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當代著名詩人、學者餘光中先生的自述文集。包括自述性散文、師友交遊、自述性質的序言及後記等幾部分,對進步瞭解餘光中先生生平有定的價值與意義。
餘光中:1928年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係(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次年赴颱,就讀於颱灣大學外文係。1953年,與覃子豪、鍾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颱後任師大、政大、颱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颱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傢、文學評論傢、翻譯傢。他的詩歌已經成為瞭當代中國的個文化符號。
輯 生命的足跡——自述性散文
記憶像鐵軌樣長……………………………………………………… 3
九九重九,究竟多久?…………………………………………………12
兩張地圖,本相簿……………………………………………………16
思蜀………………………………………………………………………23
黃河掬…………………………………………………………………34
金陵子弟江湖客…………………………………………………………38
我的寫作經驗……………………………………………………………51
六韆個日子………………………………………………………………55
四窟小記…………………………………………………………………68
自豪與自幸——我的國文啓濛… …………………………………………………72
從古典詩到現代詩——但覺高歌有鬼神 焉知餓死填溝壑… …………………………79
焚鶴人……………………………………………………………………89
我的四個假想敵…………………………………………………………99
日不落傢……………………………………………………………… 105
宛在水中央…………………………………………………………… 113
在水之湄……………………………………………………………… 115
望鄉的牧神…………………………………………………………… 117
地圖…………………………………………………………………… 131
輪轉天下……………………………………………………………… 138
書齋·書災…………………………………………………………… 146
假如我有九條命……………………………………………………… 153
二輯 朝拜繆斯的長徵——師友交遊
記弗羅斯特…………………………………………………………… 159
石城之行……………………………………………………………… 165
十七個誕辰………………………………………………………… 172
送思果………………………………………………………………… 191
愛彈低調的高手——遠悼吳魯芹先生… …………………………………………… 194
沙田七友記…………………………………………………………… 201
前言……………………………………………………………… 201
宋淇(筆名林以亮)… …………………………………………… 202
高剋毅(筆名喬誌高)… ………………………………………… 204
蔡濯堂(筆名思果)… …………………………………………… 205
陳之藩…………………………………………………………… 209
二女幼珊在港參加僑生聯考,以誌願分發颱大外文係。聽到這消息,我鬆瞭口氣,從此不必擔心四個女兒通通嫁給廣東男孩瞭。我對廣東男孩當然並無偏見,在港六年,我班上也有好些可愛的廣東少年,頗討老師的歡心,但是要我把四個女兒全都讓那些“靚仔”、“叻仔”擄掠瞭去,卻捨不得。不過,女兒要嫁誰,說得灑脫些,是她們的自由意誌,說得玄妙些呢,是因緣,做父親的又何必患得患失呢?何況在這件事上,做母親的往往位居要衝,自然而然成瞭女兒的親密顧問,甚至親密戰友,作戰的對象不是男友,卻是父親。等到做父親的驚醒過來,早已腹背受敵,難挽大勢瞭。
在父親的眼裏,女兒可愛的時候是在十歲以前,因為那時她完全屬於自己。在男友的眼裏,她可愛的時候卻在十七歲以後,因為這時她正像畢業班的學生,已經心嚮外瞭。父親和男友,先天上就有矛盾。對父親來說,世界上沒有東西比稚齡的女兒更完美的瞭,的缺點就是會長大,除非你用急凍術把她久藏,不過這恐怕是違法的,而且她的男友遲早會騎瞭駿馬或摩托車來,把她吻醒。我未用太空艙的凍眠術,任時光催迫,日月輪轉,再揉眼時,怎麼四個女兒都已依次長大,昔日的童話之門砰地關,再也迴不去瞭。四個女兒,依次是珊珊、幼珊、佩珊、季珊,簡直可以排成條珊瑚礁。珊珊十二歲的那年,有次,未滿九歲的佩珊忽然對來訪的客人說:
“喂,告訴你,我姐姐是個少女瞭!”在座的大人全笑瞭起來。
曾幾何時,惹笑的佩珊自己,甚至幼稚的季珊,也都在時光的魔杖下,點化成“少女”瞭。冥冥之中,有四個“少男”正偷偷襲來,雖然躡手躡足,屏聲止息,我卻感到背後有四雙眼睛,像所有的壞男孩那樣,目光灼灼,心存不軌,隻等時機到,便會站到亮處,裝齣僞善的笑容,叫我嶽父。我當然不會應他。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我像棵果樹,天長地久在這裏立瞭多年,風霜雨露,樣樣有份,換來果實纍纍,不勝負荷。而你,偶爾過路的小子,竟然伸手就來摘果子,活該蟠地的樹根絆你跤!
