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才所著的《王莽传》作为《汉书》的“**巨篇”、“**变体”,在历史编撰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体例上“名为列传,例依本纪”,纪年上“纪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传终全书,别为一代”,且“广收文诰,为文增色”。这些别识心裁的编撰特色,使史家能*全面、真实、深入、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也使《王莽传》成了体现《汉书》历史编撰成就的典范之作。
孟祥才所著的《王莽传》以生动华美的笔触,论 述了西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王莽,如何由一个饱 读儒家经典、“知书达理”的青年才俊,在与其诸父 、兄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跃升为大司马大将军, 执掌了西汉末期的朝政;继而又如何通过制造一个又 一个的符瑞,以“禅让”的方式迈向权力**,登上 新朝皇帝的宝座;再后又如何以一系列的“新政”如 “王田”奴婢政策、“无均六管”之法、民族外交新 规、行政货币改革等激化了本来已经趋向尖锐的社会 和阶级矛盾,*后在汹涌澎湃的农民大起义的浪涛中 走向灭亡。其中,深入论述了王莽篡政成功的历史背 景和社会原因,细致剖析了王莽的思想和性格,生动 描绘了新朝新贵的众生相,*后深刻揭示了王莽新朝 灭亡的必然性:逆历史潮流而动的阶级、集团和人物 ,无论一时显得多么强势、善伪、残忍、狡黠,*后 都逃不脱人民的惩罚,终久还是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 上。
孟祥才(1940- ),山东临沂人。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兼任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山东大舜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山东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两次获得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已由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20多家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21部,主编、合著、参编著作28部,在《光明日报》《文史哲》《文物》《中国史研究》《历史教学》《孔子研究》《史学月刊》等50余种**外报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有关著作曾获**图书奖、全国社科规划项目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著作奖、山东社会科学著作一等奖。
引言
第一章 愁日夕阳中的西汉皇朝
1.儿子做皇帝,母亲被处死,接踵而至的却是西汉皇朝的一次“中兴”
2.“自乱汉家制度”,汉元帝使西汉皇朝急剧滑坡
3.矛盾,矛盾,不断激化的矛盾,朝廷上下已是焦头烂额
4.出路在哪里?为什么不能换一个非刘姓的皇帝
第二章 王氏外戚集团的崛起
1.贵人吉相,王家姑娘入宫,为汉元帝生下了太子
2.汉成帝不争气,将军国大权拱手送给了舅父和表兄弟
3.“一门十侯,五大司马”,王家势力如日中天
第三章 脱颖而出的王莽
1.孤儿寡母之家出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年
2.尊师好学,敬老礼贤,他的声誉让父辈望尘莫及
3.将表兄弟送上断头台,自己登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
第四章 南阳蛰居
1.为了一次排座次,丢掉了大司马的官职
2.荒唐的汉哀帝将朝政交给了一个22岁的**恋者
3.东山再起,炙手可热,已超过昔日的气势
第五章 迈向极峰
1.符瑞一个接着一个,大司马又荣获“安汉公”的宝座
2.他谦辞爵位,拒*封邑,梦牵魂绕的是一颗“宰衡”的印章
3.“摄皇帝”到手了,他又要“假皇帝”,信誓旦旦的是“复子明辟”
4.一个无赖献出的符命,使“假皇帝”一夜之间变成了真皇帝
第六章 命运多舛的“新政”
1.无地者白送一百亩土地,奴婢也改叫“私属”,高兴过后,才知道那是画饼充饥
2.红眼睛死死盯住工商业的厚利,一切归我!让滚滚财源都流进我的口袋
3.我用一文钱兑换你的20文,你不乖乖地服从,就是犯罪
4.事事不新出个样子来,还叫什么“新朝”
第七章 王莽的思想与性格
1.儒家、法家,选取的标准是为我所用;今文经、古文经,只要有用都要用
2.虚伪、奸诈、阴毒、残忍,为了自己做皇帝,何惜他人血和泪
第八章 新朝新贵众生相
1.离开学问逐利禄,一代学术大师走上悲剧之路;无赖以投机发迹,*终输掉了脑袋
2.平庸之辈统率精锐之师,犹如绵羊指挥老虎打仗难逃失败
3.奴才一旦不安其位,主子的屠刀就会架到他的脖子上
4.平庸者进,才俊者退,如此朝廷怎么能兴旺发达
第九章 无事生非
1.为了*换一枚印章,导致边陲烽火连天
2.吹牛可以吹来富贵利禄,但却吹不出真实的胜利
第十章 汹涌澎湃的反抗浪潮
1.暴政引来报复,报应也是规律
2.刘邦的子孙首举义旗,为的是夺回被篡夺的江山社稷
3.星星之火起四方,新朝君臣都说与大局无妨
4.绿林山上的英雄冲向江汉平原,南阳刘氏贵族纷纷来归
5.泰山周围一群庄稼汉,染红眉毛演出了历史的新场面
6.滔滔黄河水,流淌着几多血泪几多豪情
7.昆阳城下鏖战急,一个开国皇帝的英姿闪现在刀光剑影中
第十一章 逆流挣扎众叛亲离
1.荒唐伴着荒唐,在荒唐中走向灭亡
2.儿子密谋杀掉父亲,孙子策划取代爷爷,这一家人的神经是不是出了毛病
3.朝廷重臣谋划宫廷政变,两个将军急于发难,一个文臣等待吉星高照,结果
第十二章 死无葬身之地
1.长安南郊,祭天台上的哭声凄厉而悠长
2.宛城街头,百姓踢来掷去的是一代帝王的头颅,那编造谎言的舌头也被生食了
第十三章 历史的灾难与补偿
1.新朝灭亡了,反叛它的几支武力又开始了皇位的角逐
2.“复汉兴刘”的魔影终于显出了神威,与刘邦续上香火的南阳儒生再次成为统一中国的帝王
