界中的位置。作者鼓励读者在参观中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让博物馆成为认识自我、拓展视野的催化剂。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打破了传统博物馆导览的模式,它不是一份简单的展品目录,也不是枯燥的历史陈述。作者以其敏锐的观察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将每一次参观都化为一次富有启发的精神旅程。他善于捕捉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展柜玻璃上的反光如何折射出当下的观众,不同展区之间空间转换如何影响参观者的情绪,甚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细节,都可能成为他思考的切入点。 本书的叙事风格是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作者并非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以一个普通但充满好奇心的参观者身份,与读者一同走进博物馆的殿堂。他用平实的语言,讲述不平凡的故事,将复杂的历史、抽象的艺术、深奥的科学,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意象,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他鼓励读者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去发现,去思考,去与博物馆中的万物建立连接。 《定名与相知:博物馆参观记》适合所有对历史、艺术、科学以及人类文明感兴趣的读者。它不仅是一次次的博物馆回顾,更是一次关于如何认识世界、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过去连接、如何创造未来的深度思考。这本书将带领读者发现,博物馆并非仅仅是收藏旧物的仓库,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启发未来,滋养心灵的鲜活生命体。在字里行间,读者将感受到一种“定名”的清晰与“相知”的温暖,体验到从“看”到“懂”,再到“感”的升华过程,最终在博物馆的静谧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难得的空闲时间,我终于可以沉下心来,好好品味一下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的装帧吸引了,简约而不失格调,那种厚重感仿佛预示着里面蕴藏着不一般的知识。我特别喜欢这种能够引发思考的书,尤其是关于“定名”与“相知”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忽略它们的重要性,但一旦深入去想,就会发现它们是理解世界、理解他人的基石。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抽象的概念融入到一次次的博物馆参观体验中的。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地方,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其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烙印。想象一下,当作者面对一件件陈列的文物,他会如何去“定名”?是简单地依靠展签上的文字,还是会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联想,去探寻其更深层的意义?而“相知”又该如何体现?是对历史的理解,还是对创作者心境的共鸣?我期待作者能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感受那些沉睡在博物馆里的灵魂,去触碰那些被岁月打磨过的痕迹。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游记,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评分

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内心深处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想要立刻打开它。 “定名”与“相知”,这两个词语组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哲学般的韵味,让我不禁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多少次只是匆匆“定名”,而未曾真正“相知”?博物馆,这个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无疑是探讨这两个概念的绝佳场所。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在他的博物馆参观经历中,将这两个看似抽象的词汇具象化的。他是否会赋予一件普通的陶罐以新的名字,或者通过深入的观察,发现它隐藏在朴实外表下的不凡故事?他又是如何与那些沉睡在玻璃柜中的文物“相知”的?是通过对历史背景的考究,还是通过对艺术形式的鉴赏,抑或是通过对人类情感的共鸣?我非常期待作者能以一种独特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带领我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展品,让我们不仅仅是“看”博物馆,更是去“体验”博物馆,去与历史对话,去与文化交流。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如同一声悠扬的古琴,拨动了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 “定名”与“相知”,这两个词,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从表象到内在的递进关系。我非常好奇,作者将如何在这两次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展现这种“定名”与“相知”的过程。是仅仅将展品的名字铭记在心,还是会对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进行一番探究?而“相知”,是否意味着一种与展品之间的情感连接,一种跨越时空的理解与共鸣? 我想象着,作者在面对一件精美的瓷器时,可能会先“定名”为“青花瓷”,但随后,他是否会深入探究其烧制工艺、纹饰寓意,甚至窑址的地理位置,从而与这件瓷器进行更深层次的“相知”?或者,在面对一幅古老的画作时,他是否不仅仅是认识了画的名字,更能理解画家当时的心境,以及画作所要传达的情感?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并非是枯燥的知识罗列,而更像是一次充满人文关怀的行走,一次关于如何与历史对话,如何与艺术沟通的心灵之旅。

评分

这次无意间翻开的书,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书名里的“定名”与“相知”,一开始让我觉得有些严肃,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我一直认为,博物馆不仅仅是存放古董的地方,更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而作者,似乎正是通过一次次的博物馆之旅,试图搭建这座桥梁。 我很好奇,他所谓的“定名”,是否是对一件文物表层信息的超越?他是否会质疑那些既定的称谓,去挖掘其更本质的含义?而“相知”,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是不是对历史风貌的感同身受,还是对人类智慧的深刻领悟?我尤其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描述他对某一件展品的“相知”过程,是偶然的触动,还是经过一番细致的观察和思考?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博物馆的介绍,更像是一次关于如何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深度探索。作者的文字,或许能够教会我们,如何以一种更加主动、更加深刻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评分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去博物馆是一件很有仪式感的事情,需要一种特别的心境和准备。但有时候,又觉得有点不知所措,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品,很容易被表面的光鲜所迷惑,而忽略了它们背后真正的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空白。作者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分享了他在博物馆中的所见所感,仿佛一位老友在向我娓娓道来。他提出的“定名”与“相知”的概念,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仅是关于如何给事物贴上标签,更是关于如何去深入理解和建立联系。我猜想,作者在参观过程中,一定不仅仅是走马观花,而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观察视角和思考方式。也许他会关注一些常人容易忽略的细节,也许他会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去解读一件器物。我特别期待看到他如何将“定名”这个过程,从一个静态的标签,变成一个动态的、充满探索性的过程。而“相知”更是让我好奇,这是否意味着一种超越文字的理解,一种与历史、与文化、与人类情感的深度连接?这本书,或许能教会我如何才能真正地“看见”和“懂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