而可惱的,卻是樹上的果子,竟有自動落入行人手中的樣子。
樹怪行人不該擅自來摘果子,行人卻說是果子剛好掉下來,給他接著罷瞭。這種事,總是裏應外閤纔成功的。當初我自己結婚,不也是有位少女開門揖盜嗎?“堡壘容易從內部攻破,”說得真是不錯。不過彼時也,此時也。同個人,過街時討厭汽車,開車時卻討厭行人。現在是輪到我來開車。
好多年來,我已經習於和五個女人為伍,浴室裏彌漫著香皂和香水氣味,沙發上散置皮包和發捲,餐桌上沒有人和我爭酒,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戲稱吾廬為“女生宿捨”,也已經很久瞭。做瞭“女生宿捨”的捨監,自然不歡迎陌生的男客,尤其是彆有用心的類。但是自己轄下的女兒,尤其是前麵的三位,已有“不穩”的現象,卻令我想起葉芝的句詩 :
切已崩潰,失去重心。
我的四個假想敵,不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學醫還是學文,遲早會從我疑懼的迷霧裏顯齣原形,走上前來,或迂迴麯摺,囁嚅其詞,或開門見山,大言不慚,總之要把他的情人,也就是我的女兒,對不起,從此領去。無形的敵人可怕,何況我在亮處,他在暗裏,又有我傢的“內奸”接應,真是防不勝防。隻怪當初沒有把四個女兒及時冷藏,使時間不能拐騙,社會也無由汙染。現在她們都已大瞭,迴不瞭頭 ;我那四個假想敵,那四個鬼鬼祟祟的地下工作者,也都已羽毛豐滿,什麼力量都阻止不瞭他們瞭。先下手為強,這件事,該乘那四個假想敵還在繈褓的時候,就予以解決的。至少美國詩人納許(Ogden Nash,九○二—九七)勸我如此。他在首妙詩《由女嬰之父唱的歌》(Song to Be Sung by the Father of Infant FemaleChildren)之中,說他生瞭女兒吉兒之後,惴惴不安,感到不知什麼地方正有個男嬰也在長大,現在雖然還渾渾噩噩,口吐白沫,卻注定將來會搶走他的吉兒。於是做父親的每次在公園裏看見嬰兒車中的男嬰,都不由神色變,暗暗想道:“會不會是這傢夥?”想著想著,他“殺機徒萌”(My dreams,I fear,are infanticiddle),便要解開那男嬰身上的彆針,朝他的爽身粉裏撒鬍椒粉,把鹽撒進他的奶瓶,把沙撒進他的菠菜汁,再扔頭優遊的鰐魚到他的嬰兒車裏陪他遊戲,逼他在水深火熱之中掙紮而去,去娶彆人的女兒。足見詩人以未來的女婿為假想敵,早已有瞭前例。
不過切都太遲瞭。當初沒有當機立斷,采取非常措施,像納許詩中所說的那樣,真是大失策。如今的局麵,套句史書上常見的話,已經是“寇入深矣!”女兒的牆上和書桌的玻璃墊下,以前的海報和剪報之類,還是披頭,拜絲,大衛·凱西弟的形象,現在紛紛都換上男友瞭。至少,灘頭陣地已經被入侵的軍隊占領瞭去,這仗是必敗的瞭。記得我們小時,這類的照片仍被列為機密要件,不是藏在枕頭套裏,貼著夢境,便是夾在書堆深處,偶爾翻齣來神往番,哪有這麼二十四小時眼前供奉的?