3.百姓的鲜血换得了一时的和平与发展
第十四章 功过任评说
1.卑劣的篡弑者,还是失败的改革家?看来学术上的争论还要继续下去
2.事实无法*改,认识却应该不断深化
附录 王莽生平大事年表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权力斗争非常感兴趣,所以当我看到这本《王莽传》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读完之后,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的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的种种想象。作者在描述王莽的政治生涯时,几乎是事无巨细地展现了他如何一步步巩固权力,如何推行他的“新政”。其中的权谋斗争,简直比现代的宫斗剧还要精彩!各种政治博弈,党派倾轧,看得我心潮澎湃。而且,作者对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描绘也相当到位,从朝堂上的权贵,到市井小民,都有涉及。我感觉自己仿佛穿梭于那个时代的街头巷尾,亲眼目睹了历史的波澜壮阔。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史书的严谨,又不乏文学性的感染力,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情感的起伏。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读了又想读的书。第一次读的时候,我被王莽跌宕起伏的一生所吸引,他从一个功臣之后,一步步登上权力的顶峰,最终又迅速陨落,这其中的戏剧性简直让人难以置信。第二次读的时候,我开始更加关注作者的叙述方式和史料的运用。我发现作者在处理那些模糊不清的历史细节时,非常谨慎,尽量呈现出最可能的一种解释,但又不失个人判断。而且,书中穿插的很多历史轶事和人物传闻,都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个时代社会风气和思想观念的描写,它让我更加理解王莽的改革为何会受到那样大的阻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也让我思考了许多关于人性、权力、和理想的深刻问题。它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
评分这是一本厚重的史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吸引住了。翻开目录,密密麻麻的章节标题,仿佛一下子就将我带回到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知道,这本书讲述的是王莽的一生,一个曾经的摄政王,最终登基为帝,又迅速覆灭的故事。光是想想,就觉得充满了戏剧性。我最期待的,是作者如何描绘王莽这个人。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是篡汉的奸臣,有人又说他是心怀改革理想的先驱。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一个立体、丰满的王莽,他的政治抱负,他的雄心壮志,以及他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我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充满了好奇,新朝建立初期的种种景象,以及百姓们的生活状况,都希望能在这本书中得到细致的展现。毕竟,一个时代的兴衰,往往是由无数个小人物的命运交织而成的。我迫不及待地想潜入那个遥远的年代,去感受那份历史的厚重与复杂。
评分刚开始读这本书,就被作者的笔力所折服。他能将那些枯燥的历史事件,描绘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熙熙攘攘的长安城,看到王莽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也看到他私下里运筹帷幄。书中对细节的刻画尤为出色,比如对朝廷礼仪的描述,对官场人情的洞察,都写得入木三分。我尤其喜欢作者对王莽内心世界的揣摩,他如何从一个权臣一步步走向帝位,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权衡,这些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去评价王莽的功过,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判断。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传记,更像是一堂关于权力、欲望与历史走向的深刻课程。我时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反复回味其中的一些段落,思考那些历史的必然与偶然。
评分这本书真的让我对王莽这个人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对他的印象,更多地来自于一些零散的历史记载,总觉得他是一个野心勃勃、阴谋篡位的人。但读完这本书,我才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作者通过大量的史料考证,详细地展现了王莽改革的初衷和过程。虽然他的改革最终失败了,但其中一些理念,比如对土地兼并的限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在今天看来依然有着现实意义。我能感受到王莽试图扭转当时社会弊病的决心,只是他的手段和时机可能出了问题。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历史上的伟人或罪人,往往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而这本书,恰恰捕捉到了这种复杂性,并且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了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