這批形跡可疑的假想敵,究竟是哪年哪月開始入侵廈門街餘宅的,已經不可考瞭。隻記得六年前遷港之後,攻城的軍事便換瞭批口操粵語的少年來接手。至於交戰的細節,就得問名義上是守城的那幾個女將,我這位“昏君”是再也搞不清的瞭。隻知道敵方的炮火,起先是瞄準我傢的信箱,那些歪歪斜斜的筆跡,久瞭也能猜個七分 ;繼而是集中我傢的電話,“落腳點”就在我書房的背後。我的文苑就是他們的沙場,夜之間,總有幾十次腦震蕩。那些粵音平上去入,有九聲之多,也令我難以研判敵情。現在我帶幼珊迴瞭廈門街,那頭的廣東部隊輪到我太太去抵擋,我在這頭,隻要留意颱灣健兒,任務就輕鬆多瞭。
信箱被襲,隻如戰爭的默片,還不打緊。其實我寜可多情的少年勤寫情書,那樣至少可以練習作文,不緻在視聽教育的時代荒廢瞭中文。可怕的還是電話中彈,那串串警告的鈴聲,把戰場從門外的信箱擴至書房的腹地,默片變成瞭身曆聲,假想敵在實彈射擊瞭。更可怕的,卻是假想敵真的闖進瞭城來,成瞭有血有肉的真敵人,不再是假想瞭好玩的瞭,就像軍事演習到中途,忽然真的打起來瞭樣。真敵人是看得齣來的。在某女兒的接應之下,他占領瞭沙發的角,從此兩人呢喃細語,囁嚅密談,即使脈脈相對的時候,那氣氛也濃得化不開,窒得全傢人都透不過氣來。這時幾個姐妹早已迴避得遠遠的瞭,任誰都看得齣情況有異。萬敵人留下來吃飯,那空氣就更為緊張,好像擺好姿勢,麵對照相機般。平時鴨塘般的餐桌,四姐妹這時像在演啞劇,連筷子和調羹都似乎得到瞭消息,忽然小心翼翼起來。明知這僭越的小子未必就是真命女婿(誰曉得寶貝女兒現在是十八變中的幾變呢?),心裏卻不由自主升起股淡淡的敵意。也明知女兒正如將熟之瓜,終有天會蒂落而去,卻希望不是隨眼前這自負的小子。
當然,四個女兒也自有不乖的時候,在惱怒的心情下,我就恨不得四個假想敵趕快齣現,把她們統統帶走。但是那天真要來到時,我定又會懊悔不已。我能夠想象,人生的兩大寂寞,是退休之日,是小的孩子終於也結婚之後。宋淇有天對我說 :“真羨慕你的女兒全在身邊!”真的嗎?至少目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可羨之處。也許真要等到小的季珊也跟著假想敵度蜜月去瞭,纔會和我存並坐在空空的長沙發上,翻閱她們小時的相簿,追憶從前,六人車長途壯遊的盛況,或是晚餐桌上,熱氣蒸騰,大傢共享的燦爛燈光。人生有許多事情,正如船後的波紋,總要過後纔覺得美的。這麼想,又希望那四個假想敵,那四個生手笨腳的小夥子,還是多吃幾口閉門羹,慢點齣現吧。
袁枚寫詩,把生女兒說成“情疑中副車”;這書袋掉得很有意思,卻也流露瞭重男輕女的封建意識。照袁枚的說法,我是連中瞭四次副車,命中率夠高的瞭。餘宅的四個小女孩現在變成瞭四個小女人,在假想敵環伺之下,若問我擇婿有何條件,時倒恐怕答不上來。沉吟半晌,我也許會說:
“這件事情,上有月下老人的婚姻譜,誰也不能竄改,包括韋固,下有兩個海誓山盟的情人,‘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我憑什麼要逆天拂人,梗在中間?何況終身大事,神秘莫測,事先無法推理,事後不能悔棋,就算交給廿世紀的電腦,恐怕也算不齣什麼或然率來。倒不如故示慷慨,僞作輕鬆,博個開明父親的美名,到時候帶顆私章,去做主婚人就是瞭。”
問的人笑瞭起來,指著我說 :“什麼叫作‘僞作輕鬆’?可見你心裏並不輕鬆。”我當然不很輕鬆,否則就不是她們的父親瞭。例如人種的問題,就很令人煩惱。萬女兒發癡,愛上個聳肩攤手口香糖嚼個不停的小怪人,該怎麼辦呢?在理性上,我願意“有婿無類”,做個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但是在感情上,還沒有大方到讓個臂毛如猿的小夥子把我的女兒抱過門檻。現在當然不再是“嚴夷夏之防”的時代,
但是任單純的傢庭擴充成個小型的聯閤國,也大可不必。問的人又笑瞭,問我可曾聽說混血兒的聰明超乎常人。我說 :“聽過,但是我不希罕抱個天纔的‘混血孫’。我不要個天纔兒童叫我,我要他叫我外公。”問的人不肯罷休 :“那麼省籍呢?”“省籍無所謂。”我說,“我就是蘇閩聯姻的結果,還不壞吧?當初我母親從福建寫信迴武進,說當地有人嚮她求婚。娘傢大驚小怪,說‘那麼遠!怎麼就嫁給南蠻!’後來娘傢發現,除瞭言語不通之外,這位閩南姑爺並無可疑之處。這幾年,廣東男孩鍥而不捨,對我傢的壓力很大,有天閩粵結成瞭秦晉,我也不會感到意外。如果有個颱灣少年特彆巴結我,其誌又不在跟我談文論詩,我也不會怎麼為難他的。至於其他各省,從黑龍江直到雲南,口操各種方言的少年,隻要我女兒不嫌他,我自然也歡迎。”
“那麼學識呢?”
“學什麼都可以。也不定要是學者,學者往往不是好女婿,更不是好丈夫。隻有點 :中文必須精通。中文不通,將禍延吾孫!”
客又笑瞭。“相貌重不重要?”他再問。
“你真是迂闊之至!”這次輪到我發笑瞭。“這種事,我女兒自己會注意,怎會要我來操心?”
笨客還想問下去,忽然門鈴響起。我起身去開大門,發現長發亂處,又個假想敵來掠餘宅。
九八○年九月於廈門街
| |||||||||||||||||||||||||||||||||||||||||||||||||||||||||||||||||||||||||||||||||||||||||||||||||||||||||||||||||||||||||||
| |||||||||||||||||||||||||||||||||||||||||||||||||||||||||||||||||||||||||||||||||||||||||||||||||||||||||||||||||||||||||||
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所展現的文學成就,更在於它所傳遞的人生智慧。作者在分享自己對文學的理解和感悟的同時,也毫不避諱地袒露瞭自己的人生經曆和心路曆程。這種真誠的分享,使得整本書充滿瞭人性的光輝。我尤其被其中關於“寫給未來的你”這一部分的論述所打動。這不僅僅是對年輕一代的寄語,更是對生命本身的一種反思和期許。作者在其中探討瞭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初心,如何在迷茫中尋找方嚮,如何在跌倒後重新站起。這些思考,既有來自文學作品的啓迪,也有來自生活本身的沉澱,充滿瞭過來人的經驗和智慧。讀到這些部分,我常常會停下來,陷入沉思,對照自己的生活,感悟良多。這不僅僅是一本閱讀的書,更是一本陪伴自己成長的書。作者的文字,像是一位人生導師,用溫和而堅定的聲音,引導著我們去探索生命更深層的意義,去擁抱更廣闊的未來。
評分收到這本《F4綉口開餘光中自述颱灣詩人文學傢鄉愁作者寫給未來的你賞析詩歌散文龍應颱董橋薦的人生心靈》,我真的是迫不及待地翻開瞭它。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好奇這位“F4”到底是誰,又為何能被冠以“綉口一開”的美譽,更不用說餘光中、龍應颱、董橋這些閃耀的名字,仿佛預示著一場關於詩歌、散文、鄉愁以及人生哲思的盛宴。翻開的第一感覺,就是紙張的觸感溫潤,油墨的香氣淡淡地飄散開來,讓人立刻沉浸在這種閱讀的儀式感中。封麵設計也頗具匠心,沒有過於花哨的圖案,而是選擇瞭沉靜的色調和簡潔的字體,透露齣一種內斂而深沉的藝術氣息。我尤其喜歡封麵那種留白的藝術,似乎在邀請讀者用自己的想象去填滿那些未被描繪的部分,就像詩歌的魅力一樣,留有無限的解讀空間。我一直以來都對颱灣的文學界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能夠用文字觸動人心的大傢們。從標題來看,這本書似乎集閤瞭他們的智慧與情感,通過“自述”和“賞析”的方式,為我們展現瞭一幅豐富而細膩的文學圖景。我期待著能夠在字裏行間,感受到那種獨屬於颱灣的鄉愁,那種在漂泊中尋找根源的情感,以及那些關於人生、關於夢想、關於成長的深刻思考。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情感的傳遞上做得非常齣色。作者的筆觸,時而如春風拂麵,輕柔地觸動心弦;時而又如驚濤拍岸,激蕩起深刻的思考。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幾度濕潤瞭眼眶,又幾度會心地笑瞭。那種對鄉愁的描繪,是如此的真實和動人,它觸及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部分,讓我想起瞭那些關於傢、關於親人的溫暖迴憶。而作者對於人生睏境的探討,更是充滿瞭力量和希望,他/她用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引導讀者去擁抱生活中的挑戰,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書中的很多段落,我都忍不住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其中的深意。作者的文字,就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內心深處的渴望和迷茫,也為我指引瞭前進的方嚮。我從中汲取瞭力量,也獲得瞭慰藉。這不僅僅是一本閱讀的書,更是一本能夠陪伴我走過人生不同階段的書,一本能夠在我需要的時候,給予我溫暖和啓迪的書。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和幾位文學大師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作者以極其細膩和尊重的筆觸,為我們呈現瞭餘光中、龍應颱、董橋等人的思想精髓。通過“自述”和“賞析”,我得以窺見他們創作的源泉,理解他們文字背後所蘊含的情感和哲學。作者對於餘光中文學成就的解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他/她能夠精準地把握餘光中詩歌中那份磅礴的氣勢與婉約的情感,以及其文字中那份對中華文化的深厚情懷。而對於龍應颱的賞析,則讓我看到瞭她文字中那種直擊人心的力量,以及她對社會現實的敏銳洞察。董橋先生的文字,更是如珠似玉,作者的解讀也同樣精彩,讓我領略到他文字中那種溫潤如玉的古典韻味,以及他對生活細節的獨特體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的介紹,更是通過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將這些大師們的思想和情感,以一種更加生動和易於接受的方式傳遞給讀者,讓我對這些名字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欣賞。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第一份驚喜,是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它並非那種乾巴巴的文學評論集,而是仿佛一位老友坐在你身邊,娓娓道來。作者的筆觸充滿瞭溫情和智慧,他/她以一種極其個人化的方式,將那些深邃的文學理念和情感內涵,化為一股股暖流,緩緩地注入讀者的心中。我特彆喜歡其中對於“鄉愁”的探討,那是一種復雜而又普遍的情感,它不隻是對故土的思念,更是對過往時光、對自我身份的追溯。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觀察和生動形象的描繪,將這種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讓我仿佛也置身於那個充滿迴憶的場景之中,與作者一同感受那份淡淡的憂傷和深深的眷戀。書中的詩歌和散文賞析,也絕非簡單的分析堆砌,而是帶著作者的個人體悟和獨特見解,仿佛開啓瞭一扇扇通往作者內心世界的窗戶。他/她能夠捕捉到那些隱藏在文字深處的細微情感,並將其用通俗易懂卻又充滿詩意的語言錶達齣來。讀來不禁讓人拍案叫絕,原來那些曾經讀過的文字,竟還有如此豐富的層次和深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